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上集》注意:目录单元导语课后“学习提示”
第一单元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上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烛之武退秦师》(《左传》)《鸿门宴》(《司马迁》)
先秦诸子散文史传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道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与观念走进先秦诸子散文4“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回看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斯言诚哉!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化启蒙,文明奠基的时代;那是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战,杀伐不断,民不聊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身处这样的时代,除了被时代的风云所裹挟,还能做点什么呢?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孟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老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庄子;主张“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的韩非子
......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他们每一个人都曾以最热的赤肠、最真挚的情感关照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座伟大的思想丰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论语》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抓住关键词语,培养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感受孔子魅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树立理想,追求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有为青年。学习目标走近中国历史上最巍峨的思想丰碑——孔子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论语其书它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文体价值《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四书”与“五经”是汇集了儒家学说的代表作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温故而知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温故而知新孔子的主要思想①仁治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亲爱亲人,然后博爱众人——对人的尊重与同情。统摄“礼”“义”“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②德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统治者应该以德治民,这样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孔子还将“仁”扩充到政治领域,提出君主爱民,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③礼治子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不以礼治国,就像没有耜(古代的一种农具)却要耕地一样。孔子认为,无论是立身还是治国,没有礼都是不可以的。正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言,非礼勿动。”孔子的主要思想④教育观。主张“有教无类”,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不分贤愚贵贱,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张“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主张“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主张“学以致用”,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应该以利国利民为导向......解读题目1.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比孔子小9岁,51岁):姓仲,名由,字子路。曾皙(比孔子小20多岁,39岁):名点,字皙,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比孔子小29岁,31岁):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比孔子小42岁,19岁):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对晚辈说话或者自谦时一般称名;对尊辈则称字。】2.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1、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成年后取字。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笄礼时取字。文学常识一、古人的名、字与号2、通常名与字是有意义上的联系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曰原”。3、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
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称呼平辈或尊辈的名相当于骂人。重点字词读音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小相沂冠者喟俟撰摄比及毋冉lúnjĭnxī
shĕnyúkēngxiàngyí
guànkuì
sìzhuànshè
bìwúrăn听名家朗诵,圈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或词语。文本诵读2500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型班会课这场2500多前的班会课的主题是什么?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主要就什么问题展开了讨论?“各言其志”整体感知课文是如何围绕“志”展开的?据此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记叙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壹在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齐读第一部分,思考:孔子是怎样问志的?0102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第一部分:孔子问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比你们同“已”,止不要平时了解如果有的人动词,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不要因我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②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年长;乎,于。③毋吾以也:毋,不要;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用。④居则曰:居,平日、平时;则,就。⑤不吾知:不知吾。知,了解。⑥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⑦则:连词,那么,就⑧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侍奉。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你们)不雅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第一部分:孔子问志从孔子问志的方式中感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跨越时空,寻找先贤之志贰合作探究从文中找出四位弟子各自的志向,并通过揣摩语句,分析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性格特征描写方法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子路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处于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连遇上饥荒;如果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夹处介,于动词,施加军队接续治理等到形作名,勇气微笑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泛指饥荒。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①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②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③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④加之以师旅:有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⑤因之以饥馑: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续。饥馑,泛指饥荒。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为,治。比及:等到。⑦且:连词,并且。⑧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⑨哂(shěn):微笑,这里略带讥讽。1、王力的《古代汉语》:乘,兵车,拥有一千两兵车的国家在当时算中等国家。文学常识千乘之国2、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3、万乘用来指天子(后世沿用),千乘之国用来指小的诸侯国。子路(仲由)志向: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性格:有抱负、自信、坦诚,却较鲁莽、轻率。可以从“率尔而对”的神态中窥见其人(神态、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计量土地用语,纵横或者富足介词,至于等待“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方圆,纵横。②求也为之:为,治。③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④如其礼乐: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其,那。⑤俟:等待。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
侧重富民冉有(求)“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胜任、能做到诸侯祭祀祖先之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名作动,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①能:动词,胜任、能做到。②焉:这里作指示代词,也可理解为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③如:连词,或者。④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⑤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⑥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⑦愿:愿意;⑧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志向: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性格:更为谦恭,敏而好学。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公西华(赤)“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同“稀”,稀疏放下起身、站起来介词,与、和名作动,弹奏连词,表顺承何妨动作名,为政的才能/讲述、解说“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①鼓瑟希:鼓,弹奏。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②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③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来。④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于。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⑤何伤乎:伤,妨害。乎:语气词,呢。“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同“暮”成年人少年介词,在名作动,吹风唱歌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①莫春:即暮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既:副词,已经。②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③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④浴乎沂,风乎舞雩:乎,,相当于“于”。风,吹风。⑤咏:唱歌。
⑥喟然:叹息的样子。喟,叹息。⑦与:赞成。(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成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个,到沂水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志向: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性格:从容洒脱,淡泊功名(动作、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曾皙(点)孔子问志弟子述志性格特征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侧重强兵】直率自信冉有公西华愿为小相焉【以礼治邦】谦恭有礼曾皙暮春游乐图【娱情山水】
洒脱淡泊小国——足民【侧重富国】谨慎谦虚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描写方法神态语言语言动作语言语言各抒己见,析先贤之志叁齐读第三部分,思考:
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位弟子的志向的?孔子的评价流露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探究思考,析孔圣评价合作探究人物对象孔子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第三部分:孔子评志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叹息的样子赞同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为何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介词,用谦让笑名作动,后走已矣,罢了。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罢了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①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②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第三部分:孔子评志“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语气词国家语气助词,同“欤”表反问怎见得形作名,小相;大相“难道冉求所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做大相呢?”“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与,同“欤”,疑问语气词。“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能做大司仪呢?”
学生志向志向
侧重于性格特点孔子评价子路治理千乘大国强国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冉有治理小国富民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公西华愿为小相以礼治邦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暮春郊游享受自然淡定洒脱高雅淡泊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位弟子的志向的?对弟子们的发言是何态度?“其言不让”
“哂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吾与点也”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评析先贤之志人物对象孔子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其言不礼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哂之叹之惜之与之求则非邦也唯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吾与点也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跟孔子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评析先贤之志人物孔子评志我来评志志的侧重点子路(哂之)其言不让子路以勇为先,希望培养百姓讲求“义”,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有利于国家在战乱中的稳定。强国冉有(叹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冉求有经济才能,追求“足民”,体现了孔子“先富后教”的理念,更是儒家在乱世中关注民生,仁者爱人的表现。富民评析先贤之志人物孔子评志我来评志志的侧重点公西华(惜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西华长于祭祀、会盟之礼,志在为“小相”,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祭祀、会同时守礼可以起到移风易俗、匡复社会秩序的作用。曾晳(与之)吾与点也曾皙追求太平盛世下的诗意生活,这一理想是孔子追求“大同社会”的投射,其价值在于为春秋乱世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知礼幸福如何理解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评价?
结合语境,揣摩语气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对孔子很无礼,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军抵抗入侵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今河南濮阳人,鲁国学者、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如何理解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评价?子路孔子“哂之”,是因为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仪就没有一切,纵有天大的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所以,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属于“其言不礼”。但他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只是委婉批评他的鲁莽。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如何理解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评价?冉有:
冉有要以富治国,实际上就是政治家的作为。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和五六十就不是国家呢?”孔子用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既然是治理国家,那么不论地方大小,治理之道都应该是一样的,也要重视礼乐教化。怎么可以说,要等到君子才去做呢?
孔子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冉有的肯定;只是说不要轻视小国,治大国与治小国都是一样的。“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如何理解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评价?公西华
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何理解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评价?公西华
对于公西华的志向,孔子认为也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只是话说得非常谦虚罢了。主持“宗庙会同”,操办各国国君参加的联合会议,事关重大;公西华还说是小意思,愿意学习学习。公西华讲得谦虚,其实他的志向并不小。
孔子并没有否定公西华志向,而是肯定公西华具有以礼从政的素养与才干。但是,公西华又过于谦虚,本可大用,在这里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所以流露出了惋惜之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学生志向志向
侧重于性格特点孔子评价子路治理千乘大国强国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冉有治理小国富民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公西华愿为小相以礼治邦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暮春郊游享受自然淡定洒脱高雅淡泊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位弟子的志向的?对弟子们的发言是何态度?“其言不让”
“哂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吾与点也”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哂之(其言不让)吾与点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四位弟子中,你更欣赏谁的志向,为什么?冉有我要不挨饿!富国公西华我要知礼节!文明曾皙我要追求幸福!终极目标子路我要不挨打!强兵四位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只明确肯定了曾皙的志向?曾皙的“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请结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以及孔子的经历思考这些问题。
探究思考:曾皙既不讲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发生在祭坛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对此,我们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①积极推行主张,使得国家采用儒家以礼治国的主张后出现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203-201-4:2024 EN-F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 Part 201-4: Electronic textile -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heet resistance of conductive fabrics
- 广东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合同书
- 投影仪购销合同书
- 中国公路运输合同
- 型钢采购合同协议
- 家教老师聘用合同书
- 玻璃幕墙安装合同
- 商品买卖居间合同
- 美国工程设计服务合同
- 侧柏买卖合同
- 【道 法】学会自我保护+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买房协议书样板电子版
- 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招聘题库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强基数学试卷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规范》(T-CNSS 013-2021)
- 仁爱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 躁狂的健康宣教
- 第四讲国防动员准备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安全生产委托管理协议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