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8《书愤》(1)(语文版必修3)-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语文28《书愤》(1)(语文版必修3)-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语文28《书愤》(1)(语文版必修3)-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语文28《书愤》(1)(语文版必修3)-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语文28《书愤》(1)(语文版必修3)-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爱国诗篇: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第1页书愤陆游第2页朗读注意:节奏、感情基调把握!第3页

前两联回想过去,抒写他抗敌理想。“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向往,要用炽热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感情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第4页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瓜洲渡,

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铁马秋风楼船夜雪第5页独学(找到不会)●要求:1、不允许交流;2、双色笔:蓝笔答,红笔标注不会问题;

独学结束学生起立(起立时把凳子轻放桌下,继续独立思索不会问题。小组组员全部独学结束时,组长在评价表中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第三名8分;第四名7分;第五名以后6分。)第6页检验预习:1、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

,形式上普通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3、解释加点词: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悲愤渡口弟兄,引申不相上下第7页看诗题看注释看诗眼看背景(论世)看诗人(知人)看典故看手法第8页解题书:写愤:愤懑,悲愤第9页对学、群学(学会不会)●1先对学,后群学。●2声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3组长对导学案完成情况检验。

(群学结束,小组全体组员坐下,理清思绪,把学会题目在导学案中完成。组长在评价栏中得分。)第10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探究1颔联中作者采取了什么艺术手法?怎样了解“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探究2

颈联采取了哪个典故?作用是什么?探究3

怎样了解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第11页达标测评怎样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经过什么样表现手法展现出来?试举一例加以分析第12页

组内小展示(展示学会)

●组长合理安排组员全方面交流群学内容;●按照老师布置任务准备大展任务;●组组员人人参加,人人有事做。第13页大展示

(共同探究问题关键点)●展示方做到“三大”(大胆、大声、大方),形式多样;●听展方聚焦快,脚步轻,点评、质疑和补充;(得分标准:顶针式评价;听展组讲话每人只好1分)第14页

诗人用白描手法“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胜利,详细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非凡。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么战斗中去。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洁净、经典。第15页

“塞上长城”,檀道济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愤慨,也是对投降派愤恨指责。镜中衰鬓已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第16页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所以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感情。

第17页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凌云壮志和炽热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感叹和对投降派强烈愤慨。

第18页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思想感情(1)对比手法:诗中“愤”,主要经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根远就是朝廷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用典明志,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愤恨。第19页2、探究:联络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劳、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