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四季的形成”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理解地球公转和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教学内容与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相关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重点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地球倾斜角度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季节的交替。
-四季的特征:详细描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等,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自然现象。
2.教学难点
-地球倾斜角度的计算与理解: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倾斜角度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来解释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轨迹与季节的对应关系: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对应到季节的变化。
-季节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季节变化带来的挑战。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地球公转模型、季节变化图表、相关科普视频等。
3.实验器材:准备太阳模拟装置、地球仪、时间轴等,用于演示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PPT和科普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倾斜对季节的影响。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和“地球倾斜角度大约是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预习反馈,确保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尝试计算地球倾斜角度,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预习笔记和计算结果,分享自己的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反馈。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春去秋来,岁月如梭”为主题,通过图片展示四季变化,引出课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倾斜角度以及其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地球倾斜角度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季节,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球公转。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如“为什么夏至时北半球最热?”进行详细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季节变化的原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模拟实验。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科学原理。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地球公转的影响。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季节变化的简单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地球科学。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作业。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和深化对季节变化的理解。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自我评估能力。知识点梳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1.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2.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二、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倾斜角度
1.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有一个约23.5°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
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季节
1.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2.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最长,南半球黑夜最长,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3.秋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4.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黑夜最长,南半球白昼最长,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四、四季的特征
1.春季: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生长,动物活跃。
2.夏季:气温最高,阳光充足,植物茂盛,动物繁殖。
3.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开始凋零,动物准备过冬。
4.冬季:气温最低,植物枯萎,动物进入冬眠。
五、地球倾斜角度的影响
1.地球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形成季节变化。
2.地球倾斜角度影响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导致气温差异。
3.地球倾斜角度影响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和植被分布。
六、地球公转与人类活动
1.地球公转影响农业生产,如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
2.地球公转影响人类作息时间,如日出日落时间。
3.地球公转影响人类文化,如节日庆典和传统习俗。
七、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而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不同,地球自转速度较快,公转速度较慢。
八、地球公转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1.地球公转影响太阳活动周期,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
2.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3.太阳活动与地球公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九、地球公转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1.地球公转影响地球磁场的分布和变化。
2.地球磁场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3.地球公转与地球磁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十、地球公转与地球水资源的关系
1.地球公转影响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
2.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
3.地球公转与地球水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地球公转周期是多少?
解答: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这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365.25天。
2.例题二:地球倾斜角度大约是多少?
解答:地球倾斜角度大约为23.5°。这个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形成季节变化。
3.例题三: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里?
解答: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4.例题四:夏至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为什么?
解答: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这是由于地球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使得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延长。
5.例题五: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
解答: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形成季节变化。这种季节变化对地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植被分布等。
补充说明:
1.例题一和例题二:这两个例题考察学生对地球公转周期和倾斜角度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地球倾斜角度的数值。
2.例题三:这个例题考察学生对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理解。学生需要知道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并理解春分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3.例题四:这个例题考察学生对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北半球白昼时间变化的理解。学生需要知道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并理解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原因。
4.例题五:这个例题考察学生对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影响的理解。学生需要知道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进而影响地球的气温、降水量和植被分布等。
1.例题一补充: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但实际日历中为了方便计算,将一年定义为365天。
-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同,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2.例题二补充:
-地球倾斜角度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岁差。
-地球倾斜角度的变化会影响季节变化的幅度和气候类型。
3.例题三补充:
-春分时,北半球的白昼和黑夜几乎相等,南半球的白昼和黑夜也几乎相等。
-春分是春季开始的标志,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
4.例题四补充:
-夏至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夏至也是夏季开始的标志,气温逐渐升高,植物生长旺盛。
5.例题五补充:
-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进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
-地球公转还导致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如赤道地区降水量丰富,两极地区降水量较少。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课堂纪律:评估学生的课堂纪律,包括遵守课堂规则、安静听讲、不随意走动等。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知识点掌握:检查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学生对季节变化的理解程度。
3.随堂测试:
-理解程度: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地球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等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应用能力:测试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解释季节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4.课后作业:
-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反馈与改进:根据作业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给予正面评价,对于表现不足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数字通信系统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设计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舞蹈专业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ExportMarketing》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造价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冀中职业学院《行政职业能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小动物临床用药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机械制图1(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1年电力工程室外落水管及散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 个人投资收款收据
- H3C全系列产品visio图标库
- 新生儿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课件
- 工艺能力分析报告
- 《给校园植物挂牌》课件
- 气道高反应性教学演示课件
- 健身房众筹方案
- 护理带教汇报课件
- 蔬菜种植与有机农业培训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1(思政智慧版)课件 Unit 5 Friendship across border and gender
- 智研咨询重磅发布:2023年中国高端聚烯烃行业供需态势、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