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讲解_第1页
绪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讲解_第2页
绪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讲解_第3页
绪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讲解_第4页
绪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目录1概述发展简史34壹贰壹概述12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医学。定义12

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的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专业课。性质3、中医内科疾病的范围外感病内伤杂病伤寒温病脏腑病证气血津液辨证肢体经络病证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6贰发展简史12

萌芽时期(春秋战国以前)萌芽的具体表现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一些内科病名的记载殷商发明了汤液药酒治疗疾病内科已作为医学的一个专科12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奠基的具体表现有关医著的问世使医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黄帝内经》对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两大辩证论治理论体系,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辩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12

形成时期(魏晋至金元)具体表现:诊断学:王叔和本草学:陶弘景、雷敩病因学方面:巢元方、陈无择、症状学方面:王焘治疗学方面:葛洪、孙思邈学术理论的创新:“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倡导火热学说主寒凉;张从正倡导攻邪而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重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12

完善发展时期(清明以后)(一)具体表现明代:(1)首先用“内科”命名的医著问世(2)王纶《明医杂著》指出:外感法仲景,热病用完素,内伤法东垣,杂病用丹溪。(3)以内科为主体的医著问世。12

完善发展时期(清明以后)(二)清代:(1)大量内科为主体的医著问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蒋廷锡编纂《医宗金鉴》关谦等编纂《张氏医通》张璐撰《辩证录》傅山著《临证指南医案》叶桂撰《杂病源流犀浊》沈金鳌撰《证治汇补》李用粹撰《医学心悟》程国彭撰《医林改错》王清任撰《血证论》唐容川撰12

完善发展时期(清明以后)(三)(2)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办学、书籍、行业标准等。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是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