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22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考古发现了坛、庙、冢。根据推测,当时形成了以“坛—庙—冢”为核心的巫术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积石冢,在积石冢周围有一些小墓。这些现象反映出牛河梁文化时期()A.人们丧葬方式极为简单雷同 B.社会已经出现明显等级分化C.巫术文化限制人们思想观念 D.建筑风格差异体现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遗址中有大型的积石冢,在积石冢周围有一些小墓”可知,牛河梁遗址中的墓规模有大小差异,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权贵阶层,等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丧葬方式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牛河梁遗址的巫术文化,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牛河梁遗址,不能体现与其它地区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2.《秦律十八种•徭律》载:“水雨,除兴。”(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然而《史记•陈涉世家》中司马迁指出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失期,法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作为一手史料的(秦律)可信度更高B.秦朝法律制度存在着明显缺陷与漏洞C.《史记》的表述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D.应从多重角度认识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而《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因遇大雨而失期,按法当斩而起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充分表明,我们在认识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应当全面、综合地考量《秦律》的规定以及《史记》的记载,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包括法律执行情况、农民的现实处境、起义的导火索等多种因素,D项正确;虽然《秦律》是一手史料,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可信度就更高,因为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出现变化,排除A项;仅从这两种记载的差异不能直接判断秦朝法律制度是否存在明显缺陷与漏洞,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史记》的表述是否更接近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3.《魏书·元志传》记载北魏孝文帝在进行改革时说:“普天之下,谁不编户。”这可用于说明,孝文帝改革()A.旨在促进民族交融 B.具有强化社会控制目的C.遭到少数民族抵制 D.开创规范编户管理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普天之下,谁不编户”指的是天下之人都要被编入户籍。编户齐民是将百姓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孝文帝强调此点,有利于掌握人口信息,征发赋税、徭役等,体现出其改革具有强化社会控制的目的,B项正确;孝文帝通过一系列的汉化措施(穿汉服、改汉姓、讲汉话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抵制孝文帝改革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之前,编户制度已经存在,孝文帝改革是进一步强化了编户制度的作用,将更多的人纳入编户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4.隋朝初年,隋文帝杨坚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销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严重破坏了地方行政体系C.减少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D.引起了中央地方权力纷争【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隋文帝将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裁汰冗官、合并郡县。这一举措改变了之前地方官制混乱的局面,减少了中间层级,使得中央政令能更有效传达,地方事务能更高效处理,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隋文帝采取的举措是为了优化行政管理,并不是破坏地方行政体系,排除B项;精简地方官制后,中央能够更好地掌控地方的财税情况,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该举措在强化中央管理的同时,使地方行政更加有序高效地运行,并没有引起中央地方权力纷争,排除D项。故选A项。5.李白在《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中写道:“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据此可推知,唐政府()A.严厉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B.忽视安西都护府人员配备C.重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D.限制安西都护府物资供应【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诗中描绘的安西幕府的情况以及人员出行的状况等信息,表明唐政府重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C项正确;诗中没有体现出与藩镇割据势力相关的内容,排除A项;诗中描述“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展现出安西幕府人才众多,这些人能力很强,能够飞书走檄处理事务,这表明唐政府重视安西幕府的人员配备,排除B项;根据材料“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可以看出,友人从朝廷出发前往安西,而且出行的装备精良,旗帜如火、战马如云,这体现出唐政府对西域地区事务的重视,积极派遣人员前往管理,而不是限制安西都护府的物资供应,排除D项。故选C项。6.南宋绍兴末年,四川地区有官员感叹交子“所以流通者,盖缘盐、酒等物”;湖北亦有官员认为,若无茶引(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运销执照)贸易,会子(早期纸币的一种)将丧失流通基础。由此可知,南宋时期的纸币发行()A.仅限西南地区 B.有赖政府扶持 C.引领消费时尚 D.信用根基深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目中提到四川官员认为交子流通是因为盐、酒等物,这表明纸币的流通与具体商品市场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同时,湖北官员提到贸易中若无茶引,纸币将丧失流通基础,说明纸币的流通与特定市场支持和政府措施密切相关。因此,这揭示了南宋时期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是依赖于政府的商业政策与扶持,B项正确;材料中湖北也使用了纸币,不能得出其仅限西南地区使用,排除A项;材料表明纸币的发行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未涉及其引领消费时尚的论述,排除C项;材料表明纸币的发行需要政府的扶持,不能得出信用根基深厚,排除D项。故选B项。7.关于金世宗二十九年(1189年)的统治,《金史》评论说:“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这种局面的出现()A.是金朝实行仁政的体现 B.说明民族经济交流的加强C.奠定了金灭南宋的进程 D.反映出猛安谋克制进步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可知金世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人们生活相对安定,犯罪率低,经济发展情况相对较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世宗在为位时期与南宋达成《隆兴和议》,结束宋金战事,广开榷场,使金朝国库充盈,说明宋金民族经济交流加强,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金世宗统治时期的评价,以一位皇帝的评价不足以表明金朝时期实行仁政,排除A项;金并没有灭南宋,而是南宋和金对峙,并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金灭南宋进程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猛安谋克制的进步性与这种良好局面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在《农书》之《蚕缫篇第十五》中,关于养蚕,作者王祯认为应采撷南北养蚕方法加以叙述,并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目的是“择其精妙,笔之于书,以为必效之法”。据此可知,该书()A.融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B.对农业种植方法记载丰富C.是一部科技类百科全书D.详细阐述了养蚕技术细节【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农书》叙述了南北养蚕方法,并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挑选出精妙之处记录下来,形成一套可以信赖和遵循的操作指南或理论体系,从而可知《农书》集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A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农书》对南北养蚕方法的比较,没有强调对农业种植方法的丰富记载,排除B项;百科全书是囊括人类各门类知识的工具书,材料仅提及《农书》对养蚕方法的记录,不能说是“科技类百科全书”,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采撷南北养蚕方法,挑选出精妙之处记录下来,没有提及详细阐述养蚕技术细节,排除D项。故选A项。9.1421一1423年,郑和护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结识沿途的小国政要,郑和在宝船上设宴招待他们,并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当地原住民赠送给郑和大量的香料、药材、象牙、染料等珍品奇兽。这反映出()A.明朝国力强盛威慑诸国 B.明朝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交流 D.郑和致力于开拓殖民地【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郑和护送十六国使臣回国途中,为结识沿途小国政要,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并赐予丝、瓷、铁器等物品,而当地原住民也回赠大量香料、药材、象牙、染料等珍品奇兽,这一互动过程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往、物品交换,促进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友好交往而非威慑,排除A项;郑和始于沿途各国政要进行交流,并不是在进行贸易。而且仅根据郑和一个船队,无法说明明朝海外贸易繁荣,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等,并非开拓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所示为19世纪30年代英国下议院某专门委员会对英国本土、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状况所做的调研。材料可用于探究,清朝中叶()调研项目调研结果在广州做生意方便不方便绝大多数在广州住过的作证人都一致声称:广州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而这些便利,绝大部分缘于每一艘商船的生意统统都由行商经理(“十三行”负责人)打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需要是否因通商限于广州一口而受限虽然中国人在冬天广泛穿用毛织品,但是需要大量毛织品地方都在中国的北部,而要把笨重的货物运到北部去,则路途远、捐税重、花费太多A.朝贡贸易的独特优势 B.南北经济的发展差距C.外贸体制的固有缺陷 D.重农抑商的制度设计【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广州作为清朝中叶的唯一对外贸易口岸,被描述为贸易便利的地方。然而,限制在广州一口通商导致英国制造品无法顺利运到中国北部,说明清朝的外贸体制存在局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正是外贸体制的固有缺陷的体现,C项正确;朝贡贸易是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特殊贸易形式,周边国家向中国进贡,中国给予赏赐等,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英国与中国广州的正常贸易情况,并非朝贡贸易,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进行描述,主要强调的是英国与中国在广州贸易的情况以及通商口岸受限等外贸相关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英贸易的情况,与重农抑商的制度设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1861年,有西方传教士从湘潭前往长沙传教,长沙士绅共同刊发了《湖南阖省公檄》,历数基督教的“切肤之害”。当地士绅还从伦理纲常的角度,称英吉利“无祖宗也”“无夫妇也”。这()A.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B.刺激了各阶层的反抗意志C.是对瓜分中国狂潮的回应 D.是反洋教斗争的直观体现【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其教义与当地传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加之传教士的一些行为激起了民众的反感。长沙士绅共同刊发了《湖南阖省公檄》,历数基督教的“切肤之害”,并且表达了对基督教的强烈不满和对传教士行为的不满,由此可见,这一行为主要是针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利用不平等条约进行传教和扩张的行为,是反洋教斗争的直观体现,D项正确;士绅的行为主要是针对西方传教士的不良行径和洋教的危害,而不是针对西学本身,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这一事件主要是长沙士绅针对洋教的反抗行为,并没有广泛到刺激各阶层反抗意志的程度,排除B项;瓜分中国狂潮主要是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的现象,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针对某一历史事件,1900年孙中山指出,此次事件,实乃中国变革之契机,若把握得当,可使中国摆脱困境,走向富强之路;他还表示,这一事件是因为帝国主义逼着它发生的,其举事者“(有)排外之心而出狂妄之举”,这一历史事件()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孙中山指出的是1900年发生的是义和团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它是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兴起的,义和团有“扶清灭洋”的口号,有排外之心,但是他们的行为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看来是“狂妄之举”,但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C项正确;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与1900年的事件不符,排除A项;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等因素,与1900年的事件无关,排除B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1900年的事件相差甚远,排除D项。故选C项。13.从文本看,革命党人主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划分并不明确,总理是国务员之一,任何一名国务员(总理及政府各部部长)均有辅佐和制约总统的责任。由此可见,革命党人通过该法()A.赋予了总统极大的行政权 B.保障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C.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划分并不明确,总理是国务员之一,任何一名国务员(总理及政府各部部长)均有辅佐和制约总统的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实行责任内阁制,材料中总理及国务员有辅佐和制约总统的责任,这符合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即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所以革命党人通过该法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项正确;根据题干“任何一名国务员(总理及政府各部部长)均有辅佐和制约总统的责任”,这表明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制约,并非被赋予极大的行政权,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总统和总理权力的划分以及国务员对总统的制约,没有涉及保障人民国家主人地位的内容,排除B项;从题干本身来看,只是在阐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总统和总理权力的划分情况,并没有明确提及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的目的,且选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所示为1894—1920年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比统计情况(注:产业资本为直接投入实体生产性企业的资本,包含官僚资本和民间资本,不含与实业间接相关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材料中数据的变化直接得益于()A.通商口岸的大量开辟 B.传统经济形态的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得出1894-1920年期间,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的占比在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短暂春天等,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业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民族资本中的占比也相应发生变化,所以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的占比变化直接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大量开辟主要是在19世纪中期,1894-1920年期间通商口岸开辟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不是主导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通商口岸开辟更多的是对外国资本输入和早期民族工业布局有影响,与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的占比直接关联不大,排除A项;传统经济形态的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它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但它不是直接导致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比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民国政府在1912年成立,1894-1912年期间并没有民国政府的扶持,而且民国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有扶持政策,但整体上在这一时期内,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发展对产业资本占比的影响更为直接,排除D项。故选C项。15.五四运动爆发后,广州学生群体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后来当地工人广泛加入,呈现“学生在前、群众在后”的特点。与此同时,山东的抵制日货运动猛烈而持久,一些旅居山东的英美人士尤其是美国人也积极配合并参与反日运动。这说明五四运动()A.取得了初步胜利 B.影响广泛且深刻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具有划时代意义【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爆发后,广州学生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当地工人广泛加入;山东抵制日货运动猛烈持久,旅居山东的英美人士尤其是美国人也积极配合参与。这表明五四运动不仅在国内不同群体中产生影响,还涉及到外国人士,体现出其影响的范围广泛且深入,B项正确;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撤掉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表所示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参观革命纪念馆时,讲解员对某一历史事变的讲解。该事变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司令盐泽幸一的指挥下,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派侵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将军率领下奋起反击,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军在东北沈阳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七七事变是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挑起事端,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孔子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据《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诸子百家也纷纷著书立说,聚徒讲学,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汉)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汉)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汉)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发展的表现。【答案】(1)背景: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答出三点即可)(2)表现:扩大太学规模;地方设立专门传授儒家和经典的职位;汉代统治者在人才选拔上向儒家倾斜;儒家经典传承广泛;儒家经典学术研究兴起。(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背景:据材料“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可知,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的背景,还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进行考虑,如: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小问2】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汉代(中国)。表现:据材料“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可知,扩大太学规模;据材料“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可知,地方设立专门传授儒家和经典的职位;据材料“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可知,汉代统治者在人才选拔上向儒家倾斜;据材料“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经典传承广泛;儒家经典学术研究兴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以后各朝代的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皇权专制,专制权无所不及。皇权是对皇帝独裁专制行使最高统治权的概括,其以一套能够保证皇帝顺利行使权力的制度为支撑。这套制度保证皇权至高无上,使之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独断性。保证皇权顺利行使的制度是在集中当时社会文明所能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制度和思想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证皇权顺利行使的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摘编自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根据材料,围绕“皇权专制”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皇权专制下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强化了皇权统治。阐述: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虽然三公各司其职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军国大事的最终决策权被牢牢握在皇帝手中,九卿更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已显独尊,汉武帝时设立中朝,选拔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尚书令等官职权重渐增,分夺外朝三公九卿权力,皇帝得以绕开外臣集团,更便捷地掌控决策核心,强化自身独裁专制,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不仅分散了相权,并使政令从草拟、审核到执行皆在皇权监控下,决策流程规范只为皇权顺畅运行。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后设内阁作为顾问侍从机构,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皇权全然凌驾于行政体系之上,中枢决策随皇权专制需求不断变革,皇权愈发集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皇权专制达顶峰,中枢机构成为皇权得心应手之工具,保障统治意志无阻碍贯彻。总之,皇权专制下中枢决策机制不断演变,从秦三公九卿到清军机处,各朝代变革均为强化皇权,使皇帝决策更具独断性,统治得以稳固。示例二论题:选官制度变革服务于皇权专制的巩固与强化。阐述:秦朝以军功爵制为主,获爵者依赖皇权赏赐,按军功大小任官,皇权借此掌控官吏任免权,巩固新生政权,彰显专制权威。汉朝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依品德才学推举人才,同时推行的还有“征辟”,皇帝可直接征召名士贤才,既选拔忠于皇权统治之才,又强化中央对人才的选拔干预,地方举荐权在皇权把控下运行,保障官员依附于皇权。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历经唐宋发展完善,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局面,天下士子自宋朝起皆以皇帝门生自居,投身皇权麾下,皇权借科举广纳人才,牢牢掌握人才选拔任用权,将知识阶层纳入统治秩序夯实专制根基。明清时科举严苛规范,以八股取士,从思想层面禁锢士人,选拔出契合皇权统治思维之人,为皇权专制培养、驯服官僚,稳固统治架构。总之,选官制度随皇权专制需求而变,从军功爵制到科举制等,皆是为皇权选拔忠实人才的制度,从人才任用上巩固了皇权统治。【解析】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是围绕“皇权专制”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首先,根据材料“秦以后各朝代的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皇权专制,专制权无所不及。皇权是对皇帝独裁专制行使最高统治权的概括,其以一套能够保证皇帝顺利行使权力的制度为支撑。这套制度保证皇权至高无上,使之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独断性。”及所学可得出论题:皇权专制下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强化了皇权统治。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及作用;中外朝制度的内容及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废宰相设内阁的作用;设立军机处的影响等方面阐述说明,例如: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虽然三公各司其职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军国大事的最终决策权被牢牢握在皇帝手中,九卿更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已显独尊,汉武帝时设立中朝,选拔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尚书令等官职权重渐增,分夺外朝三公九卿权力,皇帝得以绕开外臣集团,更便捷地掌控决策核心,强化自身独裁专制,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不仅分散了相权,并使政令从草拟、审核到执行皆在皇权监控下,决策流程规范只为皇权顺畅运行。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后设内阁作为顾问侍从机构,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皇权全然凌驾于行政体系之上,中枢决策随皇权专制需求不断变革,皇权愈发集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皇权专制达顶峰,中枢机构成为皇权得心应手之工具,保障统治意志无阻碍贯彻。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皇权专制下中枢决策机制不断演变,从秦三公九卿到清军机处,各朝代变革均为强化皇权,使皇帝决策更具独断性,统治得以稳固。首先,根据材料“保证皇权顺利行使的制度是在集中当时社会文明所能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制度和思想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证皇权顺利行使的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及所学选官制度的内容可得出论题:选官制度变革服务于皇权专制的巩固与强化。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秦朝实行军功爵制的影响;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内容及影响;科举制的形成及完善的影响;八股取士的影响等方面阐述说明,例如:秦朝以军功爵制为主,获爵者依赖皇权赏赐,按军功大小任官,皇权借此掌控官吏任免权,巩固新生政权,彰显专制权威。汉朝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依品德才学推举人才,同时推行的还有“征辟”,皇帝可直接征召名士贤才,既选拔忠于皇权统治之才,又强化中央对人才的选拔干预,地方举荐权在皇权把控下运行,保障官员依附于皇权。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历经唐宋发展完善,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局面,天下士子自宋朝起皆以皇帝门生自居,投身皇权麾下,皇权借科举广纳人才,牢牢掌握人才选拔任用权,将知识阶层纳入统治秩序夯实专制根基。明清时科举严苛规范,以八股取士,从思想层面禁锢士人,选拔出契合皇权统治思维之人,为皇权专制培养、驯服官僚,稳固统治架构。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选官制度随皇权专制需求而变,从军功爵制到科举制等,皆是为皇权选拔忠实人才的制度,从人才任用上巩固了皇权统治。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前,茶叶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每年英国商人都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但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的社会不需要英国生产的商品,英国的商品无法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这就导致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为此,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东印度建立起一个鸦片垄断组织,把鸦片送入中国市场。鸦片虽是通过非法渠道流入中国的,却在整个中国明目张胆地蔓延,很快进口鸦片所支付的白银把出口茶叶的利润抵消了。鸦片贸易的兴起打破了中国贸易的出超状态,白银开始外流。鸦片贸易入超、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国内的银价上涨。而农民是用铜钱和谷物折算成定额的白银来支付税收的,由于白银越来越稀少,所以它与其他货物相比就贵了起来,农民承受的实际税率比以前翻了一番甚至更多,小土地所有者越来越交不起税收,不得不变卖土地,陷入绝境。原本牢固稳定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体系,在东西方的碰撞中逐渐松散,社会的底层有着叛乱的隐患。——摘编自张晓俊《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鸦片战争失败必然性探析》(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低;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推动;经济利益对英国商业势力的驱使。(2)影响:贸易出超地位被打破;农民负担加重;社会结构松动;社会风气遭到破坏;埋下战争隐患。【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由材料“鸦片战争前,茶叶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每年英国商人都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但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的社会不需要英国生产的商品,英国的商品无法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可得出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低;由材料“英国的商品无法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这就导致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可得出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推动;由材料“很快进口鸦片所支付的白银把出口茶叶的利润抵消了。鸦片贸易的兴起打破了中国贸易的出超状态,白银开始外流。”可得出经济利益对英国商业势力的驱使。【小问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由材料“鸦片贸易的兴起打破了中国贸易的出超状态,白银开始外流。”可得出贸易出超地位被打破;由材料“而农民是用铜钱和谷物折算成定额的白银来支付税收的,由于白银越来越稀少,所以它与其他货物相比就贵了起来,农民承受的实际税率比以前翻了一番甚至更多,小土地所有者越来越交不起税收,不得不变卖土地,陷入绝境。”可得出农民负担加重;由材料“原本牢固稳定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体系,在东西方的碰撞中逐渐松散,社会的底层有着叛乱的隐患。”及所学可得出社会结构松动;埋下战争隐患;结合所学可得出社会风气遭到破坏。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京汉铁路不仅是供给军阀吴佩孚军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大动脉。京汉铁路沿线的工人们每年劳动330至340天,每天劳动10至12小时;普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94-2-20:2024 EN-FR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2-20: Indoor cables - Family specification for multi-fibre optical cables
- 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钢帘线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西乐器制造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茄尼醇行业风险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花籽油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传热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伊犁师范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经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晋卓越联盟·山西省2024-2025学年度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课件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父母买房在子女名下协议书范本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高危新生儿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纺织服装材料》课件-0绪论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绘本故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 2024核桃树承包合同
- 保险授权书格式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