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考试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考试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考试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考试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考试资料

先秦作品

L(诗经)(选择、(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重章复沓,现实主义。

简答、论述)★★依据音乐曲调分风、雅、颂三局部:

★①风,十五国风,160篇;

②雅分大雅、小雅,105篇;

③颂1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含周颂,鲁颂,商颂1宋国),共40篇。总305篇。

(2)(王风)君子于役思妇诗

(3)(秦风)兼葭。爱情诗,王国维:风人深致。

(4)(卫风)氓。弃妇的怨诗

①比照刻画人物性格:不同的态度,人物前后变化。通过前后比照,显出两个人的强烈反差。

②比兴手法:

“桑之...沃假设",”桑之...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于嗟...桑甚”比喻

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

③“淇则...有拜"反比男子坏到了极点。

(5)(诗经•小雅)采薇戍边战士返乡

①倒叙的手法:②末章之佳。

2.(左传•隐公元(1)(左传)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年)郑伯克段于那(2)人物形象:

(选择、简答、论①郑庄公有计策、城府,沽名钓誉,掘隧相见,

述)★★★②武姜偏心自私。

③若叔度野心勃勃、愚蠢贪欲。

(3)”书曰〃一段,引用(春秋)原文,春秋笔法,通过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褒贬之情。

(4)(诗):指诗经。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选自(诗经•大雅•既醉)。

(5)郑国官员:祭仲、公子吕、颍叔考。

3.(左传)秦晋靖(1)战挣性质属于大国争霸。

之战(选择、简答)(2)人物形象:蹇叔两次哭师,表现他的远见卓识与爱国之心。弦高犒师,机智爱国。先轸

★“不顾二唾",写其怒形于色。秦穆公刚愎自用,利令智昏,引咎自责。

(3)战挣描写:长于叙写战挣,重在战前情况的表达,

4.(国语•周语上)(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1^宣为主。

邵公谏厉王弭谤(2)本文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笫一次国人起义。

(选择、简答)★(3)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治水作为比喻,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4)艺术特点:逻辑严密,议论透辟,正反两面反复陈述,深刻有力。其它,多用比喻,生

动形象,运用排比句式,理直气壮。

(5)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嗖赋,朦诵,目工谏,庶人传语,

5.(战国策•秦策(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同整理为33篇。

一)苏秦始将连横(2)成语:悬梁刺股、前倨后恭、侧目而视

说秦(选择、简答)(3)刻苦学习目的:“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

★(4)结果:游说秦惠王,主张连横,被秦惠王拒绝。后来,游说赵肃侯,主张合纵,总算成

功。

(5)失败: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成功:父母闻之,清宫除下,张乐设饮,郊

迎三十里。妻侧FI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仁,四拜自跪而谢。

(6)苏秦形象:①政治主张不定;②能言善辩③学习刻苦。苏秦的说辞:①引证古今;②铺

陈排比;③繁简得宜。

(7)比照鲜亮:①苏秦失势前后,家人表现“前倨后卑〃;②侧面衬托苏秦形象,反映时代

世态炎凉。

6.(战国策•赵策)(1)形象: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足智多谋,能咨善辩,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品德高尚,功

鲁仲连义不帝秦成不受赏:有排难解纷之心,鲁仲连是封建时代士人高风亮节的典范。

(选择、简答、论(2)如何批驳:先用周天子作威作福反衬强秦为帝的恐怖,然后反衬秦帝的残暴。用邹、鲁

述)★★★尚知对抗来激发辛垣衍的正义感。最后归结如果投降秦国,将失去自身的一切利益,

(3)人物:鲁仰连:齐国高士;辛垣衍:魏国将军,但不是魏国人,故称客将军;梁:指魏

国。魏国建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也称梁。魏安超王派遣救赵的将军是晋鄙。

7.(论语•先进)(1)(论语)语录体散文,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22篇。孔子是致力于

侍坐(选择、简答、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思想是“仁〃,强调“为国以礼”“克己复礼”。(侍坐)篇幅最长。

论述)★★★(2)孔子:本文成功地塑造了教育家孔子的形象;他不以师长自居,理解学生,能针对性地

提出商量的问题;对学生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气可亲、公平待人、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3)学生形象:子路志向远大,直爽豪放,相当自负;内有、公西华小心慎重、格外谦虚;

曾皙淡泊洒脱,但又勤学好问;

(4)态度:“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吾与点也”:

"点”指曾皙。

8.(孟子•梁惠王(1)孟子,名到,主张“民贵君轻”,性善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7

上)齐桓晋文之事M,对话体。

(选择、简答、论(2)说理方法:①全文以推行王道为中心;②说明实行仁政的途径是推己及人,不实行仁政

述)★★★而行霸道的危险性;③详尽说明仁政的内容,提出富民和教民的具体方案。④依据对方心理

因势利导,具有说服力。

(3)特点:善用譬喻和长于推理

9.(孟子•公孙丑(1)馁:微小;告子:战国人;闵:忧虑;病:很累;浩然之气:是意气感情的最gao境地,

上)我善养吾浩然属道德修养范畴。

之气(选择、简答)(2)特点:长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宋人“报苗助长”。

10.(墨子•非攻)(1)墨子,名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薄葬。墨家学派与儒家相对立,是显学。

非攻(上)(选择、(墨子)现存53篇。

简答、阅读)★(2)特点:设喻论证,逻辑性强,以偷窃、杀人为喻,再以黑白甘苦为喻。

11.(庄子•内篇)(1)庄子,名周,战国宋人,漆园吏。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哲学思想以''道〃为本,主

逍遥游(选择、简张精神的绝对自由,鲁迅称之为“汪洋辟阖..・莫能先也".

答)★(2)(庄子)有理簟,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杂篇)

11章。(逍遥游)是(庄子)开宗明义第一篇。

(3)论述思路:开头采纳先破后立,由反入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逍

遥游的三个不同层次。

(4)卮言:“假设夫乘天地之正"一段;重言:引(齐谐)和(列子):寓言:鲸鹏变化、

尧与许由、藐姑射山神人、宋人资章甫、不龟手之药。

12.(荀子)劝学(选(1)荀子,名迅,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提出人定胜天,要“制天命而用之"。”性

择、简答、阅读,恶论〃。法家代表李斯和韩非都是他学生。作(成相辞注(赋篇),对赋体创作有开启之功。

论述)★★★今存(荀子)32篇。

(2)全文用了47个比喻。引(诗经)语句证羽自己观点,后人称之为引经据典,

(3)比喻及其喻意:”不积比...在不舍",比喻学习累积过程的重要性。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

13.(韩非子)难一(1)韩非,荀子学生,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法Shu势结合。(韩非子)55篇。

(选择、简答、阅(2)寓言:“守株待兔〃“守矛与盾”

读)★

14.离骚(节选)(选(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

择、简答〕★(九章)(招魂)。刘向辑录编成(楚辞)。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士逸(楚辞章句)。

(2)最长的抒情诗。

(3)比喻:(1:用佩带香草比喻博采众长:“扈江离...以为佩";把治国之道比喻为道路:

“乘骐骥...道夫先路”:用种植香草象征广泛培植人才:“余既.一乎吾将刈”。

15.(楚辞•九歌)(1)(九歌),民间祭神乐歌,共有11篇诗。

湘夫人(选择、简(2)描写手法:通过心理活动来刻画湘君的形象;有直接描述,如“思公子兮未敢言”写其

答)★悲伤;有时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现,“登白殖兮骋望"写期盼与失望;有时通过反常景象来

表现,如“鸟何萃兮表现其焦虑不安;有时通过景物和环境描写来表现,如“袅袅兮

秋风...”表现其惆怅凄迷之情。

16.(楚辞•九章)(1)屈原被流放于楚国江南地区时所作。提出屈原流放江南有两个段落的是范骥。重华是舜

涉江(选择、简答)的名字;瑶之画意指天帝所居的漂亮花园。

★(2)特点: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伟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感

情色彩。

秦汉作品

17.李斯:谏逐客(1)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人,法家思想代表,代表作是(谏逐客书),此外有(论督责书)

书(选择、简答、(自罪书)等。

论述)★★★(2)古代一篇优秀的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论证手法:①一是用浓手铺陈,列举事例。②二是在论证上正反并举。

(4)李斯如何说明逐客之非:①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②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

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③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

(5)四君用客:秦穆公: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秦孝公:商鞅;秦惠文王:

张仪“连横〃;秦昭王:范雎;

(6)异国音乐:①郑卫桑间(郑、卫两国民间音乐)②(昭)(虞)(武)(象)古乐曲名。

18.贾谊:过秦论(1)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著(新书),其中名篇如政文章(过秦论);辞赋有(吊屈原

(选择、简答、论赋)(♦鸟赋)等。

述)★★★(2)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言语特色:比照手法的运用:强化了文章的说服力.用了四个方面的比照。排比、对偶

句:借鉴赋的手法,行文极尽夸张和渲染,造成一种言语上的生动气概。

19.司马迁:报任(1)司马迁,字子长,作品主要有(史记)(报任安书)(悲上不遇赋)。

安书(选择、简答)(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e

(3)书信散文。人固有一死...鸿毛、究天人...家之言。画地为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

己者容。

20.司马迁:项羽(1)项羽形象:英雄、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策的匹夫。

本纪(选择、简答、(2)主要情节:①铜鹿之战(勇武性格);②鸿门宴(寡断少谋);③垓下之围1英雄求路)、

论述)★★★东城决战(豪葡之气但徒逞匹夫之勇)O

(3)成语:破釜沉舟、从壁上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沐猴而冠、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4)刻画人物手法:①正面描写,如铜鹿之战;②侧面描写,如诸侯军的观望;③铺排,如

鸿门宴,垓下之羽的悲剧气氛;④次要人物对比,如鸿门宴中人物的表现。

21.司马迁:李将(1)内容:刻画了一位骁勇善战,机智果敢的热血将领的形象。经历了文景武三帝。

军列传(选择、简(2)比照:以匈奴射雕者与李广比照,突出其高强武艺:以程丕田严谨刻板的带兵风格与李

答)★广比照,突出其简易的带兵风格;以至蔡的仕途平坦来比照李广的官场遭遇,

22.班固:苏武传(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班固,班昭和马续完成剩余局部,班固有

(选择、简答、论(两都赋).

述)★★★(2)典故“雁足传书"。

(3)艺术特色:①首先是剪裁得法,详略得当。②其次是比照鲜亮。与张胜比照,衬托苏武

的深明大义、对国家高度负责;与卫律比照,以卫律的卖国求荣突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与

李陵比照,李陵计较个人恩怨,苏武则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表现苏武的高风亮节。

23.汉乐府:十五(1)乐府原指音乐机关,观指诗体.依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诗多

参军征(选择、简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其根本艺术特色是擅长叙事,多采纳杂言和五言,

答)★言语比拟口语化,

(2)内容:属梁鼓角横吹曲,又名(紫骊马歌),叙事诗。①“道逢乡里人…松柏冢累累”

四句借与乡邻的问答,勾勒出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②“兔从狗窦入…不知贻阿谁"几句具体

真切地展示了老兵归家后惨不忍睹的生活场景。③最后两句以老兵孑然一身的形象收结,余味

无穷。

24.汉乐府:古诗(1)最长的一首诗,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载入(乐府诗

为焦仲卿妻作(选集)的(杂曲歌辞)。

择、简答、论述)(2)时代: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3)结构特点:叙事采纳双线交替推动的方法,结构缜密紧凑。

(4)人物形象:兰芝:①她坚强,持重,自尊;②她不卑不形、有教养;③她勒劳能干,多

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④她温柔体贴,深情专•;⑤她果断忠贞,有肯定的对抗精

神。

25.古诗十九首:(1)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梁昭明太子萧收所编(文选),作于东汉末年,被刘勰(文心

行行重行行(选雕龙)誉为“五言之冠冕",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C生别离: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

择、简答)★“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为比兴语,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2)表现手法:在用语和节奏上运用了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

26.古诗十九首:(1)借织女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是量是比拟完整地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

迢迢牵牛星(选材的诗篇。

择、简答)★★★(2)“终日不成章"借用(诗经•小雅•大东)的典故。“泣涕零如雨〃借用(诗经•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