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九单元 训练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1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九单元 训练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2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九单元 训练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3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九单元 训练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4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必修上 练习第九单元 训练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值:57分)1.(2024·佛山高一上期末)有学者在研究中得出以下认识:新民主主义的纲领+社会主义的因素+政党共识+政治平衡=某一文献。该文献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材料描述的是()A.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3.土地改革后,农民得到了土地,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当时()A.农民积极性提高 B.农业机械化实现C.工业化成就突出 D.三大改造已完成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目的是()A.巩固人民政权 B.加大财政投入C.建立国营经济 D.完成三大改造5.(2024·金华十校高一上期末)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火炮4371门;联合国军损失坦克3064辆;飞机12224架,各种火炮7695门,舰艇257艘。结合所学判断,这一数据可以反映()A.中国陆海空军强大的实力B.中国强大、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实力C.美军士兵低下的战斗素养D.志愿军不畏强敌、顽强作战的精神6.“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成功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成立大会C.万隆会议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7.(2024·芜湖高一上期末)周恩来在《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我们进行着和平的劳动,我们要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和平的世界。”为此,我国()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着力寻求同西方欧美国家建交C.努力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8.(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期末)某学生进行新中国的外交专题学习,梳理了以下时间轴(部分),其中①应该填写()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提出并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9.(2024·北京朝阳区高一上期末)1954年,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初步形成政治协商制度D.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原则10.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11.(2023·广东卷,10)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12.(2022·江苏卷,9)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13.(2021·江苏卷,11)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14.(2023·河北卷,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C.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15.(2023·浙江精诚联盟高一联考)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6.(2023·湖北鄂东南高一下期中)(12分)博物馆是重要的历史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图部分文字: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帮助。”——国家博物馆藏《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文文本》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文物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答案精析1.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各民主党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民主协商的结果,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促进了人民政权的巩固,为接下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民主党派无关,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民主党派和新民主主义无关,排除C项。]2.B[根据材料“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可知,这是开国大典,B项正确;南京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胜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3.A[依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排除B、C、D项。]4.A[依所学可知,“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等举措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有必要的重大决策,故选A项,排除B、C、D项。]5.D[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武器损失远低于联合国军,说明志愿军武器装备差,靠的主要是不畏强敌、顽强作战的精神,故选D项;“强大”说法错误,此时中国海军、空军实力较弱,排除A项;1953年,中国刚开始进行“一五”计划,没有形成强大、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美军士兵战斗素养较高,而非低下,排除C项。]6.A[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会议,故选A项,排除B、C、D项。]7.A[据材料可知,新中国为了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中国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条件,故选A项;此时美国对中国实施外交封锁,排除B项;“一边倒”方针强调意识形态,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排除D项。]8.A[据所学可知,1955年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A项;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才正式启动,排除B项;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2001年,排除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在21世纪才提出,排除D项。]9.A[据材料可知,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A项。]10.C[依所学可知,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选C项;1949-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排除A、B项;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11.A12.D13.D[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中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14.A[据材料可知,以盛利为代表的工人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产品质量,说明劳动竞赛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A项;社会主义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排除B项;劳动竞赛推动了技术革新,而非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旨在调动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并没有涉及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排除D项。]15.D[据题干可知,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为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献计献策、当家作主开辟了制度性通道,故选D项;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完善”不符合时空,应为“奠基”,排除B项;“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