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是(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要有计划 C.要及时、详细的记录 D.不感兴趣的不看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与“蜘蛛结网”相同的是()A.小狗算数 B.老马识途 C.蜜蜂采蜜 D.海狮顶球3.沅沅用糖水在地上写下“我爱中国”几个字,过了不久蚂蚁在地上很神奇地排成了“我爱中国”。沅沅说他有特异功能能指挥蚂蚁听他的话,所谓的“特异功能”其实是沅沅利用了蚂蚁的哪种行为?()A.攻击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迁徙行为4.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A.类群1可以寄生在动物、植物、细菌细胞中B.类群2包括细菌,有些种类可用于制作酸奶C.类群3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都属于真核生物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5.图中动物是海生毛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疣足,用来游泳和爬行。该动物属于(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线形动物D.扁形动物6.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辨别蚯蚓前端最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是A.能吃东西的一端是前端 B.能运动的一端是前端C.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D.较粗的一端是前端7.乔口渔都池塘里喂养的小龙虾、大闸蟹给渔都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池塘边翩翩飞舞的蝴蝶让渔都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小龙虾、大闸蟹、蝴蝶都属于节肢动物,理由是()A.能迅速避开敌害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8.自然界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的动物是()A.蝗虫 B.蜥蜴 C.大鲵 D.蝮蛇9.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头顶上有象征吉祥的如意造型以及和平鸽和天坛组成的一圈图案,这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以下关于“鸽”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恒定 B.体内有脊柱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10.当我们拿杯子喝水,手臂弯曲时,下列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1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河蚌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C.蜥蜴体表覆盖有鳞片,利于贴地迅速爬行 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空中飞行12.下列图片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13.下列动物的行为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A.蜜蜂传粉 B.乌贼喷墨 C.飞蛾扑火 D.蚂蚁搬家14.2021年12月,“离家出走”的亚洲象回到西双版纳,这是一种社会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象的群体生活有利于防御敌害 B.亚洲象仅通过声音传递信息C.该象群的迁移不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 D.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15.下列哪项属于先天性行为(

)A.望梅止渴 B.想梅止渴 C.吃梅止渴 D.谈梅止渴16.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A.该猴群具有社会行为 B.不同叫声都是先天性行为C.不同的叫声起信息交流作用 D.该猴群内部有明确分工17.下面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中的迷宫示意图及小鼠从迷宫“入口”到“出口”所用时间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2分7秒l分46秒54秒A.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迷宫路线B.用一只小鼠做一次实验即可得出准确实验结论C.不同小鼠在第一次走迷宫时所花的时间一定相等D.若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可能会减少18.在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以下哪个步骤(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 C.恒温培养 D.接种19.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20.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望天树,其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1.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是(

)A.哺乳纲 B.犬科 C.食肉目 D.犬属22.安邦河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植被丰富,鱼鸟众多,这体现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23.2022年5月1日起,我国多个海域全面进入休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鱼类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B.过度捕捞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D.禁止捕捞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生物数量不变24.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诗中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四月的洛阳花开满城,洛河里野鸭戏水,绿柳斜映水中,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整个洛河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B.洛河上的野鸭的生殖方式和鱼一样,都是有性生殖且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洛河里的水草、鱼和野鸭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D.如果遭遇水质污染,野鸭体内的有害物质浓度最高25.2019年北京世园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国际支持最多的一届,本次办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C.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D.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如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二、综合题26.下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由[2]进入;在[3]内消化,食物残渣仍从[2]排出。(2)是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在[1]处分布最多。(3)由此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对称。三、填空题2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成一套动作需要各系统的配合,请完善下列概念图。(1)A;(2)B;(3)C;(4)D;(5)E。四、综合题28.下面是制作蘑菇的孢子印的实验,请补充完整。

(1)选取一个较大、新鲜蘑菇,用剪刀将从上取下来。把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2)扣上玻璃杯(如图),其作用是。(3)第二天,可以看到在白纸上留下的孢子印。从孢子的排列可知,孢子是在蘑菇的形成的。五、实验探究题29.一生物实验小组学习了昆虫的一些知识后,了解到不同昆虫食性的差异。下面是该生物实验小组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实验步骤:①如图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蚂蚁的觅食行为属于。(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2)本实验的假设是。(3)实验中在一端滴加清水的作用是。(4)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端取食,则说明。(5)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六、资料分析题30.某研究机构对浏阳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大围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这次调查发现了哺乳类5目,其中食肉目有9种;鸟类7目,其中雀形目有40种。调查还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下表。植被类型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鸟类物种数39291432哺乳类物种数1211911

(1)本次调查能否记录下大围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2)本次调查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根据统计,你认为大围山的鸟类共有种。(3)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植被以及多种多样的动物,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4)请将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数转化为柱状图补充在图中。七、综合题31.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制作了动物的运动模型,其中一个学习小组展示了他们的“膝跳反射模型”,如图所示:(1)该模型中,小木条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当(肌四头肌/股二头肌)收缩时就会牵拉骨绕产生膝跳反射。(2)有位老年人经常膝盖疼痛走路困难,经医生检查经常发现其膝关节头表面的磨损严重,使运动不够灵活。(3)老师对这组模型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膝跳反射的完成还需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共同参与为其提供。八、资料分析题32.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通过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和杂草属于,它们之间是关系。(2)结合材料内容,将该食物链补充完整:杂草→→人。(3)此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4)划线句中的内容体现了动物能。九、综合题33.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1)在生物分类学上,材料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都属于。(2)人体内的益生菌多分布于肠道,肠道适合多种细菌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有。(3)双歧杆菌有有毒株和无毒株之分,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人体消化道内的双歧杆菌无毒株产生的维生素K可以被人体吸收并用于凝固血液,由此推断,双歧杆菌无毒株和人之间是关系。(4)科学家发现,人体消化道内的某种细菌可能与肥胖有关,他们将生长发育状况及体重基本相同的小鼠平均分为四组,进行如表所示实验,推测乙组的结果是。甲组乙组丙组甲组喂食该细菌不喂食该细菌不喂食该细菌喂食该细菌普通食物普通食物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出现肥胖症状?无肥胖症状出现肥胖症状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答案第=page1616页,共=sectionpages1616页答案第=page1515页,共=sectionpages1616页参考答案:1.D【分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详解】科学观察的要求有: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计划的进行,并及时记录下来,D错误。故选D。2.C【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详解】A.小狗算数,是在人的不断训练下,小狗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B.老马识途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C.蜜蜂采蜜,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为了采集食物,获取自身生活的营养,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D.海狮顶球的驯兽员的不断训练,海狮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故选C。3.B【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详解】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A错误。B.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蚂蚁喜欢吃甜食。可见,沅沅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B正确。C.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C错误。D.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D错误。故选B。4.D【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详解】A.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根据病毒寄生的寄主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A正确。B.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其中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B正确C.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C正确。D.类群3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错误。故选D。5.A【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详解】海生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犹足,用来游泳和爬行,因此属于环节动物。故选A。6.C【分析】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详解】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的前端稍尖,靠近环带,后端稍圆,远离环带。故选C。7.D【分析】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详解】小龙虾、大闸蟹、蝴蝶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它们属于节肢动物。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8.C【分析】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常见的爬行动物有扬子鳄、蛇、鳖、龟等。【详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用气管呼吸,A错误;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B错误;C.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C正确;D.蝮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D错误。故选C。9.D【分析】鸟类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其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力比较强,因为它们的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温恒定有利于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利于身体代谢的正常进行以及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等。【详解】A.根据分析,鸟类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A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鸟类的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C.鸟类,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有利于保温和飞行,C不符合题意。D.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D符合题意。故选D。10.C【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详解】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我们拿杯子喝水,手臂弯曲时,下列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选C。11.C【分析】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了解常见的生物身体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河蚌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A不符合题意。B.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B不符合题意。C.蜥蜴是爬行动物,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能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与贴地迅速爬行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能持续迅速牵动翅膀扇动,利于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详解】①白蚁的群体生活、④小鸟喂雏和⑥狒狒的群体生活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②猴子踩木箱摘香蕉、③大山雀喝牛奶、⑤小鼠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选B。13.D【分析】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的。【详解】A.蜜蜂传粉是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不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B.乌贼喷墨也就是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需要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C.飞蛾扑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具有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D.在蚂蚁搬家过程中,工蚁会与其它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故选D。14.A【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详解】AB.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都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亚洲象通过动作、声音传递信息,亚洲象的群体生活有利于防御敌害,A正确,B错误。C.象群行进中所到之处,对农田和庄稼造成了一定的损失,C错误。D.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具有社会行为,但有些群体生活的动物如麻雀等,没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D错误。故选A。15.C【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BD.望梅止渴、想梅止渴、谈梅止渴,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BD不符合题意。C.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16.B【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动物还形成等级。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获得的。【详解】AD.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会发出不同叫声,其他猴随之做出不同反应,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等级制度,具有社会行为,AD正确。B.黑长尾猴能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告知同类危险的情况,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也称后天性行为,B错误。C.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长尾猴发现蛇、豹或鹰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信息,C正确。故选B。17.D【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详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A错误。B.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B错误。C.不同小鼠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第一次走迷宫时所花的时间不一定相等,C错误。D.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D正确。故选D。18.D【分析】根据接种的定义以及空气中有微生物,会落到培养皿上进行分析回答。【详解】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培养皿中,故相当于接种。故选D。19.D【分析】要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试验,以细菌为变量,然后观察不同条件下同种植物遗体的分解情况。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灭菌处理。【详解】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A错误。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故该方案不够严谨,B错误。C.该方案对落叶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C错误。D.该方案的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D正确。故选D。20.D【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用孢子繁殖。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详解】A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用孢子繁殖,不形成种子,AB不符合题意。C.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C不符合题意。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D符合题意。故选D。21.A【分析】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在四个选项中,哺乳纲是最大的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故选A。22.A【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我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题干中“保护区内植被丰富,鱼鸟众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正确。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B错误。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等,C错误。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A。23.C【分析】休渔期,是指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一定水域内不得从事捕捞作业。鱼类繁殖的时期休渔,渔业资源得以繁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选项中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和其他消费者,A错误。B.过度捕捞会导致海洋鱼类资源枯竭,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错误。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C正确。D.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C。24.B【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这种生物的体内积累的就越多。【详解】A.整个洛河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B.洛河的野鸭的生殖方式和鱼一样,都是有性生殖,但是野鸭的生殖和发育离开水的限制,B错误。C.洛河里的野鸭以鱼为食物,鱼以水草为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草→鱼→野鸭,C正确。D.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遭遇水质污染,野鸭的营养级最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故选B。25.B【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详解】A.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所以受到的危害最严重,A不符合题意。B.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和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B符合题意。C.提高人们珍惜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保护法和法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权衡利弊、科学合理的利用,C不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节省土地资源,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可减少对植物的砍伐,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1)口消化腔(2)刺细胞触手(3)辐射【分析】分析图:1触手,2口,3消化腔,4内胚层,5中胶层,6芽体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详解】(1)水螅属于腔肠动物,食物由口进入,在消化腔内内消化,其中的消化液由内胚层中的细胞分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2)水螅的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3)水螅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27.消化氧气骨骼皮肤内分泌【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详解】人的运动系统由和骨骼和肌肉组成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这说明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完成一套动作需要各系统的配合。其中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通过呼吸运动能排出二氧化碳,获得氧气;消化系统能够为运动提供能量;血液循环系统能够完成物质的运输;泌尿系统和皮肤能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故A是消化,B是氧气,C是骨骼,D是皮肤,E是内分泌。28.(1)菌盖菌柄菌褶(2)防止孢子被风吹散(3)菌褶【分析】蘑菇属于大型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大型伞菌的子实体由菌柄、菌盖、菌褶等部分组成,菌柄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菌盖是菌褶着生的地方,菌褶是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孢子的场所。【详解】(1)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时应选取一个较大、新鲜蘑菇,用剪刀剪去菌柄,只留菌盖,将菌盖的菌褶朝下,平放在白纸上。(2)扣上玻璃杯,原因是孢子比较轻,所以玻璃杯还有防止孢子被风吹散的作用。(3)几天后取走玻璃杯和菌盖,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印,孢子印的颜色呈褐色,从孢子的排列可知,孢子是在蘑菇的菌褶形成的。29.(1)先天性行为(2)蚂蚁喜欢甜食/蚂蚁不喜欢甜食(3)对照(4)蚂蚁喜欢甜食(5)实验蚂蚁数量太少【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详解】(1)蚂蚁取食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2)该生物实验小组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可见,本实验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糖,所以实验中在一端滴加清水是起对照作用。(4)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蚂蚁不喜欢甜食。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5)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30.(1)不能(2)种类114(3)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分析】(1)统计调查的方法有全面调查(即普查)和抽样调查。①全面调查收集的到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1)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即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题中研究机构在大围山选择了40个位点进行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不可能记录下大围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从题中可以看出,食肉目有9种,雀形目有40种等,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从表中可知鸟类物种数,所以大围山的鸟类共有39+29+14+32=114种。(3)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4)分析题干中表格可知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数是12,按照数学知识将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