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阅卷人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分)得分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如果你有一颗mǐnɡǎn的心,你会发现世界是一个奇异的cíchǎnɡ:春日míngmèi的艳阳,夏日tōnɡxiāo的虫鸣,秋日miánmián的细雨,冬日lǐnlǐn的寒气,都能让你juéchá到自然天成的灵性和季节流转的lànɡmàn。阅卷人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得分2.下面带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白云观(ɡuàn) B.花蕊(ruì)C.沸腾(ténɡ) D.参差(cī)3.下面带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华罗庚(huà) B.侵袭(qīn)C.陡然(tú) D.依偎(wēi)4.下面带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泪潸潸(shān) B.坚劲(jìn)C.沮丧(jǔ) D.猜想(cāi)5.下面词语含有错别字的是()A.截然 B.倾复 C.彻底 D.忘乎所以6.下面词语含有错别字的是()A.挪移 B.惟恐 C.沉郁 D.自做自受7.下面词语含有错别字的是()A.领域 B.严峻 C.眯朦 D.翻箱倒柜8.下面词能够替换带点的词的是()月亮越升越高,把光辉挥洒在房顶、湖面、草地细细地编织着一个幽雅迷离的梦境。A.温婉 B.清幽 C.优雅 D.文雅9.下面词能够替换带点的词的是()父亲瞪着哥哥:“你一定要这样暴躁吗?你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吗?”A.抑制 B.限制 C.节制 D.克制10.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和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画线的部分。对于人类来说,苍茫宇宙是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同样是________的,但我们相信科技进步将一步步为我们打开天眼,那些曾经________的景象也将一幕幕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A.难以置信司空见惯 B.难以捉摸无法料想C.难以猜测重见天日 D.难以描绘莫名其妙11.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和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画线的部分。鲁迅曾说: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____________,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痛心疾首;于已成之局那么________;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A.心平气和委曲求全 B.理所应当评头品足C.息事宁人低声下气 D.从容不迫忍气吞声阅卷人三、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得分12.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gēng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黑板报,小刚不知道“gēng”怎么写。通过查字典,他选出了以下四个字,在这句话中应该用的是哪一个?()A.B.C.D.13.小刚在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中读到诗句“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他不认识“氤氲”这个词,就有了以下的猜测,你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A.读音yīngyūn,意思是云烟弥漫的样子B.读音yīnyūn,意思是云烟弥漫的样子C.读音yīngyūn,意思是柔美秀丽的样子D.读音yīnyūn,意思是柔美秀丽的样子14.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经历了很多痛苦,下列事情不是发生在阿廖沙身上的是哪一项?()A.学校受到歧视和刁难B.被外祖母丢在野外C.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D.三岁时失去了父亲,被寄养在外祖父家15.画线部分应填入的诗是哪一句?()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A.若有人知春去处 B.当春乃发生C.若到江南赶上春 D.最是一年春好处16.下列俗语与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情感最接近的是哪一项?()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阅卷人四、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9分)得分17.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画线的部分。小明写完一本日记,发现小亮已经写完三本日记了,他暗叹:“”。他向小亮请教了写日记的方法,收获很大,真可谓是“”。小亮日记里的《养花窍门》一文让小明赞叹不已,原来小亮爷爷是位园艺师,正是“”。除了留心观察生活,语言材料的揣摩和积累也是写好日记的关键,只有功夫下足才能长进,要知道“”。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今夜月白人尽望,。(《十五夜望月》)(2),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人固有一死,或,或。(《为人民服务》)(4)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学弈》)(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被初阳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匆匆》)阅卷人五、阅读理解(35分)得分课内阅读。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19.“我”为什么会想“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A.“我”一个人很孤独 B.稀烂的路很难走C.“我”又累又饿 D.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20.“我”为什么会对老红军产生敬佩之情?()A.老红军很魁梧 B.老红军参加过金寨大暴动C.老红军在军部工作 D.老红军听说过我的老家21.找到描写老红军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A.老红军长得很强壮B.老红军看我走得慢,脸色不太好C.老红军的眼睛有毛病D.老红军很饥饿很疲惫22.为了帮助“我”加快行军速度,老红军做了什么事?至少写出两件事情。23.最能反映老红军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的动作描写是哪一句?()A.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B.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C.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D.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2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这句话对于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2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两次“要记住革命”,含义有什么不同?26.阅读要分清主次,下面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哪一项最恰当?()A.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黑夜天下起大雨,一位老红军不幸陷入泥潭,被草地夺去了生命的故事。B.“我”过草地时掉队了,一位老红军回来找“我”,和“我”并肩朝前走,最后被草地夺去了生命的故事。C.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掉队的小战士赶上部队,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故事。D.一位参加过金寨暴动的老红军回来寻找掉队的小战士,一路背着小战士在雨中行走的故事。课外阅读。生命的网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都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哪里的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哪里的动物就成群出没。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植物还为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隐蔽的地方;动物也会帮植物传授花粉,播撒种子,啄除害虫。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茂盛。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研的达尔文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靠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酿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还破坏了蜂巢。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田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得繁茂了。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自然界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纵横交错,复杂多样,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江湖河海里这些更是常见的事儿。在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就这样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动植物之间这样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27.不能说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的事例是哪一个?()A.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都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B.动物会帮植物传授花粉,播撒种子,啄除害虫。C.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所吃D.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28.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的猫和红三叶草之间的秘密是什么?()A.猫多了——田鼠多了——土蜂少了——红三叶草长得茂盛B.猫多了——田鼠少了——土蜂多了——红三叶草长得茂盛C.猫少了——田鼠少了——土蜂多了——红三叶草长得茂盛D.猫少了——田鼠多了——土蜂多了——红三叶草长得不茂盛29.给“食物链”下一个定义。“食物链”是指。30.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A.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B.哪里的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哪里的动物就成群出没。C.在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就这样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D.动植物之间这样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31.这篇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阅读材料,完成练习。保护青少年视力【材料一】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前几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岁﹣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材料二】32.从【材料二】中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至少写出两条。33.【材料一】提出什么观点?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概括写下来。观点:事例:34.小王同学双休日除了在家做作业,就是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如果你就在他身边,请你结合材料来劝说他。阅卷人六、习作表达。得分35.习作表达。⑴作文书写正确、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用修改符号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⑵习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会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会自卑那么,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请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叙述清楚,语句通顺;④字数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敏感;磁场;明媚;通宵;绵绵;凛凛;觉察;浪漫【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根据拼音和语境提示,正确的词语是:敏感、磁场、明媚、通宵、绵绵、凛凛、觉察、浪漫。书写时注意“敏、磁、媚、宵、绵、凛、察、漫”等字的写法。故答案为:敏感;磁场;明媚;通宵;绵绵;凛凛;觉察;浪漫。【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与书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书写相关词语。作答时注意正确区分形似字和同音字,不写错别字。2.【答案】B【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花蕊”的“蕊”应读“ruǐ”。

C.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3.【答案】C【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陡然”的“陡”应读“dǒu”。

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4.【答案】B【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劲:读“jìn”时,指力气。读“jìng”时,指坚强有力。故在“坚劲”中应读“jìng”。

C.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5.【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倾覆:(物体)倒下。故“倾复”的“复”错误。

C.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结合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6.【答案】D【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担不好的结果。故“做”错误,应为“作”。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结合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7.【答案】C【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没有错别字。

B.没有错别字。

C.有错别字。迷朦:糊涂蒙昧。故“眯朦”的“眯”错误。

D.没有错别字。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结合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8.【答案】B【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幽雅:幽静雅致。A.温婉:温和柔顺婉约有度。

B.清幽:清静幽深。

C.优雅:优美雅致。

D.文雅:言谈举止温和而有礼节。

根据词语的意思可知,“幽雅”的近义词是清幽,可以互相替换。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选择。9.【答案】D【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近义词是:克制。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选择。10.【答案】B【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B.难以捉摸:很难让人摸索,揣测清楚。无法料想: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办法能想得出来了,有点无技可施的感觉,形容一个人已经被某种形势给压迫到一个绝境,动弹不得,也没有任何办法。

C.难以猜测:是指很难猜想。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D.难以描绘:是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很难加以描述。

根据各项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难以捉摸”“无法料想”。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11.【答案】A【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B.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评头品足:原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妇女容貌。今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C.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D.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忍气吞声: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

根据各项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以次选填词语“心平气和”“委曲求全”。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12.【答案】C【解析】【分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意思是: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的原则,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培育了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是人民军队必须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根据给出的“gēng”的几个同音字的字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赓”。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能力。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13.【答案】B【知识点】字音;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本题由“山”“水”相映这两种景象,可以想象到空中应是一派云烟弥漫的样子;然后结合形声字判断其读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读诗句时不认识字,可以根据语境进行猜测词语的含义,结合汉字辨析的方法,选择出正确的读音。14.【答案】B【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通过阅读可知,A、C、D都是发生在阿廖沙身上的,B不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根据平时阅读经历和掌握的知识,结合题目要求辨析作答。15.【答案】C【知识点】古诗词填空【解析】【分析】“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根据诗词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填写“若到江南赶上春”。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结合题目中的各个选项,认真辨析选择。16.【答案】B【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解析】【分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但于病有益,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准备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当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时才知道原来书读得太少,还有很多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事情的艰难。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故B项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的情感相同。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作答此类问题,需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结合题目中的选项辨析作答。17.【答案】B;C;A;D【知识点】古诗词运用【解析】【分析】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常在水边会熟悉不同鱼儿的习性,久近山林,能辨别各种鸟儿的叫声。比喻只要融入其所处环境近距离观察研究,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就很容易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其内在规律。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故答案为:B;C;A;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作答此类问题,需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结合题目中的选项辨析作答。18.【答案】(1)不知秋思落谁家(2)稻花香里说丰年(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4)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非然也(5)薄雾;蒸融;游丝样【知识点】古诗词填空【解析】【分析】(1)“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3)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注定要死,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学弈》,意思是: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书写时注意“薄、融、游”等字的写法。故答案为:(1)不知秋思落谁家;(2)稻花香里说丰年;(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4)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非然也;(5)薄雾;蒸融;游丝样。【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默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诗句,不写错别字即可。【答案】19.C20.B21.D22.①帮我背枪和干粮袋。②背起我往前走。23.D24.这两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天黑了还下起大雨,行军更加困难了,老红军还坚持背着小红军一步一滑地向前走,突出表现了了老红军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品质。并为下文老红军陷入沼泽做了铺垫。25.第一句“要记住革命”是“我”想起老红军牺牲前的嘱咐;第二句“要记住革命”是“我”坚定的信念。26.C【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可知,“我”又累又饿。

故答案为:C。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可知,是因为老红军参加过金寨大暴动。

故答案为:B。21.本题考查学生对外貌描写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描写老红军外貌的句子是“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从对人物的外面描写中可知,这句话表现老红军很饥饿很疲惫。

故答案为:D。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①由“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看概括为:帮我背枪和干粮袋。②由“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可概括为:背起我往前走。

故答案为:①帮我背枪和干粮袋。②背起我往前走。23.本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老红军陷入沼泽,却救了“我”,最能表现他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D。24.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这两句话是环境描写,内容方面,写出了天黑了还下起大雨,行军更加困难了,老红军还坚持背着小红军一步一滑地向前走,突出表现了了老红军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品质。结构方面,为后文老红军陷入沼泽地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这两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天黑了还下起大雨,行军更加困难了,老红军还坚持背着小红军一步一滑地向前走,突出表现了了老红军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品质。并为下文老红军陷入沼泽做了铺垫。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由“‘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可知,第一句“要记住革命”是“我”想起老红军牺牲前的嘱咐;由“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可知,第二句“要记住革命”是“我”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第一句“要记住革命”是“我”想起老红军牺牲前的嘱咐;第二句“要记住革命”是“我”坚定的信念。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能力。阅读文章内容,以“什么时间,谁做了什么事”的形式概括即可。如:本文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掉队的小战士赶上部队,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故事。

故选:C。【答案】27.C28.B29.各种生物(或动植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或捕食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或序列)30.D31.B【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所吃”说明的是动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C。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由原文“田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得繁茂了”可知,“猫多了——田鼠少了——土蜂多了——红三叶草长得茂盛”正确。

故答案为:B。29.本题考查学生对定义的概括能力。由“自然界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纵横交错,复杂多样,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可概括为:“食物链”是指各种生物(或动植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或捕食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或序列)。

故答案为:各种生物(或动植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或捕食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或序列)30.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提取能力。通过阅读文本可知,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中心句为“动植物之间这样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

故答案为:D。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由“田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得繁茂了”“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等可知,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故答案为:B。【答案】32.2021年的青少年近视率比2018年高,高中生的近视率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近视率比小学生高。33.观点: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事例:①近视研究专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②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实验表明参加户外课的学生近视的比例比不参加户外课的学生低。34.多到户外活动,可以避免近视。【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作答即可。32.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从材料二中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21年的青少年近视率比2018年高,高中生的近视率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近视率比小学生高。

故答案为:2021年的青少年近视率比2018年高,高中生的近视率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近视率比小学生高。33.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内容的概括能力。材料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接下来用具体事例进行证明,事例:①近视研究专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②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实验表明参加户外课的学生近视的比例比不参加户外课的学生低。

故答案为:观点: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事例:①近视研究专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②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实验表明参加户外课的学生近视的比例比不参加户外课的学生低。3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材料的主要内容及生活经验进行劝说,作答语言得体、合理即可。如:多到户外活动,可以避免近视。

故答案为:多到户外活动,可以避免近视。35.【答案】我生活在温暖之中温暖是草坪里的花朵,草坪因它而变得生机盎然;温暖是夜空里的星星,夜空因它而变得美丽动人;温暖是太阳的光环,太阳因它而变得光彩夺目。温暖就像我的影子,与我形影不离。我生活在温暖中。

记得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我和同学吵得惊天地、泣鬼神。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