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手册(二)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二)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二)_第3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二)_第4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二)TOC\o"1-2"\h\u12662第一章农业种植基础 3247351.1土壤管理 3263621.1.1土壤改良 480251.1.2土壤施肥 4161521.1.3土壤水分调节 4173341.2种子选择与处理 438391.2.1种子选择 4214161.2.2种子处理 4154401.3播种技术 481641.3.1播种时期 461981.3.2播种深度 448681.3.3播种密度 5206041.4栽培方式 5171161.4.1间作套作 536021.4.2保护地栽培 575201.4.3节水灌溉 521717第二章肥料使用与土壤改良 555782.1肥料种类与作用 557942.2肥料施用技术 571372.3土壤改良方法 6153562.4土壤质量监测 613972第三章植物保护 6140193.1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692803.1.1病害识别 661023.1.2虫害识别 7139193.1.3防治方法 798773.2生物防治技术 729293.2.1天敌利用 7126983.2.2微生物防治 785343.2.3植物源农药 7189873.3农药使用规范 7193303.3.1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7266643.3.2确定适宜的用药时机 8132223.3.3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 888393.3.4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81973.4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8185893.4.1病虫害监测 8245253.4.2病虫害预报 819141第四章水稻种植技术 8169454.1水稻品种选择 854124.2水稻播种与移栽 825814.2.1播种 8219104.2.2移栽 9227904.3水稻施肥与灌溉 9117914.3.1施肥 975154.3.2灌溉 979204.4水稻病虫害防治 970884.4.1稻瘟病 1043904.4.2纹枯病 10238294.4.3白叶枯病 10261164.4.4稻飞虱 10286544.4.5螟虫 1025406第五章小麦种植技术 1062925.1小麦品种选择 10172655.2小麦播种与栽培 11143875.2.1播种时间 11143505.2.2播种方法 1190945.2.3栽培管理 11204075.3小麦施肥与灌溉 11123655.3.1施肥 1131355.3.2灌溉 11142705.4小麦病虫害防治 113566第六章玉米种植技术 12320686.1玉米品种选择 1296666.2玉米播种与栽培 1292726.2.1播种时间 12283446.2.2播种方法 12298296.2.3栽培管理 12200706.3玉米施肥与灌溉 13279916.3.1施肥 13326286.3.2灌溉 13241276.4玉米病虫害防治 137338第七章蔬菜种植技术 13170107.1蔬菜种类与品种选择 1365807.1.1蔬菜种类概述 14140947.1.2品种选择原则 14160797.2蔬菜播种与栽培 14277917.2.1播种方法 1499697.2.2栽培技术 14135277.3蔬菜施肥与灌溉 14317947.3.1施肥原则 1467667.3.2灌溉方法 14195827.4蔬菜病虫害防治 1548517.4.1病害防治 15247937.4.2虫害防治 1511722第八章水果种植技术 1550518.1水果种类与品种选择 15270238.1.1按照地理位置选择水果种类 15182528.1.2按照气候条件选择水果种类 15281238.1.3品种选择 15252278.2水果播种与栽培 1652028.2.1土地准备 16134788.2.2播种 16171838.2.3栽培管理 16225368.3水果施肥与灌溉 16277138.3.1施肥 16150838.3.2灌溉 16246668.4水果病虫害防治 16249498.4.1农业防治 17227528.4.2生物防治 17219168.4.3化学防治 1731964第九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1770279.1经济作物种类与品种选择 17318989.1.1经济作物种类 17298339.1.2品种选择 1710269.2经济作物播种与栽培 17213689.2.1播种 17999.2.2栽培 18104719.3经济作物施肥与灌溉 18240639.3.1施肥 18157429.3.2灌溉 18170529.4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8104029.4.1农业防治 18137889.4.2生物防治 18127929.4.3化学防治 1827959第十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18715710.1农业机械化概述 192476610.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19205810.2.1农业机械操作 191410710.2.2农业机械维护 192693510.3农业智能化技术 191904810.4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20第一章农业种植基础1.1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业种植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土壤施肥、土壤水分调节等方面。1.1.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具体措施包括深翻、松土、客土、施用有机肥料等。1.1.2土壤施肥土壤施肥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施肥和施肥不当。1.1.3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水分调节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配灌溉水源,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具体方法包括灌溉、排水、覆盖等。1.2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选择和处理种子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1.2.1种子选择种子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具有较高产量和抗病性;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1.2.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主要包括种子消毒、浸种、催芽等。消毒可减少病原菌侵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浸种可促进种子吸水,提高发芽速度;催芽可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出苗率。1.3播种技术播种技术是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播种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时期、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等。1.3.1播种时期播种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以保证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1.3.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适中,过浅容易导致种子发芽困难,过深则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1.3.3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应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确定,以保证作物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协调。1.4栽培方式栽培方式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采用合理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4.1间作套作间作套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作物产量。1.4.2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是指在人工设施内,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实现作物周年生产。这种方式可以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1.4.3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指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具体方法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第二章肥料使用与土壤改良2.1肥料种类与作用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肥料种类繁多,按照其所含营养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有机肥等。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植物抗逆性;钾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改善果实品质;复合肥则兼具多种肥料的作用,适用于多种作物;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动。2.2肥料施用技术肥料施用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特性进行。以下是肥料施用技术的几个关键点:(1)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时期,保证肥料在作物生长关键期能够发挥最大效益。(2)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和肥料利用率,合理确定施肥量。(3)施肥方法:采用合适的施肥方法,如撒施、冲施、穴施等,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中。(4)施肥次数: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肥次数。2.3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动。(2)合理轮作:轮作能降低土传病害,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3)深翻改土:深翻能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土壤肥力。(4)客土改良:通过添加客土,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2.4土壤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是保证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土壤质量监测指标:(1)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等。(2)土壤化学性质: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3)土壤生物性质: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等。通过对土壤质量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状况,为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第三章植物保护3.1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植物保护的核心任务是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需要对各类病虫害进行准确识别,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3.1.1病害识别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等。识别病害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的症状,如斑点、萎蔫、畸形等。(2)病原体: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观察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3)发生规律:了解病害的发生季节、传播途径等。3.1.2虫害识别虫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地下害虫等。识别虫害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观察害虫的体型、颜色、花纹等。(2)生活习性:了解害虫的生活周期、食性、繁殖方式等。(3)发生规律:掌握害虫的发生季节、危害程度等。3.1.3防治方法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1)农业防治:采用合理的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3)物理防治: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素,杀死或驱避病虫害。(4)化学防治:使用农药等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3.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其主要方法包括:3.2.1天敌利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3.2.2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利用拮抗微生物、内生菌等。3.2.3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提取物、植物精油等,研制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3.3农药使用规范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农药使用应遵循以下规范:3.3.1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防治目标等,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3.3.2确定适宜的用药时机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危害程度较低时,及时用药,避免病虫害大面积爆发。3.3.3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遵循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用药次数和用药间隔,保证用药安全。3.3.4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减少病虫害产生抗药性。3.4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及时发觉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其主要内容包括:3.4.1病虫害监测通过调查、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3.4.2病虫害预报根据病虫害监测数据、气象条件、历史资料等,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四章水稻种植技术4.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而言,选择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杂交稻、常规稻和彩色稻等。4.2水稻播种与移栽4.2.1播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晒种、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生长周期确定。一般而言,南方稻区可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北方稻区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秧两种。直播是指将处理好的种子直接播入大田,适用于劳动力较少、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育秧是指将种子在秧田中培育成秧苗,然后再移栽到大田,适用于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4.2.2移栽移栽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栽前,需对秧苗进行拔除杂草、施肥、浇水等管理。移栽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初,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水稻生长。移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秧苗要栽直,栽稳;(2)栽植深度要适宜,一般为23厘米;(3)行距和株距要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条件调整,一般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4)栽植后要及时浇水,以利秧苗成活。4.3水稻施肥与灌溉4.3.1施肥水稻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生长周期等因素进行。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穗肥三个阶段。(1)基肥:在播种前施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化肥;(2)追肥:在水稻生长中期施入,以尿素为主,促进水稻分蘖和生长;(3)穗肥:在水稻拔节期施入,以钾肥为主,促进水稻穗分化。4.3.2灌溉水稻灌溉应根据水稻生长周期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一般分为播种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1)播种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2)分蘖期:保持水层,促进分蘖生长;(3)拔节期:适当减少灌溉,促进根系发育;(4)抽穗期:保持水层,有利于抽穗和授粉;(5)成熟期:适当减少灌溉,提高产量和品质。4.4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4.4.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部。防治方法有:(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3)药剂防治,如使用异菌脲、咪鲜胺等。4.4.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秆和叶片。防治方法有:(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3)药剂防治,如使用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等。4.4.3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有:(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3)药剂防治,如使用链霉素、新霉素等。4.4.4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秆。防治方法有:(1)农业防治,如清除田间杂草、降低湿度等;(2)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等;(3)药剂防治,如使用吡虫啉、噻虫嗪等。4.4.5螟虫螟虫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茎秆。防治方法有:(1)农业防治,如清除田间杂草、降低湿度等;(2)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等;(3)药剂防治,如使用敌百虫、杀螟硫磷等。第五章小麦种植技术5.1小麦品种选择小麦品种选择是种植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综合考虑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成熟期和产量等因素。一般来说,适宜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郑麦9023、济麦22、矮抗58等;适宜南方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扬麦13、镇麦10号、宁麦13等。5.2小麦播种与栽培5.2.1播种时间小麦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而言,北方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底至10月初,南方地区为10月中下旬。5.2.2播种方法小麦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前应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保证土壤疏松、平整。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行距2025厘米。5.2.3栽培管理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防治杂草和病虫害。5.3小麦施肥与灌溉5.3.1施肥小麦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需肥特性进行。一般而言,每亩施用纯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015公斤。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5.3.2灌溉小麦灌溉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湿度和小麦生长需求进行。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应保证水分充足。5.4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应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在病害发生的初期迹象时,立即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雾处理。在选择农药时,应考虑到农药的残留和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选择对人类和环境友好的产品。对于虫害,如蚜虫、麦蝇和其他害虫,这些害虫会对小麦的叶片和茎杆进行系统的害虫管理,包括使用物理方法如陷阱和信息的交流,以监测害虫的出现和动态。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计划,这可能包括定期的检查和记录,以及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调整防治策略。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小麦品种的特性以及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小麦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保证丰收的产量和优质的品质。第六章玉米种植技术6.1玉米品种选择玉米品种选择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目的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下为玉米品种选择的关键要点:(1)生育期: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生育期品种,保证玉米在生长季节内充分成熟。(2)抗病性: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3)产量:选择产量较高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4)品质: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高品质的品种。6.2玉米播种与栽培6.2.1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一般而言,春播玉米应在土壤解冻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夏播玉米应在麦收后及早播种。6.2.2播种方法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耕,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播种时,应保持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种子吸水和生根。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播种方法:(1)条播:按行距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2)穴播:按行距和株距挖穴,将种子放入穴内,然后覆土。(3)点播:按行距和株距点播,将种子放入土中,然后覆土。6.2.3栽培管理玉米栽培管理主要包括间苗、定苗、除草、施肥、灌溉等环节。(1)间苗、定苗: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适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保证植株生长均匀。(2)除草:玉米田间的杂草应定期清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的发生。(3)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4)灌溉:玉米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状况适时灌溉。6.3玉米施肥与灌溉6.3.1施肥玉米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需求等因素进行。以下为玉米施肥的关键要点:(1)底肥:播种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和适量氮、磷、钾肥料。(2)追肥: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追施氮肥。(3)叶面喷施:在玉米生长后期,可进行叶面喷施,补充养分。6.3.2灌溉玉米灌溉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状况适时进行。以下为玉米灌溉的关键要点:(1)播种期:播种前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2)拔节期:拔节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应保证土壤水分充足。(3)抽雄吐丝期: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4)灌浆期:灌浆期是玉米籽粒充实的关键时期,应适时灌溉。6.4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以下为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要点:(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2)物理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诱杀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3)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施用农药进行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第七章蔬菜种植技术7.1蔬菜种类与品种选择7.1.1蔬菜种类概述蔬菜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我国蔬菜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和果菜类五大类。7.1.2品种选择原则在选择蔬菜品种时,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2)抗逆性:选择抗病虫害、抗干旱、抗盐碱等逆境能力的品种。(3)产量: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4)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7.2蔬菜播种与栽培7.2.1播种方法蔬菜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是指将种子直接播种于田间,适用于大多数蔬菜;育苗移栽是指先将种子在苗床中培育成幼苗,再将其移栽到田间,适用于对土壤要求较高的蔬菜。7.2.2栽培技术(1)整地:在播种前进行土地平整,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使土壤疏松、透气。(2)施肥:根据蔬菜种类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3)播种:按照播种方法进行播种,注意种子质量和播种深度。(4)浇水: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5)除草:及时除草,防止草害。(6)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措施,防治病虫害。7.3蔬菜施肥与灌溉7.3.1施肥原则(1)平衡施肥:根据蔬菜需肥规律,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2)适量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蔬菜生长需求,确定施肥量。(3)适时施肥:在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施肥。7.3.2灌溉方法蔬菜灌溉方法有沟灌、畦灌、喷灌和滴灌等。应根据蔬菜种类、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7.4蔬菜病虫害防治7.4.1病害防治病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等。(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天敌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3)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7.4.2虫害防治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清除杂草,减少虫源。(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3)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色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4)化学防治:在虫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第八章水果种植技术8.1水果种类与品种选择水果种类繁多,包括苹果、梨、桃、葡萄、柑橘、猕猴桃等。在选择水果种类时,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品种选择也是水果种植的关键环节,优良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耐储存和运输。8.1.1按照地理位置选择水果种类我国南方地区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柑橘、猕猴桃等亚热带水果;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种植苹果、梨等温带水果。8.1.2按照气候条件选择水果种类气候条件对水果生长影响较大,如寒冷地区适宜种植抗寒性强的苹果品种,高温多湿地区适宜种植抗热性强的柑橘品种。8.1.3品种选择优良品种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种的适应性,即品种是否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二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三是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四是品种的耐储存和运输性,以满足市场需求。8.2水果播种与栽培水果播种与栽培是水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8.2.1土地准备土地准备包括整地、施肥、灌溉等。整地要求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保证养分供应;灌溉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进行,保证水分供应。8.2.2播种播种时间、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应根据水果种类和品种进行选择。一般而言,播种时间为春季和秋季,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8.2.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包括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修剪有利于调整树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施肥应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灌溉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进行;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8.3水果施肥与灌溉水果施肥与灌溉是保证水果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的关键措施。8.3.1施肥施肥应根据水果种类、品种、生长时期和土壤肥力进行。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三种方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叶面喷肥以微量元素肥料为主。8.3.2灌溉灌溉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湿度和水果生长需求进行。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和漫灌等。滴灌和喷灌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是推荐的灌溉方式。8.4水果病虫害防治水果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水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8.4.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调整作物布局、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8.4.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如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害。8.4.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二是合理确定用药量、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三是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第九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9.1经济作物种类与品种选择经济作物是指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药材作物等。在种植经济作物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种植种类与品种。9.1.1经济作物种类(1)纤维作物:如棉花、麻类、桑蚕等。(2)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芝麻、大豆等。(3)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4)药材作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9.1.2品种选择在选择经济作物品种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2)抗逆性: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3)产量与品质: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4)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9.2经济作物播种与栽培9.2.1播种经济作物播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品种特性进行。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如消毒、浸种、催芽等。播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9.2.2栽培经济作物栽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2)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3)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进行灌溉。(4)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9.3经济作物施肥与灌溉9.3.1施肥经济作物施肥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及肥料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