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浪淘沙(其一)》诗歌赏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中“古诗欣赏”单元相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登鹳雀楼》等古诗,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2.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对诗词韵律的感知。
3.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理解诗人情感,培养人文素养。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浪淘沙(其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
1.深入把握诗人通过意象传达的情感。
2.掌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结合诗歌背景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
3.采用对比阅读法,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并通过仿写练习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诗歌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材,包含《浪淘沙(其一)》诗歌。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如黄河、海浪等自然景观图,以及与诗人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教学视频:选取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经典影视片段或纪录片片段,用于辅助教学。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意象分析等教学信息。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2.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诗?还记得它们的特点吗?”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浪淘沙(其一)》。
二、新课呈现(约25分钟)
1.讲解新知:
a.介绍诗人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b.朗读并分析《浪淘沙(其一)》的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韵律和情感。
c.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浪淘沙”代表黄河的波涛汹涌,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2.举例说明:
a.通过对比《浪淘沙(其一)》与其他描写黄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
b.分析诗歌中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3.互动探究:
a.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
b.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锻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a.学生自读《浪淘沙(其一)》,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题。
b.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指导:
a.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b.教师点评学生的诗歌创作,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浪淘沙(其一)》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更多描写黄河的诗歌,并尝试进行创作。
五、板书设计
1.诗歌标题:《浪淘沙(其一)》
2.诗人:刘禹锡
3.诗歌内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意象分析:浪淘沙、黄河、海浪
5.情感表达:历史的沧桑、壮志凌云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浪淘沙(其一)》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点梳理1.诗歌背景:
-了解诗人刘禹锡及其生平事迹。
-了解《浪淘沙》词牌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2.诗歌内容:
-诗歌的标题《浪淘沙(其一)》及其含义。
-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黄河的赞美、对历史的感慨等。
-诗歌的结构,包括上下两阕,每阕四句。
3.诗歌意象: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浪淘沙:比喻黄河波涛汹涌,象征着历史的动荡和变迁。
-海浪:与黄河的对比,暗示了黄河水势的壮阔和不可阻挡。
4.诗歌韵律:
-掌握《浪淘沙》词牌的平仄格式。
-分析诗歌的押韵规律,如“来”与“回”押韵。
5.诗歌情感:
-体会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
-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6.诗歌表达技巧:
-对比手法:黄河与海浪的对比,突出了黄河的壮阔。
-比喻手法:用浪淘沙比喻黄河的波涛,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7.诗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8.诗歌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心境。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9.诗歌创作实践:
-尝试仿写《浪淘沙(其一)》风格的诗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诗歌。
10.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对现代人的启示。
-了解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如传承文化、启迪心灵等。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请解释《浪淘沙(其一)》中“浪淘沙”这一意象的含义。
答案:在《浪淘沙(其一)》中,“浪淘沙”这一意象象征着黄河的波涛汹涌,代表了历史的动荡和变迁。它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的风雨兼程。
2.例题二:分析《浪淘沙(其一)》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的修辞手法。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天上来”和“不复回”两个极端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势的浩大和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3.例题三:比较《浪淘沙(其一)》和另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浪淘沙(其一)》通过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而另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登鹳雀楼》则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黄河流域的壮丽河山的感慨。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都体现了对黄河的敬仰,但《浪淘沙(其一)》更侧重于对黄河自然景观的赞美,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4.例题四:请解释《浪淘沙(其一)》中“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中“九曲”的含义。
答案:“九曲”在这里指的是黄河蜿蜒曲折的河流形状,用以形容黄河的曲折多变,同时也暗示了黄河流域的广袤和复杂。
5.例题五:如何理解《浪淘沙(其一)》中“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通过想象黄河水直上银河,与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创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黄河的向往,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补充说明:
1.例题一和例题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例题三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3.例题四和例题五则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这些例题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板书设计①
-诗歌标题:《浪淘沙(其一)》
-诗人:刘禹锡
-词牌:浪淘沙
②
-诗歌内容: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③
-诗歌意象: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的象征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盐业市场十三五规划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项目研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食品分析与检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北大学《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重庆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计量经济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东学院《岩石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云南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健身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三维影像设计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职业技术学校《电力拖动与PLC》课程标准
- DL∕T 1094-201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导则
- 【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及完善策略12000字(论文)】
- DL-T-5115-201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节《设计文创作品》教学设计
- 危货押运员考试答案(题库版)
- QCT267-2023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租房协议书 租房协议书范本
- GB/T 43646-2024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要求
- 吊篮施工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