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1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2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3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4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突破高考大题瓶颈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四大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承的。随着新一轮课程实施方案的改革,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推广,高考也必然向“核心素养”的考查转变,“核心素养立意”将是未来高考的基本特征。一、人地协调观——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例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试题往往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考真题印证]资源问题2017年全国卷甲T36环境问题2016年全国卷甲T37[高考命题角度][高考预测演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河流均为跨境河流,这些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下图示意中亚地形、河流分布情况,下表示意当前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总量及利用情况。阿姆河锡尔河国际上内陆河水资源开发上限水资源总量(108m3)67935230%~40%用水量(108m3)489323(1)分析中亚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2)简述锡尔河、阿姆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不利影响。(3)说明阿姆河与锡尔河共同的水文特征。答案:(1)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少,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水资源短缺。(2)两河的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由于过度用水,入湖(咸海)水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含盐量增大;气候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农业灌溉不当,可能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3)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在夏季;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其形成条件:一是空气冷却,二是水汽含量增多。吉林省是我国雾频发的区域之一,雾是影响其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下图分别为吉林省1961~2010年平均雾日数分布和吉林省各区域1961~2000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2)试推测大量钾盐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富集的形成过程。(3)试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简析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4)试从我国农业用肥的角度出发,分析罗布泊钾肥开采生产的意义。答案:(1)塔里木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不断从沿岸河流引水(农业、生活),使向罗布泊补给的河流断流;由于当地位于温带沙漠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故最后出现干涸。(2)钾盐主要来自流入古湖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古罗布泊为内流湖,排泄方式主要靠蒸发;该区域极度干旱,蒸发量极大;由于湖泊的蒸发水分主要是淡水,故湖泊盐分不断在湖区增加浓缩,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最终形成大型盐矿。(3)干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匮乏;农业基础薄弱,生活物资补给困难;人类无法在此长久居住,劳动力资源缺乏;干旱的环境也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干旱环境使得当地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使得该地离钾肥市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4)我国钾肥紧缺,开发可缓解短缺问题;优质钾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澳大利亚海运、高速公路运输发达,其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东部煤炭产地而不在西部铁矿产地。为了发展农牧业,该国在墨累—达令河流域兴建了大量重要水库和灌溉区,使下游水量减少。下图为澳大利亚地理事物分布图。(1)分析澳大利亚铁路线的分布特点。(2)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主要分布于东部煤矿产地的原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墨累—达令河流域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线路少;主要分布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2)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有铁路经过,多海港,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工业发达,市场广阔;经济、科技发达。(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三、区域认知——以流域综合开发为例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突出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区域认知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如何落实区域认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知识落实到区域地图上。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区域认知的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建议大家制作一个框,再用框在世界政区图或中国地形图上任意截取一个区域,然后对这一区域进行从自然到人文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农业、交通、人地关系等方面的梳理。[高考真题印证]流域综合开发2016年全国卷甲T362015年上海卷T34~T36[高考命题角度][高考预测演练]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区,东西长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泾河是渭河一级支流,即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故有“泾渭分明”之说。下图示意渭河平原及其附近区域。(1)简析河流在甲、乙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2)从地形、水文特征两方面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的原因。(3)简要说明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答案:(1)甲地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地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形成冲积平原。(2)该河段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难以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不具备修建水电站大坝的地形条件;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3)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大部分河段落差大,水流急,下蚀作用强烈,河床为岩石,所以,大部分河段河水是清澈的;渭河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之生活、生产废水的大量排放,因此河水浑浊。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所示的圣劳伦斯航道是北美洲五大湖水系和圣劳伦斯水系通航河道的总称。20世纪50年代,美加两国共同修建了圣劳伦斯水电站。材料二鳗鱼在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喜欢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栖身,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也能入洞潜逃。下图为圣劳伦斯水电站鳗鱼鱼道设计示意图,鱼道内部基质采用了一组交错的塑料管,鳗鱼释放点选择在距离大坝300米处。(1)说明修建圣劳伦斯水电站对鳗鱼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析圣劳伦斯水电站鳗鱼鱼道设计方案的原理。(3)与世界其他大河相比,圣劳伦斯河水电开发并不充分。你是否同意进一步开发圣劳伦斯河的水电资源?请说明理由。答案:(1)水电站修建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恶化,破坏了鳗鱼的生存环境;大坝的修建破坏了鳗鱼洄游的通道;入海径流减少,入海营养物质锐减,鳗鱼数量减少。(2)鳗鱼鱼道倾角较大,水流速度快,塑料管可以增加摩擦力,减缓流速,利于鳗鱼上行;能为鳗鱼攀爬提供支撑,使其可以利用反作用力推动前进;释放点选择在距离大坝300米处是为了防止鳗鱼再次进入坝体内,避免受到伤害。(3)同意。理由:圣劳伦斯河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圣劳伦斯河流量季节变化小,结冰期短,可以提供稳定的电能;流域内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对电的需求量大;美加两国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利于建设水电站。或不同意。理由:建设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会破坏原有的生产生活设施;容易造成大批移民,需要大量移民安置费用;建设发电装置会导致航道宽度变窄,难以满足巨大的航运量。四、地理实践力——以区域工业、农业发展为例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今后的高考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考查有用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高考真题印证]工业生产2017年全国卷乙T362016年全国卷乙T36(3)2014年全国卷ⅠT37农业生产2017年全国卷T362016年全国卷乙T36(1)(2)2015年全国卷ⅠT362014年全国卷ⅡT37[高考命题角度][高考预测演练]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与陕西省安康市接壤。汉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有限,人地矛盾严重,经济发展缓慢。汉中市东部的城固县柑橘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被誉为“桔乡”。下图为我国汉江流域局部图。(1)请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理由。(2)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城固县成为“桔乡”的条件。(3)为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请指出在汉中农业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间低;汉中谷地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理由:汉江的北侧支流自北向南流入干流,南侧支流自南向北流入干流;干流自西向东流。(2)北部有山地为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扩散;东南走向的谷地,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地势起伏大,排水好;山地多,适合发展林果业。(3)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防止耕地退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如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