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7课夜归鹿门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7课夜归鹿门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7课夜归鹿门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7课夜归鹿门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7课夜归鹿门歌导学目标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验、作品、风格和本诗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潇洒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诗歌背景汉末闻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今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始终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间或去住住。其实这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为“夜归鹿门歌”。2.古文学问积累(考点)(1)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关系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2)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高校。上古的高校,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3)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以便利佩带在身。(4)公,古代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5)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栖隐(qī)②岩扉(fēi)③寂寥(liáo)④热闹(xuān)2.默写填空(1)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用悠闲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偏僻和世俗的热闹的诗句是:“”。(2)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溶化,至于忘乎所以的诗句是:“”。(3)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写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一人孤独地生活着的诗句是:“”。答案(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寻景→黄昏江景图↓现境→争渡向江村的“人”(急迫)——乘舟归鹿门的“我”(淡然)↓悟境→(热闹的)渡头——(寂寥的)鹿门↓明情→对隐逸生活的宠爱,淡淡的孤寂之情二|文本探究1.作者渐行渐远,江上的热闹已经远离,作者由江上到达山间,山间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把山间之景和江边之景组成一个和谐的诗境的?[考点:鉴赏诗歌形象、意境]我的答案:提示:①“鹿门月照开烟树”写朦胧的树影被月照得特别奇妙,令人沉醉。“岩扉松径长寂寥”写景色特别安静、清幽。②江边之景侧重写世俗,山中之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一热闹一幽静,形成显明的对比。热闹的江边更反衬了山中的幽静,热闹的世人也更反衬了诗人的淡泊情怀,同时也映照出诗人的孤寂。“喧”与“幽”貌似相反,实则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也共同反应了主题。2.如何理解“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亦”字?诗中所涉及的“人”和作者的归途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考点:理解关键词的表达作用]我的答案:提示:①“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是说世人回家,而作者却要到先贤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去归隐田园,所以用一“亦”字。②这是两样的归途,两样的心境。这也表明作者隐逸的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情。3.[技法探微]探讨对比手法对刻画诗人形象的作用。我的答案:提示:全诗有三处对比:①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显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②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③前四句为喧阗的山下之景,后四句为幽静的山上之景。通过这些对比,比出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又以类比手法比出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4.[创新表达]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的实际状况对此进行分析说明。我的答案:提示:(示例一)我赞同隐逸者的选择。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下无道,社会黑暗,若不想同流合污,除了选择隐逸,还有什么方法呢?与当权者硬碰硬,只能是如用鸡蛋去磕石头,连自身也难以保全。若是天下有道,倒不妨出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但是,除出仕外,人生还有太多精彩,如观赏山水美景、研习琴棋书画等等,天下有道而仍选择隐逸,也是无可非议的。(示例二)我反对隐逸者的选择。孔子遭受隐逸者时,曾这样说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若因为天下无道,有才之士都选择隐居山林,社会还怎么进步?若有才之士都选择隐逸,这怕是昏君奸臣们最乐见其成的事情了。若有才之士都选择隐遁,人民将恒久为昏君奸臣所统治,受尽熬煎,那些隐遁者,莫非以为可以幸免于昏君的统治之外?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隐逸者,说究竟,终究是缺了一份勇毅、一颗大仁之心。教材迁移讲练诗歌中塑造形象的方法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答题思路:①简析句意。②结合文意赏析。③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答题步骤:①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②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③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炼有特别句式的语句1.倒装句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1)主语后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出于声律的须要倒装。(2)宾语前置:“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显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奇妙。“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应为“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突出“湿”“寒”二字,就凸现了妻子望月时间之久,思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3)状语倒装:“簌簌衣巾落枣花”应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渲染了气氛,令人如闻其声,与缫车纺纱的声响,构成了一曲奇妙的田园交响曲,充溢了乡村情趣。(4)定语倒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应为“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托梅的姿态神韵。2.省略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恋恋不舍,如同老挚友惜别之情。<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望月有感①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①这首诗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1)诗的颈联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剖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实力。考生可以从写作手法来赏析,也可从感情方面来赏析。颈联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如同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家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舞之苦。答案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如同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家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舞之苦。(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