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高中五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2025.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孙犁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家,不在于创作数量的丰盛,而在于作品的质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综观孙犁的小说创作,仅有一部长篇、两部中篇和四十多个短篇,单就数量而言,确实不算多,然而正是这些小说作品,使他赢得了大量读者,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犁的小说创作,始终回荡着时代主旋律,将重大时代主题寓于日常生活和摹写中,力图通过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现象,表现出他所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的“内容和形式”。《荷花淀》写的是几个妇女的寻夫遭遇;《嘱咐》写的是一个离家八年的战士在家中的一夜短暂停留;《山地回忆》写的是一次河边的摩擦与和解等生活琐碎。这些作品中既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的描写,也没有重大的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而是些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生活小事中蕴含着重大的时代主题,传达出时代的“主要的旋律”:在《荷花淀》里,我们听到了冀中人民抗敌的呐喊;在《嘱咐》里,我们听到了广大妇女送郎参战的心声;在《山地回忆》里,我们听到了人民热爱子弟兵的热情表诉……这难道不是那个时代奏出的最强音吗?孙犁在小说中经常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清新优美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因为他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入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抒情与写景达到完美的结合,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在《正月》里有两处描写:“她坐在小院里做活,只觉得太阳照得她浑身发热。她身后有一棵幼小时候在麦地锄回来的小桃树,和她一般高……春天过早挑动了小桃树,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第二天,就是好日子。天空上只有两朵白云,它们飘过来,前后追赶着,并排浮动着……”前一处通过对小桃树在春天里显示出的生机和活力的描绘,我们看到了即将结婚的小说主人公多儿的青春活力和喜悦之情;在后一处描写中,我们从阳光照耀下的晴空两朵白云互相追逐交叠中,感受到了一对新婚夫妇美好的生活韵味。可以看出,作家笔下的景物描写创造出了一种诗一般优美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总是和现实生活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的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一谈到作家孙犁,许多读者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冀中平原,这是因为他的小说,不论是刻画人物性格,还是讲述风俗民情,都渗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孙犁是冀中人民的儿子,在冀中的阳光里和土地上出生长大。冀中人民哺育了孙犁,而孙犁的笔也是饱吸了冀中人民感情的汁液后,才写出了那样瑰丽多彩的人民的诗篇。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北方“社戏”的风味:“乡下人看戏,要拼着全部力气和一身大汗。戏唱到热闹中间……台下就像突然遇到狂风的河水一样,乱挤乱动起来。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讲究看戏扒台板……他们通常是把小褂一扒,三五个人一牵手,就从人群里劈进去……”和鲁迅《社戏》中充满优雅气氛的民间唱戏不同,这是北方平原上的粗犷格调。有些人因孙犁作品中鲜明的地方色彩而将他的艺术风格主要归结为白洋淀地区人民生活的乡土色彩,这种看法虽有些失之偏颇,但将其作品中浓郁的地方色彩作为研究其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还是非常恰当的。凡读过孙犁作品的人无不赞赏他的语言。孙犁的语言是从群众口语中提炼出来的诗一样的结晶,简洁精炼、率真朴实。他认为,“文学的语言应当是大众的口头语,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在他的作品语言上用功夫,加以洗练和推敲。”语言愈是精炼,就愈有表现力。孙犁的短篇小说往往三四千字就是一篇。以这样短小的篇幅,包容丰繁的社会生活内容,要归功于他语言的简洁精炼。(摘编自纠福荣《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材料二:孙犁的抗战小说具有浓郁的伦理思想。孙犁认为:“作品的情节应该是合乎情理的或合乎人情的。这种情理或人情又是应该合乎一个时代的伦理观念的……艺术的高潮应该是情节发展最后达到的道德力量。”对伦理道德的重视,既是孙犁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又是他创作追求的一种境界。荣辱是伦理思想中重要的问题,古代思想家荀子就专门讨论过荣辱的各种表现。为了拯救祖国,鲁迅先生毅然决定弃医从文。孙犁对此评价:“他要做一个文学家,来改造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使他们知道什么行为耻辱,什么行为光荣……”孙犁也运用抗战小说的形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荷花淀》中有这样的描写: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水生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参加了抗日队伍。这是“光荣事情”,所以得到了家人和全庄男女老少的支持。孙犁抗战小说的荣辱观具有强烈的惩恶劝善作用。孙犁作品风格的道德力量是自然具体的,是潜移默化的,几乎没有任何装潢和标榜。因此他的作品才在不动声色中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摘编自田阳《孙犁抗战小说的荣辱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犁创作的小说数量在作家中并不算多,但他凭借高质量的作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成为一代名家。B.孙犁的小说带有浓郁的白洋淀地方色彩,这与他在冀中出生长大,满怀深情描写那里的人们有关,富有地方色彩成为他创作中最突出的风格。C.孙犁善于从群众的日常口语中提炼出简洁精炼、率真朴实的语言,这有助于他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D.孙犁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作用,他创作的抗战小说中就包含着浓郁的伦理思想,以此告诉人们应知道“荣”“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内容和形式”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使论述更生动形象;“社戏”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了北方民间唱戏与鲁迅笔下的不同。B.两则材料都围绕孙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特征展开,且二者的行文结构也相似,在对特征展开论述时都运用了层进式。C.两则材料都使用了对比手法,如材料一《社戏》与《风云初记》中北方“社戏”的不同特点、材料二鲁迅与孙犁之间都形成对比。D.两则材料都直接引用了孙犁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和孙犁本人有关文学创作的看法,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正面论证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A.小说《正月》中,孙犁通过对祖传织布机的描写,折射出农村重大变化:“在这一百年间,我们祖国的历史有过重大的变化,这机子却只是陪伴了三代的女人。”B.孙犁曾说:“我很喜欢普希金、梅里美、果戈理和高尔基的短篇小说,读的也比较多,我喜欢他们作品里那股浪漫气息,诗一样的调子和对美的追求。”C.小说《村歌》以农村女青年双眉参加生产组为线索,表现了以双眉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在权利与义务方面的觉醒与探索,以及农村人民对于社会变迁的认识与接纳。D.孙犁早期小说《琴和箫》发表后,引起了一些非议,他后来说:“作品虽然基于当时迫切的抗日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日生活融会贯通。”4.材料一第三自然段是如何增强论证的效果的?请简要分析。5.孙犁小说具有诸多鲜明的艺术特征,请你从“诗情画意”“荣辱观”两个角度中选择合适角度对下面两则语段展开分析。(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二)《蒿儿梁》以一九四三年日寇冬季扫荡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杨纯医生和护士刘兰带五个伤员转移到蒿儿梁;自从添了这么七个生人,小庄上热闹起来,两盘碾子整天不闲,有时还要点上灯推莜麦,青年人要去放哨、坐探,小孩子要去送信砍柴,妇女们拆洗伤员的药布衣服,分班做饭。(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上的王家庄毕飞宇每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子。我要把生产队给我的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它就在我们村子的最东边,那是一片特别阔大的水面,可是水很浅,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因为水浅,乌金荡的水面波澜不惊,水韭菜长长的叶子安安静静地竖在那儿,一条一条的,借助于水的浮力亭亭玉立。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水底下有数不清的草虾、罗汉鱼,那都是一览无余的。鸭子们一到乌金荡就迫不及待了,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全力以赴,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乌金荡同样也是我的天堂。我划着一条小舢板,滑行在水面上。水的上面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无聊的时候我会像鸭子一样,一个猛子扎到水的下面去,睁开眼睛,在水韭菜的中间鱼翔浅底。那个世界是水做的,空气一样清澈,空气一样透明。当我停留于水面上的时候,我觉得我漂浮在遥不可及的高空。①我是一只光秃秃的鸟,我还是一朵皮包骨头的云。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公社的书记说了,学制“缩短”了,教育“革命”了。革命是不能拖的,要快,最好比铡刀还要快。但是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②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星。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宇宙其实就没了。父亲是一个寡言的人,我很难听到他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父亲说得最多的只有两句话,“是”,或者“不是”。其余的时间他都沉默。父亲在夜里把眼睛睁得很大,一到了白天,父亲全蔫了。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谁也没有料到,这张《世界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大约在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一起看世界来了。《世界地图》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看完了地图我们就一起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口,开始讨论。概括起来说有这样的几点:第一,世界究竟有几个王家庄大?地图上什么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第二,世界一定有一个底子,可它在哪里呢?是什么支撑了我们?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③第三,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万一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年轻人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当然,答案是没有的。因为没有答案,我们的脸庞才格外地凝重。我没有回家,直接找到了我的父亲。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爸爸。”父亲没有理我。过了好半天,父亲说:“我们来看看大熊座。这是摇光,这是开阳……”我没有耐心关心这个问题,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儿?”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仰起头,看着夜空。我一定要从宇宙中找到地球,看地球在哪里闪烁。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但没有一处是手电的反光。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笑了。④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气愤地吼了一声:“难怪人人都说你神经病!”我坐在小舢板上,我的思绪沿着乌金荡的水面疯狂地向前逼进,风驰电掣,一直来到了大西洋。大西洋很大,比乌金荡和大纵湖还要大,突然,海水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笔直地俯冲下去。这时候你当然渴望变成一只鸟,你沿着大西洋的剖面,也就是世界的边沿垂直而下,你看见了带鱼、梭子蟹……它们在大西洋的深处很自得地沉浮。我拿起竹篙,一把拍在了水面上。鸭子们伸长了脖子,拼命地向前逃。我要带上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望着茫茫的湖水,我喘着粗气,斗志与激情一落千丈。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它使我们生产队永远失去了几十只鸭子。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父亲看了看队长,又看了看大队支书,大声说:“掉到哪里去了?”我说:“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父亲的手很白,冰凉的。父亲掴了我一个大嘴巴。我在倒地的同时就睡着了。听村子里的人说,倒地之后我的父亲还在我的身上踢了一脚,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后来王家庄的人一直喊我神经病。“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王家庄是一个普通的村子,用“地球上”来修饰限定王家庄,呈现出广阔与微小的关系,这巨大的反差引发读者的思考。B.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全力以赴,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将鸭子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C.小说写灿烂星光下,“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的情节,意在描绘一幅温馨祥和的景象,从而体现父子情深。D.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因被喊“神经病”而非常高兴,这一反转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所用修辞手法与《荷花淀》中水生“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所用手法一致。B.句子②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星星的痴迷以及父亲独自探索宇宙的孤独感。C.句子③与下文“我”带着鸭子去探索世界并在丢了鸭子时说“掉下去了”形成呼应。D.句子④中父亲告诉儿子地球就在脚下,知识需要亲身实践,鼓励儿子探索世界。8.简要概括本文儿童视角的两种具体表现,并各举一例分析。9.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材料二: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材料三: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尽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中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思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广材气A超绝B汉之边将C无出其右D而无尺寸之功E以取F封爵G由其治军H不用纪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指靠近,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就”意思相同。B.苦,受苦,“以跟随程不识为苦”,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中“愚”用法相同。C.以,介词,凭借,与《苏武传》中“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中的“以”意义相同。D.所以,表原因,与《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所以”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治军非常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使得士兵感到安乐便利,更乐于追随他。B.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颇为不屑,而对自己的治军之策却很自信,因为军纪严明,使敌人不敢来犯。C.司马光认为,李广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而程不识的治军之策相比之下更值得学习。D.何去非认为,严肃军纪,部队在防守时能不被侵犯,进攻时能听从指挥,可见他更认同程不识的策略。13.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幡溪②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①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二年(753),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经金城(今兰州)。②番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渭水的支流,相传姜太公出仕前曾垂钓于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上而下地描绘了晴空、山水之景,用“胜画中”之语来盛赞边塞美景。B.颔联用箭、弓两种武器来形容边塞急流、残月,贴切自然,又别有涵蕴。C.本诗与《燕歌行》都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切,体现出诗人强烈的家国责任感。D.“怨”是本诗的诗眼,直抒诗人因仕途失意而不得不远赴边塞的愤懑之情。16.本诗颈联化用了“太公垂钓”“塞翁失马”两个典故,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相近。(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3)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一步一步向前走,定能走得很远,正如《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言。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A,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那园里花的种类不少。①虽然草花不名贵,②但是长得繁茂泼辣。③向阳的山坡长满了波斯菊,④这种花开得稠,⑤开得长,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