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的整体把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盛世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五代十国则是民族融合与分裂并存的历史时期。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提升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隋唐盛世与五代十国的历史资料,锻炼学生解读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增强时空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和影响;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定了解,能够识别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历史学科普遍感兴趣,喜欢通过故事和事件了解历史。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和听觉学习,如观看历史纪录片、参与课堂讨论;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可能感到较为复杂,因为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关系复杂。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可能难以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挑战,以及如何批判性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升。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录音笔
-课程平台:统编版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历史文献阅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历史地图绘制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了解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隋唐盛世,感受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请大家思考,隋唐时期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的历史事件?”
2.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总结:“非常好,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脉络。”
二、新课讲授
1.隋唐盛世的繁荣
a.老师讲解隋朝的统一与繁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b.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隋朝开凿大运河、修建长城等重大工程,感受隋朝的繁荣。
c.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隋朝繁荣的原因,如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制度、农业发展等。
d.老师讲解唐朝的盛世,包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女皇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
e.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如科举制度、唐诗、丝绸之路等。
f.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盛世的原因,如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民族融合等。
2.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
a.老师讲解五代十国的形成背景,包括唐朝的衰落、藩镇割据、民族矛盾等。
b.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如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关系复杂、文化发展多元等。
c.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五代十国分裂的原因,如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膨胀、民族矛盾激化等。
d.老师讲解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如黄巢起义、朱温建立后梁、赵匡胤建立北宋等。
e.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影响,如削弱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等。
3.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a.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如民族融合、文化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b.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如政治分裂与统一、民族融合与冲突、文化繁荣与传承等。
三、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脉络。
2.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章节,了解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2.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脉络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脉络。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知识掌握:学生在学习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章节后,能够准确记住并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分裂原因、重要事件等。他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
2.历史思维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例如,他们能够分析隋唐盛世的原因,如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民族融合等,以及五代十国分裂的原因,如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膨胀、民族矛盾激化等。
3.历史研究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史料、参与讨论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时空观念增强:学生通过学习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时空观念得到了增强。
5.家国情怀培养: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悠久和灿烂,激发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得到了培养。
6.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课本、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
7.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他们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8.文化素养拓展:通过学习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拓展。七、板书设计
①隋唐盛世
-隋朝: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硬度计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护肤品行业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热线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预防口腔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药科大学《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电动汽车原理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电工仪表与测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热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四川省泸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5张)
- 机械制图教学课件(全套)
-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液位测量
- 化学纤维精品课件
- 中式面点师初级(五级)教学计划、大纲
- QC成果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创新(附图)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BIM技术应用管理办法
- 信息论与编码第4章信息率失真函数
- 空间几何向量法之点到平面的距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