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项练习10篇
第一篇
任福宇祐之。元昊反,除英州刺史。既辞,奏曰:“可东地介大河,斥堪
疏阔,愿严守备,以戒不虞。”仁宗善之,命知陇州,擢秦风路马步军副导
管。诏陕西增城垒、器械:福受命四十日,而战守之备皆具。寻知庆州,复兼
环庆路副总管。上言:“庆州去蕃族不远,愿勒兵境上,按亭堡,谨斥展。”
因经度所过山川道路,以为竣急攻守之备。帝益善之,听便宜从事。夏人寇镇
戎军,福与子怀亮自华池凤川镇声言巡边。行至柔远寨,犒蕃部,即席部分诸
将,攻白豹城。夜漏未尽:抵城下,四面合击。f破其城,焚巢穴,获牛
马、橐驼七千有余。康定二年春,会安抚副使韩琦行边趋泾原,闻元昊谋寇渭
州,埼亟趋镇戎军,尽出其兵,又募敢勇得万八千人,使福将之。以泾原路驻
泊都监桑烽为先锋,都监式英、泾州都监王珪各以所部从福节制。琦戒福等并
兵,出敌之后。福引轻骑数千,趋怀远城捺龙川,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
敌战于张家堡南,斩首数百。夏人弃马羊橐驼佯北,怪引骑趋之,福踵其后。
谋传敌兵少,福等颜易之。薄暮,与蜂合军屯好水川。追奔至笼竿城北,遇夏
军,循川行,出六盘山下:距羊牧隆城五里结阵,诸将方知堕敌计,势不可
留,遂前格战。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怪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
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有小校刘进者,劝福自先。福日:“吾为大招,兵败,
以死报国尔。”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左颊,绝其喉而死。珪垦出略
阵,阵坚不可破,英重伤:不能视军。敌兵益至,官军遂大流o奏至,帝震
悼,承福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节选自《宋史・任福
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释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
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B.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译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
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C.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伴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
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D.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怪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
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古时多指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而“河西”即“河右”,
泛指黄河以西地区。
B.总管,文中指宋朝的军事职官,以节度使充任,或以知府知州兼任,主
管营防守御等军务。
C.平明,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天明时可称“鸡呜”,日
落时可称“平明”。
D.赠,文中指朱朝推恩大官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故的官员,而授予官员健
在的父母称“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福恪尽职守,未雨绸缪。授任莫州刺史后,任福建议加强河东守备,
以防不测:兼任环庆路副悬管时,勘察山川地形,以备缓急攻防所需,都得到
皇帝赞许。
B.任福办事得力,行动果断。皇帝下诏增加陕西军备,任福领命后四十天
就整备齐全:西夏侵犯镇戎军,任福声称巡边,在犒赏之时分派任务,随后乘
夜围攻大胜。
C.任福临敌受命,敢于战斗。元昊预谋进犯渭州时,韩琦让任福统领新募
勇士并指挥管辖各部:任福行军途中与夏军交战,歼敌数百,夏军败逃,任福
紧追不舍。
D.任福明责敢当,竭忠尽节。因探子回报敌兵人少,任福便放松警惕,结
果落入圈套,激战时,小校刘进劝说任福独自脱身,任福却不避战败之贵,决
心以身随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庆州去蕃族不远,愿勒兵境上,按亭堡,在斥埃。
②珪屡出略阵,阵坚不可破,英重伤,不能视军。
5.《宋史》评说“好水之败,趋利以违节度”,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任福是如
何“违节度”的。
第二篇
帝幼善音律,故佟△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停粉墨,与优人共戏于
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
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
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
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漫空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
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
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
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
日:“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尊芍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
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
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
谓崇韬日:“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
之。”以俊为景州剌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
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福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
不避权豪,伶宣请托,书枳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
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
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
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夭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日/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
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B.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日/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
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C.优人敬新磨速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日/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
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D.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日/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
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而在宫廷中授予官职的伶人又称为伶
官。
B.缙绅:即措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士大夫的代
称。
C.藩镇: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五代沿
袭。
D.教坊:负责采集民司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
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
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
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
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
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
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
②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
4.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事”还是“天命”?请结合材
料加以分析。
第三篇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
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微统先锋援京师。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
••
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侯。俊置靖胜军,以密统
之。平贼董青、赵万、徐明等,累功转式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
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博•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
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
单,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
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
败之。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间敌疑
宵遁。密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
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日:“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
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
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六十
六所,积钱十万缩,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观使奉朝
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件。俄报金复犯准,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
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彻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
罢为醴泉使。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小住。
[选自《宋史•赵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间
/敌疑/宵遁/
B.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全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里竹间
/敌疑/宵遁/
C.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
间敌/疑宵遁/
D.明年/敌分兵犯滁/;豪/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
间敌/疑宵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是庙号,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称庙号,如太祖、高
祖、太宗、世宗等。
B.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佩腰带。“赐金带”,在
待诏有功时给予的奖励,是荣誉的象征。
C.致仕,指古代官员将官职交还君主,退休回家。类似的表达还有致事、致政、休
致等。
D.少傅,古代官名,“三公”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后一般为大官加
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徽宗政和四年,赵密以才能和勇武在崇政殿应考,授任河北队将,驻
守燕。在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屡立战功0
B.绍兴十年,赵密在宿州和滁州两次打败敌军,并授意张守忠降服了海盗
朱明;绍兴十一年献出自己军队的酒坊、积钱作为军用。
C.赵密对外能够抵御全兵的入侵,对内能够平定盗贼李昱、叛军苗傅、赤
心军及张莽荡军的叛乱,并建议安抚海盗朱明。
D.隆兴二年,金国再次南侵,宋孝宗下诏任命赵密再次担任殿前都指挥使
一职。朝议挑选大臣巡视舟师,赵密受命后不为所动。隆兴和议达成后,赵密
被解职授为醴泉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兵陷扬州,上民随乘奥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庵舟济之。
②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5.赵密智计过人,胸有韬略,表现在何处?请举两处简要说明。
第四篇
建式十二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陇西太守马援击破之,降者万余人,
于是陇右清静。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诚之
••♦♦
日:“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用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
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
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
乐,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
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警'者也;效李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
'云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
体,而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野之任,何足相
烦!颇哀老子,使得逃游。若大姓侵小民,.黠吏不从令,此乃太守事耳。”建
武十六年庚子,三月,马援奏宜如旧铸下皆",上从之;天下赖其便。二十
年,秋,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翼迎劳之。援日:“方今匈奴、乌桓尚
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
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日:“谅!为烈士当如是矣!”廿二十四年,秋,七
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
其老,未许,援日:“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
用,帝笑曰:“矍锦哉是翁!”遂遣援率中即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
五溪。援军次下隽,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著甚,士卒
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接机曳足以观之,
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
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思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B.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
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C.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
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D.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
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愿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轻,通即互相往来,轻即看轻、轻视,这里所指既与之交往又看不
起。
B.交趾,古代泛指五岭以南,唐代诗人王勃的父亲曾被流放到此任交趾
令。
C.掾,古代属官的泛称,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耳只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
称。
D.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货币,因钱上有“五铢”二篆字而得
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侄子的行为,马援专门从交趾写信告诫他们,并根据自己的标准推
荐了可以学习的正面榜样和应避免模仿的反面的人物。
B.因为马援的处世宗旨是对人要有恩德,讲信誉,对下属要宽厚,任用官
吏要职责分明,所以和他相交的门客、朋友越来越多。
C.马援认为大丈夫应该死守边强,死于战场之上。在李嵩、马成讨伐武陵
贼寇失败后,他自请出战:显示出了作为勇士的风范。
D.马援率军征讨武陵蛮人,在壶头扎营时,他的士兵因天气炎热遭瘟疫重
创,他本人也被传染,只好在河岸凿窟栖身以避暑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大姓侵小民,避吏不从令,此乃太守事耳。
②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戋足以观之。
5.马援不愿意侄子们学习杜季良的理由是什么?
第五篇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
公巧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
科。景祐初,迁镇南军节度堂书记、馆阁校勘。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
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请范公以为当釉公为书责
之,坐贬峡州夷陵令。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
公笑日:“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初,范
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
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人君但
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
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傩,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
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啰熟,仍知谏院。嘉祐初,判太常寺。二
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
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之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
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所代包孝肃公以威严御
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曰:
“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
长耳。”闻者称善。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居颍一年而薨,享年
六十有六,赠木子木呼,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自汉以来,文
弊极矣,虽唐贞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及
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呜呼!自孔子至今,干数百年,文章废而复
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琼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
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请篦公/以为当釉/
B.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
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消/范公以为当黜/
C.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
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请/范公以为当黜/
D.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
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消范公/以为当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也指刻于墓碑上的碑
文。
B.讳,名讳。古人说话作文时为了避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和
号。
C.赐三品服,文中指给未及三品的欧阳修赐予三品官服,以示皇帝的恩
宠。
D.太千太师,即太子的老师。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亡的重
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进献《朋党论》,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得
到人君的任用,使得那些汉论他结党的人最终受到了惩罚。
B.为国选才时,欧阳修以风古朴为重要原则,严厉打击那些因文风奇险怪
异而知名的人,此举开始时引发非议,最终却扭转了文风。
C.包公威严治下,声名显赫。欧阳修接替他执掌开封府后,为政宽简平
易,遵循事理,也不追求显赫的声誉,展现了不同的行事风格。
D.韩愈大力倡导文章复古,志在革除文弊;而欧阳修身体力行,所写的古
文风行天下。苏辙认为文章能够废而复兴,这两人功不可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月之党人。
②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5.欧阳修与范公“同其退不同其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第六篇
韩愈,宇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
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罹世
古第。会第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操行坚正,鳏言无所忌。上疏极
论守平,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娃字之。改江陵法曾参
军。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
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明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
得涧赃,再贬封溪尉。念坐是发为博上。初,宪宗将平祭,命御史中丞裴度便
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诸道兵羁旅单弱
不足用,而界贼州县,百姓习战斗,知贼深浅,若募以内军,教不三月,一切
可用。”又欲“四道置兵:道率三万,畜力伺利,一日俱纵,则蔡首尾不救,
可以责功”。执政不喜。缜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
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既
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转吏部侍郎。时宰相李逢吉
恶夺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中丞。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逆罢愈为兵部
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愈性明锐,不
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
怡然不介意。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愈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
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闵深,为不袭蹈前人者。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
部尚书,谥日文。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
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刘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
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B.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
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C.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
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D.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
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字,称呼别人的字
表示尊敬。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被正式授予
官职的人。
C.宫市,唐德宗年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
实为掠夺。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这种进谏的文书带有
机密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学上进。他三岁丧父,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
功读书,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等学说。
B.韩愈操行正直,直言无所顾忌。曾因批评宫市而被皇帝贬官,又在平蔡
事件中,提出了自己的灭底建议而致宰相不高兴。
C.韩愈仕途坎坷,屡遭皇帝贬谪。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玉廷凑,元菜为
他呜不平并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施展。
D.韩愈鼓励后辈,注重培养年轻人,即使自己早饭供应不上,也毫不介
意。《师说》中的李蟠就是勤勉好学的年轻人的代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②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
5.韩愈认为“贼可灭”的可行性做法有哪些?
第七篇
永明十一年,孝文帝招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离于可掌左阁,使太常卿王谑革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吉敦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拓跋澄日:“今出师
以征未服,而得汤、西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日:“繇云’大人虎
变',何言不吉?”澄日:“隆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
“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日:“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
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
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
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日:“今
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徒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日:“陛下
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
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
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
师。秋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
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承挛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
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日:“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
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曰:“今者兴发不小
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
定王拓拔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拓拔桢进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
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
旧人【注】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有删改)
[注]旧人,指鲜卑族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
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
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
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
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中国古代最隆重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是古代帝王宜明政教的地
方,在此举行朝会、祭祀、选士等大典。
B.筮,中国古代用著草占卦,或者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
吉凶。《诗经•氓》里有“尔卜尔筮”。
C.武:周武王姬发,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他亲率大军于牧野之战灭
商,建都镐京。国号大周:谥号武王。
IX稽颁: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出自《仪
礼•士丧礼》:“主人哭拜,稽颍成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想迁都到洛阳,担心大臣们不愿意听从,于是商议大举讨伐齐,想借此胁
迫大臣们南迁。
B.对孝文帝商议大举讨伐齐之事,包括尚书、任城王拓跋澄在内,大臣们开始的
时候并不支持。
C.大臣们都知道孝文帝率兵伐齐的真正目的是想要迁都洛阳后,态度便全都由
阻止而改为支持了。
D.鲜卑族人虽然不愿意迁都,但又害怕继续南伐,所以,没人再敢说话,迁都计划
最终得以确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②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5.孝文帝为什么在明堂上大动肝火呢?请简要概括。
第八篇
裴珀宇弘中,河东闻喜人。埴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
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均瑜请珀考词判,珀守正不
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
甫自翰林承旨拜平幸事,感出涕,谓埴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
子,后进入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精鉴,为我言之。”均取
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
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珀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珀虽年少,而器局峻整,
持法度,虽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初,埴在翰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
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培。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塔吏治,皆
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场於陵为单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珀日:“以一
中人罪藩臣,不可。”请覆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
埴劾其懦,以李娜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
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吠益苛,民重困。及埴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
矣。初,玲通独孤郁、李E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珀,珀独让休&曰:
“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埴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
及相,又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
怅惜,居三月,益痼,会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日:裴埴精鉴默识,举贤任能,弼谐王道。吉甫仗裴埴之拔擢致朝班
之式序吉甫如均之能别俊彦珀如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
臣其此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珀传》和《新唐书•裴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甫仗裴埴之拔/摧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培之能别俊彦/埴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吉甫仗裴埴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均之能别俊彦/埴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吉甫仗裴珀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埴之能别俊彦/珀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吉甫仗裴均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埴之能别俊彦/埴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
形式。
B.“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取务
工作。
C.“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是由宦官来担任
的。
D.“拾遗”,唐代谏官名,历代官名相同;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被珞“杜
拾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珀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均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玲瑜请他
主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王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裴埴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埴为他推荐人才,裴埴为他推
荐不少贤能官员;李吉甫据此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赘。
C.裴瑞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而乱时,裴柏深得皇帝信任,故能
参与各种机密事务;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埴选贤用能,贬抑庸劣。不管是任翰林学士还是担任宰相,裴珀均能
任人唯贤;对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则另选官员替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入物,罕所接识。
②殖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
5.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塑造了裴埴这一形象。
第九篇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至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得说秦王。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
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
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问秦,已而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
上谏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竞
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斩为丞相。夷那号城,销其兵刃,示不爱用。使秦无尺
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佚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
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
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
者,非所闻也。令青旦姜其面谀么重陛工过非忠里也始皇下其议圣相烝相谈其说
细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
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
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
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
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
日弗去,季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
定律令,同文书,皆以始皇起;又巡狩,外援四夷。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线
其/辞乃上/书曰/
B.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续
其辞/乃上书曰/
C.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处
其辞/乃上书日/
D.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纳
其/辞乃上/书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中国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郡县制,是秦在统一六国后首创的。
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按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取。
C.《书》,儒家经典《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魏,古代肉刑的一种,特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由楚入秦后,先被秦相吕不韦任命为郎官,得以有机会游说秦王,
得到秦王赏识,先后担任如下官位,长史、客卿、廷尉和丞相。
B.秦王派遣谋士怀揣金玉到各国游说,对不肯接受的人就用利剑把他们刺
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利诱威胁、软硬兼施为秦国招纳贤才。
C.秦废除了分封制度,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以避免国家
以后陷入战乱。齐人淳于越则以殷周为例,提出了反对意见。
1).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法律,统一文
字,秦始皇视察各地,平定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付出心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②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5.秦王朝建立后,面对天下散乱、私学盛行的局面,在文化治理上做出了怎样
的取舍?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第十篇
贞观八年,吐蕃赞普弃宗弄赞⑶始遣使物更\弄赞画写嗣位,性骁武,多
英略,邻国皆宾伏之。木事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见德遐,大悦。十二年,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
使者既返,言于弄赞日:“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
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弄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其
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又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谓
其属日:“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都督韩威轻骑觇贼,反为所
败,边人大扰。太宗遣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
之。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
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裸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十五年,太宗
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
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
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
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
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赘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
渐慕华风。遣酋豪子弟,清入国学以习《承》《书加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
疏。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进封宾王。因请蚕种及造
酒、碾、皑、纸、墨之匠:并许焉。
(节选自《旧唐书•吐蕃传》)
[注]赘普,吐蕃王号;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弄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又率其众二十
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
B.弄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又率其众二十
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
C.弄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又率其众二十
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
D.弄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又率其众二十
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贡,又称进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
冠”。
C.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诗》,即《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分风、雅、颂三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电视剧发行合作合同
- 玻璃幕墙施工承包合同年
- 工程材料委托采购合同
- 工程合同与招投标
- 卖场商铺租赁合同
- 燃气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协议书
- 施工承包合同书协议
- 电缆桥架安装施工合同
- 广告材料采购合同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创新和创业领导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仲裁法全套课件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挖掘机操作收藏手册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 了解绿化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 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5篇】
- EPC项目投标人承包人工程经济的合理性分析、评价
- 项目投标BIM方案(投标专用)
-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10 截长补短模型综合应用(知识解读)
- 专利分析评议报告
- 财务合规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