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凿运河。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些运河的修建()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B.表明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C.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2.隋朝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朝廷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唐朝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A.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要B.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3.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朝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B.政治中心开始东移C.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造船航海技术进步4.据记载,明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下令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始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A.对外政策不同 B.国家制度不同C.经济发展形式不同 D.思想文化的不同5.古代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丝绸更是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据此可知()A.丝绸之路异常繁荣B.东西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C.航海技术十分发达D.商业贸易丰富了人们生活6.1906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城区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A.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7.下图是一幅有关民国时期老北京交通情况的漫画,其所描绘的内容说明()A.城市贫民生活艰难B.社会生活方式新旧交替C.北京交通秩序混乱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8.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A.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B.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C.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D.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9.20世纪初,上海出现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这表明()A.人们仍然有浓重的传统意识B.汽车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C.近代上海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人们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抗10.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难题,终于在2006年使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11.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那时的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而民主人士拍手称快,看到火车就知道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12.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新鲜的鱼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生的改善B.交通技术进步改变了民众生活C.福利国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D.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的进步13.从1835年到1870年,德国铁路干线总长由6.1千米增加至2.1万多千米。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以至于诗人卡尔·贝克曾如此赞颂道:“条条闪光的铁轨,是婚姻的纽带和证婚的戒指,它柔情地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这表明德国铁路建设的发展()A.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进步B.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扩展C.加快了融入欧洲的步伐D.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14.下表是1790—1909年在英国制造并首次注册的船舶吨位统计表(单位:千吨)。年份帆船(风力)轮船(蒸汽机、内燃机)1790—179979.801820—182980.03.01850—1859160.046.31860—1869206.4107.91880—1889122.6377.21900—190937.4674.2上表数据主要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B.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C.航运业近代化趋势出现反复D.风帆动力航运持续走向衰落15.1964年10月,第十八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政府耗巨资修建比赛场馆和配套设施,全世界首条商用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奥运会开幕前启用,并且第一次实现全球卫星直播奥运比赛盛况。这表明日本()①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②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③政府重视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④实现了成为政治大国的夙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争战不断,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了连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隋朝在统一后,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将旧有渠道和天然河流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后,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朝运河,改道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中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其时空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摘编自毛锋等《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材料二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铁路,于1825年在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正式通车,这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揭开了序幕。在此之后,铁路运输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重视,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并出现了一些横跨大陆的国际铁路干线。伴随着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以后,亚非地区也兴建了铁路,初步形成了环绕世界的铁路网;至1890年,全世界铁路总里程达到61.7万千米,欧洲和美洲占总长的近90%,亚洲有3.4万千米,非洲仅有0.9万千米。——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运河时空演变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得到发展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内在关系的认识。(4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时间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为主;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在传统驿传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驿、站、塘、台、所、铺等机构完备的驿传系统,并依据国家治理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使其功能扩展到了维护边疆稳定、建设交通网络、递运、发展地区经济、维护地方治安、收管流犯等方面。为了维持全国驿传体系运转,清政府每年拨银300多万两,并在《大清律》中专设《邮驿律》规范驿事。驿传体系作为官方信息、物资、人员传递机构,曾以高效、快捷的特征服务于清代国家治理。但晚清以来,军政大事的处理要求清王朝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而传统驿传体系却无法为清王朝提供高效有力支撑,同时外国在华设立的通信机构既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又给中国创办邮政以示范。清代驿传体系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向着裁撤传统驿传、推广现代邮政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李家涛《近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演进:以驿邮转型为例》材料二1980年,中国邮政与世界邮政接轨,首创国际特快专递业务。1985年,我国进出境快件仅为390件,而到1994年,进出境快件达到147581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于1985年成立服务于国内业务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到1992年底,全国特快专递业务规模为近960万件,2016年,邮政特快专递业务量达2412327.3万件。1993年我国首家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诞生。2009年,全国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75亿元,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58%左右,2014年,民营快递的营业网点数已超过107000个。近年来,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出现了新思路,比如,菜鸟网络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结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使快递服务更具安全性和快捷性,并引领未来我国快递的服务发展方向。——摘编自苑春荟、毕映莲《中国快递业发展历程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推动传统驿传制度向近代邮政体系转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邮政事业出现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7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有史有据)
答案与解析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1.C2.B3.A4.C5.D6.A7.B8.C9.A10.D11.D12.B13.D14.B15.C1.C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凿运河,且运河分布遍及南北,既有中原地区的鸿沟贯通多国及河流,又有吴、楚、齐等地的运河连接多地。由此可见,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了各国军需物资的运输,适应了当时的争霸战争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反映了运河的修建不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中运河的开凿已超出了“中原”的范围,故D项错误。2.B由材料可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运河的开凿创造条件,运河的开凿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3.A据材料可知,元朝对大运河“裁弯取直”并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满足了国家北运财赋和粮食的需要,反映了此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北方对南方经济依赖性增强,故选A项;材料内容与政治中心东移无关,且政治中心东移并非从元朝才开始,排除B项;运河沿岸工商业发展是运河开通后的影响,而非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只是客观条件,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4.C材料表明中西方在对待航运问题上态度不同:中国罢海运,废止漕运,而西方积极寻求新的航线。对待航运态度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形式差异,中国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西方则重视商业发展,C项正确;中西方对外政策的不同缘于其经济形式不同,排除A项;早期的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封建统治,当时中国实行的也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思想文化的不同也是缘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D项。5.D根据材料可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便利了东西方商品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正确。6.A据材料可知,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城区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A项正确。7.B材料漫画中的北京街头既有新式电车,也有传统手推车,说明当时北京社会生活方式新旧交替,B项正确;仅根据漫画内容无法得出城市贫民生活艰难的结论,排除A项;漫画表现的范围极其有限,无法说明北京交通秩序混乱,排除C项;漫画中的有轨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未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8.C近代上海钟表盛行的原因之一是上海采用了定时往来运行的新式交通工具,表明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故选C项。9.A根据材料中的言论可知,当时人们仍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故A项正确。10.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地区的藏族居民较多,因此开通青藏铁路在政治方面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主权统一,故选D项。11.D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12.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了交通发展,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故选B项;政治民主化与材料中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福利国家产生于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13.D据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加强了德意志各邦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国家统一的经济基础与文化认同,故选D项。14.B据材料可知,轮船吨位数持续增加,但帆船并未立即被淘汰,帆船吨位数先缓慢上升,然后迅速下降,体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故选B项,排除D项;据材料可知,1790—1799年,轮船尚未产生,“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轮船的吨位数持续上升,并未反复,排除C项。15.C根据材料时间“196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快速发展,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商用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奥运会开幕前启用,并且第一次实现全球卫星直播奥运比赛盛况”可知,日本政府重视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②③正确,故选C。日本没有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故①错误;“实现”一词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故④错误。16.答案(1)历史变迁:国家从分裂到统一;南北联系的加强;政治中心的转移;经济重心的南移。(4分)(2)特点:从欧美扩展到世界,从国内线路发展到国际干线,再发展到铁路网,世界各地发展不平衡。(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科技和交通工具的革新;殖民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6分)(3)认识:经济发展、交流需求、技术进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革新;交通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发展,密切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也推动世界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4分)17.答案示例趋势①交通工具种类由少到多(或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等)。②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③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6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贷担保条件合同范本
- 买卖旅游车车合同范本
- 制作类开口合同范本
- 包工包料安装锅炉合同范本
- 养猪场租赁合同范本
- 乡镇土地开发整改合同范本
- 佛山土地出租合同范本
- 付款协议合同范本
- 农村养牛蛙销售合同范本
- ktv装修乙方合同范本
- 税法(第5版) 课件 第13章 印花税
- 咖啡店合同咖啡店合作经营协议
- 2025年山东铝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全套电子课件:技能成就梦想
- 2024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 2025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深度研究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销售合同执行》课件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4第2课时Speedup
- 山东2024年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第二批招聘102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