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当面对现实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人们往往求助于过往,试图从中鉴往知今、返本开新。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度,这是一条习见而自然的思路,内在于文化积淀和思维模式的底部。重述历史式的文艺作品成为晚近一些年文艺作品中的主潮,无疑也从属于这个脉络。由于解构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影响,泥沙俱下的当下叙事中,对于一度简单化、刻板化的历史观的批判走向了矫枉过正。在返回历史、重塑传统的过程中丢弃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或者将其在相反的维度上极端化。让我们先来看看几种充斥在文坛、舞台、银幕与荧屏的与重述历史有关的突出现象。最为突出的无疑是甚嚣尘上的网络文艺,勾心斗角的权谋机略、尔虞我诈的宫闱秘事成为这类宫斗戏和阴谋剧的主流。历史在其中成为上演着各种自然人性、生存智慧与狭隘诉求的被动处所,而不是作为创造性主体奋斗与建设的主动进程。其次是抗日神剧,在这种奇观化的书写中,历史转为传奇,传奇又变身神话,英明神武的英雄在愚蠢迟钝的敌人面前以一当十。历史在这里被空心化和符号化地诉诸情绪消费,它惟一可以推波助澜的只是狭隘而盲目自大的民族主义。第三是严肃的历史文学和正剧中,对于王朝、事件与人物评价的“翻案风”。比如让革命领袖走下神坛,给英雄模范“祛魅”,把平权革命解释为暴行。当历史在“后革命氛围”中失去了乌托邦维度之后,精神迅速降解为欲望和本能,只有以邻为壑、卑劣无耻的宵小,没有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的伟人,这显然让历史卑琐化了。辩证唯物史观当中的历史,是既尊重历史,又有现实立场,并且旨归是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历史感”即“现实感”,强调基于过往实际、当下处境和未来理想而书写历史。从理念上来说,这与中国悠久的历史书写传统也是相通的。“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言微,谓简略也,义大,藏褒贬也”。关于“义”,《四书训义》里讲到:“有大义焉,正人道之昭垂而定于一者也;有精义焉,严人道之存亡而辨于微者也。”这就是明确历史观与个人化书写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中国的历史成为一种与文学相通的审美的历史、情感的历史与教化的历史,而不仅是科学的历史、理性的历史与纯学术的历史。如同海德格尔所说:“历史性这个规定发生在人们称为历史的那个东西之前。”史观或者说人们意识到的历史性,使得历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与道德追求。在前现代中国,史观被表述为“义”,而“义”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就今日而言,历史的“大义”无疑应该依托于经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洗礼的一系列价值体现。如果我们细析当代文艺作品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会发现近代以来的历史哲学遗产挥发出的藕断丝连的影响。它表现为历史主义,即根植于19世纪兰克史学的价值中立式的“真实性”偏执。这种历史主义表现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的工具理性思维,因为与有清一代的乾嘉汉学传统契合,而被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奉为史学圭臬。实证主义式的历史观作为基础性知识累积的手段,自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种思维推向极致,就会将手段当作目的,尤其在进入到文学领域后,很容易因为书写者亲历、经验和现场的“真实”感受而带来一种真实性的虚妄,误以为那就是历史。从逻辑上来说,现场感并不等于现实感,而个人真实也不能与历史真实画等号。历史主义的求真,如果失去了向善的道德维度,而只计较于“法利赛人的真实”,而忘却历史的“大义”,就会让历史书写变成一堆秘事杂辛、断烂朝报的堆积,就像法的条文规定如果不以正义为旨归,那么教条的律例很有可能成为恶的帮凶。如果说历史主义来自于科学理性,那么另一种潜在话语——功利主义,则源于消费的理念。它基于实用的立场,将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我们的时代就表现为消费历史。对比于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立场,这种功利主义的失误在于历史的“大义”消失了,只剩下“小利”。这从那些最为风行的网络文学主题中就可以看出来,曾经在现代革命被打倒的帝王将相又回来了,痴女和迷妹拜倒在霸道总裁的脚下,此类文本将坐稳奴隶或者攫取权力奴役他人作为最终的目标。消费社会和消费者不想听从任何历史债务的召唤,它们只想逃债,用戏谑的方式扮演遗忘的弱智儿,或者榨取历史中可以提炼出使用价值的内容,并将之生产为衍生最大化的文化商品,投放于市场。其必然结果是迎合低劣趣味,直奔本能的下流,而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就堕落为“自然存在物”的无节制娱乐。文学艺术是一种与历史共振的能动性活动,而不仅仅是“再现”“表现”“象征”或者“寓言”,更不是戏说、大话和流言蜚语。文学艺术通过叙事加入到历史与现实的行动之中,“历史”总是被当下所讲述,而这个“当下讲述”本身构成了历史实践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存于时空之中——历史似乎已经远去,但文学艺术对于历史的一次次重新讲述,却可以参与到历史进程之中。因而我们必须保卫历史。(选自刘大先《必须保卫历史》,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述历史”在近年来的国产文艺作品创作中成为潮流,与人们借古鉴今的思维模式不无关联。B.抗日神剧的奇观化书写诉诸情绪消费,历史被空心化和符号化,只助长了狭隘自大的民族主义。C.经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洗礼后,当代中国的史观应依托于以此为指导的一系列价值体现。D.文学艺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讲述参与到历史进程中,以戏说、再现历史的方式与历史同频共振。2.对各种“史观”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史观秉持着大义,体现了书写者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追求,与纯学术的历史写作不尽相同。B.宫斗戏、阴谋剧、抗日神剧等这些与重述历史有关的文艺作品常常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C.实证主义式的历史观主张“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具有工具理性思维,因此缺乏历史的“大义”。D.消费理念下诞生的功利主义并非以现实主义为立场,而是立足实用,牟取小利,逃避历史责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佐证“中国悠久的历史书写传统”的一项是(
)A.《史记·项羽本纪》中,樊哙为救刘邦在新丰鸿门勇闯营帐,舌战项羽。B.《阿房宫赋》中杜牧虚构豪华奢侈的阿房宫,来劝诫统治者要仁义治国。C.《汉书·李广苏建传》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严词拒绝,不卑不亢。D.《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放逐,作《怀沙》赋后,自投汨罗以死。4.作者在论述“必须保卫历史”这一观点时,充分显示了“批评的锐气”,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请根据材料谈谈,文艺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大历史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裁云记陈春成我在修剪站工作五年了。云彩管理局下属有很多个修剪站,遍布在城市的四方。这是个历史悠久的机构,负责管理城市上空所有过境浮云。《城市云彩管理条例》规定:“所有云都应依法修剪成规定尺寸的椭圆形,边缘为均匀的波浪形花边,否则即属于违法云,我局将依法对其进行消灭。”从那时起,所有的云都成了卡通画里的样子,胖乎乎的,看起来很温顺。语文课上,“流云”“落霞”这类陈旧的词语已经很难解释了。我住在修剪站塔顶,库房在塔底,塔中部两侧各有一闸门。①附近的山谷产云,夜里会氤氲起满满一谷的云气,浓白如牛奶,清晨时渐渐飘出,有时一团一坨,有时一丝一缕,都是些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违法云。飘出来的云都被吸进闸门里,等从另一侧闸门释放出来,就成了标准的椭圆形合法云。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修剪云彩,维护机器,打印广告,保证修剪站的正常运行。山居生活我倒不觉得枯寂。捧一杯水,什么都不做,尽日对着门前黄叶飘落,我觉得很安适。我的老师去世前,将几千册藏书留给了我。有时随意抽出一本看看,有时只是摸摸起伏的书脊。我端着那本《海洋古生物学》坐在窗前时正当黄昏,林中烟萝小径上鸟声稠密。狐狸背着包袱从山上下来。这只狐狸我认识,常化了人形到县城里玩,每有大片上映必去看。经过修剪站时,它抬头对我说:“又在看书。上次叫你打牌你不来。”它怜悯地看了我一眼,摇摇头走了。我继续看书。《海洋古生物学》我看了半年。我意识到再往下研究,就永远出不来了,于是驻足不前。接下来的三个月我开始研究建文帝的去向,惊觉再看下去,我的后半生将笼罩在公元一四零二年那场大火的光焰里,永不得脱。于是我结束了钻研。这些年我像在洞穴中行走。我站在分岔处,前方有许多通道,每一条都深不见底。我知道随便选一个洞口进去,沿途都有奇妙的钟乳和璀璨的结晶,每一条通道都无穷无尽,引人着魔。但我就是下不了决心去选择。总是走了一段,怕再走就回不了头了,又毕恭毕敬地退出来。我不知道哪个最适合我,又无法逐一尝试。选择其一,就意味着放弃了无穷减一种可能性。于是我就在分岔处耽搁了许多时日,感受着所有洞穴向我吹来的阴风。这天我把修剪机器调到自动模式,确定了定型液水量充足,关上灯,锁好门,搭车进县城去。我的老师生前有一位老友,多年未见了,我突然决定去拜访他。楼梯间还是那样破旧。②一些冰凉的音符,玉石质地,从楼梯上一级一级跳落下来,是巴赫的乐曲。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太太在弹奏,欣喜她还活着。许多年前我来过这栋楼,我的老师曾在这里居住。那时我还很年轻,很早之前就听人说过,这楼里住的都是些着了“魔障”的人。当时觉得他们挺可怜,现在则艳羡不已。楼中住户原来都是些教授学者,后来放弃了世俗的荣誉和温暖,在世界的某个点上钻了牛角尖,无暇他顾,从而抛掷了一生。我敲开门。老先生见了我也没有多惊讶,他脸上有长年不曾交际的僵硬,我想他也从我脸上看到了。我们磕磕绊绊地聊了一会先师的事情,我毫无过渡地把关于洞穴的困惑告诉给他。他盯着茶杯,叶子徐徐旋转,把水染成黄褐色。他说:“是啊,像你说的,每个洞穴都充满诱惑,难以取舍。我年轻时也在分岔处犹豫过。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所有洞口都陈列在那里,任人选择;有的埋伏在暗处:我一脚踏空,就一头栽了下来,到现在也没有落到底。”往杯中续上水后,他向我描述他的洞窟。八十年代中期,他偶然得到博物馆清出来的一卷古书。他仔细研读后,发现整本书是一副对联,长达数千字。编纂者故意在上下联中各隐去一些文字,上联的缺失只能从下联对应处推断出来,反之亦然。听到这里,我插嘴说,可是对联没有唯一性啊。他说是的,这才是迷人之处,这就像一个流转不息、无穷无尽的填字游戏。他说他曾幻想当一个登山家,更小的时候则想做钟表匠;后来得到这副对联,同时体验了两者:③没有比它更陡峭的山岭,没有比它更精密的机械。次日回程的大巴上,后座的小孩问:“那是什么?”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是云吧。”小孩笑了:“爷爷乱讲,哪有这样子的云。”我这才意识到出了事。原来我不在的时候机器坏了。一下车,我狂奔进修剪站库房,没一会开出来一架老式双翼机就上天了。临近,投弹。“蓬”,下了一阵若有若无的雨。夜里,狐狸邀请我加入牌局。我意识到每一局牌都是花色和数字的随机排列,这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游戏。我问,我们玩钱吗?狐狸说我们赌命,计分的,一分十年的寿命。说着往我头顶看了看,好像那里悬浮着一个数字。它说,你才这么点啊,没事,不够了我们匀给你,老龟多得用不完。天亮时,我回到修剪站,我想关于洞穴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我在一张纸上把有兴趣的学问一门一门列出来。每门研究二十年的话,以我现在的寿命够研究一百二十门了。④晨光熹微中,我的手指从一排书脊上慢慢拂过,像抚摸着琴键,然后停下,抽出一本,就着窗前的光亮,读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云”“落霞”这些词语变得难以解释,原因在于所有的云被依法修剪成了规定尺寸和形状的云。B.在狐狸与“我”的对话交流中,可看出狐狸生活丰富多彩,而“我”山居生活相对单一,以阅读为主。C.“我”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却没有选择深入研究,这体现了“我”对学习的热爱与内心的浮躁。D.老先生也曾经历过站在洞穴分叉口的选择困境,后来发现不是所有洞口都在明处,有的潜伏暗处。7.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浓白如牛奶”给人以洁净的感觉,与后文的“蓬头垢面”等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B.句子②对音乐的描写,化听觉为视觉触觉,引发读者联想,使人感受到所弹曲目的音质与节奏。C.句子③以“没有比它更……”表述方式,写出“对联”具有充满挑战和需精准把握的“迷人之处”。D.句子④与前文“摸摸起伏的书脊”呼应,这两处细节描写表明小说是以“书脊”为线索贯串始终。8.概述这些年“我”“在洞穴中行走”的心理感受。9.小说由“裁云工作”“洞穴之惑”“游戏解惑”三部分组成,看似割裂,实为整体,请从内容和主题两个角度分析这三者间的联系。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戊戌,赵安仁等上礼部合格人数姓名。帝顾谓宰相曰:“今岁举场,似少谤议。”王旦曰:“条式备具,可守而行,至公无私,其实由此。”癸卯,帝御崇政殿覆试,多所黜落;又疑所黜抹者或未当,命宰相阅视之。于是赐进士胶水蔡齐以下百九十七人及第,六人同出身。又赐六举以上特奏名进士七十八人同《三礼》出身,赐诸科三百六十三人及第、同出身。齐等既考定,帝顾问王旦等曰:“有知姓名者否?”皆曰:“人无知者,真所谓搜求寒俊也。”故事,当赐第必召其高第数人并见又参择其材质可者然后赐第一。时新喻萧贯与胶水蔡齐并见,齐仪状秀伟,举止端重,帝意已属之,知枢密院寇准又言:“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齐遂居第一。帝喜,谓准曰:“得人矣!”特召金吾给七驺,出两节传呼,因以为例。准性自矜,尤恶南人轻巧,既出,谓同列曰:“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三十二》)材料二:议者谓西北近虏,士要牢笼,此甚不然之论也。使不逞①之人不能为患则已,苟可为患,则何方无之?前世贼乱之臣起于东南者甚众,其大者如项羽、萧铣之徒是已,至如黄巢、王仙芝之辈,又皆起乱中州者尔,不逞之人,岂专西北?知贡举所设,本待材贤,牢笼不逞,当别有术,不在科场也。惟科举事久不能无弊,有当留意者,然不须更改法制,止在振举纲条尔。近年以来,举人盛行怀挟②,排门大噪,免冠突入,亏损士风,伤败善类。此等举人既多,而君子小人杂聚,所司力不能制。虽朝廷素有禁约,条制甚严,而上下因循,不复申举。惟此一事为科场大患,而言事者独不及之。愿下有司,议革其弊,此当今科场之患也。臣忝贰宰司,预闻国论,苟不能为陛下守祖宗之法,而言又不足取信于人主,则厚颜尸禄,岂敢偷安而久处乎?故犹此强言,乞赐裁择。(选自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有删改)【注】①不逞:不得志。②怀挟:应试中的挟带字条的行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当赐第A必召B其高第数人C并见D又参择E其材质F可者G然后H赐第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驾临,与《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御”词义不同。B.矜,骄傲,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中的“矜”词义相同。C.“前世贼乱之臣起于东南者”与《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中的“者”用法相同。D.忝,有愧于,谦辞,与“忝列门墙”“忝为人师”“忝在知交”中的“忝”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榜进士的名单中,所有考生都来自寒门,可见当时的士大夫并不尊师好学,引人深思。B.在蔡齐中状元后,真宗命令金吾卫士安排七名骑卒手持两根符节沿途传呼,此后成为惯例。C.欧阳修列举东南、中州失意之人作乱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朝廷不宜用科举去笼络失意之士。D.对于科场顽疾,欧阳修认为自己身为人臣,自当为国分忧,而决不能白领俸禄,令人敬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条式备具,可守而行,至公无私,其实由此。(2)愿下有司,议革其弊,此当今科场之患也。14.对科考取士的地域问题,寇准和欧阳修的看法有何不同?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秋心三首①(其一)【清】龚自珍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注】①本诗作于诗人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而好友谢阶树、陈沆等相继谢世之际,为自悼身世之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汹涌澎湃的心绪,传达出对逝者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招回亡魂的巨大悲痛。B.颔联运用“郁金”“古玉”的意象来比喻逝者的美德,同时也借此表明自己德行的高尚。C.颈联写西北边塞动荡,连年干戈,烧杀声响彻东南,箫声依旧不断,诗人心中充满激情。D.诗歌以海、潮为喻起笔,以月落林梢收笔,从佩饰、箫声到星月的描绘,无不寄寓深情。16.《淮南子·说林训》云:“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请结合这句话,简述诗人在尾联中寄寓的情感。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看电影《功夫》时,两位武林高手快弹古筝,瞬间幻化出刀剑齐飞、木石碎裂的场面,让人想起《琵琶行·并序》中“
,
”描写音乐的句子。(2)秦惠王为了早日实现“西并巴蜀”的目的,派遣了大量军士开凿蜀道,而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给这一开辟过程增添了神话色彩。(3)《说文解字》:啸,吹声也。古代士大夫往往通过“啸”来宣泄情感或抒发情志,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黑天鹅的自然分布地仅限于澳大利亚,并不会长距离迁徙。就黑天鹅的保护现状来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等级,在我国黑天鹅也并非保护动物。当然,没有保护等级的物种同样值得保护。一些物种由于数量多、分布广,并未列入保护名录,如高原上的鼠兔、土壤中的蚯蚓,但它们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一旦数量急剧下降,将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这一论断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该物种是本土物种。黑天鹅所生活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其实也是许多留鸟和候鸟的栖息地。黑天鹅作为一种缺泛天敌的外来物种,一旦数量暴发性增长,极易对同水域的其它游禽形成竟争优势,抢占更多食物资源,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18.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19.概括画波浪线句子,将下面横线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20个字。作为食物链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他的馄饨也是全城独一份。这副担子非常特别。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馄饨的清水。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一体。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很好看。这好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秦老吉老远地来了,他挑的不像是馄饨担子,倒好像挑着一件什么文物。这副担子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因为材料结实,做工精细,到现在还很完好。别人卖的馄饨只有一种,葱花水打猪肉馅。他的馄饨除了猪肉馅的,还有鸡肉馅的、螃蟹馅的,最讲究的是荠菜冬笋肉末馅的,——这种肉馅不是用刀刃而是用刀背剁的!作料也特别齐全,除了酱油、醋,还有花椒油、辣椒油、虾皮、紫菜、葱末、蒜泥、韭花、芹菜和本地人一般不吃的芫荽。馄饨分别放在几个抽屉里,作料敞放在外面,任凭顾客各按口味调配。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全城独一份”出现了两次,请分析其作用。21.画波浪线的句子“秦老吉老远地来了”在文中有什么效果?22.文中出现了两次“不是……而是……”,它们的表达语气有何不同?六、作文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三时,学校举行了誓师大会、励志演讲等活动。有人深受鼓舞,奋力前行;有人却依然如故,缺乏动力。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2.C3.B4.①以直面现实的勇气,直接批判了宫斗剧、抗日神剧、翻案剧等眼下流行的作品类型;②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批判历史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错误史观;③言辞犀利形象,分析鞭辟入里。5.①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牢记历史“大义”。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历史观的时代内涵。③要在历史“真”的基础上加上向善的道德维度。④承担历史责任,勇于担当,必须保卫历史。【导语】本文详细论述了当前中国文艺作品中重述历史的现象,点出其存在的问题,如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作者强调辩证唯物史观,强调历史书写要有现实立场、情感态度与道德追求。通过对比实证主义史观和消费理念下的功利主义,作者呼吁文艺创作应体现中华悠久的历史书写传统,具备大义与正义,提升文学艺术的审美高度和社会责任感。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以戏说、再现历史的方式与历史同频共振”错,由原文最后一段“文学艺术是一种与历史共振的能动性活动,而不仅仅是‘再现’‘表现’‘象征’或者‘寓言’,更不是戏说、大话和流言蜚语”可知,这表明“戏说、再现”仅仅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不一定能够与历史共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具有工具理性思维”错,由原文第五段“历史主义的求真,如果失去了向善的道德维度,而只计较于‘法利赛人的真实’,而忘却历史的‘大义’,就会让历史书写变成一堆秘事杂辛、断烂朝报的堆积”可知,“缺少向善的维度”才会导致实证主义式的历史观忘却历史“大义”。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中国悠久的历史书写传统”指的是中国历史学家通过记录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及其精神追求和情感态度,不仅仅是展示事实,更是以情感、道德和教育为导向的写作传统。A.樊哙在鸿门宴中勇敢救助刘邦的情节,体现了中国史书中常见的叙事方式,以人物的言行表现历史事件,其生动的描写和成功范例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展示了史书的文学性和教化意义,符合中国悠久的历史书写传统。B.《阿房宫赋》是赋体文学作品,杜牧在其中虚构了阿房宫的豪华奢侈并进行规劝,虚写了历史,不属于历史书写传统,因此最不适合作为论据。C.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严词拒绝,不卑不亢,展示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符合中国历史书写中强调忠诚、气节和大义的传统,与“义”的观念相契合,故能作为论据来佐证“中国悠久的历史书写传统”。D.该故事不仅记录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同时通过情感表达和道德传承,使中国的历史书写呈现出审美和教育的双重功能,体现了历史书写的深厚传统。6.C7.D8.示例:受到诱惑(让人着魔);犹豫不前;充满畏惧9.①内容上,“裁云工作”的安适使“我”有可能进入“洞穴”,进入“洞穴”后的困惑让“我”去寻求解决之道,最后通过填字游戏和牌局游戏解决了这一困惑;②主题上,“裁云”象征的单一、模式化的生活使人渴望突破,但进入“洞穴”后的多元选择又给人带来无尽的困惑,最后以多元方式思考人生出路的可能性。【导语】本文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描绘了一位云彩修剪员在工作、阅读与人生选择中的经历与心理思考。小说设定独特,以修剪云彩为切入点,探讨理想与现实、专注与选择的困惑。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如洞穴、书籍,表现了主人公对多种可能性的迷恋与犹豫,体现了人面对生活中无穷选择时的迷茫与追寻。隐喻深刻,引人深思。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C.“这体现了‘我’对学习的热爱与内心的浮躁”错。“我”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却没有选择深入研究,不是因为内心浮躁,而是因为“我”害怕深入研究后无法回头,且担心选择其一就放弃了无穷减一种可能性,所以在分岔处耽搁,体现的是“我”面对众多选择时的犹豫和难以取舍,并非浮躁。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表明小说是以‘书脊’为线索贯串始终”错。两处细节前者体现了“我”的迷茫,后者体现了“我”的自信。小说并非以“书脊”为线索贯串始终,“书脊”只是文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元素,用来体现“我”与书的关系以及“我”的一些心理状态等。小说的线索应该是“我”对生活、选择的困惑以及寻求解惑的过程。10.ADG11.C12.A13.(1)(科举的)条例与法令都已经完全具备,可以遵守执行,(它)公正到了极点毫无私心,它实际上来源于此。(2)希望(皇上)能吩咐有关部门,商议革除这些弊端,这是当今科举考场存在的弊病呀。14.(1)寇准偏重北方而轻视南方,认为南方的士子轻浮、投机取巧。(2)欧阳修认为不能偏重西北,科举应用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而非控制笼络失意之士。【导语】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记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和局限性。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赐第(授予科举及第的名次)时,必须召见那些成绩优异的几个人,让他们一起出现,然后再挑选其中资质、品行等各方面都合适的人,最后授予第一名。“当赐第”是时间状语做开头,应在A处断开。“必召其高第数人并见”谓宾齐全,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D处断开。“然后”是连接词,表示结果或顺序,引领结果分句,是一个独立的划分点,应在G处断开。故选ADG。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驾临/阻挡。句意:皇帝驾临崇政殿进行复试/以保护百姓为本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他。B.正确。骄傲。句意:寇准的性格自负高傲/自夸的人不能成就功业,自傲的人不能长久发展。C.“用法相同”错误。助词,……的人/助词,……的原因。句意:前世那些因作乱而被称为贼乱之臣的人,起于东南地区的人/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D.正确。有愧于,谦辞。句意:我有愧居副相之位/有愧列门墙/有愧为人师/有愧为知交。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所有考生都来自寒门”错误,根据“人无知者,真所谓搜求寒俊也”可知,这些进士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不少是出身寒微的俊杰,但并没有说所有进士都来自寒门。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条式”,指法令、条文、制度;“备具”,完备、齐备;“守”,遵守、遵循;“其实”,它实际上。(2)“愿”,希望;“下”,下达、交给;“议”,商议、讨论;“革”,革除、去除;“此……也”,表示判断句。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本信息的能力。(1)根据“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可知,寇准认为南方的士子轻浮、投机取巧,因此反对南方人在科举中取得高名次。从“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可知,寇准有一种地域偏见,认为中原(北方)的士子才是科举的合适人选,而南方人不应该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寇准会偏重北方而轻视南方,认为南方的士子轻浮、投机取巧。(2)根据“议者谓西北近虏,士要牢笼,此甚不然之论也。使不逞之人不能为患则已,苟可为患,则何方无之?前世贼乱之臣起于东南者甚众,其大者如项羽、萧铣之徒是已,至如黄巢、王仙芝之辈,又皆起乱中州者尔,不逞之人,岂专西北?”可知,欧阳修反对将科举取士与地域联系起来,认为不能因为西北靠近边疆就偏重西北的士子,不逞之人(失意之士)并不只存在于西北地区,东南地区也有许多失意之人作乱,如项羽、萧铣等。因此欧阳修强调科举的目的是选拔真正的人才,而不是用来笼络失意之士。参考译文:材料一:戊戌日,赵安仁等人呈上礼部科举考试合格者名单。宋真宗对宰相说:“今年科举考场,似乎少有非议之声。”王旦回答:“考试条例完备周全,可依章执行。能如此公平无私,实因制度严密所致。”癸卯日,皇帝亲临崇政殿复试,大量淘汰考生。又担心淘汰标准或有不当,命宰相复核试卷。最终赐予胶水人蔡齐等197人进士及第,6人同进士出身。另赐六次应试未中的特奏名进士78人《三礼》科出身,其他科目考生363人及第或同出身。名单确定后,皇帝询问王旦:“可有人事先知晓录取情况?”众臣皆答:“无人知晓,这正是朝廷广纳寒门俊才的明证。”按旧例,赐第前需召见数位高才生,考察其资质再定状元。当时新喻萧贯与胶水蔡齐同被召见。蔡齐仪表堂堂、举止端方,已得皇帝青睐。枢密使寇准进言:“南方偏远之人不宜位列榜首。”蔡齐遂成状元。皇帝欣喜,对寇准说:“朕得良才矣!”特命金吾卫备七骑仪仗、持双节开道,此例由此而始。寇准素来倨傲,尤厌南方人机巧,退朝后对同僚道:“又为中原争得一位状元。”(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三十二》)材料二:有议者认为西北临近敌境,须以科举笼络士人,此论大谬。若失意者不能为患便罢,若真能为患,何处没有?前代祸乱之臣起于东南者甚多,如项羽、萧铣等巨寇;至黄巢、王仙芝之流,更是发迹中原。失意之人,岂独西北有之?科举本为选拔贤才,若要控制失意者,当另施他策,非科举之责。科举虽久行难免积弊,当务之急不在改制,而在整肃考纪。近年来考场挟带成风,考生喧哗闯场,有辱士林风骨,戕害良善之辈。此类考生既多,贤愚混杂,考官难以遏制。朝廷虽有严令,上下却因循苟且。此实科举最大弊病,然谏官皆避而不谈。恳请有司商讨革除,此乃当今科举之患。臣忝居副相之位,若不能为陛下守护祖宗法度,建言又不足取信于上,尸位素餐,岂敢苟安?故冒昧陈词,乞请圣裁。
(选自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有删改)
【注】①不逞:不得志。②怀挟:应试中的挟带字条的行为。15.C16.①对逝者的惋惜及对其才华的赞美;②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慨;③对社会上小人当道、贤才被埋没的愤懑。【导语】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哀思和自身的悲凉。首联以汹涌的心境起笔,颔联借郁金香和古玉佩喻德行,颈联映射边塞动荡,尾联以明星与明月的对照,抒发孤独与哀伤。诗歌气氛苍凉,情感真挚。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心中充满激情”错误,诗人心中满是哀愁之情。颈联写西北动荡,朝中乏人,而时人偏安东南,议论纷纷,唯有几处箫声以寄哀愁。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①“月”象征着如逝者这般有着出众才华、高洁品质的贤能之人。他们如同夜空中散发着皎洁光辉的明月,本应在世间熠熠生辉,照亮一方天地。然而如今却如“坠林梢”一般消逝,诗人借此表达出对逝者离去的惋惜,他们曾经的美好与优秀深深印刻在诗人心中,通过这样的意象体现出对逝者才华的赞美以及对他们离去的不舍。②“月”也指诗人自己,诗人就像皎然的明月,有着满腔的抱负和出众的才华,渴望在世间有所作为,实现壮志。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屡次会试失败让他的理想难以达成,最终只能无奈地“坠林梢”,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叹。③那些如斗般看似明亮却繁多的星星,象征着众多无真才实学却身居高位的小人。他们数量众多,充斥在各个角落,看似光彩照人,实则徒有其表。而“月”则代表着如诗人及其逝去的好友们这样的贤才,有着真正的价值,却只能“坠林梢”,被埋没。鲜明的对比之下,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上小人当道、贤才被埋没的愤懑。1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专项理论与实践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苏州市职业大学《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科技学院《起重机械结构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师范学院《网络经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科技学院《环境数据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基地社工服务与田野基地建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口腔固定修复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内燃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村委会地震演练方案及流程
- 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2篇
- 山东职业学院单招《英语》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300题及答案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202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教案
- 右侧腹股沟疝教学查房
- 《趣味经济学》课件
-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医院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常识学习培训
- 法学涉外法治方向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