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册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册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册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册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整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学习目标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重难点)0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010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cm

1dm1m国际单位:米,符号m。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某人高

1.67(

)头发丝直径约

0.07(

)一层楼房高约

30(

)地球半径约

6400(

)珠穆朗玛峰高约

8844.43(

钢笔长约

0.15(

)kmmdmmmmm一些常见的长度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dmcmmmnmμm101010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

先“换”

后“算”物理量的原数字不变,原单位与换用单位之间进行等量代换将各物理量单位前的数字进行化简运算单位换算方法步骤例: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_____(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____nm。解析: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1.6m=160cm;9×10-8m=9×10-8×109nm=90nm。cm90例题12.56cm=

m=

m12.56×10-20.1256314μm=

m=

cm=

cm314×10-6314×10-6×1020.0314练一练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认识刻度尺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8cm1mm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012345678cm认识刻度尺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等。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尺寸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也可选取某一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图示中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哪个是正确的?思考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丙0cm12345678910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2.78cm总结为四个字:选、放、读、记分度值1mm;物体长度为2.78cm

分度值1cm

;物体长度2.7cm。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练一练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1mm2.12cm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a.测多算少法(累积法)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b.相互配合法(卡测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c.化曲为直法(等效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d.化直为曲法(等效替代法)例如用已知周常的自行车轮测量马路的长度轮式测距仪A′B′AB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h=60min1min=60s

问:

1h=

s3600时间的单位古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沙漏日晷漏壶(漏刻)测量时间的工具现代常用钟表

手表石英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结果=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再读大盘。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30s0.1s15min30s(或0.5min)9min38.4s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图中显示的时间是。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01267891011345121314练一练(一)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就叫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误差(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C、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误差不是错误: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方法越先进,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B练一练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自己拳宽的几次数据分别为:9.16cm、9.17cm、9.18cm、9.10cm,则其最终的测量结果是________cm。9.17解析:9.10cm的估读位与其他选项差距过大,为错误读数,去掉错误数据后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结果=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误差单位:m、km、cm等测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单位:s、h、min等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课堂小结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0.4

mmdms随堂训练2.完成单位换算:(1)一张纸的厚度是:70um=______nm=

m(2)1.5h=______min=______s7×10-57×104540090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2.00338.3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A谢谢观看!学习目标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难点)02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重点)0103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重点)我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飞驰的猎豹穿梭宇宙的彗星缓慢的蜗牛它们的共同特点: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变化。思考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奔腾的江水天体的运动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衣服晾干,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闪电现象属于电磁运动小草长高属于生命运动火箭升空属于机械运动下面的四种运动形式一样吗?思考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事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前面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标准不同思考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不选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判断甲图和乙图中小车是否运动乙图甲图甲图没有参照物,不能判断小车是否运动乙图以旗子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思考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小结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静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文具盒课本课桌选定参照物判断位置是否变化思考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静止是相对的。3.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

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的三层含义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呢?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相对静止。观看动画并思考点击画面进入动画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加油机和战斗机花样跳伞运动员思考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选择标准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选定的物体被认为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概念:作为标准的物体机械运动课堂小结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C.山和船 D.风和地面B随堂训练2.周末,明明与爸妈自驾出游,汽车行驶中,明明与妈妈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静止运动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BD4.下列各例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是()①飞机空中加油;②跑动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③太阳从东方升起;④彩云掩月;⑤“手抓子弹”的奥秘;⑥如影随行

A.②③⑥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谢谢观看!学习目标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难点)0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0113:00:0013:00:0313:00:0213:00:0013:00:0013:00:0213:00:0213:00:00运动相同路程时,用时少的运动快运动相同时间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观看竞速类的体育比赛时,观众用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即看谁“领先”;而裁判会为每一位选手的全程计时,所以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121s内运动:1s内运动:20m5m思考5s内运动了100m30s内运动150m若路程s

不相同,时间t

也不相同,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物理学采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统一标准)来比较二者运动的快慢,即比较“一秒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本质上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速度的定义12基本单位

m/s

或m·s-1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km/h

或km·h-1读作千米每小时

速度的单位汽车速度表一般来说在我国的高速公路上车速不能低于60km/h,不得超过120km/h。约5m/h约1.1m/s约5m/s约20m/s约250m/s约100m/s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5m/s=

km/h

72km/h=

m/s1820例题m/s→km/h乘以3.6km/h→m/s除以3.6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速度概念: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m/s、km/h换算:1m/s=3.6km/h公式: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课堂小结1.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乙随堂训练2.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

km/h,合

m/s。1080300谢谢观看!学习目标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0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0103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04学会平均速度的计算。(重难点)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0010s20s30s40s300m600m900m1200m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思考A:B:小车A每10s通过300m的路程,经过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小车B每10s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经过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匀速直线运动tsvt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和时间t没有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计算式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利用公式v=s/t计算它的平均速度为:

解:必要的说明所用公式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数字后面要有单位。例题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小明前50m路程s1=50m,用时t1=6s,后50m路程s2=50m,用时t2=7s,全程s3=100m,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分析:50m50m6s13s100m7s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分析:解:后50m平均速度:50m50m6s13s100m7s8.3m/s7.1m/s前50m平均速度: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分析:解:50m50m6s13s100m8.3m/s7.1m/s7.7m/s7s全程平均速度:全程时间: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分析:50m50m6s13s100m8.3m/s7.1m/s7.7m/s7s答: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m/s、7.1m/s和7.7m/s。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分析:50m50m6s13s100m8.3m/s7.1m/s7.7m/s7s求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速度概念: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m/s、km/h换算:1m/s=3.6km/h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运动的快慢课堂小结1.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某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15min=15×60s=900s即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随堂训练出租车专用发票车号AT-8283日期17-05-20上车10:00下车10:05单价2.4元里程3.0km金额16.00¥

2.如图所示为赵宁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t=5min=3.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常见的交通工具,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下表:南昌-上海南上海南-南昌运行距离D92次8:34开13:49到D93次15:31开20:39到840km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

min,它的平均速度为

km/h。315160谢谢观看!观察与思考图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他们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学习目标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0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重点)01实验目的、原理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斜面、小车、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S1S2金属片s3t3t2t1实验设计实验:测量平均速度2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实验:测量平均速度S1金属片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实验步骤3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金属片s2t2金属片s3s1s2t1t2t3t3=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s1-s2t1-t2s3=实验:测量平均速度设计表格实验:测量平均速度v2=t2=S2=v3=t3=t1-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运动时间(s)

路程(m)4金属片01020304050cm实验:测量平均速度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606070点击按钮观看视频记录数据:0.7v2=t2=S2=v3=t3=t1-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运动时间(s)

路程(m)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金属片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实验:测量平均速度记录数据:2.0v2=t2=S2=v3=t3=t1-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运动时间(s)

路程(m)0.7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金属片上半段路程:0.35m金属片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本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使用,禁止转载!0.350.31.20记录数据:0.351.70.200.35v2≈t2=s2=v3≈t3=t1-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运动时间(s)

路程(m)0.72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结论6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交流与评估7一、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二、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不一定相等。实验小结测量平均速度原理方法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注意事项测路程:刻度尺测时间:停表课堂小结1.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L3L1L2随堂训练分析:火车实际通过的距离是桥的长度和火车自身长度之和。解: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3)根据信息回答:SAB=

cm,tBC=

s,

vAC=

m/s。小510.033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B.2m/sC.1m/sD.2.5m/sC谢谢观看!重点回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长度的国际单位:

,符号:

。3.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应该观察①

是否磨损,若磨损则要从后面清晰的刻度开始量起。②

:便于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进行测量。③

:便于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一、长度的测量刻度尺

米m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①会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

,不得斜视。③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位。(3)记录:要记录数据和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组成。歪斜垂直一单位估读值单位1.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时间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表秒分小时二、时间的测量1.概念: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是

避免的,但可以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使用精密的仪器和正确的测量方法。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测量值真实值不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三、误差典例精析例1图中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停表的读数为:

s。

3.201403.00cm6.20cm6.20cm-3.00cm=3.20cm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大盘指针在20s。因此停表的读数为2min20s=140s。典例精析例2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4cmC.12.35cmD.12.36cmC测量数据“12.75cm”的准确值是“12.7”与其他数据不符,是错误的数据,应舍去。物体的长度l=(12.34cm+12.36cm+12.35cm)÷3=12.35cm。重点回顾:运动的描述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作为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位置标准相对例

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乌鸦相对老鹰的位置没变,所以以乌鸦(或老鹰)为参照物,老鹰(或乌鸦)都是静止的老鹰相对地面的位置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或乌鸦)都是运动的A典例精析重点回顾:运动的快慢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2.定义:把

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

。4.单位(1)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2)换算关系:1m/s=

km/h;(3)人步行速度约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运动快慢路程时间m/skm/h3.61.2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2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的运动。6.变速运动(1)概念:运动速度

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从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

。直线且速度不变变化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

典例精析例1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B

实际通过的距离是4个相邻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即s=50m×4=200m,t=10s,所以

典例精析例2

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山洞长920m,火车全部通过山洞共用了100s,求此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36km/h=10m/s,火车通过的距离s=vt=10m/s×100s=1000m,火车长s车=s-s洞=1000m-920m=80m。火车通过的距离为洞长与车长之和。分析:典例精析例3

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4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

度不变B

甲乙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m/s乙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两车的初始位置未知无法判断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重点实验突破2.实验主要器材:小车、斜面(作用:

。注意:实验时斜面倾角不宜过大,目的是

)、刻度尺(作用:

。注意:测量时要“头对头”“尾对尾”)、停表(作用:

)、金属片(作用: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

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测量时间确保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减小误差项目路程/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全程上半段下半段

【数据处理和分析】4.测量下半段路程的速度时,不能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因为

。5.误差分析:①若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测量值

,平均速度测量值

;②若小车静止释放时未放在顶端,导致时间测量值

,平均速度测量值

。【交流、反思与误差分析】小车运动到中点时的速度不为零偏大偏小偏小偏大典例精析例

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_____cm,如果测

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sAB=82.0cm-42.0cm=40.0cm40.02542.0cm82.0cm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不正确

随堂训练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B

1.36

2.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

,合计________s。3min10s

190

3.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A.同时到

B.甲先到C.乙先到 D.不能确定我们自己运动B

5.如图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Hz,网球的直径约为6cm。现将一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0.0420谢谢观看!学习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重点)0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010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重点)提出猜想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纸张抖动纸张直尺伸出桌面少许,拨动自己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提出猜想感受他们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纸张发声时在______;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振动振动直尺发声时在______;探究声音的产生为了验证猜想,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收集证据。实验一: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

的音叉,发现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二:我们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你又发现了什么?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三:我们在鼓面撒上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你发现了什么?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是声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B例如:蟋蟀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东西来作媒介?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探究声音的传播真空罩实验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你能听到铃声吗?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能听到铃声。能看到振动,说明电铃发声,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探究声音的传播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通过真空罩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罩内变成真空,就不能听到铃声了。声音由无变弱再变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探究声音的传播花样游泳运动员即使在水下也能保持动作整齐一致,部分原因是因为可以听到水上的乐曲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探究声音的传播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紧贴桌面的耳朵能够清楚的听到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土电话”传声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探究声音的传播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3.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米(m)秒(s)米/秒(m/s)路程时间v=st声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熟记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声速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C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回声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回声计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条件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传播介质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测距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课堂小结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B随堂训练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以上说法都不对D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网D.金属物质网 C 4.蛟龙号在探测海深,下潜的速度20m/s,某时刻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s时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时距离海底距离。解:s1s2s1=v蛟龙t=20m/s×4s=80ms=s1+s2=3040m谢谢观看!学习目标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难点)0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重点)0103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音调五线谱中不同位置的音符表示声音的什么不同?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不同。男同学和女同学说话,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男同学声音要粗、要低,音调低。女同学声音要细、要高,音调低。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粗细叫做音调。音调那又是什么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呢?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如下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2、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的高低,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3、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4、每次拨动钢尺时,尽量使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在不同伸出长度下重复实验,有什么实验现象?点击按钮观看视频实验现象: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____,听到的声音音调越____;

钢尺伸出越短,振动越____,听到的声音音调越____。慢低快高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越快,音调越____;振动越慢,音调越____。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若物体每秒振动2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20Hz.频率和音调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频率和音调长笛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竖琴的琴弦越长越粗,音调越低;越短越细,音调越高。编钟的钟体越大,音调越低;钟体越小,音调越高。我们如何知道一个声音的频率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示波器或用电脑配合相应软件来测量声音的频率。频率的测量观察甲、乙音叉发声时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哪个音叉的音调高?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振动了3次,乙振动了9次,所以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频率的测量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超声波和次声波狗不仅能听到次声波,也能听到超声波,所以有时候在我们人类认为很安静的时候,狗可能会表现的非常警觉。蝙蝠可以听到并发出超声波,蝙蝠正是靠超声波回声定位在黑暗中捕食的。超声波和次声波课堂小结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音调声音的高低超声波和次声波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之间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A.保持不变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C随堂训练2.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A.人B.蝙蝠C.大象D.狗C谢谢观看!学习目标知道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重难点)0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010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振幅和响度响度:声音的强弱。重敲音叉声大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轻敲音叉声小乒乓球弹开幅度小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响度的影响因素声音是从声源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就越小,如何减小声音的分散?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可减小声音的发散听诊器的导音管能极大程度地减小声音的发散利用管状物传递声波,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的影响因素示波器中的响度振幅小响度小振幅大响度大你见过用试管做的乐器的演奏吗?1.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声音高低不同2.用不相同的力吹同一个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声音大小不同水例题如果改用相同的力敲击瓶身,试管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1.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B练一练2.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甲乙丙甲、乙甲、丙练一练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比较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不开门的原因是()A.说话响度不同B.说话音调不同C.说话音色不同D.敲门声音不同C例题

定义决定因素听感表现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音色对声音音质的感觉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C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A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做上面的实验,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实验表明:当音叉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_______

(选填“远”或“近”),

说明响度与________的关系,

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________越小,响度越小,

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__________。振幅振幅振幅转换法远谢谢观看!学习目标能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02知道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01声有什么作用音乐剧通过声音可以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声音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声有什么作用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声与信息声音传递的信息对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大象能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而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接收到这些次声波,从而研究这些活动的方位和强度。声与信息除了我们可以听到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也能传递信息。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回声定位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人们利用这个原理,研制了声呐、雷达、“B超”等。回声定位声呐测绘声呐捕鱼医生利用超声波(B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回声定位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本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使用,禁止转载!汽车的雷达能够发射并接收超声波,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回声定位

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4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解:=340m/s×=680m答:人与山峰相距680m。例题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声与能量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声与能量无声时,烛焰静止有声时,烛焰跳动结论:声能传递能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使液体与清洗槽在超声波频率下一起振动。可清洗电子产品、机械五金配件、眼镜、首饰、钟表、钱币、水果等物件。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及次声强烈很多,有很多应用。声与能量小型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加湿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