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简单机械-滑轮(重点练)(备作业)(解析版)_第1页
4.1.2简单机械-滑轮(重点练)(备作业)(解析版)_第2页
4.1.2简单机械-滑轮(重点练)(备作业)(解析版)_第3页
4.1.2简单机械-滑轮(重点练)(备作业)(解析版)_第4页
4.1.2简单机械-滑轮(重点练)(备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2简单机械-滑轮(重点练)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国旗杆顶部装有一个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定滑轮,用它可以省力 B.它是定滑轮,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它是动滑轮,用它可以省功 D.它是动滑轮,用它可以省力【答案】B【解析】国旗杆顶部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所以是定滑轮,定滑轮在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故选B。2.如图所示,小明先后用F1、F2、F3的力匀速拉起重物,若摩擦不计,则()A.F1大于F2 B.F1大于F3 C.F1等于F2 D.F2小于F3【答案】C【解析】使用定滑轮时,若摩擦不计,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重。即F1=F2=F3=G定滑轮只起到了改变拉力方向的作用,而对力的大小并未造成影响。故选C。3.如图所示,是工人师傅往高处运送货物的两种方法。物重均为500N,滑轮重均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拉力等于乙图中的拉力 B.甲图中的拉力小于乙田中的拉力C.甲图中的拉力大于乙图中的拉力 D.甲图中的拉力为乙图中拉力的两倍【答案】C【解析】如图甲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乙图为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费二倍的距离,故甲的拉力为500N,而乙要拉动物体和动滑轮,故乙的拉力为所以甲图中的拉力大于乙图中的拉力。故选C。4.如图所示,用5牛的拉力F匀速竖直提升重为G的物体,使其上升了0.2米。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关于物体的重力G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G=2.5牛s=0.1米 B.G=2.5牛s=0.4米C.G=10牛s=0.1米 D.G=10牛s=0.4米【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物体上升的高度为0.2m,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s=0.2m×2=0.4m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F=GG=2F=2×5N=10N故选D。5.利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重0.5N)提升钩码时,不能证明使用动滑轮能省力的操作是()A.竖直匀速提升0.5N的钩码 B.竖直匀速提升1.0N的钩码C.竖直匀速提升1.5N的钩码 D.竖直匀速提升2.0N的钩码【答案】A【解析】使用如图所示动滑轮提升钩码时,若不计绳重及摩擦,绳端拉力为F=(G+G动)当钩码重力G≤G动时F≥G即当动滑轮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不能证明使用动滑轮能省力;因为动滑轮重0.5N,所以提升钩码重力小于或等于0.5N时不能证明。故选A。6.在图中,物体A的重力为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人对绳的拉力F的大小等于()A.0.5G B.2G C.0.5f D.2f【答案】C【解析】当在水平方向使用动滑轮时,拉力所要克服的是摩擦力。绳子对A的拉力就等于A所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2段,则得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所示,用同一根杠杆或同一个滑轮提起同一重物G,滑轮和杠杆自身重力不计,使重物G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A.F1 B.F2 C.F3 D.F4【答案】B【解析】A.由于杠杆平衡,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杠杆平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故B符合题意;C.使用定滑轮,,故C不符合题意;D.使用动滑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如图所示使用下列三个装置分别用F1、F2、F3匀速提起同样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则F1、F2、F3的大小关系为()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1<F3<F2【答案】D【解析】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且不计绳重的情况下:左边的滑轮是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故右边的滑轮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故中间的滑轮是动滑轮,F2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所以故选D。9.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关系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答案】D【解析】三幅图物体重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则与地面摩擦力相同,第一幅图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则拉力为F1=f第二三幅图为动滑轮,根据绳子段数关系可知,拉力分别为综合可得故选D。10.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20N0.2m/s B.20N0.8m/s C.5N0.2m/s D.5N0.8m/s【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重物A上升速度为0.4m/s时,滑轮上升速度应该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v=0.2m/s;此时拉力应该是物重的2倍,因此拉力为F=2G=2×10N=20N故选A。二、填空题11.使用定滑轮______力,但能够_______力的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答案】不省改变【解析】根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解答: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在使用滑轮时,________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的杠杆,所以使用它可以省____力,但不能改变____。【答案】轴随物体一起移动2倍动方向13.如图所示,滑轮_____可以看作省力杠杆(选填“A”或“B”);若拉力F1、F2的大小均为20牛,拉动物体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则物体重力GA为_____牛,GB为_____牛。若拉力F1、F2上升高度为2米,则重物GA上升_____米,重物GB上升_____米。【答案】B204021【解析】[1]由图可知,A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本质是等臂杠杆;B与物体一起上升,是动滑轮,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2]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故GA=F1=20N物体重力GA为20牛。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故GB=2F2=220N=40NGB为40牛。[3]若拉力F1上升高度为2米,则重物GA上升高度等于F1上升高度,即上升2米。[4]拉力F2上升高度为2米,则重物GB上升高度等于F2上升高度的一半,即上升1米。1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所受阻力为1600N,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乙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其中比较省力的是_____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答案】1600800乙【解析】[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使用它不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F=f=1600N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1600N。[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它可以省一半的力,则乙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F′===800N乙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800N。[3]FF′,故比较省力的是乙图。15.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水平方向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恰好以0.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已知拉力F的大小为20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牛,拉力F的速度为_______米/秒,1分钟内拉过的绳子的长度为_______米.(假设绳子足够长,滑轮重不计、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答案】400.212【解析】滑轮为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是2段;物体A匀速前进,不计绳和滑轮重,F=f,f=2F=220N=40N;1分钟物体A运动的距离s=vt=0.1m/s60s=6m,1分钟内拉过的绳子的长度s’=2s=26m=12m;拉力F的速度v’==0.2m/s.16.如图所示,用不同方法利用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N。则拉力大小分别为F1=______N,F2=______N,F3=______N。

【答案】214【解析】[1]不计绳重和动滑轮重、不计滑轮与绳间摩擦,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则:甲滑轮为定滑轮,不省力,则F1=f=2N[2]乙滑轮为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则F2=f=1N[3]丙滑轮为动滑轮,F3作用在动滑轮上,则滑轮受到向左的力2f等于向右的拉力F3,即F3=2f=4N17.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比较(b)、(c)、(d)三图可知:________。【答案】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等【解析】[1](a)图使用测力计直接提起两个钩码,拉力向上,b图通过定滑轮提起两个相同的钩码,两次的测力计示数相等,但b图拉力方向向下,可心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方向;[2]由b、c、d三图可以看出,使用定滑轮,当拉力方向改变时,拉力大小不变,所以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力的大小与力的方向无关。18.如图,物体A重,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绳子和滑轮连接重为的物体B,此时物体A恰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若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物体A沿桌面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则所加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_。(不计绳子、滑轮的质量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答案】36【解析】[1]由图示知,在不计绳子、滑轮的质量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时,物体A受到绳子的拉力F1=GB=×6N=3N此时A匀速向右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1=F1=3N[2]在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时,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在水平方向上的三个力:向左的拉力、绳子向右的拉力及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向左的拉力F=F1+f1=3N+3N=6N三、计算题19.某人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关节的功能。重物的质量为3千克,若小腿拉绳使重物匀速上升。求:小腿对绳的拉力。【答案】29.4牛【解析】图中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小腿对绳的拉力F=G=mg=3kg×9.8N/kg=29.4N答:小腿对绳的拉力是29.4N。20.如图所示,物体重180牛,动滑轮重20牛,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正以0.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求:(1)拉力F;(2)2分钟时拉起绳子的长度.(假设绳子足够长)【答案】(1)100N;(2)24m.【解析】(1)因为绳重与摩擦不计,所以拉力F==100N;(2)因为动滑轮由两段绳子吊着物体,则绳自由端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即v绳=2v物=2×0.1m/s=0.2m/s,2分钟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绳=v绳t=0.2m/s×2×60s=24m.答:(1)绳的拉力为100N;(2)2分钟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4m.四、实验题21.小亮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根据要求填写相关内容。①由图的研究过程可知:小亮正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时,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关系。②由图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答案】拉力的大小拉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沿各个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等【解析】①[1][2]从图中可看出,a、b、c三种情况,每次拉力的方向都不相同。可见小亮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所以小亮是在探究所用拉力的大小与拉力方向的关系。②[3]困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虽然拉力方向变了,但力的大小不会改变。22.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已知动滑轮的重为0.2牛。(1)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2)比较(b)、(c)、(d)三图可知:_________

【答案】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相同重物时,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拉力越大【解析】(1)[1]分析比较图(a)、(b)可知: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为2.2N,使用动滑轮时,拉力为1.1N,可见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相同钩码,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2)[2]分析比较图(b)、(c)、(d)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相同钩码,可以省力,但拉力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越大。23.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

【答案】省力改变了用力的方向费距离【解析】(1)[1]由表中的数据知,在丙中,拉力故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力。(2)[2]由表中的数据知,在乙中,拉力虽然拉力与物重相等,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的好处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3)[3]乙测力计移动距离为0.2m,丙测力计移动距离为0.4m,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24.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他们按图所示方式用两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力G滑、物体重力G物和拉力F的大小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动滑轮G甲=5N表二:动滑轮G乙=4N序号G物(牛)F(牛)序号G物(牛)F(牛)144.5623.0265.5744.0386.5865.04107.5986.051210107.0(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G物相等时,G滑越大,F越大;(3)完成表格中数据的填写:序号5中F=______牛;(4)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G物______G滑时,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即F≥G物)。【答案】G滑相等,G物越大,F越大1与7(或2与8或3与9或4与10)8.5≤【解析】(1)[1]分析表一数据,动滑轮G甲=5N,当G物逐渐增大时,拉力F也逐渐增大。(2)[2]要探究当G物相等时,G滑越大,F越大,需从表一和表二中对比数据,序号1和序号7,物重都为4N,动滑轮乙重,拉力乙更大。(或2与8或3与9或4与10)(3)[3]动滑轮G甲=5N,G物=12N,对动滑轮做受力分析可计算出F=8.5N。(4)[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体重力小于动滑轮的重力时,施加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当物体重力大于动滑轮的重力时,施加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当G物≤G滑时,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25.小红在学习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知识点”后,她觉得结论与真实情况肯定有偏差;所以她再一次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她选择不同滑轮缓慢竖直提起6N的物体,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不考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实验序号滑轮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示数(牛)113.5224.0334.544(1)比较实验序号1、2、3,可得初步结论:用动滑轮缓慢竖直提起同一重物时,______;(2)实验序号4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_牛;(3)根据表中信息推理,当____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4)若小红同学还想继续研究缓慢提起物体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则需要选择_____滑轮与_____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可以省力5滑轮重力为0相同相同【解析】(1)[1]比较了实验序号1、2、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对应的物体重力,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可以省力。(2)[2]实验序号4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3)[3]根据表中信息以及可知,当滑轮重力为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4)[4][5]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求,研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时,只改变拉力的方向,其他的因素应该一样,所以需要选择相同滑轮与相同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26.为研究沿光滑斜面向上拉重物所需的拉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多次改变斜面长度和高度,每一次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重为1牛的物体从斜面底端缓慢拉伸至顶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当斜面高度相同时,拉力与斜面长度成反比;(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8(或2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表一次数h(米)L(米)F(牛)10.050.500.120.101.000.130.202.000.1表二次数h(米)L(米)F(牛)40.100.500.250.201.000.260.301.500.2表三次数h(米)L(米)F(牛)70.100.250.480.200.500.490.300.750.4(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答案】2、4、7或3、5、8或6、9在斜面长度一定时,拉力F与高度h成正比斜面的高h与斜面的长度L之比相同,拉力F也相同斜面的高h与斜面的长度L之比越大,拉力F也越大【解析】(1)[1]要研究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与斜面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斜面的高度相同,改变长度,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