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行业诉讼实务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179第一章法律诉讼基本理论 3251901.1法律诉讼的定义与特征 3105301.2法律诉讼的种类与程序 319947第二章诉讼当事人与代理人 4291272.1当事人的确定与权利义务 461402.1.1当事人的确定 4221912.1.2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447532.2诉讼代理人的资格与权限 549092.2.1诉讼代理人的资格 5245732.2.2诉讼代理人的权限 529002.3诉讼代理人的职责与义务 568962.3.1诉讼代理人的职责 588082.3.2诉讼代理人的义务 526504第三章诉讼证据与证明 6190053.1证据的种类与特点 6322113.1.1证据的种类 6148823.1.2证据的特点 63673.2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6293203.2.1证据的收集 6223203.2.2证据的运用 767943.3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7289173.3.1证明责任 7284103.3.2证明标准 72315第四章诉讼程序 7303754.1起诉与受理 7209504.2诉讼文书的制作与提交 835694.3诉讼期限与时效 9920第五章诉讼费用与财产保全 9112445.1诉讼费用的计算与收取 9167765.2财产保全的措施与程序 1055305.3财产保全的解除与执行 1022688第六章民事诉讼 1161566.1民事诉讼程序 11117136.1.1起诉与受理 11267246.1.2送达与答辩 1177176.1.3开庭审理 112726.1.4一审程序终结 11277056.1.5二审程序 11198936.2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 12256736.2.1证据的种类 12173186.2.2证据的收集 12326896.2.3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12130196.2.4证据的运用 12170046.3民事诉讼的调解与和解 12152926.3.1调解 12118286.3.2和解 1330789第七章刑事诉讼 13162777.1刑事诉讼程序 1369897.1.1案件受理与立案 13196137.1.2侦查阶段 1379237.1.3审查起诉阶段 1366757.1.4法庭审理阶段 1390837.1.5执行阶段 14254337.2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 14271797.2.1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14129007.2.2证据的分类 14296637.2.3证据的运用 1442067.3刑事诉讼的辩护与代理 14187987.3.1辩护制度 1475097.3.2辩护人的选任与职责 14256297.3.3代理制度 14191327.3.4辩护与代理的实践操作 157850第八章行政诉讼 1585558.1行政诉讼程序 1570998.2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 15272678.3行政诉讼的判决与执行 1613489第九章仲裁制度 1690909.1仲裁协议与仲裁机构 16236039.1.1仲裁协议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1669509.1.2仲裁协议的种类 16312109.1.3仲裁机构的分类及职责 17181009.2仲裁程序与裁决 17126149.2.1仲裁程序的启动 1767039.2.2仲裁庭的组成 17213189.2.3仲裁审理 17172769.3仲裁裁决的执行与撤销 18316369.3.1仲裁裁决的执行 18265149.3.2仲裁裁决的撤销 187030第十章国际诉讼与司法协助 181487510.1国际诉讼的基本原则 18241010.2国际司法协助的途径与程序 181925410.3国际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与冲突规则 19第一章法律诉讼基本理论1.1法律诉讼的定义与特征法律诉讼,是指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在人民法院或其他法定机关的主持下,为解决民事、行政、刑事等纠纷,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的司法活动。法律诉讼具有以下定义与特征:(1)定义:法律诉讼是一种司法活动,旨在解决各类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特征:(1)法定性:法律诉讼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包括诉讼程序、诉讼主体、诉讼权利与义务等方面。(2)司法性:法律诉讼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法定机关主持,具有司法权威性。(3)对抗性:法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可以相互对抗,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4)程序性:法律诉讼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环节。(5)强制性:法律诉讼具有强制性,对于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1.2法律诉讼的种类与程序(1)法律诉讼的种类:根据诉讼的性质和内容,法律诉讼可分为以下几种:(1)民事诉讼:解决民事纠纷,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2)行政诉讼:解决行政纠纷,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3)刑事诉讼:解决刑事犯罪问题,如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等。(4)海事诉讼:解决海事纠纷,如船舶碰撞、货物运输等。(5)知识产权诉讼: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著作权等。(2)法律诉讼的程序:(1)起诉: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2)受理:人民法院审查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决定是否受理案件。(3)审理: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包括调查取证、开庭审理等环节。(4)判决: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或裁定。(5)执行: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应当履行。如不履行,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6)上诉与再审:当事人对一审判决、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对于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还可以申请再审。第二章诉讼当事人与代理人2.1当事人的确定与权利义务2.1.1当事人的确定在诉讼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诉讼当事人的身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共同诉讼人。原告是指因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权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人是与诉讼标的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共同诉讼人是指在诉讼中,共同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当事人。2.1.2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1)当事人的权利(1)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2)申请回避的权利;(3)提供证据、进行质证的权利;(4)申请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材料的权利;(5)请求调解的权利;(6)提起上诉、申请再审的权利;(7)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2)当事人的义务(1)依法履行诉讼义务,按时参加诉讼活动;(2)如实陈述案件事实;(3)遵守法庭纪律,尊重司法人员;(4)依法承担诉讼费用;(5)其他依法应当承担的义务。2.2诉讼代理人的资格与权限2.2.1诉讼代理人的资格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当事人的委托,代为实施诉讼行为的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代理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2)与当事人有合法的委托关系;(3)具备相应的诉讼代理能力。2.2.2诉讼代理人的权限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当事人授权诉讼代理人代为实施诉讼行为,但不得代为和解、上诉、申请再审等涉及实体权利的行为;特别授权是指当事人授权诉讼代理人代为实施包括和解、上诉、申请再审等涉及实体权利的行为。2.3诉讼代理人的职责与义务2.3.1诉讼代理人的职责诉讼代理人的职责主要包括:(1)代理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如起诉、应诉、答辩等;(2)代理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证据保全等;(3)代理当事人参与调解、和解等活动;(4)代理当事人申请执行生效法律文书;(5)其他根据委托代理权限实施的行为。2.3.2诉讼代理人的义务(1)忠实于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2)依法履行代理职责,不得滥用代理权;(3)遵守诉讼程序,不得进行不正当诉讼行为;(4)及时向委托人报告诉讼进展情况;(5)其他依法应当承担的义务。,第三章诉讼证据与证明3.1证据的种类与特点3.1.1证据的种类(1)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表达思想内容的物品。如合同、发票、判决书等。(2)物证:物证是指以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数量等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如现场提取物、遗留物等。(3)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照片、计算机数据等存储的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4)电子证据: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如邮件、网页截图等。(5)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了解案件事实的人,在诉讼过程中所作的陈述。(6)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结论。(7)勘验笔录:勘验笔录是指对现场、物品、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时所作的记录。(8)视察报告:视察报告是指对案件涉及的现场、物品等进行实地调查后所作的报告。3.1.2证据的特点(1)客观性:证据应当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反映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2)相关性:证据应当与案件事实具有内在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某个方面。(3)合法性:证据的收集、提取、固定和运用过程应当符合法律规定。(4)可靠性:证据应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使法官、陪审员对案件事实产生确信。3.2证据的收集与运用3.2.1证据的收集(1)依法收集:证据的收集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保证证据的合法性。(2)全面收集:证据的收集应当全面,涵盖与案件事实相关的各个方面。(3)客观收集:证据的收集应当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4)及时收集:证据的收集应当及时,保证证据的时效性。3.2.2证据的运用(1)证据的审查:法官、陪审员应当对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2)证据的采信:法官、陪审员应当根据证据的证明力,决定是否采信证据。(3)证据的排除:对于不符合法定要求、严重违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4)证据的综合判断:法官、陪审员应当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形成对案件事实的认定。3.3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3.3.1证明责任(1)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在诉讼中,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予以证明。(2)法院调查取证:在必要时,法院可以依职权调查取证,但不得代替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3.3.2证明标准(1)确凿的证明:对于案件的基本事实,当事人应当提供确凿的证据予以证明。(2)高度的可能性:对于案件中的间接事实,当事人应当提供高度可能性的证据予以证明。(3)优势证据:在证据相抵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当提供优势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第四章诉讼程序4.1起诉与受理起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行为。起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内容:(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2)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4.2诉讼文书的制作与提交诉讼文书是诉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文件,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请执行书等。诉讼文书的制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内容真实、合法,不得有虚假陈述;(2)格式规范,符合法定要求;(3)语言简练、明了,条理清晰;(4)签字或者盖章,保证文书效力。诉讼文书的提交,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在法定时限内提交;(2)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3)提交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4)提交后,应当及时接收人民法院的回执。4.3诉讼期限与时效诉讼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在诉讼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时间限制。诉讼期限包括以下几种:(1)起诉期限: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定时间内提起诉讼;(2)答辩期限: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一定时间内提出答辩;(3)上诉期限: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一定时间内提起上诉;(4)申请执行期限:判决生效后,权利人应当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内申请执行。时效,是指一定时间内,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导致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包括以下几种:(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2)特殊诉讼时效: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特殊时效期间;(3)最长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十年。在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应当注意诉讼期限和时效的规定,及时行使权利,以免因超过诉讼期限或时效而丧失胜诉权。第五章诉讼费用与财产保全5.1诉讼费用的计算与收取诉讼费用是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收取的费用。诉讼费用的计算与收取,应遵循以下规定:(1)诉讼费用的计算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出庭费、鉴定费、保全费等。案件受理费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申请费、证人出庭费、鉴定费、保全费等按照实际发生额计算。(2)诉讼费用的收取人民法院应当在案件受理时,向当事人收取案件受理费。案件受理费应当在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或者送达其他当事人之日起五日内预交。申请费、证人出庭费、鉴定费、保全费等,按照实际发生额收取。5.2财产保全的措施与程序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诉讼顺利进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的限制措施。财产保全的措施与程序如下:(1)财产保全的措施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的财产。查封、扣押动产的,应当交付保管人或者委托拍卖机构拍卖;查封、扣押不动产的,应当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注明查封、扣押事项。(2)财产保全的程序财产保全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应当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保全的财产范围、保全金额、保全期限等内容。(2)人民法院收到财产保全申请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执行。(3)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应当及时通知被申请人。5.3财产保全的解除与执行财产保全的解除与执行,应遵循以下规定:(1)财产保全的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1)案件撤诉或者调解结案的;(2)申请人自愿放弃保全的;(3)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4)人民法院认为其他应当解除保全的情形。(2)财产保全的执行财产保全的执行,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应当及时将保全财产交付拍卖或者变卖。(2)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应当优先用于清偿申请人的债权。(3)申请人对保全财产的拍卖或者变卖价款有优先受偿权的,可以依法主张优先受偿。(4)保全期限届满,申请人未申请续保的,财产保全自动解除。第六章民事诉讼6.1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是指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依据法律规定所遵循的步骤和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6.1.1起诉与受理当事人因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不予受理。6.1.2送达与答辩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通知被告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答辩。被告应当在答辩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6.1.3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阶段。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公开开庭审理案件。开庭审理包括以下程序:(1)开庭准备;(2)开庭审理;(3)法庭调查;(4)法庭辩论;(5)判决和裁定。6.1.4一审程序终结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终结后,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判决或裁定。判决和裁定具有法律效力。6.1.5二审程序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上诉的提起与受理;(2)开庭审理;(3)判决和裁定。6.2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关于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和运用所遵循的规则。6.2.1证据的种类证据包括以下几种:(1)当事人的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鉴定意见;(8)勘验笔录。6.2.2证据的收集人民法院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应当在法定期间内提交。6.2.3证据的审查与认定人民法院应当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对于合法、客观、关联的证据,应当予以认定。6.2.4证据的运用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对于无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的事实,人民法院不予认定。6.3民事诉讼的调解与和解6.3.1调解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调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公开原则。6.3.2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和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和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撤诉或者终结诉讼。第七章刑事诉讼7.1刑事诉讼程序7.1.1案件受理与立案刑事诉讼程序首先从案件受理与立案开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自诉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立案。7.1.2侦查阶段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侦查机关在立案后,应当依法开展侦查工作,收集、固定证据,查清案件事实。侦查措施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鉴定人,进行现场勘查、搜查、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7.1.3审查起诉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是刑事诉讼的第二个阶段。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当依法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在此阶段,犯罪嫌疑人有权进行辩护,人民检察院应当充分听取辩护意见。7.1.4法庭审理阶段法庭审理阶段是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书后,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案件。法庭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可以进行辩论,证人、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7.1.5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阶段。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应当依法执行。执行方式包括监禁、罚金、没收财产等。7.2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7.2.1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审查。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依法收集、审查证据。证据应当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7.2.2证据的分类刑事诉讼证据分为以下几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7.2.3证据的运用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罪的根据;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证据确凿、充分,才能依法作出有罪判决。7.3刑事诉讼的辩护与代理7.3.1辩护制度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辩护人有权依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提出辩护意见等。7.3.2辩护人的选任与职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自行委托辩护人,也可以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辩护人。辩护人的职责包括:依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提出辩护意见等。7.3.3代理制度代理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证人等合法权益的制度。代理人有权依法为被害人、证人等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7.3.4辩护与代理的实践操作在刑事诉讼实践中,辩护人与代理人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体操作包括:了解案件情况,收集证据,提出辩护或代理意见,参加法庭审理等。第八章行政诉讼8.1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起诉:原告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或者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管辖。(2)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3)审理: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书面审理、开庭审理等方式。开庭审理的,应当公开进行。(4)判决:人民法院审理完毕后,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决。判决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5)执行:判决生效后,被告应当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被告不履行义务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8.2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种类:行政诉讼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2)证据的收集: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以自行收集证据。(3)证据的审查:人民法院应当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4)证据的运用: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证据不足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证据。8.3行政诉讼的判决与执行行政诉讼的判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维持判决: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适当的,应当判决维持。(2)撤销判决: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判决撤销。(3)履行判决: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4)变更判决: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可以判决变更。(5)确认判决: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但已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可以判决确认其合法。执行判决时,被告应当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被告不履行义务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第九章仲裁制度9.1仲裁协议与仲裁机构9.1.1仲裁协议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具有合同性质。(2)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3)仲裁协议具有排除法院管辖权的效力。9.1.2仲裁协议的种类仲裁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仲裁条款:指在合同中约定的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条款。(2)仲裁协议书:指当事人之间就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专门书面协议。(3)其他具有仲裁协议效力的文件:如往来函电、会议纪要等。9.1.3仲裁机构的分类及职责仲裁机构分为以下几类:(1)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案件的受理、审理和裁决。(2)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负责具体案件的审理和裁决。(3)仲裁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仲裁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1)受理仲裁案件。(2)组成仲裁庭。(3)审理仲裁案件。(4)作出仲裁裁决。9.2仲裁程序与裁决9.2.1仲裁程序的启动仲裁程序的启动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2)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3)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向被申请人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4)被申请人提交答辩状。9.2.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员。(2)一方当事人选定仲裁员,另一方当事人委托仲裁委员会指定仲裁员。(3)双方当事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选定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9.2.3仲裁审理仲裁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开庭审理:仲裁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听取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2)调解: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纠纷。(3)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专业车库租赁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授信借款合同
- 2025年度城市河道治理房屋拆迁补偿合同
- 2025年度人才共享与借用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与员工住房安置合同
- 2025年度公司销售业务员协议书: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销售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子女对父母赡养及社区互助保障协议
- 化妆品店装修合同
- 污水处理厂TOT项目招标文件模板
- 劳工及道德体系法律法规清单
- 仓储物流中心物业管理服务费报价单
- 2024年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污水处理设备培训方案
- 《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设计规范》
- 中国十五冶招聘线上笔试测评题库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
- 通用级聚苯乙烯简介介绍
- 《反窃电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