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六国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六国论》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授课时间: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六国论》,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政治策略的智慧,提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的相关知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他们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词性、句式等,已有初步掌握。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古代文学有较高的兴趣,喜欢探索历史人物和事件。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化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阅读《六国论》时,学生可能会遇到文言文词汇理解困难、句子结构复杂、作者观点不易把握等问题。此外,由于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作者的政治观点和策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合作学习和深入分析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PPT展示,讲解《六国论》的背景、作者及文章结构,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脉络。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和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写作法:鼓励学生模仿文言文写作风格,撰写自己的观点评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3.实物教具:展示古代兵器和策略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战争策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政治论文——《六国论》。这篇文章出自宋代文学家苏洵之手,它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了“合纵连横”的政治策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侧重点。
二、自主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六国论》的主旨是什么?
2.文章中提到的“合纵连横”策略具体指的是什么?
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三、课堂讨论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分享你们的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四、教师讲解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六国论》的主旨和侧重点。
1.主旨分析
《六国论》的主旨在于揭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国家之间的联合对抗外敌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分析六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矛盾,指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国家分裂、力量削弱。
2.“合纵连横”策略解析
在《六国论》中,作者提出了“合纵连横”的政治策略。所谓“合纵”,是指六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秦国;而“连横”则是指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以削弱其他国家的力量。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合纵连横”,六国才能在战国时期生存下去。
3.作者观点分析
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以下观点:
(1)国家内部矛盾是导致灭亡的主要原因;
(2)国家之间的联合对抗外敌是生存的关键;
(3)政治策略的正确运用对国家命运具有重要影响。
五、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六国论》的主旨内容。
1.分析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
战国时期,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国家分裂、力量削弱。同时,秦国崛起,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六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
2.探讨“合纵连横”策略的可行性
在战国时期,六国之间的联合对抗外敌是生存的关键。然而,“合纵连横”策略的可行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六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实现真正的联合;另一方面,秦国强大,六国难以与之抗衡。因此,“合纵连横”策略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有待商榷。
六、全文侧重点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六国论》的全文侧重点。
1.揭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
2.提出“合纵连横”的政治策略;
3.分析国家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六国论》,了解了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和“合纵连横”策略。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政治意识。
八、课后作业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六国论》的读书笔记;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思考“合纵连横”策略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
九、教学反思
(教师)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六国论》的主旨和侧重点,使学生了解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六国灭亡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史记》中的《苏秦列传》:通过阅读《史记》中关于苏秦的记载,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秦的生平和其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以及他提出的合纵连横策略的具体实践。
-《战国策》:这本书收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故事和策略,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合纵连横的篇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和案例。
-《战国纵横家书》:这是一部研究战国纵横家思想和策略的专著,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纵横家言论和策略分析,对于理解《六国论》中的观点有重要参考价值。
2.拓展建议:
-阅读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战国群雄传》等历史小说,可以帮助学生以更生动的方式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对历史背景的感性认识。
-观看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中的相关节目,如《苏秦的合纵连横》、《战国风云》等,通过专家的讲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参与历史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战国时期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制作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源,制作战国时期的地形图和各国疆域图,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战国政治格局的影响。
-分析历史案例:选取《六国论》中的具体案例,如“合纵抗秦”的成败原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撰写历史小论文: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关于《六国论》或战国时期某个历史事件的小论文,通过写作提升他们的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课堂1.课堂评价
(1)提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设计一系列与《六国论》相关的问题,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这些问题的难度将逐步提高,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观察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通过观察,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测试环节: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设计一份与《六国论》相关的测试题。测试题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多种题型,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在批改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语言表达和知识运用等方面,以确保作业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及时反馈:在批改作业后,我会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优点,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会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3)鼓励学生: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我会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1)提问环节评价: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六国论》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完整,以及是否能够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回答。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环节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认真听讲等。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沟通等。
-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测试环节评价:
-通过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六国论》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分析学生在测试中的错误,找出问题所在,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的答题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简洁。
-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是否恰当、灵活。板书设计①知识点:
-《六国论》作者:苏洵
-文章主旨:揭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合纵连横策略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内部矛盾、外部威胁、合纵连横策略
②重点词:
-合纵连横
-内部矛盾
-外部威胁
-灭亡原因
③句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是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这句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因失去强大的盟友而无法独立存续的历史现象。
2.例题:
请分析《六国论》中“合纵连横”策略的内涵及其在战国时期的实际应用。
答案:
-内涵:合纵连横是指六国之间通过联合对抗强敌的策略,合纵指的是南北联合,连横指的是东西联合。
-应用:在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策略被多次运用,如齐魏联军抗秦、楚汉争霸等。
3.例题:
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秦有吞天下之心,天下共苦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4896.1-2025特种加工机床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
- 酒水购销标准合同文本格式
- 个人借款合同:公司与个人间的借贷协议
- 跨境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合作合同
- 度技术引进合同
- 财产遗赠与扶养合同书
- 12《玩也有学问》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课 金鱼乐悠悠-“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教学设计
- 设备供应合同(参考模板)
- 度房屋装修合同管理与监督协议
- 奥迪原厂手绘设计图
- 一规定两守则题库563题
- 2021年春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班级管理(课件).ppt
- 秋装校服供货售后保障方案
- 铜杆生产线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62p
- 恶性肿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护理论文
- cmu200_中文使用详细说明
- 廿四山年月日时定局吉凶(择日)
- 英语句子成分结构讲解
-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