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1页
西藏地区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2页
西藏地区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3页
西藏地区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4页
西藏地区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地区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4年)【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记;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②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③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④。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⑤。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节选自《与元九书》,有删改)【注】①仆:我。②谙:熟悉,知道。③遑:闲暇。④胝:老茧。⑤乡赋: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21.用“/”标出文中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2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D.始龀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记。24.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学习方面的哪些启示。【参考答案】21.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22.D23.(1)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2)我虽然嘴上不能说话,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24.示例: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虽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还要勤奋刻苦,如文中“我”自小刻苦学习,不遑寝息。同时,应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早做准备,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导语】这两段文言文展示了毅力和勤勉的重要性。甲文中的愚公以坚定的决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想要移山,体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乙文通过作者自身年少时的学习经历,描述了在艰苦条件下以苦学力文取得进步的过程。两者均说明了在面对困境和追求目标时,持之以恒和毅力是关键。而愚公移山和作者的努力学习,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不懈追求的启示。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考中以后,虽然专注于科举考试,也不废弃写诗。“既第之后”表示一个时间节点,即考中之后,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后面应稍作停顿。“虽专于科试”表明考中后的一种状态,即虽然专注于科举考试,这里是一个完整的表述。“亦不废诗”则进一步说明在专注科试的同时也不放弃诗歌创作,与前一句形成转折关系,也应单独断开。故断句: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将近/况且;B.赞同/表约数,左右;C.聪明/恩惠;D.都意为“才”;故选D。2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汝:你;固:顽固;彻:通达,这里指改变。(2)仆:我;虽,虽然;言,说;记,记住。24.本题考查感悟启示。从甲文来看,愚公年且九十却有着“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坚定目标,面对智叟的嘲笑也不放弃,带领家人持之以恒地移山。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坚定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动摇。就像我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如考上好学校、掌握一门技能等,就有努力的方向。乙文中,作者自小对“无”“之”字默记于心,五六岁学诗,十五六岁知进士后苦节读书,昼夜不辍,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长茧。这体现了勤奋刻苦的重要性。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懈怠。同时,作者从小接触文字、学习诗歌,说明从小培养学习兴趣很关键,早做准备能为日后实现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也应在学习中培养兴趣,早早规划,不断努力。【参考译文】【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乙】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面玩,有人指着“无”字和“之”字给我看,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后来有人问我这两个字,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也能准确地指出来。到了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写诗,九岁时就熟悉声韵。十五六岁才知道有进士,于是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作赋,夜里学习书法,中间又学习作诗,没有闲暇休息。以至于嘴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这大概是因为刻苦学习写文章造成的,自己又感到悲哀。

家里贫穷,多有变故,二十七岁才参加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考中以后,虽然专注于科举考试,也不废弃写诗。(2024年西藏)【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①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②聘币③,已略相类。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

(节选自《鹤林玉露》)[注]①伊尹:商朝开国元勋之一。②耕莘(shēn):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道。③聘币: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2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不使库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负陛下2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攘除奸凶

③已略相类

④故先主临终谓之曰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②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25、结合【甲】【乙】选文简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参考答案】22、不使/库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负陛下。23、①身份卑微、见识短浅。②铲除。③相像。④所以。24、①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②继承父位的嫡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25、孔明的忠心表现在:知恩图报,尽职尽责,一心为主,不图私利。【参考译文】【乙】后世认为只有诸葛亮有伊尹的风采。他被(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仕,与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大致相似。看他告诉后主刘禅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吃穿用度,都有剩余。我在外面为官,没有别的安排,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到死的那天,不会让仓库里有多余的丝织品,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辜负陛下。"由这些话来看,他视富贵是何等东西!所以刘备临终前对他说:"继承父位的嫡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不是刘备与诸葛亮肝胆相照,他愿意说这话!(2022年西藏)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6.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复行数/十步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寻/病终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B17.(1)对……感到惊异(2)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同“邀”,邀请(4)先前的18.(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19.(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况: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进行划分。B选项句意:又向前走了很多步,“数十步”是数量词,中间不能断开,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复行/数十步”;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异:对……感到惊异;(2)句意: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句意: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4)句意:就沿着原路回去。向:先前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的是自然环境,美丽富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的是社会环境,安定平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写的是桃源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劳作、服饰与外人无异,他们安居乐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老人和孩子的精神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快乐自由。【参考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2020西藏)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2)人恒过过: (3)衡于虑衡: (4)而后喻喻:2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