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如今,《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等中国历史小说,凭借想象丰富、故事精彩、代入感强等优势加速出海,打开了外国人“读懂中国”的新窗口。在中国作家眼中,中国历史小说缘何拨动当代读者心弦?迥异的文化背景是否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日前,著名作家马伯庸在上海接受中新社的专访,对此作出解读。中新社记者:泰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曾在曼谷举办《显微镜下的大明》读者交流活动。您的作品写的都是中国古代的人和事,历史小说为何吸引当代读者?马伯庸:近年来,中国小说引发海外读者关注,我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泰语、越南语和日语等。事实上,我在写作时并未考虑到海外有如此多的受众,我的创作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撰写的是中国历史故事。之所以引发海外读者关注,背后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辐射和影响。如东南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早年间他们喜欢看中国电视连续剧《渴望》、读金庸小说,如今又流行中国动漫、言情剧、玄幻小说等,这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输出能力整体提升的表现。通过与不同国家的读者交流,我愈发深刻体会到人类彼此间的共性大于个性。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哪个文化圈,人们珍视的东西基本一致:对家庭的关心、对亲情的眷恋、对友情的渴望、对自我成长的表达……海外读者可能对中国历史并不了解,但他们能读懂作品中蕴含的人性,这种人性古今中外并无不同,也正是人性引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共鸣。历史小说吸引当代读者,除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些道理外,更为关键的是让当代读者看到历史与当下的连接,并将个人经历置于不同时代场景中再体验。中新社记者:您的作品被评价为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历史可能性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马伯庸:“历史可能性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找到古今连接点,当代读者阅读历史小说关注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与自己的连接点。小说《长安的荔枝》取材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古诗,但主人公的设置却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而是一个将鲜荔枝从岭南运至长安的小吏。古代的很多小吏,包括一些普通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跟现代人的日常是非常相似的,能够产生古今共情。我的创作理念是,希望把那些没有受到特别关注的小人物故事,从历史长河中“捞”起来,只有理解小人物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才能反推并理解大时代变迁背后的真正动力。中新社记者:如何把握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作原则,在历史的缝隙中展开想象,编织故事?马伯庸:所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作原则,可理解为历史小说创作的“二明治”理论。最上面的一层是历史重大事件无法改变,应尊重历史,一旦发生改变,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而是幻想小说或架空小说。如描写秦始皇,就不能描写他没有统一天下,这不符合事实。最下面的一层是历史细节,对风土人情、典章器物等生活细节,力求考据精细。如玉米在明代传入中国前,中国人还吃不到玉米,类似这些细节要精准,避免“出戏”。中间的一层是“历史可能性”,即在历史上不一定发生而是可能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件事情从逻辑上可能会出现,我希望在正史的“缝隙”中找到这些空白的地方,把它们填充起来,让他们在正史的背后构成一条完整的、虚构的,但合理的逻辑链条。中新社记者:从您的观察来看,迥异的文化背景是否会成为阅读的障碍?不了解中国历史的海外读者如何读懂历史小说?马伯庸:迥异的文化背景并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曾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欧洲小说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受众并未感受到距离感。因此不需要为迎合海外读者,担心中国文化元素容易对海外读者造成理解障碍而降低门槛,只要产品内核、表现形式足够好,所有的门槛都不是门槛,都能够成为海外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不要拘泥于只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还有现代化、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如高铁、航空航天、网络小说、新国潮等,这些是当代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表达方向,同样能够获得海外读者的体认。以颇受日本读者关注的小说《两京十五日》为例,小说中涉及大量明代的专有名词,如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但并不妨碍日本读者阅读。从他们的评论可以看出,他们普遍关注的不是那些难懂的名词,而是故事本身。他们甚至会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而对明朝产生兴趣,从而寻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解读。只要故事足够精彩,海外读者自然会被吸引,并愿意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向海外读者讲述中国故事,首先要找到能够打动更多人的情感共鸣点以及与当下时代的连接点。中国文化非常复杂,应避免简单化叙事倾向,不要将海外读者视为幼稚无知的人而为他们科普。我们要做的是恰如其分地、严谨准确表达好中国文化。(摘编自《马伯庸:历史小说缘何拨动当代读者心弦?》,中新社“东西问”专访,2024年10月14日)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小说,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加速出海,给外国人“读懂中国”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渠道。B.读者即使对小说里的历史不大了解,但由于人们珍视的东西基本一致,共性大于个性,他们也能读懂作品中蕴含的人性。C.把小人物的故事从历史长河中“捞”起来,只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就能理解大时代变迁背后的真正动力。D.只要作品的内核、表现形式足够好,中国文化元素不会使海外读者感受到距离感,迥异的文化背景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新社记者围绕“中国历史小说为何在海外引发读者关注”这个主话题进行采访,马伯庸从历史小说的写作原则和文化传播的本质等方面进行回答。B.曾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欧洲小说在中国大受欢迎,如今中国历史小说在海外引发关注其背后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输出能力整体提升的表现。C.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马伯庸从这座宝库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因而在历史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不能只拘泥于传统文化,中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等方面也是一种表达方向,都需要恰如其分、严谨准确地表达。3.下列选项,最符合“历史可能性小说”特点的一项是()

A.郭宝平的《范仲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真实性是贴近历史原貌的,包括那个时代的风俗画和风景画,甚至服饰和人物语言描写,也都还原了历史的真貌。B.冯至的《伍子胥》叙述了楚国人伍子胥为父兄复仇的故事,他在逃亡路上实现了精神的成长,他的精神成长映照着当下我们人人都有可能经历的人生困境。C.姚雪垠的《李自成》以李自成为主角,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由胜转败的悲剧结局,小说不乏对人性、权力和历史的深刻反思。D.熊召政的《张居正》对明万历年间的官制、社会生活等考证详细,他笔下的张居正有着政治家的审时度势和战略预判,更有改革家的强悍铁腕和胸襟气魄。4.“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马伯庸创作历史小说的原则,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其内涵。5.最近中国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大火,这与中国历史小说备受海外读者关注的原因有共通之处,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结合材料分析《黑神话·悟空》获得海外玩家青睐的原因。截至2024年10月1日,《黑神话·悟空》的销量已突破2090万份,赢得了海内外玩家的交口称赞。玩家作为游戏中的天命人,带着复活大圣的希望找寻六根,重走西游。游戏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选用了大量现存的优秀古建筑、雕塑、佛像等文化艺术遗产,以及国内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为原型,制作了形状、色彩、3D效果等均为顶级水平的虚拟场景,配乐大量采用古筝、钵、梆、锣等民族乐器,融入陕北说书等非遗文化……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结合,不仅展示了国产游戏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出一个充满东方美学意境的虚拟世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于木匠侯发山于木匠,顾名思义,是个木匠,邻村的,方圆十几里就数他的手艺高。在过去那个年月,木匠有干不完的活儿——除了平常家用的桌椅板凳,嫁闺女娶媳妇要打新家具,人老了要做寿木,这些都离不开木匠。于木匠有了这手艺,日子过得从容散淡,不分农忙和农闲,背着刨子大锛之类的家具走村串户,成为乡下的一道风景。大家当面尊称他“于师傅”,背后称呼他“愚师傅”或者“榆师傅”。为何?其中的原因是我成为他的徒弟后才知道的。我的个子矮,中学毕业后,还没锄把高,爹让我跟于木匠学本事,说木匠干的虽然是粗活儿,但好赖有个手艺,风吹不着,雨打不到,也说不上有多累,雇主家请去干活儿时还高接远送的。我答应了,于木匠却不答应,不知道爹跑了多少趟于木匠才松口。当学徒的第一天,师傅就问我:“你想学油漆还是学木工?”师傅会做家具,也会给家具上漆,即油漆匠的活儿也会干,是个全把式。我说:“都学。”爹给我说过,学会武艺不压身,多一样手艺多一条活路。“别蹬鼻子上脸,给你点儿颜色,就想开染坊啊?”师傅冷着脸。我不知道师傅的意思,傻乎乎地瞅着他。师傅说:“只能学一样。”我想了想,觉得油漆匠的活路简单——不就是拿起刷子涂抹吗?跟小时候用尿泥糊墙壁差不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便说:“学木工。”师傅没再说话,算是应允了。木工的活儿看似粗活儿,实际是个细活儿,不比教书轻松。师傅做家具不画图纸,图纸都在脑子里装着。他对着雇主给的木料看一眼便已心中有数,即刻就能动手。他忙活的时候,哑巴似的极少说话,让我打下手。有时候,我手脚迟一点儿,他就会用身边的工具惩罚我——或用尺子打我,或用铅笔戳我。我不敢有任何反抗的行为——自己还小,真打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有时我觉得一天也干不下去,真想撂挑子,但想到爹低三下四地求他的样子,我忍了,拿着“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的古话来安慰自己。那天晚上,给一户人家做完活儿后,天已经黑得瞅不到人影了。主人再三挽留,让我们住下。师傅拒绝了,说:“三四里路,抬脚就到家了。”走出大门没多远,师傅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说好的,管吃不管住,不能给人落下话柄。”走到半路,忽然,路旁蹿出一只野狗。可能看我个子小好欺负,它不声不响地扑到我的腿上咬了一口,然后转身跑了。我哇地哭了,既害怕又疼痛。师傅挥舞着手中的铁斧,狠狠地对着逃跑的野狗叫道:“宰了你这野畜生!”然后,他背上我,一路小跑来到镇卫生院。谁知道,镇里没有狂犬疫苗,他就拦了辆顺路的货车,把我送到县防疫站打了疫苗,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后来,我爹给师傅送医药费,师傅不耐烦地说:“六个指头挠痒——多一道子。跟着我出的事,咋能让你出钱?”我学徒三年将要期满的时候,本村的张全请师傅做一张梳妆台。师傅照例去看主人家备的料。张全说:“要是有剩余的料头,可以做个小板凳或小桌子。”“料头”指的是做完家具后剩余的边角料。“你方圆左近打听一下,老于打家具,哪有多余的料头?”师傅的脸色阴沉着,一瞅就是不高兴。张全知道自己捅到了马蜂窝,赔着笑脸解释:“于师傅,我不是那个意思,真不是那个意思。”师傅不再理睬他,开始选木料。果然,梳妆台做好后,没有剩余一块板一根横撑,地上只有白花花的锯末和刨花。师傅说过,高明的木匠从来不多费木料,用边角料做小家具是同行在讨好主人,在遮自己的丑。梳妆台做好后,张全拿出事先预备好的油漆,让师傅给刷上颜色。师傅拒绝了,说:“我只做家具,不干这活儿。”“您不是会这个吗?”张全说。在他看来,这是放羊拾柴火——顺手捎带的事。“会也不干!”师傅的话硬邦邦的,落在地上能砸个坑。“我可以加钱。”“加钱也不干。”师傅一边收拾家具一边说。张全没辙,只得讪讪地说:“好,好,我再找油漆匠。”看他的表情,好似还有“离了王屠户也不吃连毛猪”的意思。师傅真是不开窍,怪不得人们都叫他“榆师傅”。难道他的脑袋真是榆木疙瘩?还是怕我学了他的本事?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问他:“师傅,有钱怎么不赚呢?”师傅叹口气,说:“巩县有个康百万庄园,镇园之宝是‘留余匾’。匾上讲,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遇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啰唆这么多,到底说的啥呢?就是说凡事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口饭吃,不能做尽做绝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师傅好可亲,好可爱,真想跟着他再学三年。(选自《百花园》2024年第5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中学毕业后,父亲低三下四地献“殷勤”把我送进于木匠的门,要我向于木匠学本事,希望我凭借手艺立身。B.我向师傅表示油漆、木工两样都学,而师傅却冷着脸说:“只能学一样。”说明于木匠并不是真心想收我为徒弟。C.师徒二人给一户人家做完活儿以后,天已经黑到瞅不着人影,师傅拒绝了主人的再三挽留,表明师傅不谙人情。D.文末“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师傅好可亲,好可爱,真想跟着他再学三年”说明我向师傅学习的技术还远远不够。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木匠是一位出色的木匠,大家当面尊称他“于师傅”,背后称呼他“愚师傅”或“榆师傅”,开头给读者留下了悬念。B.本村张全请师傅做一张梳妆台,梳妆台做好后,没有剩余一块板一根横撑,呼应了开头“方圆十几里就数他的手艺高”。C.文章在形象塑造上别出心裁,通过对比手法制造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典型特点,使读者在阅读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期待。D.于师傅坚持不给张全家的梳妆台刷漆,其目的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留口饭吃,既丰富了师傅的形象又升华了主旨。8.侯发山擅长塑造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来完成对善的传递和美的构建。文章中于木匠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小说通过设置多重矛盾使叙事波澜起伏。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子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节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千里而见王[A]不遇[B]故去[C]三宿而后[D]出昼[E]是何濡[F]滞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意为游说,与《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的“游”意思不同。B.汤、武,商汤和周武王的并称,二人均以勤政爱民,不施行暴政留名青史。C.以为,意为认为,与《五石之瓠》“剖之以为瓢”的“以为”意思相同。D.距,通“拒”,意为拒绝,与《鸿门宴》“距关,无内诸侯”的“距”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觉得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能够让他回去。C.孟子在邹、薛二地遭“绝粮”的困厄,退而发愤著述,最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会阻止仁义施行,杨朱、墨翟会率领野兽吃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2)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14.在孟子看来,要怎样做才能使仁义之路不堵塞?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望蓟门【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祖咏当时游宦于范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燕台一望”,眼前所见之景让诗人为之心惊,道出了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B.颔联用万里积雪,寒光逼人,曙色映照,旌旗欲倒的景象衬托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C.颈联将雪光、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一扫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点出军队的攻守态势。D.本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总结“望”后的感受,令人顿生豪气,一反起句的“客心惊”。16.诗人在首联提到的“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贤才所筑的黄金台,亦称“幽州台”。唐代诗人陈子昂也曾登临此台并赋有《登幽州台歌》一诗。两位诗人登临“燕台”时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处理好质与文的关系,让自己达到内外兼修,文质彬彬的境界,这样才不会陷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地。(2)如果你的好朋友在学习上好高骛远,不注重积累,你可以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来进行劝说,也可以用《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进行劝勉。(3)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用豪迈激昂的笔调,写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即使在人生失意之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舍我其谁的自信豪情。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夏梯田是一帧A的绣品。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秋梯田,是一幅B的油画。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C的气度。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①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②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③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用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④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立体史册。⑤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浓重的绿,绿得绵密厚重,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变成绿色。”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0.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说起生物多样性,我们往往会想起热带雨林,或者珊瑚礁。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