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从军行》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歌。本课以三首古诗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文学素养,通过鉴赏古诗,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审美素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3.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古代军事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文化自信;4.语言素养,通过诵读和解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古诗《从军行》中的关键词句,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③学习古典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教学难点,
①解读古诗中蕴含的古代军事文化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意义;
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具体意象和情景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③在现代语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演示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景,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古诗背诵、解析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3.纸质教材:结合课本内容,发放阅读材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文本阅读和思考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描绘了古代边关将士的英勇形象。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预习这首诗,并思考以下问题: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预习并回答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跟读课文,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很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学生)简要概括诗歌内容。
(教师)很好,大家都能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析关键词句
(教师)这首诗中有一些关键词句,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很好,这些词句反映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关怀和对战争的思考。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诗中的意象。
2.分析意象
(教师)诗中有许多意象,比如“烽火”、“家书”、“玉门关”等。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反映了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
3.分析诗歌结构
(教师)这首诗分为四句,每两句构成一个意象。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这种结构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刻。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诗歌的语言。
4.分析诗歌语言
(教师)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富有韵律美。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很好,大家都能发现诗歌语言的美。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诗歌的主题。
5.分析诗歌主题
(教师)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边关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课堂活动。
四、课堂活动
1.诗歌背诵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背诵。
(学生)分组背诵诗句。
2.诗歌创编
(教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边关将士”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创作诗歌。
五、总结提升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从军行》,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意象、结构和主题。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还了解到了古代边关将士的英勇形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生)认真聆听并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从军行》。
2.以“边关将士”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3.查阅资料,了解王昌龄的生平事迹。
(学生)认真记下作业。
七、下课
(教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生)下课,老师再见!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边塞诗背景资料:介绍边塞诗的历史渊源、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等,以及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唐代军事历史:提供唐代军事制度、边疆防御体系、著名战役等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军事意象。
-古代军事文化:探讨古代军事文化中的英雄主义、忠诚精神、家国情怀等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在诗歌中的体现。
-王昌龄生平简介:介绍王昌龄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对诗人有更全面的了解。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边塞诗的文学作品,如卢纶的《塞下曲》、高适的《燕歌行》等,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手法。
-视频观看:推荐观看与边塞相关的纪录片或历史影视作品,如《丝绸之路》、《大漠英雄传》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实地感受古代军事文化和边塞风光,增强学习体验。
-诗歌创作:指导学生以“边塞”或“英雄”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并加深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主题讨论:在班级内组织关于“古代英雄主义”的主题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英雄的定义和价值,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促进家校合作。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请分析这两句诗的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烽火连绵三个月,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战事频繁、局势紧张;而家书抵万金,则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2.例题:
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请解释“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义。
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青海湖上空的长云遮天蔽日,雪山被云雾笼罩,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样的景象既反映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边关将士的孤独和艰辛。
3.例题:
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请分析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黄沙百战穿金甲,夸张地描绘了边关将士在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形象;不破楼兰终不还,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卫边疆、捍卫家国的决心。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忠诚。
4.例题: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解释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大漠孤烟直,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荒凉;长河落日圆,则展现了落日余晖下的壮美景象。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壮美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共鸣。
5.例题:
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分析这两句诗的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黄河之水天上来,夸张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奔流到海不复回,则表达了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的坚定和永恒。这两句诗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6.例题:
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请解释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龙城飞将指的是古代著名将领李广,胡马度阴山则象征着边疆的战事。诗人希望有像李广这样的英勇将领,保卫边疆,不让敌人越过阴山,从而实现和平。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和平的渴望。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古代将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首先,我们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内容,说明大家对诗歌的理解已经初步建立。
其次,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深入分析了诗歌的关键词句、意象、结构和语言。大家能够指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句子的深刻含义,以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等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最后,我总结了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大家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将进行以下几项检测:
1.诗歌背诵检测:
请同学们背诵《从军行》这首诗,检查对诗歌的熟悉程度。
2.诗歌内容理解检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2)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诗歌中哪些意象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
3.诗歌创作实践检测:
请以“边塞英雄”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展示你的诗歌创作能力。
检测结束后,我将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诗歌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再次讲解,确保大家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三首-从军行》这节课,总体来说,我觉得效果还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我就来简单反思一下。
首先,我觉得今天课堂的氛围营造得比较成功。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和古代战争场景,学生们对诗歌的背景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诗歌时,我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时,有些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这说明我在讲解时可能过于注重诗歌的表面意思,而忽视了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今后,我应该在讲解诗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
另外,课堂互动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够巧妙,或者是因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比较拘谨,不敢发言。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信心,或者是对课堂讨论的形式不太适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讲解诗歌的写作手法时,我可能过于强调技巧,而忽视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今后,我应该在讲解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内容逻辑关系①知识点:
①边塞诗的基本特点
②唐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
③王昌龄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采血器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薯片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营养碘盐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自动光学检测仪(AOI)市场运营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绝热隔音材料产业运行状况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解金属锰行业前景展望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站设备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染整工艺原理(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计算机组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网店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社会招聘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粮五常筒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汽车尾气污染与治理汽车尾气污染课件
- AIGC及ChatGPT保险行业应用白皮书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新插图) 练习二 教学课件
- 砖数量自动计算、换算表
- 【课题】《中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中期检查表
- 《十万个为什么》推进课(小学课件)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28课《长城有八千八百五十多公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