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电负性是由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的。下列不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的是A.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B.元素形成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正、负C.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D.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答案】D【解析】电负性越大,得到电子能力越强,A正确;电负性越大,得到电子能力越强,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而电负性小的一般显正价,B正确;电负性相差较大,一般认为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差较小,则不同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C正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与电负性无必然关系,D错误;故选D。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且对能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 B.C.制备胶体的能量变化如图中变化 D.电动车的电池在放电时释放能量【答案】D【解析】化学键的形成为释放能量的过程,,故A错误;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制备为铁离子的水解过程,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电动车的电池在放电时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释放能量,故D正确;故选D。3.向下图所示内筒中加入20mLNaOH溶液和20mLHCl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NaOH溶液时应分三次加入B.若用同体积同浓度的醋酸代替,会使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偏低C.实验中使用了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使实验产生不必要的误差D.玻璃搅拌器可用铜制搅拌器代替【答案】B【解析】分批加入NaOH溶液会导致热量损失,因此应一次性加入,故A错误;醋酸为弱酸,电离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最终放出的热量减少,则反应热数值偏低,故B正确;实验中使用了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利于盐酸充分反应,使所测中和热更准确,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故C错误;铜制搅拌器可以导热,会导致热量损失,不能替换,故D错误;答案选B。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溶液中:、、、B.中性溶液中:、、、C.的溶液中:、、、D.由水电离出来的的溶液中:、、、【答案】A【解析】该组里离子彼此不反应,且均不与硫酸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在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水电离的,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5.实验室能用K2Cr2O7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氯碱工业)的方法制备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B.氯碱工业中阳极常用铁作电极材料,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C.基态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D.电负性:Cl>O>H【答案】A【解析】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核外电子所占据的最高能级为3p,电子云轮廓为哑铃形,故A正确;氯碱工业中阳极为惰性电极,而铁是活性电极,若用铁作阳极,则铁失电子,故B错误;基态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C错误;电负性:O>Cl,故D错误;故选:A。6.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资源和能源短缺、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途径。以为催化剂,可使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与在活化后的催化剂表面发生可逆反应,每生成1mol放热49.3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向容器中充入1mol和足量后,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放热49.3kJD.该反应中每消耗1molCO2转移电子数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则,故A正确;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B正确;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不能完全消耗,则放热小于49.3kJ,故C错误;该反应中每消耗1molCO2,消耗3mol,转移电子数为,故D正确;故选:C。7.下列实验方案达不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A分别测定稀NaOH溶液和稀氨水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确定的B将溶液逐渐升温,用pH传感器测量溶液的pH探究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C常温下,向两支盛有5mL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硫酸、5mL硫酸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将5mL溶液和5mLKSCN溶液混合后,再加入KCl固体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测定稀NaOH溶液和与稀盐酸反应可得热化学方程式:,稀氨水与稀盐酸反应可得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得的=-,故A正确;将溶液逐渐升温,水解程度发生改变,导致溶液pH改变,可通过pH的变化情况确定温度对水解平衡的移动的影响,故B正确;与硫酸发生反应:,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产生沉淀快慢不同,因此可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的离子反应为:,可知K+、Cl-没有参与离子反应,则增加KCl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因此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故D错误;故选:D。8.下图中曲线a、b、c表示的是C、Si、P的逐级电离能,下列物理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c>b>a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a>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a>cD.电负性:b>c>a【答案】C【解析】C是6号元素,Si是14号元素,P是15号元素,原子序数:P>Si>C,即原子序数:b>c>a,A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P>C>Si,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b>a>c,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P>C>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b>a>c,C正确;元素的电负性:C是2.5,P是2.1,Si是1.8,可见元素的电负性:C>P>Si,,即a>b>c,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9.海水中的闸门易发生腐蚀(如图1),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对闸门进行保护(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a处在海水常在的水位附近B.图1中发生析氢腐蚀C.图2中,若b、c直接用导线连接,d为锌块,则为牺牲阳极法D.图2中,若b、c外接电源,则d为惰性电极【答案】B【解析】图1中a处在海水常在的水位附近,此处和氧气、水接触最多,最易被锈蚀,A正确;图1中发生吸氧腐蚀,B错误;图2中,若b、c直接用导线连接,则d可为锌块,锌较铁活泼做负极,可以保护铁,则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图2中,若b、c外接电源,则b接电源负极,则闸门做阴极被保护,d为惰性电极,作阳极,D正确;故选B。10.香港城市大学范战西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硝酸根/乙醇电池,合成醋酸铵,装置如图所示(充电、放电时双极膜反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a电极电势高于b电极B.放电时,由双极膜向a极迁移C.充电时,a极反应式可能为D.放电时,电流从a电极经导线流向b电极【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放电时,锌在负极失电子,b为负极,a为正极;放电时,a作阳极,b作阴极,据此分析回答;放电时,a电极为正极的电势高于b电极,A正确;放电时,由双极膜向b极迁,B错误;充电时,a为阳极,乙醇在阳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放电时,电流从a电极经导线流向b电极,D正确;故选B。11.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电解质的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基态W原子最外层有3个能量相同的电子C.基态Z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D.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答案】C【解析】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X为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为O元素;Z形成一个共价键,则Z为F元素;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X最外层电子数为20-4-6-7=3,由结构也可以W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W为B元素,即W、X、Y、Z分别为B、C、O、F元素,据此解答。W、X、Y分别为B、C、O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22s22p1、1s22s22p2、1s22s22p4,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故A错误;W为B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2s和2p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是不同的,因此,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并不是所有都具有相同的能量,故B错误;Z为F元素,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5,价电子轨道表示式:,故C正确;H2O和HF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但水形成的氢键更多,因此沸点更高,可知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故D错误;故答案选C。12.现有四种弱酸,它们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弱酸HCOOHHCN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向溶液中通入时不会反应生成C.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和HCND.常温下,向HCO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所得溶液的,则混合液中【答案】A【解析】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则其酸根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弱,依据电离平衡常数得到酸性强弱为:HClO2>HCOOH>HCN>,则同浓度、、、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OO﹣>,A错误;碳酸的远小于的,所以该反应无法发生,B正确;HCN的电离常数介于碳酸的两步电离常数之间,所以少量通入足量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向HCO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所得溶液的,,D正确;故选A。13.甲烷与水蒸气反应可转化为和,每有1mol生成,反应吸收41.3kJ的热量。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同时充入水蒸气,使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1∶1、1∶4,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与物料比(x)、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时,当充入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的平衡转化率为25%C.平衡常数:D.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解析】该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状态,A错误;根据,值越小,甲烷转化率越大,则x1、x2、x3分别对应1∶4、1∶1、1∶4,故时,当充入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的平衡转化率为25%,B正确;温度不变,K值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平衡常数:,C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气体密度为定值,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B。14.已知常温下,。常温下,向含、的溶液中滴加氨水,混合溶液中pX[,、或]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代表的负对数与pH的关系B.常温下,C.溶液中,D.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为【答案】C【解析】随pH值增大,增大,逐渐减小,则逐渐增大;,随pH值增大,增大,不变,则减小,减小,逐渐增大;,随pH值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减小,则代表;又因,则pH=7时,=,结合图像可知应代表,代表,据此分析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代表,故A正确;代表,由N点坐标可知,当pH=9时即,,此时,,故B正确;中,和相互促进水解,导致离子浓度减小,且两者水解程度相同,则,故C错误;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结合M点坐标可知pH=7时,=,,则K=,故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氯气及其某些氧化物均能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1)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在加热时,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氯化氢气体制取氯气的方法,同时生成水蒸气。已知:①②写出上述方法制备氯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用的强氧化性来去除烟气中的、NO等污染气体,涉及的部分反应如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对比添加NO、不添加NO两种情况,测得氧化率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写出与NO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添加NO后,氧化率明显提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在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8mol、2mol、4mol发生反应:,平衡时其中三个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①下列措施既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加入催化剂D.移出②500K条件下,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③5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答案】(1)(2)①.②.添加NO后,反应③可生成较多的ClO,此时有利于反应②将SO2氧化为SO3,所以SO2氧化率明显提高(3)①.B②.0.4mol/L③.5【解析】【小问1详析】已知: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小问2详析】①根据反应过程,与NO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②添加NO后,氧化率明显提高,其原因可能是添加NO后,反应③可生成较多的ClO,此时有利于反应②将SO2氧化为SO3,所以SO2氧化率明显提高。【小问3详析】①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A不选;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提高,B选;C.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转化率,C不选;D.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总浓度减小,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D不选;故选B。②500K条件下,平衡时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消耗为2mol,其物质的量浓度是。③根据数据,列出三段式为:5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16.电解制锰的阳极渣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及铁的氧化物,以阳极渣和黄铁矿为原料可制备,其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1)基态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Cu的焰色试验为绿色,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2)加快“酸浸”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两条)。稀酸X为___________(填名称)。“酸浸”时中的铁元素转化为,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3)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4)加入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如果“净化”所得溶液中的浓度为,则溶液中___________。(5)溶液中的元素守恒式为___________。加入溶液进行“沉锰”,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①.②.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合理即可)(2)①.将阳极渣和黄铁矿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等(答两条,合理即可)②.硫酸③.3:2(3)(4)①.或②.(5)①.②.【解析】MnO2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FeS2有强还原性,二者在酸浸的时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题图中后续操作后得到的是MnSO4溶液,可知所用的稀酸X为稀硫酸。然后向滤液中加入H2O2可以将杂质离子为Fe2+氧化为Fe3+,再加入CaO调整溶液pH,使Fe3+、Cu2+形成Fe(OH)3、Cu(OH)2沉淀,但是用CaO来调pH又会导致溶液中留下较多的Ca2+,净化阶段加入MnF2的目的就是使Ca2+转化为难溶物CaF2除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含有MnSO4,然后加入碳酸氢钠沉锰,处理得到MnCO3,据此作答。【小问1详析】Fe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则排布图为;Cu的焰色试验为绿色,这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的结果。【小问2详析】加快“酸浸”速率的措施有:将阳极渣和黄铁矿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等;结合题图中后续操作后得到的是MnSO4溶液,可知所用的稀酸X为稀硫酸;“酸浸”时,FeS2中的铁元素转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则该反应中氧化剂MnO2与还原剂FeS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小问3详析】然后向滤液中加入H2O2可以将杂质离子为Fe2+氧化为Fe3+,再加入CaO调整溶液pH,使Fe3+、Cu2+形成Fe(OH)3、Cu(OH)2沉淀,同时产生的Ca2+与硫酸根离子形成微溶的CaSO4,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CaSO4、Cu(OH)2、Fe(OH)3,故答案为:Fe(OH)3。【小问4详析】加入是转化为氟化钙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浓度为,则溶液中。【小问5详析】NaHCO3中钠原子与C原子个数比为1:1,NaH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在得到的硫酸锰中加入碳酸氢钠使其转化成碳酸锰沉淀,发生反应:。17.(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常用的氯化剂,也是制造电池的重要原料。(1)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在水中会剧烈水解。在水解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可得到白色沉淀,水解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①分子中三种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不能表示S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因为违背了___________。②的水解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③加热时得不到,但在加入并加热时可得到无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2)可用于制造心脏起搏器的微型电池。将等物质的量的溶解在中形成电解质溶液,以石墨和锂为电极材料,电池总反应为,硫和二氧化硫溶解在过量的氯化亚砜电解液中。该电池放电时,移向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答案】(1)①.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③.④.遇水既产生气体抑制铝离子的水解,又能除去水,使氯化铝在缺水环境中无法水解(合理即可)(2)①.正②.③.【解析】【小问1详析】①元素非金属性越弱,简单阴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弱,失电子能力越强,对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则简单阴离子还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由轨道表示式的规则可知,同一轨道中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因此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因此违背了洪特规则;②SOCl2的水解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HCl,则水解方程式为:;③遇水既产生气体,抑制铝离子的水解,又能除去水,使氯化铝在缺水环境中无法水解。【小问2详析】由题中所给电池总反应可知,锂失电子产生锂离子,因此锂作为负极,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移向正极;由总反应可知,石墨为正极,SOCl2中硫元素得电子产生硫单质,正极反应式:;充电时阴极反应为负极反应的逆反应,则该电池充电时阴极锂离子得电子生成Li,电极方程式:。18.碳中和的目标是减少含碳气体的排放。与都能引起温室效应,将二者联合处理不仅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转化为等高附加值产品。(1)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Ⅰ.Ⅱ.若和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一定时间内和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在时的平衡转化率为在时的平衡转化率几乎为。①反应Ⅰ在___________下能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②温度高于时,随温度升高,平衡产物中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下同),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2)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生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转化过程中经历了ⅰ→ⅱ的变化,该变化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农业大学《轮胎结构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数字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概预算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商学院《生态环境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用户研究与设计定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形变加工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滨海学院《设备安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学院《建筑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职业大学《有机化学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九省联考安徽省新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汽车维修保养协议书
- HG T 3690-2022 工业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 单色版画课件
-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学教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早读课所背知识点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为三位数)练习题含答案
- 高教社高职国际英语 进阶综合教程 第2册 PPT课件高职国际英语进阶教程第2 册unit1课文原文和译文
- 病理科各项制度汇编样本
- 粉体密度及流动性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