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比较阅
读及部分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诗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马?”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
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昔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
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大,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绢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
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
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
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
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
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
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
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
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
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
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
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
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
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
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C这二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
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
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
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
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
(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
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一、作者及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
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
值,他撰有《说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本文选自
他编定的《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散文集。主
要记载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言论。分为东周、西周、秦、齐、
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其叙事年代起于战
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
历史。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
独特的语言风格。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不辱使命,即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
没、辜负。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
3.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4.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懂得。
<-)古今异义
1.唐雎不辱使命(古义:出使的任务;今义:重大的任务。)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古义:虽是这样;今义:
转折关系的连词。)
4.否,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今常用作判断词。)
5.休襟降于天。(古:吉祥;今:休息,常用作休息。)
(三)一词多义
1.徒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2.虽虽然,受池语先王(虽然,转折连词)
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
3.然虽然,受池于先王(即使这样)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4.使使人谓安陵君(派遣)
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5.怒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动词)
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
6.以以大易小(以介词,用)
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7.夫此庸夫之怒也(fU成年男子名词)
天专诸之刺王僚也(fU发语词无义)
(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3.天下编素。编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4.伏尸百万。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5.灭韩亡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非若是也(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分句用“……也”表肯定判
断,后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安陵君受池于先王。(“于先王”介词结构后置。)
(2)仓鹰击于殿上。(“于殿上”置于匆词“击”后面作补语,
“于”相当于“在”。)
(3)请广于君。(“于君”置于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广”后面作补
语,“于”相当于“给”。)
三、问答题
1.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他采取的是什
么手段?
答:通过欺诈手段吞并安陵。
2.唐雎使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答:首先唐雎步步紧逼,寸步不让,以布衣之怒对抗天子之怒,并列
举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仿这些有胆识的勇士刺杀
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
3.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
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
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
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表现了他
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请说说下面几句话的言外之意。
(1)且秦灭韩亡魏
答: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
不堪设想。
(3)与臣而将四矣.
答: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5.文中写道:“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你认为作为一代枭雄的秦
始皇真的会作出这样的举动吗?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
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
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
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
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土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
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
命》节选)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①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
能,乃进专诸于公子光②。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
僚使兵陈白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捋
长钺。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
进之。既至王前,专诸壁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
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
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史记・刺客列传》节选,
有删改)
(注)①伍子胥,名叫伍员,字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离楚国
来到吴国。②光,吴国的公子,吴王僚的堂兄,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怫然:愤怒的样子B.布衣之怒:平民C.免冠徒跣:裸露D.
非士之怒也:壮士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头抢地耳
A.因以匕首刺王僚B.徒以有先生也C.卷石底以出D.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
史书编写的,从体例上讲,是一部区别于《史记》的国别体史书。
B.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甲中“与臣而将四
矣”的潜台词是: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
C.甲文中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D.乙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亳不畏惧,将刀藏在
鱼腹中,刺死王僚,不辱使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
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口隹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
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
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瑞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
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
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
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长跪而递之日()。(2)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2.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4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
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席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褛降于天,与臣而将四
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
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选自《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
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
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目:“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
持匕首推⑦(zhe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
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⑪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
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
手共搏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
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
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⑦[榭用
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
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14.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长跪而遨之______________②体裱降于天③寡人逾矣
④图方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_
1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体校降于天。
②使毕使于前。
17.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
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
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
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
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
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
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
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
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
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日:“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
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
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
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日:“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
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
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
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日:“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
文。一(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当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魏王闻之()(2)、以头抢地耳(
1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用文D.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1.(甲)(乙)两文里,唐雎和田文都成功的劝说了对方,不同之
处在于甲文靠让秦王屈服,乙文凭获得成功。
22.《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上面所列举的是我国
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外交使节,请再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
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患,以大易小,甚着;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雄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也。今
吾以十信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
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唯对日:“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抱
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我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禺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
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结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患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来可。”齐人三鼓。刿
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有删改)
(乙)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
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
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
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
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
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日:“书词已见,使人可
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成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
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
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
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范成大(公元112679年),字至能,号石湖居
士,世称范石湖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故不错意也______
(2)免冠徒跣
(3)公将鼓之______
(4)愿反侵地______
(5)由是超擢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25.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
“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塑造人物
的主要方法都是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普刿深谋远虑、
唐雎不畏强暴,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
B.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委蜿,而唐雎语气坚
定。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
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都
选自此书。
D.“下/视其数”“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句间停顿
都正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
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王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
命》)
(乙)郑向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
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
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
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
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
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
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川1,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
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
日:“寡人请奉教。”(《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3)
孟贲(bE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27.解释下列戈]线的词。
①秦王色提()②寡人逾矣()③许由无天下之黑()
28.下列句子中划线间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子南方之传士也B.公在尝闻天子之怒乎臣变尝以兵
说魏昭王
C.休衩降王天时宿壬野D.惹士必怒王惹无兵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
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
安陵国的利益。
30.请分别概拈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唯对
曰:“臣未芸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
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今日是也。”挺剑而
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八年,拜班超为将兵长使①,假⑵鼓吹③幢麾,以徐干为军司马,
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④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阅,而
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
妻,抱爱子,安乐外国,尤内顾心。超闻之,叹日:•'身非曾参。而有
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
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上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
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
师。徐干谓超日:“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
吏送侍子乎!”超日:“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
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节选自《后汉书•班超
传》)
(注释)①长使:东汉时为府郡掌管兵马的长官。②假:鼓吹幢麾的仪
式,大将才可具备,班超不是大将,所以用“假”,有特殊赏赐之意。③
鼓吹:泛指军乐。④昆弥,乌孙国王称号。⑤曾参:春秋鲁国人,孔子弟
子。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轻寡人与(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__(3)以徐干为
军司马(4)始到于阖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
34.(甲)文的唐雎、(乙)文的班超各有什么特点?班超的特点具
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
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豆五白
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雕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她
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禹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
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忧,遣使来言关南之地。地是石晋8所
割,后为周世宗所取。
富弼②奉使,往见契丹主曰:“两朝继好,垂四十年,一旦求割地,
何也?”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③,将
以何为④?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
弼日:“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澧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
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⑤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
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⑥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今中国提封万
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
之与?抑人主当之与?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入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
悟,首肯⑦者久之。
弼又曰:“雁门者,备⑧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
隍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虽然,吾祖宗故地,当
见还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地,皆异代事,若
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契丹主知不可夺⑦,自遣人来议。
(节选自《智囊・富弼》)
(注释)①石晋:即后晋高祖石敬瑞。②富弼:北宋名相。③籍民
兵:让老百姓成为士兵。④将以何为:想要干什么。⑤专:个人专有。⑥
任:承担。下文的“当”亦同。⑦首肯:点头表示同意。⑧备:防备。⑨
夺:改变。
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轻寡人与()(2)长跪而谢之()
(3)苟从诸将言()(4)民兵亦补阙()
3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而人.主任其祸
B.而君逆寡人者求而不获
C.徒以有先生也晋以卢龙赂契丹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塘水始于何承矩
37.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
39.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
用自己的话概括)
(1)秦王和契丹主为得到土地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秦王以易地的
方式吞并安陵国,而契丹主以的借口索要关南之地。
(2)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无礼指责和武力威胁,表现出
的性格;富弼出使契丹,面对契丹主的无礼指责和
武力威胁,表现出仁而有威、以理服人的性格,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
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K跪而谢之口:“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大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王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
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
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
王,秦王日:“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
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己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
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
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
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
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
绎不绝;③约:准各;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
力;⑥“称东海,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
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40.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长跪而避之(道歉)B.天下A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数矣(多次)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41.(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秦灭韩亡魏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42.(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4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巨。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44.(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
甲文靠让秦王屈服,乙文凭让秦王信服。
45.《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
(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甲)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
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口:“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口;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
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王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胎不辱使命》)
[乙]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
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日:“卿何执耶?”蒙正日:
“臣作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
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
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
学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
①徒以有先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也
②上尝欲遣人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朔方
③谕中书选才查阅词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
而可责以事者喻;③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
④卿何执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
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
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臣非执,盖陛下未凉尔。
2.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
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
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
起。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口:“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
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
如前曰:“赵王窃间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名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
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
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力相如相如张H叱之左右皆靡
④.于是秦王不怪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
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
④靡:后退,避开。⑤惮: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②休衩降于天③秦御史
前书曰④秦王怒,不许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吾,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利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
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
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
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临①周而求九鼎②,周君患之。颜率③曰:“大王勿忧,臣请
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日:“夫秦之为无道也④,欲兴兵临周
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⑤,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⑥,美
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
思⑦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东周一》
【注释】①临:兵临城下威胁。②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
传国之宝。③颜率:东周大臣,著名谋士。④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
不符合正道。⑤内自尽计:在宫廷内想尽办法。⑥存危国:挽救面临危亡
的国家。⑦陈臣思:齐国大将。
(I)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其:
②周君患之患: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使陈臣思/将以救周
C.臣/请东借救于齐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翻译下边的句子。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甲文中“秦王不悦”的原因是,乙文中“齐王大悦”
是因为:C
(5)安陵君和周君都遇到了强秦的欺凌,但他们面对欺凌的处理方
法却有所不同,试比较说明(请结合《唐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分子生物学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2025年山东济南市钢城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消化系统疾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医学院《DesignofStructure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电影学院《作物育种学总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源广东河源市消防救援支队2025年第一批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8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动物炭黑、动物胶及其衍生物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沈阳工业大学《药用作物栽培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高考语文补充背诵诗词:《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Java应用设计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洋钻井(平台)
- (完整版)电梯的钢结构施工方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全共64页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
- 研发经费填报指标说明及核算方法
- 装饰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横道图
- 一年级思维训练(课堂PPT)
- 实木电脑桌书桌安装图
- GB_T 27025-2019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高清版)
- 俱乐部经营俱乐部经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