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材料二: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才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有伸缩弹性的东西。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他还说,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大变小。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也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家与国有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国与族有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国与国民、国土(国城)有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B.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看作是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的必要补充。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以家为本位的人类共通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这是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难以完全读懂的。3.下列说法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请结合《乡土中国》的内容和材料二,从“差序格局”和”礼治与法治”的关系的角度来评析下面的事例。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华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小陈举报父亲之事,赢得众多同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羊的冬天李娟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人旁,侧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放羊是辛苦的。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他说:“在放羊。”我真蠢。——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我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①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为啥?”“你嘛,肯定不到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致迷失方向,在苍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而若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他说:“要是李娟的话,回不来就算了。整天房子里坐着,从来不放羊,还回来干什么?”作为不放羊的人,我、嫂子,还有加玛,整天清理牛圈羊圈,背雪,打馕,赶牛,绣花……②然而就算从早忙到晚,也没有出去放羊的人一半那么辛苦。我问居麻:“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他说:“没有。”又回头用哈语对嫂子说:“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大家都笑了。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或者带一个锅,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汉族人放羊”的故事。说红旗大坝(阿克哈拉下游二十多公里)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中午就着咸菜啃馍,然后再喝水,拧开盖子,冻得一滴也没了,亏他还用布重重裹着……说完哈哈大笑。牧人的冬天艰辛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离开后的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羊群晚归的傍晚,我和嫂子一次又一次冒着大雪爬上沙丘,长久向东方张望。眼下世界昏暗迷蒙,细微传来的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许久后,骆驼从那个方向出现在视野中,向我们的沙窝子奔跑过来。夜渐渐深了,雪越下越大,铺在羊圈里的塑料布早已撤去,改铺在新什别克家敞开的牛棚顶上,于是羊圈里的雪渐渐积起……但羊群还是不见踪影。地窝子那边传来哭声,小婴儿喀拉哈西独自醒来了。但新什别克一家正在赶牛、系骆驼,忙乱不已,无暇顾及。终于,到五点半时,嫂子最先看到了什么,她招呼我一起下了沙丘向东走去。我边走边想:还好下着雪,就算迷路了还能顺着脚印回来吧?可再一想:雪这么大,会不会盖住脚印?……③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但这时,我一眼看到了羊群——果真就在前方不远处,——耸动在暗夜中,一个个浑身盖满大雪。不知它们之前经历过什么,这么沉默。每天出发前,居麻总会在满当当的羊圈里挤来挤去,一一观察大家的状态。若又发现一只羊嘴部结满厚厚的黄疮,便用指甲生生抠去那黄疮的痂壳,露出鲜肉,再叫我端来盐水浇洗……总是把人家好好的一张嘴弄得血淋淋的,滴着血,走在羊群中特扎眼。天又这么冷……④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毕竟他放了一辈子羊,可能是经验之举吧。在特别冷的日子里,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掰着它的脑袋浇水。我问他在干什么。回答:给羊“刷牙”。这种话当然不能信,得靠自己观察。我便认真地观察,结果发现是在喂药片。他这才承认是在给羊治“感冒”。我又问怎么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当然,这种话也不能信,但又实在观察不出。至于给羊抹灭虱灵……也不知从何判断。我见他大都涂在羊背上,有一些则涂在肚子上,大约根据羊毛的凌乱形状来判断有虫的部位吧?羊哪里痒了,自己会在圈墙上蹭来蹭去。唉,这么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们想必都过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在我这个外人看来,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跋涉,寒冷,饥饿,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节选自《冬牧场·羊的冬天》,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居麻是一个牧民的形象,在他身上展现了牧民粗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B.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传神,如写“羊群晚归”的一段文字,真实感人,让读者身临其境。C.作者为读者呈现了游牧民族生活的艰苦,他们对一切苦难照单全收,在艰苦的日子里,这些可爱的人又有着对生活无比的热爱。D.作品通过大量人物内心独白,运用反衬手法,呈现作者的所见所闻:在冰天雪地里,所有的生命都在努力活下去。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羊哪能吃饱!”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居麻对作者牧羊的不满。B.句子②通过“不放羊”的人从早忙到晚的辛苦衬托了牧羊人生活的艰苦。C.句子③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风雪之夜的危险氛围,表现了人们紧张恐惧的心理。D.句子④通过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的不理解,也表现了居麻的经验丰富。8.文章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方式:通过居麻讲述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9.作者在《冬牧场》中真实还原了牧人和牲畜的冬天,并在文中写道“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辽东朱孝纯子颖知泰安府之二年,境内既治无事,作楼于居室之东,曰晴雪之楼。又一年,馀①自京师来游泰山,偕子颍登其上。思昔子颍西在巴、蜀,以军兴②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诺之岩,入小金川③之阻,冰雪所冱④,师旅所屯,往来常数千里。今年贼起泰安邻郡,子颖最先造大府⑤暮,为出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巨炮越头上,手射毙贼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馀诚伟其气,然方其出入险难之地,履锋镝之所交,忠谋勇气,谊不顾己,固不知复有燕游之乐。及事定时夷,口不言功伐,萧条登眺,澹若无为。此所挟持,盖过人益远矣。馀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与子颖仰瞻巨岳,指古明堂之墟,秦、汉以来登封之故迹;东望汶源西流,放乎河济之间、苍莽之野;南对徂徕、新甫,思有隐君子处其中者之或来出。慨然者久之,又相视而笑。馀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积满,霁日照临,光晖腾映。是楼之名若独为馀今日道也然则楼之记非馀而孰宜为?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楼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姚鼐记。(选自姚鼐《惜抱轩集·晴雪楼记》)材料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惜抱轩集·登泰山记》)【注】①馀,同“余”。②军兴,战争爆发。③小金川,河名,在四川省西部。④迈,冻结。⑤大府,指总督或巡抚。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楼之名A若独B为馀C今日道也D然则楼E之记F非G馀H而孰宜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名词用作状语,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的“东”用法不同。B.伐,功也,指功勋、功业,与成语“伐功矜能”中的“伐”词义不相同。C.封,指帝王筑坛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这里指泰山封禅,以报天之功。D.居,指停留、停息,与《小石潭记》“不可久居”中的“居”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子颖担任泰安知府时,兴建晴雪楼,后姚鼐同他登上泰山时,恰逢风雪后放晴,姚鼐觉得晴雪之名十分应景。B.姚鼐与朱子颖仰望巨岳,指点旧迹,远眺河山,泰山风光令二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产生在泰山隐居的想法。C.姚鼐从京城冒着风雪,历经数县,赶来泰安,登山时,云雾障目,冰雪溜滑:可见登山之不易以及内心之坚定。D.姚鼐与朱子颖从南麓登泰山,沿着中谷,越过中岭,又循着西谷,到达山巅,与古人沿东谷登山的路径不一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馀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②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14.材料一中,姚鼐认为朱子颖远超他人的事迹有哪些?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客至①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①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草堂,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②盘飧:盘盛食物的统称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群鸥”起兴,以问可否邀邻陪酒作结,兼顾了空间与时间顺序,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B.首联写“春水”“群鸥”等意象,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C.颈联选取彰显宾主情谊的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D.诗人把门前情景、家常话语、身边人情编织成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16.《客至》《登高》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石重叠,自己迷醉其中的状态。(2)《赤壁赋》中,苏子与友人再次开怀畅饮,“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二人醉酒之后,忘记时间的存在,展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3)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史,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如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就能体现“玉”文化。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岭下,渭水畔,许久未见如此沸腾的烟火气。满怀好奇的客人从各地涌来,排队、打卡,品鉴一碗冲上“顶流”的热辣。甘肃天水,一颗因“天河注水”而得名的遗珠,正被更多人看见。伏羲、秦人、三国、石窟……天水,这座早已A的西北老牌旅游城市却总是“怀才不遇”。提到天水,很少有人能一口气说出它昔日的辉煌。这里是“羲里娲乡”,孕育了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秦人在此放马、建都,蜀魏在此拉锯争雄,东西文明在此交汇……它是《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诞生地,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乡,也是杜甫入蜀前游历了三个多月、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秦州。天水等待了太久。①当来自B的人潮顺着网线寻来,本地人那句“上次天水来这么多人,还是诸葛亮收服姜维的时候”,既有“怀才不遇”的心酸,又有“明珠始识”的意外和欣喜。C,天水麻辣烫的爆火,最早似乎与一位女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美食视频有关。细节虽难考究,但网络“放大镜”的一次次催化、发酵,是这座小城破茧出圈的直接推手。②如今,信息时代终于让它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当寻味成为更多人享受生活的钥匙,精确的大数据算法将各地最新最全的美食话题,推送给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有缘人”。③在天水麻辣烫“打卡点”,高举的手机和“捧花”一样醒目,品鉴美食、分享现场、介绍甘肃农产品和景点的嘶喊,汇成粗糙却热烈的线上狂欢。④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天水,感知天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涌”与文中加点的“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课铃响了,学生们涌进教室。B.天边涌出一轮明月。C.作家需要思如泉涌的灵感。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BIM技术与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生物教育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外科护理学2(含皮肤性病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大学《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惠州学院《教育大数据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城市学院《数据分析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及变化率问题(小升初衔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PPT课件
- 【2022】154号文附件一:《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22年)营改增后调整内容[10页]
- 二年级剪窗花
-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对折剪纸》)ppt
- 03SG520-1实腹式钢吊车梁(中轻级工作制A1~A5_Q235钢_跨度6.0m、7.5m、9.0m)
- 以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为由对实行认缴资本登记制的公司进行处罚无法律依据
- 风电场生产运营准备大纲11.14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ppt课件
- 中学家访记录大全100篇 关于中学家访随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