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953-2024 林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953-2024 林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953-2024 林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953-2024 林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953-2024 林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B64DB11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中关村绿色碳段敏杰、李嘉乐、赵松婷、许蕊、张国锋、魏雅芬、张玉强、倪静林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注:主要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注:包括乔木层干、桩、枝、皮、种子、叶和下林分单位面积优势树种(组)的生物量与单位面积优势树种(组)蓄积型抽取不少于3个样地。如果现有一类清查样地不能完全满足林地碳汇计量监测要求,可根据需要增设地西南角为起点,测量角度和距离,闭合差小于1/200。对于在坡地上的样地,应按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灌木层样方规格2m×2m,共西南角向西2m处、西北角向北2m处、东层按1m×1m在灌木样方内设置并进行生物量调查。土壤剖面调查设置在样地东南枝、叶和根样品300g测定其干重。如为丛生灌木,则在样方内选取1~2丛混合草本采集300g样品测定其干重。样品统一编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调查样方内枯落物的厚度,收集全部枯落物称其鲜重,并选取样品200g测定其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号、样方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土壤调查林地的总碳储量是监测区域内各碳库的储碳量之和,):);根据样方调查获得不同树种的胸径、树高数据之后,参见附录B中所列的乔木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计算生物量,计算方法见公式(2公式(7WTO=ΣTOi……);WTOSi=ΣTOSijk………WTOSijk——第i森林类型样地内j树种单 或Wk=a(D2Hb D——胸径,单位为厘米(cmWk=Ws+Wb+Wl…各样地单位面积林分地上生物量的测算优先采用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法,如果没有可用的生物量根据调查乔木树种的蓄积量,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附录C)进行生物量推算。计算方法见公式(8公式(9WTO=Σ=1Σ=1WTOij WTOij=Ai×WDij=Ai×VDij×BEFij×SVDij 乔木层地下生物量计量通常采用附录C或附录E中所列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换算关系(根乔木层的碳储量为乔木层各树种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和与其含碳率的乘积,计算方法见公CT=Σ=1Σ=1含碳率可通过测定获得。常见树种(组)含碳率):CB=Σ…… Wbi——第i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灌木层生物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吨碳每平方米(tC/m2如受条件限制,碳储量可使用附录E中的单位面积灌木层生):CH=Σ…… WHi——第i森林类型单位面积草本层生物量的平均值,如受条件限制,碳储量可使用附录E中的单位面积草本层生): CL=Σ………… 如受条件限制,碳储量可使用附录E中的单位面积枯落物生):);G——直径≥2mm的石砾所占体积百分比%)。Cs=Σ…………);对计量与监测区域内因人为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如施用含氮肥料引起的N2O排放、营造林过程中使用燃油机械、剩余物处理和病虫害防控引起的CO2排放等进行计量与监测,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信息见):Csink=ΔC-Cemi…………(17));ΔC——在n时间段内林地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碳(tC应基于样地开展监测,其中样地的复位率应达到100%,样木的复位率应草本层、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相对稳定,则此部分碳库可不用测定,只记录1株。在坡地时,检尺位置为树干b如果树木已经倒伏但仍然存活,则将测杆放在倒伏树的根部测量树高,且按照树木的自优势以优势树种选择3~5株平均样木测定树高,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土壤 sblu注:表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注:表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注:表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不同温带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灌、草及枯落物表E.1给出了不同温带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灌、草及幼、中近、成、过幼、中近、成、过幼、中近、成、过幼、中近、成、过幼、中近、成、过梨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