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云南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出租车在空中繁忙穿梭,磁悬浮滑板带着青少年冲往想去的地方……30多年前,科幻电影《回到未来2》中的一幕场景至今让人记忆深刻,也打开了人们对城市未来交通的想象空间。30多年后,科幻正在照进现实。7月10日,国际空管协会2024年亚太地区年度会议在成都举办,在会议举办地锦江宾馆的上空,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与市民见面,未来,它或将会成为人们通勤生活的交通工具。几天前,宜宾三江新区的中车铁投公司智轨产业基地,国内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装配下线,不久后,它将投用到宜宾主城区至南溪区的路线中。更早的6月,绵阳科技城新区,十多辆无人驾驶公交车鱼贯而出,穿梭在城市之间,它们将给市民带来全新乘坐体验……用手机应用预约下单,几分钟后,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便会停靠在你面前,这样的场景最近在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从外观来看,这些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普通出租车并没有区别,只是车顶安装了一套由摄像头和雷达组成的感应装置。通过这套装置,汽车便能感知周围环境和交通状况,并通过算法和控制系统进行路径规划、避障、加减速、转向等操作,保证安全和有效行驶。“与普通出租车相比,车速更平缓,遇到堵车还会变道,与前车的车距也保持在安全距离。”随着自动驾驶概念走进大众视野,不少市民对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观感,也从最初的“新鲜”“科技感十足”,变成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智慧交通除了有“聪明”的车,还有智慧的路。在成都市锦江区锦江大道,电线杆上的摄像头安装各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通过安装在路上的先进感知设备“告诉”你的车前面通过道路及周边的情况。除成都外,四川还在宜宾等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城市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围绕高速公路领域打造多个车路云协同示范应用场景。车路云协同的核心,就是让车和路实现‘对话’——汽车和道路同时将自己采集到的实时信息相互传输给对方,整合后的总信息通过算力模型计算出具体的自动驾驶方案。(摘编自四川日报《科幻照进现实:智能交通改变未来出行方式》)材料二:在我国城市交通面临新型挑战形势下,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的发展,需从初期技术约束下局部功能突破,逐步过渡到丰富技术选择下全面体系塑造。构建“智能车——移动导航平台——智慧路”车路协同新架构。车路协同一直是我国实现自动驾驶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以手机导航为代表的移动导航平台日趋完善,除了车辆定位信息外,交通状况、前方事故与特殊情况、路口信号配时等多数道路信息都能通过平台实时传送给车辆或驾驶员,移动导航平台逐步成为道路与车辆之间信息桥梁。另一方面,随着AI时代高度智能电动小汽车技术逐步成熟,车辆自动驾驶能力越来越强,对道路智慧化需求已不像当初设想那么高。为了适应各种路况下的自动驾驶发展,需要构建更广泛适应能力的车路协同体系。发展“自动驾驶公交+安全员巡查”公交运行新模式。公交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行业,始终要坚持优先发展。面临当前城市公交吸引力不强、企业经营困难等一系列挑战,一方面加强骨干走廊公交专用道与各种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交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自动驾驶公交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行“自动驾驶公交+安全员巡查”新模式,配备新型自动化场站设施,建设新型智能公交系统,将有助于公交企业减少员工数量与能源消耗,企业运营成本与政府补贴都将显著降低。相对社会车辆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公交车交叉口信号优先、智能车站运行、对车路间信息交互需求场景较多,车路协同要求更高。打造“不同等级、路内路外”一体化智慧道路新系统。智慧道路路内路外一体化出行体验,需要不同等级、不同形式道路在车辆定位、移动通信、车辆检测等关键基础技术的统一。例如,对于隧道等地下道路,当前定位导航有北斗模拟卫星、蓝牙射频矩阵等技术,移动通信有4G、5G、WiFi等方式。需要从便利交通出行角度,加快智慧道路基础技术的统一与推广。一体化智慧道路系统,要实现路内、路外一体化连续服务,例如对于停车困难地区,移动导航平台应整合数字停车场布局与实时使用信息,并提供连续的停车导航服务。AI时代,绿色宜人、高效安全、经济适用仍然是智慧道路基本特征。(摘编自杨立峰《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城市智能道路交通发展研究》)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支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国内多个高校开始进行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人才的培养。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跨学科的技术领域,除了需要有交通运输工程的基础知识外,还会涉及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对人才素质需求较高。因此,初期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人才培养更多地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展开,虽然尚无明确的学科名称支持,但众多学校的不同专业都开始在研究生阶段面向智能交通系统方向培养了相应的专业人才。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各类各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除了需要有从事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还需要能够从事工程建设、系统运维、交通优化等工作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大约2000年以后,国内高校开始依托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专业方向,培养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教育部开始设立“智慧交通工程”的学科专业,2024年又设立了“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除了传统的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本科专业继续培养智能交通系统相关人才以外,“智慧交通工程”等本科专业也开始面向应用实践进行更为聚焦的人才培养。(摘编自李瑞敏《推进智能交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电影打开人们对城市未来交通的想象空间,从此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开启新篇章。B.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感应装置,可通过算法和控制系统完美规避各种风险,保障安全行驶。C.以手机导航为代表的移动导航平台,搭建起道路与车辆之间的信息桥梁,因此日益完善。D.智能交通系统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这决定了它对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路云协同实际上就是汽车和道路协作,它们互相传输整合信息,得出最佳的自动驾驶方案。B.以氢能源智轨电车配备“自动驾驶公交+安全员巡査”模式,既能节约能源,又可做到减员。C.对隧道等地下道路,加快智慧道路移动通信等基础技术的统一,体现智慧道路经济适用特征。D.2020年教育部设立了“智慧交通工程”专业,面向应用实践进行人才培养,这是时代所需。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聪明”“告诉”“对话”等词语的使用,赋予了机器设备以人的特性,使得行文活泼生动。B.材料二在论述建构智能道路交通的体系时,紧扣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车路协同问题,前者以实地为例,较为具体;后者关注体系构建,侧重理论。D.材料三认为智能交通领域专业跨度大,涉及领域广,学科专业开设晚,侧面突显了人才培养的困难。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智能交通的优势。5.材料二和材料三均谈到“智能交通”,二者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乌鞘岭阿来从兰州出发时,就设想过进入乌鞘岭的情景:黄昏站在山梁高处,劲风振衣,极目西望,满目苍茫。从山水的苍老看到历史的苍老。等到开车上路,时间已是下午七点。今天,乌鞘岭是不可得见了。行前,找了些相关文字来读。一首清诗叫《乌岭参天》:“万山环绕独居崇,俯视岩岩拟岱嵩。蜀道如天应逊险,匡庐入汉未称雄。雷霆伏地鸣幽籁,星斗悬崖御大空。回首更疑天路近,恍然身在白云中。”疑心作者未必到过乌鞘岭。“雷霆伏地鸣幽籁”不该是浑远干旱直抵到北方沙漠戈壁跟前的祁连山北坡的真实景象。倒是林则徐过乌鞘岭的文字平实真切:“十二日,戊子,晴,辰刻(晨7—9时)行,五里水泉墩,又五里乌鞘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甚寒,下岭即仍脱皮衣矣,岭之西北七里为平番、古浪交界,又七里双口子坪……又七里古浪县城,入东门内行馆宿。夜雨。”那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因禁烟获罪,发配伊犁,农历八月行经此地。三十多年后,又一清朝官员冯竣光于光绪三年(1877)也是农历八月过乌鞘岭。其《西行日记》记载:“二十二里镇羌驿尖。忽阴云四起,飞雪数点,拥裘御酒,体犹寒悚。饭毕五里水泉墩。又五里登乌鞘岭。岭为往来孔道,平旷易登陟。十里至山巅。”上路不到一小时,天就黑了。上下岭的车一柱柱车灯明亮划破夜空,照亮路牌上那些地名:武威、张掖、酒泉……一个个都曾在史书中频频出现,现在,它们被车灯的光柱唰一下照亮,光柱划过。又在身后隐入了夜色。光柱之外的景物,全部隐入黑暗。又一块被照亮的路牌提示我们已经身在乌鞘岭上了。当地朋友为了路还将在岭上盘旋一阵而抱歉,说岭下二十多公里的隧道即将完成,下次来,就不会再有这攀山之苦了。我们却说起了一个话题,和古人相比,今天人怎么写得好游记,在乌鞘岭这般曾经非常重要的地理和文化关节上,再不必要像过去的人,在风中雨中雪中,步步丈量,因此也就没有了从容的观察和细致的感受。过了乌鞘岭,就是漫长的河西走廊。所有的河流都成为内流河。那些河,曾经注入到沙漠中那些叫“海”的湖。但今天,这个词,只是它们干涸之处,曾经有过湖泊的地方在风中发出空洞的回响。说话间到了山下小镇上。专因过往的车辆暂时停歇而兴旺的小镇,灯火通明。在这个一切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公路每一次加宽一些,速度稍稍提高一点,都会使行驶在路上的车和人行进与停留的节奏发生变化。于是,一些曾经热闹一时的镇子便迅速凋敝,另外一些应和了新的交通节奏的小镇又在仓促间热闹起来。这个从我们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小镇也很快就要衰落了。当岭下的隧道开通后,将不会再有长途驱驰的车辆经过这个地方。一个时代的前行与进步,总是以抛弃一些地方、一些人,忘记一些人、一些地方,作为必需的代价。那年,在乌鲁木齐购得《新疆游记》。作者是民国北洋政府财政部官员谢彬,1916年他受政府委派前住新疆和阿尔泰区作财政考察,1917年返回。“历时十有五月,归成游记三十万言”。当年他从兰州到武威,整整走了八天,这样缓行细看,一路经过多少村庄人家,入眼多少尘世间事,不像今天,不论干部还是文人,进入一个村庄都像一个仪式,哪有如此的寻常自然。今天,我们去河西,去武威。那些小地方应该还缩在枯干山皱里的某一处,这样的夜晚,还有人守在一台电视机前,看着里面播放着不属于自己的都市繁华。那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空中航线连接在一起的另一个中国。由于这些通道的建立,在这个都市和那个都市之间,我们越来越看不到提供着粮食与蔬果的村庄,看不到卑微的农家。我们在另一个中国高速穿行时,看到的是加油站、收费站、超市、免税店。我们夸张着我们非关生存的痛苦,而忘记还有别一个中国,还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他们所有的痛苦与有限的欢乐,都只跟两个字相关:活着。再一年,等到乌鞘岭下隧道贯通,刚才经过的乌鞘岭下那个小镇又要冷落消失了。那些补胎的人,开小饭馆的人,又会到哪里去讨生活?几天后回程,上午过乌鞘岭。下山路上,高速路护栏有一豁口,我们停了年。倾斜的草坡上有羊群四散。草浅,而且稀疏,缺少水分,少到盖不住裸露的浮土。路肩下,有一条干涸的溪流。有一个人穿着护路人的橙色衣服,拿把锄头在干涸的沟边挖掘什么。应该是一株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我有一种不忍的心情。这土地再经不起这样的翻掘了,同样不忍去劝止那个佝偻着身子奋力翻掘的人。在这片严重退化的高山草甸背后,祁连的雪峰升起来。正是从那里下来的融雪水,是眼下这片群山,以及武威绿洲保持生机的源泉。但在全球性的气候变迁中,这些积雪与冰川都在萎缩。遥望那一脉雪线日渐退缩的雪山,眼前却浮现着这些天见到的种种情形。武威人并不因为自然条件的局限而放弃希望,他们辛勤劳作并规划和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生活。想到某一天,这些冰川与千年积雪或许会消融殆尽——那就是对人所有努力与憧憬的严酷否决。眼前的高山草甸曾经是怎样的百草丰茂,牧歌悠长,我心中却没有升起一丝一毫的诗意。飞机起飞,我想再回望一眼苍茫祁连,但飞机向东,祁连落在背后不能看见。(节选自《西高地行记·武威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为乌鞘岭山路盘旋、旅途辛苦对作者表达歉意,作者认为只有感受攀山之苦才有从容的观察和细致的感受,对朋友的抱歉不以为然。B.作者认识到,一个时代的进步必须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因此对车窗外一掠而过、很快就要衰落的小镇不再放在心上。C.作者认为,在繁华的都市之外,还有另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只有偏远的乡村真正振兴了,中华民族才会真正实现振兴。D.作者心情复杂,他不忍心看到环境遭到破坏,也不忍心劝止那些破坏环境的穷苦人,不忍心看到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付诸东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对进入乌鞘岭情景的设想,而后又介绍清诗和林则徐、冯竣光等相关的诗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文章有了厚重感。B.文章以前人过乌鞘岭的记叙和描写为比对对象,审视社会发展对当代人观察、体验、感受生活的影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C.作者起初对进入乌鞘岭有着浪漫的想象,结尾却写自己心中“没有升起一丝一毫的诗意”,前后形成巨大的反差,增强艺术感染力。D.文章标题为《乌鞘岭》,却没有多少文字写作者看到的乌鞘岭的风光,这主要是由于夜过乌鞘岭,一无所见,也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8.请从组织行文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赏析文本形散神聚的特征。9.作者在谈到自己创作《西高地行记》时说:“我走向了宽广的大地,走向了绵延的群山,走向了无边的草原。那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不管是在文学之中,还是文学之外,我都将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与一个更雄伟的存在对接起来。”从本文看,你认为作者在文学中与哪些“更雄伟的存在”对接起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失之乎数,求之乎信,疑;失之乎势,求之乎国,危。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权钩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治乱齐则不能相正。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①,方三千里。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官之中而立庙。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全威,所以博义。义博利则无敌,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慎势》)材料二: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②其大夫。”乃杀之。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③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慎行》)材料三:楚庄王伐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灭萧。楚伐莒,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溃,遂入郓。齐侯伐鲁,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④诸城上。齐遂取龙。夫以齐、楚之大,而莒一小国,萧一附庸,龙一边邑,方受攻之际,幸能囚执其人,强敌许以勿杀而退师,乃不度德量力致怨于彼,至于亡灭,可谓失计。《传》称子产善相小国,使当此时,必有以处之矣。(节选自《容斋续笔·卷第四·弱小不量力》)[注]①象、译、狄鞮(dī):古代通译四方民族语言的官。②亡:同“盟”,盟誓。③重(chóng)死:被戮为一死,戮前受辱为一死,所以说“重死”。④膊:暴露。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古之A王者B择天下C之中而立国D择国之E中而立宫F择宫G之中H而立庙。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匡正,与《促织》中“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的“正”意思不同。B.苦,对………感到痛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的“亡”用法相同。C.属,部属、家丁,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D.而,同“尔”,你的,与《项脊轩志》中“而母立于兹”的“而”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去驾驭臣下的方法,而要求臣下诚信,这会让人怀疑;失去权势,还想当一国君主,这很危险,审明情势对治国很重要。B.神农能享有天下十七世,与他和天下人共享权力,遵循道义而获得利益不无关系,他因此获得长久的福分和显赫的声誉。C.吴王轻率地将朱方赐给逃到吴国的庆封,结果招致楚灵王率领诸侯的讨伐,并最终失去朱方,可见吴王没有做到“慎行”。D.《吕氏春秋》用黄帝之贵、尧舜之贤与孟贲之勇来类比庆封,强调无论贵贱、强弱,人皆有一死,表现了对庆封之死的惋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2)《传》称子产善相小国,使当此时,必有以处之矣。14.材料一中说:“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王处士郊居白居易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负郭田园九八顷,向阳茅屋两三间。寒松纵老风标在,野鹤虽饥饮啄闲。一卧江村来早晚,著书盈帙鬓毛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点出王处士居所的位置,靠近云朵漂浮的水边,也依托起伏的山峦。B.颔联运用数量词“九八顷”“两三间”,且采用倒装语序,表达活泼富有意趣。C.在人生的暮年,闲卧江村,著书装满布套,由此可以看出王处士的学识丰富。D.与《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字一样,本诗题目中的“郊”字亦有暗示意味。16.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题材不同而旨趣相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痛苦,但这些经历都会成为难忘的回忆,正如李商隐《锦瑟》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被命名为“羲和号”,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借用太阳神的典故,赋予蜀道以浪漫的奇险色彩。(3)在古代传统文化专题“研习宣讲”活动中,小明同学介绍说,星宿是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它在我国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暴风雪整持续了一天一宿。起昨儿个,高地西北厢就翻腾开来。一片片直上半空的吓人的深灰色的烟幕,向着只配长些秃头秃脑的梭梭柴的沙包群压去;逼进到羊马河的那瞬间,撞住场部子女校十二间教室里忘了关的窗玻璃,窗框呕呕嘟嘟,一阵阵碎玻璃碴碴的声音在拂晓前那阵寂静中,久久地久久地战栗,叫黑暗中偎缩在被窝里的人惊乍。场部招待所后身伙房上的铁支烟筒管被呕嘟一声吹折。兽医站的草料堆被呼啦一下扫空。屠宰场圈羊的木栅栏嘎嘎吱吱被推垮半拉。三支渠渠帮上十几棵蓝花海碗口粗的旱柳咔咔嚓嚓、连根带土、七歪八斜倒一片。高地上,那弃置了百十年的古驿道不见了。干涸报废的采油树不见了。稀稀落落而又极为古老的胡杨林不见了。夏窝子不见了。兵站不见了。道班房不见了。黑不溜秋脏不兮兮的交通食堂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所有这一切等等种种都让位给了那一片白、那一片灰的和黑的、深的和浅的、暗的和亮的、飞动的和冻僵了的白……18.文中叠词的使用富有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9.文中画线句子如果改成“夏窝子,兵站、道班房、黑不溜秋脏不兮兮的交通食堂不见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空间碎片对航天器造成的碰撞损害可根据对航天器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灾难性碰撞。这是最为严重的碎片碰撞事故,具体场面类似于电影《地心引力》中被反卫星实验产生的碎片袭击的国际空间站的场景,海量的碎片直接摧毁了空间站并同时摧毁了对接的航天飞机。这种等级的碰撞会造成航天器的完全失能并同时产生更多的碎片。可恢复性碰撞。①。碰撞造成航天器暂时性功能丧失或部分功能丧失。比如碰撞可能改变航天器飞行姿态失稳,需要通过恢复正常工作才能调节姿态:又比如太阳能电池帆板被袭击后,需要通过关闭某些设备才能维持电源系统正常工作等。积累性效应碰撞。这是相对来说比较轻微的碎片碰撞事故。一般造成这种碰撞的碎片都不大,一般为毫米或微米级,这种碰撞一般不会对航天器造成严重损伤。但正所谓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碎片虽然单个造成的伤害有限,但是其在轨数量十分庞大,②,这种长时间的碰撞对航天器会产生的伤害不容小觑。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B.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C.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D.一般来说,早睡早起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好习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碌碌无为才会承欢膝下,金榜题名当应报效国家。”这是电影《解密》中,金珍准备离开前往秘密基地时,舅舅对带他走的领导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被一位高三考生的家长用在了自己在家长会上的发言中。这句话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云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及简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答案:D简析:A选项,科幻电影只是打开想象空间,并非开启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新篇章;B选项,“完美规避各种风险”说法过于绝对,感应装置能保障安全行驶,但不能完美规避所有风险;C选项,移动导航平台是因为日趋完善才成为道路与车辆之间的信息桥梁,因果关系颠倒;D选项,由材料三“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跨学科的技术领域……对人才素质需求较高”可知该选项正确。2.答案:C简析:对隧道等地下道路加快智慧道路移动通信等基础技术的统一,是为实现智慧道路路内路外一体化出行体验,而非体现智慧道路经济适用特征,C选项错误;A选项,从材料一“车路云协同的核心,就是让车和路实现‘对话’——汽车和道路同时将自己采集到的实时信息相互传输给对方,整合后的总信息通过算力模型计算出具体的自动驾驶方案”可得出;B选项,由材料二“推行‘自动驾驶公交+安全员巡查’新模式,配备新型自动化场站设施,建设新型智能公交系统,将有助于公交企业减少员工数量与能源消耗”可知;D选项,结合材料三可知,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设立相关专业是时代需求。3.答案:C简析:材料二也有基于事实的论述,如“以手机导航为代表的移动导航平台日趋完善”“AI时代高度智能电动小汽车技术逐步成熟”等,并非侧重理论,C选项错误;A选项,“聪明”“告诉”“对话”等词使行文更生动形象;B选项,材料二针对城市交通现状提出发展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D选项,材料三提到智能交通跨学科特点和学科专业开设情况,侧面反映人才培养困难。4.答案:①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如使用载人航空器。②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氢能源智轨电车。③方便、快捷,科技感十足且安全有保障,如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④实现车路云协同,让车和路实现“对话”,优化驾驶方案。简析:从材料一“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与市民见面”可知利用空间;“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装配下线”体现新能源利用;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描述展现其便捷、安全等特点;“车路云协同的核心……”阐述了车路云协同的优势。5.答案:①材料二侧重城市智能道路交通发展研究,从车路协同、公交新模式、智慧道路新系统三个方面论述体系塑造。②材料三关注智能交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侧重科研和技术人才的培养。③从本质上看,智能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专业人才培养都属于智能交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前者是发展的硬件基础,后者应时代所需,将促进智能交通的更好发展。简析:材料二围绕城市智能道路交通展开,提出构建新架构、发展新模式、打造新系统;材料三主要讲述智能交通系统人才培养;二者都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促进智能交通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6.答案:D简析:A选项,作者并非对朋友的抱歉不以为然,而是借此表达对当代人观察、感受生活方式变化的思考;B选项,作者对小镇的衰落是关心和担忧的,并非不放在心上;C选项,文中未提及偏远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振兴的关系;D选项,从作者对护路人挖掘植物的不忍,以及对冰川萎缩影响人们生活的担忧可看出。7.答案:D简析:作者夜过乌鞘岭并非一无所见,如看到路牌、小镇等,且文章剪裁主要由写作目的决定,D选项错误;A选项,文章开头的设想和引用诗文,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B选项,通过与前人对比,引发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思考;C选项,前后心情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8.答案:①从组织行文看,本文以路过乌鞘岭为中心事件,以时间为序,记叙路过乌鞘岭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对乌鞘岭历史的敬意和对现实的思考。内容丰富,中心明确,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征。②从表达方式看,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路过乌鞘岭所见、所忆为“骨干”,以对现实忧思的议论和抒情为“血肉”,以“骨干”支撑“血肉”,使“血肉”依附于“骨干”,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及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这一主旨。简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写路过乌鞘岭的经历,如出发时、上路后、几天后回程等,其间穿插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方式上,通过记叙、描写展开,又融入议论和抒情,使主题更深刻。9.答案:①对接乌鞘岭的人文历史:作者前往乌鞘岭,查阅、联想起与此地有关的人文历史,也看到了沿途一个个曾在史书中频频出现的地名,感受到祖国西部人文历史的厚重。②对接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作者思考社会经济发展与一些小镇兴衰、民生的关系,认识到一个时代的进步要付出代价的道理。③对接全球气候变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作者忧虑环境的恶化、冰川的萎缩,忧虑环境气候的变化会给后人带来灾难,表现出一个作家的使命感。简析:从作者查阅诗文、看到历史地名可知对接人文历史;对小镇兴衰的思考体现对接经济发展问题;对环境和冰川的忧虑反映对接气候变迁等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答案:BDF简析:“古之王者”是句子主语,应在“王者”后断开;“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结构相似,应分别在“立国”“立宫”后断开。11.答案:B简析:“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亡”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二者用法不同,B选项错误;A选项,“正”在文中是匡正,在《促织》中是里正,意思不同;C选项,“属”在文中是部属,在《屈原列传》中是撰写,意思不同;D选项,“而”在文中和《项脊轩志》中都同“尔”,你的。12.答案:D简析:材料二举黄帝、尧舜和孟贲的例子是与庆封形成对比,不是类比,且不是为惋惜庆封之死,而是说明“慎行”的意义,D选项错误;A选项,材料一“失之乎数……危”体现了审明情势的重要性;B选项,由材料一“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可知;C选项,吴王赐朱方给庆封,引发楚灵王讨伐,体现其未“慎行”。13.答案:(1)君子谋划行动时考虑道义,小人计划行动时谋求利益,结果反而不能获利。(2)《左传》说子产擅长辅佐小国,如果子产处于当时的情况,就一定会有办法来妥善处理纷争了。简析:(1)“计”是谋划、计划,“乃”是反而;(2)“善”是擅长,“相”是辅佐,“有以”是有……的办法,“处”是处理。14.答案:①庆封做了齐景公的大臣,却分不清轻重,被齐景公讨伐,逃亡后又被楚灵王捉住,受凌辱而死。②萧国、莒国遭到楚国攻打与龙地遭到齐国包围时都握有重要的人质,且得到大国只要不杀人质即可退兵的许诺,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