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历朝历代无不强调以农立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推动。跟前代相比,宋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宋代农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唐代农书不到30部,包括唐代在内的前此历代农书总计也只有70余种。有宋一代农书,总计九大类255种。这一数量不仅雄视前代,与后代相比亦不逊色:是元代农书的5.9倍,与明、清农书大体相若。此外,宋代农学的成就还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涌现出多个“世界第一”,如第一部水稻专著《禾谱》、第一部柑橘分类学专著《橘录》、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等。更为重要的是,宋以前所论主要是北方旱地农业技术,宋代则首次对当时高度成熟的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体系进行了论述。因此,到了宋代,传统农学始可称全面总结、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宋代代表性著作,陈勇的《农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如其所叙述的水稻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两大类别,以及种、管、收三大环节,复杂的技术程序及精耕细作程度已臻古代社会之极,故直到明清而不能易。所叙土壤改良方法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工程改良、生物改良、耕作改良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把施肥以改良土壤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书中对火粪、沤粪、堆粪、草粪四类肥料的制法和用途详加论述,把传统肥料科学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由此,宋代绝大部分地区农田再也无须像汉唐时期那样休耕了。先秦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天、地、人各有其规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天、地、人)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吕氏春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农业“三才”学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传统农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基本普及,形成了以区种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农业传统,“三才”理论进一步深化,强调“凡耕之本,在于趣(通‘趋’)时,和土,务粪泽”。这一思想后为《齐民要术》继承吸收,并提炼为“顺天时,量地利”的新表述,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宋代传统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新的生产实践推动下,“三才”理论获得了产生以来最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天时、地利因素中更加重视地利,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农业生产中主动改变自然条件的重要性。陈旉在《农书》中一反传统,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加以论述——越是远古,农业越是“靠天吃饭”,当然重天时甚于地利。宋人则多有与山争地(修筑梯田等)、与水争田(围湖、围海造田等)之举,“天时不如地利”自为理之必然。二是认识到天时、地利因素是通过构成一个统一体即自然环境条件而影响农业发展的,故陈妻《农书》虽承前代分论“地势之宜”“天时之宜”,但全书更常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天地时利之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由先秦秦汉“趣时”“适地”、南北朝“顺天时,量地利”进入“盗天地之时利”的新阶段,赋予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更高的主体性地位。这就是“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的原因。总之,宋代农学强调由消极适应、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变为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这是中国农学发展史上取得的重要思想成就之一。宋代农学取得巨大成就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朝政府极为重视农业生产,北宋真宗皇帝“雕印《四时纂要》《齐民要术》付诸道劝农司,以勖民务”,南宋高宗皇帝“颁诸农书于郡邑”。对地方官员来说,“农桑垦殖、野无旷土、水利兴修”是其考课的主要内容,他们自然积极劝农,这正是宋朝劝农文勃兴的原因。宋代劝农文并非只是劝勉鼓励民众努力耕种,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更是主要内容。宋朝统治者大开文治之风,学校教育日益推广,整个社会文化水平大幅提升。许多读书人不能进入官僚队伍,就成为且耕且读的乡居知识分子。普通农家子弟也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劳动群众在劳作中能够更好总结、研究农业科学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其中有些人还将实践中的所思所得撰写成书,推动了宋代农学发展。宋代士人敢于言事、任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屡有变法之举。要变法以富国强兵,自不能因循守旧,秉此心而为学术,有利于提高创新意识:从哲学看,宋代创立新儒学,学派林立而各具创见;从文学看,宋词堪称一座巍巍丰碑,宋诗以文为诗、以俗为雅,是唐诗之外的璀璨明珠;从科学看,宋代在诸多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因此,宋人在研究农学时能够以创新为应有之义,如曾安止撰写《禾谱》是因为“未有能集之者”,韩彦直撰写《橘谱》是因为“独未有谱橘者”,很多农学成果都是作者有意识创新的产物。综上所述,宋代农学是中国农学集大成、开新统的重要发展阶段,它所阐述的思想、技术、经验对于今天发展生态农业仍有借鉴意义。(摘编自邱志诚《宋代农学:集大成以开新统》)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以前的农学著作内容主要是关于北方旱地农业技术方面的,到了宋代,其内容主要和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体系相关。B.宋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系统、全面的土壤改良方法,能够恢复、保持地力,因而很多农田没有必要执行休耕制度。C.我国的先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天、地、人各有其规律,并且意识到了天、地、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自的重要作用。D.宋代农学是我国农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与前代相比,它在农书数量、技术创新、农业思想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时,水稻栽培技术程序和精耕细作程度已经到达我国古代社会的顶峰,明清时期依然沿用了宋代的这些做法。B.在新的生产实践推动下,宋代时“三才”理论获得了产生以来最重大的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能够推动理论的发展。C.在宋代,哲学、文学、科学的发展成就斐然、交相辉映,宋代农学正是在多学科的共同推动下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品。D.文章首先总写宋代农学的成就,然后从多个方面进行分写,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宋代农学的现实价值,思路清晰。3.下列做法,符合文章第五段所论述的宋人农业思想的一项是()

A.宋真宗景德三年,朝廷开始增设“劝农使”,负责劝课农桑、帮助农业发展,一般由州府长官兼任。B.宋神宗熙宁三年到熙宁九年的七年时间里,全国兴修了一万多处水利工程,受益田地多达三十万顷。C.宋朝政府重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各地官员和热心农业的士人编纂农业科技书籍。D.宋朝政府通过颁布减税政策、保护耕牛等相关法令来鼓励和保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性。4.文章第二段列举了多个数据,请简要说明其作用。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文章第六段阐述了宋代农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请据此谈谈应该如何建设农业强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黄河随想淡然随缘我第一次被一种壮观与磅礴的气势震撼与淹没。嘈杂的喧闹声,兴奋的欢呼声,瞬间被滚滚而来的巨大声响掩盖与吞没。当我站在黄河岸边,被一种浩浩荡荡、势不可当的声音冲击着耳膜时,瞬间产生了恍惚与迷离——在气势磅礴的黄河面前,我的身形似乎急遽缩小,变得如同随风扬起的、有着独特味道的泥沙微粒,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卑微。黄河,母亲河,让每一位站在她身边欣赏与赞叹她的游客,都心生出万般的景仰和感慨。第一次真切地站到黄河边,看到波涛滚滚的黄河水,我感觉眼前分明不是一条河,而是一幅阔大的、流动的,由一支黄色巨笔泼墨出的厚重山水画卷。她凝重、宽厚、浓烈、迅猛,裹挟着泥沙,裹挟着中华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与沧桑流转。她随着黄色的巨浪翻转、涌动、奔腾,激荡起层层黄色的浪花,扬起漫天水雾,洋洋洒洒地落在岁月长河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透过滚滚的黄河水,你会不由自主地堕入历史的烟云中。黄河流域,飘扬过猎猎旌旗,上演过激烈的角逐,升腾过让后世无法忘记的烽火狼烟,也镌刻着历代民众治理黄河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她曾养育无数的生命,更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河流两岸的岩石上横贯着曲曲折折的线条,这是黄河水位千百年来不停变换留下的年轮,如同一部记录历史的浩瀚书卷,吸引着你去解读,去思索。黄河的水是温热的,越靠近越能感受到她的热情与温度。来到黄河边,已是午后两点。8月的吉县依然热得浓烈,虽然穿着防晒衣,打着遮阳伞,涂着厚厚的防晒霜,但是依然无法抵挡好客的紫外线。黄河翻腾起的浪,带着温热的泥沙气息,带着黄土高原燥热的风,一波一波涌来,如同她火热的情怀。黄河到达山西省吉县西部南村坡下,两岸石壁峭立,河道骤然收束,狭窄如同壶口。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然而,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河水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而后,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独特景致。壶口瀑布是黄河最壮美的演绎,将黄河的精神与内涵一并发挥到了极致。进入景区,脚下踩的是真真切切的黄土地。黄土特殊的土质结构形成大大小小的坑洼,不太平整,但很有质感,坚硬有力。置身黄土地,目光所及,都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质地貌。我随着人流来到壶口瀑布前,黄河水在此骤然变窄,汇集成磅礴的力量,顺着峭壁奔涌而下,壮观的景象与气概让人瞬间窒息。在赞叹不已的同时,我折服于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人类在她的面前,显得多么渺小而卑微。就在这一刻,我真切领悟到了黄河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黄河的泥沙很黏人,随风飞扬的水雾夹杂着泥土,窸窸窣窣飞落到人们头上、脸上、衣服上,快速风干,凝结成点。来看黄河,总该让人心存念想,总该让人沾染到她的凝重气息。这些泥点,就是黄河馈赠给每个人的特殊礼物,独一无二。人们会将这一印记牢牢地珍藏于记忆深处,任凭走到哪里也不会将她遗忘!“姑娘,小伙子,来留个影吧!”好多头裹白羊肚毛巾、身穿羊皮袄、腰系鞭子的老农,拉着穿红戴绿的毛驴,热情地招揽游客拍照。北方肆虐的风沙将他们的脸吹得黝黑黝黑的,但透露着质朴的红。他们精神矍铄,热情好客,灿烂的笑脸如同盛开的山丹丹花。看到这一场景,我和同行的伙伴动心了,系上大红头巾,穿上大花衣服,骑上乖顺的毛驴,宛然变成了两位地地道道的陕北婆姨。走出景区,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黄河奔涌不息的声音。景区门口,一溜儿排开,坐着卖苹果的大妈、大嫂、小姑娘。她们个个脸色红润,嘴甜口快。“来黄河,来壶口,一定要尝一尝正宗的吉县苹果。姑娘、小伙越吃越漂亮,大爷、大娘越吃越精神。”得益于黄河水与黄土地的滋养,在充分的日照条件下,吉县苹果口感清脆、甜蜜爽口,闻名遐迩。返程路上,一直沉浸在无法抑制的兴奋中。黄河,见证过昨日的苦难与辉煌;而今,时代又赋予她崭新的内涵。她正引领着这个古老的民族向着未来大踏步前进。回首,巨大的冬日壶口瀑布灯箱图再次闯入眼眸。冬日的壶口瀑布呈现出一种凝固之美、静态之美,但依然不失雄浑壮丽的磅礴气势。我竟然期望着冬日季节快快来临,于三九严寒之际再次领略黄河的另一种神韵——一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横亘千古,超越时空的壮美。(有删改)文本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节选自《黄河大合唱·黄河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二段以人群声响衬托黄河声响,以“我”与黄河对比,突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表达对母亲河的景仰和赞叹。B.文本一对老农、大妈、大嫂、小姑娘及吉县苹果的描写,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寓意,也流露出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C.文本一结尾写壶口瀑布灯箱图使“我”萌生领略黄河冬日神韵的急切期待,在凸显景区广告创意的同时留下了悬念。D.文本二与李白《将进酒》开篇都写黄河之来势不可当,黄河之去势不可回,颇具挟天风海雨之势,二者异曲同工。7.关于文本一介绍壶口瀑布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一组数字介绍黄河壶口段的地形地貌,有助于读者了解壶口瀑布的成因。B.在数据的比较中,读者可以更直观感受到“千里黄河一壶收”景致的独特。C.本段的有关介绍,为下文写“我”进入景区,直接面对壶口瀑布做了铺垫。D.本段采用客观的描写和介绍,把壶口瀑布的景致和精神内涵演绎到了极致。8.有评论认为《黄河随想》体现了“随想”不“随”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文本一和文本二同是抒写黄河,但由于文体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写作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①,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②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瞿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材料二: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有删节)【注】①重(chòng)驾,指十六匹马驾的车。②嬖(bì)人,皇帝或君主所宠幸的人。婴子,景公妾。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且贤良废A灭B孤寡C不振D而听嬖妾E以禄御夫以蓄怨F与民G为雠之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高兴、喜悦,与“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氓》)中的“说”字词义相同。B.归,使之归、黜退,与“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中的“归”字词义不同。C.徒,门徒、弟子,与“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中的“徒”字词义不同。D.书,既可指书信或奏章,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文中指后者,即《晏子春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成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所以给了他优厚的俸禄。B.晏子敢于进谏,他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推广政教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责景公。C.《晏子春秋》,有人说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后代所写。对这些说法,柳宗元都不认可。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于世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感,与这个原因有关。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2)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14.柳宗元为什么认为《晏子春秋》应该编入墨家?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王以宁①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②,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③,遗恨满芳州。【注】①王以宁: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与汉阳使君在大别山重逢,创作了这首词。②鲒碕狂客:代指汉阳使君。③鹦鹉更谁赋: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为黄祖所杀。祢衡曾写《鹦鹉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突兀”来形容大别山,写出了大别山的巍然耸立,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震撼。B.本是眼中的大别山依然秀丽,作者却道是大别山清秀的景色照映眼眸,写法新奇。C.唐朝诗人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作者称朋友为“狂客”,暗用典故,寓赞美之情。D.阔别十年又和老友重逢,眼前的情景令作者恍如置身于黄粱梦境,不敢相信是真的。16.作者在词中写了两次和朋友游览大别山的情景,但心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景托情”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开头“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出乐曲令人陶醉。(2)中秋佳节,月明之夜,王刚远在异国他乡,孤独一人,正如李密在《陈情表》中所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3)古典诗词中,诗人常以“万里”极写距离之遥,以“百年”极写时间之长,两者对举,抒发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路是一种有氧运动。”快走可以产生肌肉和心血管适应,从而提高全身耐力性运动能力、心脏收缩能力,以及改善心肺功能。同时,A。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步行30分钟,可增加热量消耗30%,每天步行一公里,每月可减少约0.3公斤的脂肪。另外,走路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降低糖尿病、高血脂发生的可能。走路只有保持一定的频率和强度,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B,改善心肺耐力的效果会明显减弱。建议每周3~5天规律的走路训练,每次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左右。行走过程中,可加快步伐以增加运动强度。①即使走路对健康的益处很多,②但方法不对就会功败垂成,③甚至损伤身体。④走路的运动量应适度,⑤过度步行会导致持续性疲劳、关节软骨磨损等问题。⑥为减缓关节负荷,⑦走路时应避免上下坡行走,⑧尽可能平地步行。要达到长期的运动效应,走路健身还需要持之以恒,可以结伴而行,以增强趣味性,易于坚持。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