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黔东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从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到巧妙绝lún①的手工艺品,从深邃博大的哲学思想到惟妙惟肖的民族音乐,无不zhāngxiǎn②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缺乏有效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一些文化遗产濒临消失。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遏制其衰退趋势,刻不容缓。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因地制yí③,制定个性化的保护方案,确保每一项遗产都能得到最恰当的呵护,让它们的独特价值得以传承。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惟妙惟肖 B.独一无二 C.濒临 D.遏制【答案】1.①伦②彰显③宜2.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①巧妙绝伦:qiǎomiàojuélún,灵巧高明,无与伦比。②彰显:zhāngxiǎn,分明而确定地表现;显著;明显。③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楷体字作答,做到规范正确。【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用来形容“民族音乐”,用错对象,可改为“美妙动听”等形容音乐的词语;B.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形容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使用正确;C.濒临:紧接;临近。此处形容文化遗产处于即将消失的危险境地,使用正确;D.遏制:阻碍,禁绝。此处形容控制住文化遗产衰退的趋势,使用正确;故选A。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①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④它没有______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⑤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⑥《龟虽寿》中,曹操用“_________,志在千里”自喻年老的骏马,抒发自己老当益壮、奔驰千里的志向。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思乡”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本学期学过的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烟波江上使人愁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晓雾将歇④.婆娑⑤.绿水逶迤⑥.老骥伏枥⑦.天时不如地利⑧.地利不如人和⑨.日暮乡关何处是⑩.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婆娑、骥、枥、逶迤”等字词容易写错。八年级上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汪曾祺,作家,江苏高邮人,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B.罗素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及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C.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即“倒金字塔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B.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故选B。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5.下面选段的故事情节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结合选段“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红军战士……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等关键描述可知,红军面临的是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强行过桥,且受到敌军火力攻击的情况。由此可知,该选段的故事情节是飞夺泸定桥;故选B。6.有人评价《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昆虫习性启示我们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请结合示例,根据《昆虫记》中的内容再举一例,加以印证。示例:蟋蟀,它的洞能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正如人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懂得变通。【答案】①蝉,地底蛰伏四年,终有在树枝上放声歌唱的机会。正如人只有忍受得了黑暗、坚持不懈,才能成功/②萤火虫,外表诗意且美好,但捕猎时却相当残忍。正如社会中有的人表里不一,所以看人不能只看表面。(注:能从“虫性”观照“人生”,表述无误,符合原著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启示。解答本题,围绕“昆虫习性启示我们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来谈即可。再举两个例子加以印证。示例一:蜘蛛,蜘蛛通过勤奋织网来捕获猎物,这一行为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获取成功与回报。社会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能,主动创造机会;示例二:螳螂,螳螂捕食时,盯准目标,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住蝗虫,一旦靠近,就迅速出击。螳螂的习性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洞察一切的眼光,有敏锐的判断力,一旦看准目标,就果断出击,绝不犹豫。(二)现代文阅读中国石拱桥①茅以昇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1962年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⑦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⑧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⑨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700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⑩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桥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注释】①选自《桥梁史话》,有删改。7.下列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A.桥的大长拱像一张弓,有50.82米。B.大拱两肩上的小拱,使桥身更美观。C.28道拱圈拼成大拱,拱圈形状像弓。D.桥身结构匀称,桥上石板古朴美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可能是有记载最早的石拱桥了②这座桥极少出事A.①表示程度②表示限制 B.①表示限制②表示程度C.①表示估计②表示程度 D.①表示推测②表示估计9.关注表格中画横线的内容,明确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例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
②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0.阅读以下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现代桥梁设计继承了传统石拱桥哪些特点,同时,又有哪些方面的创新。链接材料: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人类对桥梁美学的极致追求,促使现代桥梁设计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现代桥梁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承重能力强、结构稳定,确保了高速交通的流畅与安全,其流线型的外观设计、环保节能的照明系统以及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共同编织出一幅现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成为了区域地标性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答案】7.A8.C9.①列数字。运用了准确、具体的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②摹状貌。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10.①结构坚固、形式优美。②现代桥梁引入了环保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解析】【导语】本文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详细描写,展示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辉煌成就。文章首先介绍了石拱桥的外形美丽及其坚固性,接着通过具体数字和历史记载详细说明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和价值。文章还对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解析,突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最后,文章强调了石拱桥在现代桥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中国桥梁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石拱桥的伟大成就。【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根据第⑤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知,桥全长50.82米,大拱长达37.02米,本项“桥的大长拱像一张弓,有50.82米”中关于大拱长度的表述有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可能”一词在这里表示推测、估计。因为对于“旅人桥”是否真的是最早的石拱桥,并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只是基于现有记载做出的一种可能性判断。这里使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座桥极少出事”中,“极少”用来修饰“出事”,表明卢沟桥出事的频率非常低。它是对“出事”这一情况在程度上的一种描述,突出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强调出事的程度之低。所以“极少”表示程度。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作者列举了“50.82米”“9.6米”“9米”这些具体数字,直观、准确地展现了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让读者对赵州桥的规模大小有了清晰、具体的认识,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②“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作者对卢沟桥上狮子的各种姿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母子相抱”“交头接耳”等,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把狮子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石刻狮子的生动形象,说明了卢沟桥在装饰上雕刻精美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②段“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可知,现代桥梁继承了传统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根据链接材料“其流线型的外观设计、环保节能的照明系统以及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共同编织出一幅现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可知,现代桥梁在传统石拱桥基础上,引入了环保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这是现代桥梁设计的创新之处。父亲如竹①肖刚①父亲让我同他去竹林里走一走。②我撑起一把伞,遮住父亲。秋雨如丝,把一棵棵竹润出欲滴的绿。③父亲拄着拐杖。青石板小径上淋了一层雨水,颜色幽深了许多。④父亲喜欢竹。这片竹种植于开春时,有好几亩,是新打造的口袋公园。自打有了这竹林,“独坐幽篁里”就成了父亲常做的事。⑤住乡村时,我家的房前屋后也栽满了竹,那是石竹,细而密实,重重叠叠,绿如翡翠。北方少竹,路过的人都喜欢望上几眼。⑥父亲更喜欢竹器。他睡的床、坐的凳、躺的椅、铺的席,还有家里的筐箩畚箕,他喜欢吹的竹箫、竹笛,教学用的笔筒、竹尺,以至于现在拄着的拐杖……到处都是竹的影子,父亲一生都离不开竹。⑦初中时,因为贪玩,我的学习成绩下滑,生出厌学的念头。父亲知道后,鼓励我振作,可我仍然灰心,甚至开始逃课。父亲第一次打了我,他丢给我一个竹筐,道:“你看它,不知要捱过多少刀,还要经历水浸火烤,才能成为一件容器……”我当时不太懂父亲的话,但看到丢过来的竹筐,知道是拔草用的,不上学,就要天天拔草喂兔子!我不甘心,一咬牙,又回了学校。多年后的一天,我忽然如梦初醒,明白了父亲当年的用意,人这一生,不知要饱受多少挫折和磨难,才能成器。⑧后来我分配到一家国企实习,感觉同车间的师傅都很难相处,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盼着实习早点结束。父亲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情况,告诫我要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我有些不以为然。父亲拿过他的笛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看这竹笛,因为虚心,才能接受,因为接受,才能发出动听的音律。人也一样,只有虚心,才能学到东西、学到本事,否则将一事无成!”我答应了父亲。师傅们见我真心求教,自然倾囊相授,我才知道课本上学到的只不过是些基础和皮毛,真正的技术是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熟能生巧的领悟里,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⑨工作数年后,同我一起入职的人都被提拔进了科室,唯有我还留在车间,我不免有些焦急。父亲却让我不必急躁,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鼓励我要像竹子一样默默扎根,完成积累和沉淀,方能厚积薄发。我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苦钻技术,专注工作,两年后我因为成绩突出、业务熟练而被委以重任。那几个早早被提拔的人却因精简行政人员又被退回了车间。父亲说得对,只有踏踏实实,才能行得稳、走得远。⑩父亲从竹子身上感悟到了许多。我遇到事情,他总是以竹的品格教导我、勉励我。其实,父亲又何尝不是一棵竹呢!他从民办教师干到公办教师,从教小学到教高中,桃李满天下。他一生为人师表,刚直、勤勉、虚心、坚韧,如竹子般秀逸脱俗,生而有节。父亲喜欢竹子,他又何尝不是在潜心地参悟着竹的品性、践行着竹的精神呢!⑪竹林深深,幽然静谧,空气清新湿润。我紧随父亲,往竹林深处行去。【注释】①选自《潍坊晚报》,有删改。11.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的一项是()A.严厉惩罚,强制学习 B.以身作则,言传身教C.寓教于乐,尊重个性 D.过度干预,限制成长12.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教育“我”的三件事。13.“竹”贯穿文章始终,在文中有多重作用。请仿造示例,再举一例。示例:竹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父亲对竹的喜爱和通过竹教导“我”的情节展开。14.结合全文内容,请分析文章结尾“竹林深深,幽然静谧,空气清新湿润。我紧随父亲,往竹林深处行去”一句的含义及作用。【答案】11.B12.“我”厌学逃课时,父亲教导“我”要经受挫折和磨难才能成器;“我”实习遇挫时,诫“我”唯有虚心方能学到真本事;“我”职场受阻时,父亲鼓励“我”默默扎根,厚积薄发。13.①竹是父亲品格的象征。父亲喜欢竹,并通过竹子的品格来教导“我”。竹的品格与父亲的为人处世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父亲在“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②竹是“我”成长的启示者。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从竹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学会了面对挫折、虚心求教和踏实做事。(符合大意即可)14.含义:结尾句不仅描绘了竹林深处幽静的自然环境,更寓意着“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向人生更高远的目标前进的决心。作用:这句话既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也是对父亲和竹子的赞美。【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父亲与“我”的互动,利用“竹”的象征意义,展现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父亲以竹的柔韧、虚心等特质引导“我”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学会谦逊和积累力量,体现出父亲如竹般刚柔并济的教育方式。文章结构上以“竹”为主线,贯穿全文,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既是父亲生活的常伴之物,也是人生哲理的象征,深化了“竹”的寓意。【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联系第⑨⑩段“父亲却让我不必急躁,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鼓励我要像竹子一样默默扎根,完成积累和沉淀,方能厚积薄发”“父亲从竹子身上感悟到了许多。我遇到事情,他总是以竹的品格教导我、勉励我。其实,父亲又何尝不是一棵竹呢!他从民办教师干到公办教师,从教小学到教高中,桃李满天下。他一生为人师表,刚直、勤勉、虚心、坚韧,如竹子般秀逸脱俗,生而有节”分析,文中父亲通过自身的行为和以竹为喻,教导“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体现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父亲没有简单地通过惩罚或干预来教育“我”,而是通过细致的指导和行动示范影响“我”。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第⑦段“初中时,因为贪玩,我的学习成绩下滑,生出厌学的念头。父亲知道后,鼓励我振作……多年后的一天,我忽然如梦初醒,明白了父亲当年的用意,人这一生,不知要饱受多少挫折和磨难,才能成器”可概括出:“我”厌学逃课时,父亲教导“我”要经受挫折和磨难才能成器;结合第⑧段“后来我分配到一家国企实习,感觉同车间的师傅都很难相处,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盼着实习早点结束。父亲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情况,告诫我要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我有些不以为然。……师傅们见我真心求教,自然倾囊相授,我才知道课本上学到的只不过是些基础和皮毛,真正的技术是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熟能生巧的领悟里,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可概括出:“我”实习遇挫时,诫“我”唯有虚心方能学到真本事;结合第⑨段“工作数年后,同我一起入职的人都被提拔进了科室,唯有我还留在车间,我不免有些焦急。父亲却让我不必急躁,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鼓励我要像竹子一样默默扎根,完成积累和沉淀,方能厚积薄发”可概括出:“我”职场受阻时,父亲鼓励“我”默默扎根,厚积薄发。【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竹象征着父亲的品格和精神。文章通过描写竹,文中竹的描写不仅成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还通过竹的特性与父亲的品德形成呼应,对比出父亲对“我”用心良苦的教育方式,展现出父亲如竹般的刚直、虚心、坚韧等优良品质,体现了父亲在生活和教育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竹是“我”人生价值观的象征。文章通过“竹”象征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价值观,让“我”学习到竹子的刚毅和品格,进而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多方面。“我”领悟到追求内在美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一作用使得“竹”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物象,同时升华为一种精神引领,使“我”在父亲的教育下不断成长。【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这句话以“竹林”象征父亲的品质和影响,通过描绘竹林幽静的环境烘托出父亲的精神品格和生活态度。结尾表现了“我”对父亲的追随和对父亲精神的传承。竹林象征父亲的品质和教诲,“我”紧随其后,表明对父亲影响的接受和向往,也暗示着“我”将继续在生活中追求如竹般的品质。句子增强了情感的渲染,使文章在沉静中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三)古代诗文阅读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夷水[北魏]郦道元夷水①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②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③,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④,傍多茂木空岫⑤,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⑥颓浪⑦者,不觉疲而忘归矣。【注释】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即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④飞清:飞流清泉。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⑥巡:巡视,巡逻。这里是“追逐”的意思。⑦颓浪:倾泻的水流。15.下列选项中,与两文的内容、情感、写法均不相符的一项是()A.景色秀丽 B.画面丰富 C.热爱自然 D.想象奇特16.两文所描写的水具有不同特点。《三峡》中侧面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①_________;《水经注·夷水》中突出水清澈的句子是②________。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春冬之时静夜听之B.绝𪩘多生怪柏猿则百叫无绝C.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D.空谷传响如乘空也【答案】15.D16.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或“浅处多五色石”。17.C【解析】【导语】郦道元的《三峡》和《水经注·夷水》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细致之美。《三峡》强调峡谷的壮丽险峻,夏水湍急,猿啸的悲凉情怀让人动容,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苍凉。《水经注·夷水》通过描写清澈见底、水光石色,营造了如画的水景,两文都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敬仰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呈现出古人精致的文笔与想象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知,文章直接描写了三峡两岸连绵的高山、层层叠叠的悬崖峭壁,是对眼前实景的描绘。再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也是对三峡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奇特的柏树、飞泻的瀑布等真实景色的细致刻画。由此可知,《三峡》主要是对三峡自然景观的写实性描写,没有体现“想象奇特”的特点。结合“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可知,这里描写了夷水清澈见底,游鱼如在空中游动,以及水中五色石、岸边茂木空谷等景象,是对夷水及其周边景色的如实描写。又如“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是对静夜中夷水周边声音的真实描述。由此可知,《水经注·夷水》同样是对夷水景色和声音等的写实,不存在“想象奇特”的内容。两文都着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展现了景色秀丽、画面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但均无“想象奇特”的表现;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结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意思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通过描述夏季江水上涨导致航道阻断这一现象,从侧面体现出江水流量大、流速快,才会使船只无法通行。由此可知,该句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结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意思是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这里通过具体描述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行程时间之短,并且将船行速度与乘奔御风进行对比,突出船行速度极快。由此可知,有力地侧面表现出三峡夏季水流的湍急。第二空,结合“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可知,意思是夷水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俯视水中的游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一样。将水中游鱼比作在空中游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几乎感觉不到水的存在。由此可知,该句突出了夷水清澈的特点。结合“浅处多五色石”可知,浅的地方有很多五色的石子,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五色石,说明水很清澈,没有杂质遮挡视线。由此可知,从侧面体现出了夷水的清澈。【1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助词,的/代词,代指前文的“清响”;B.绝:形容词,极高的/动词,停止,消失;C.旦:都是名词,早晨;D.空:形容词,空荡的/名词,天空;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夷水又流经宜都北面,向东流入长江,二水一清一浊,有泾水和渭水那种清浊的对比,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经过的地方都是石山,几乎没有土岸。夷水清澈见底,显得空虚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游动一样。浅的地方有许多五色石子,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有洁白的急流和飞流的清泉,岸边树木繁茂,山岫空寂,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响声。百鸟飞翔,鸣声相互唱和,追逐着倾泻的水流的人,会不知不觉感到疲惫全消,流连忘返。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④,未有涓埃答圣朝⑤。跨马出郊时极目⑥,不堪人事日萧条⑦。【注释】①西山:在成都西。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②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指杜甫的四个弟弟。④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⑤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⑥极目:极目远望。⑦日:一作“自”。18.下列选项中,未在两诗中出现的一项是()A.山岭披覆余晖 B.牛群返还家园C.西山白雪皑皑 D.兄弟久别重逢19.两诗同是借“野望”之景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8.D19.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在萧瑟怡静的景色中知音难觅、孤独无依、彷徨苦闷的情感;杜甫的《野望》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世事萧条和不能报国的深沉忧虑以及亲人隔绝的哀伤。(符合大意即可)【解析】【导语】王绩的《野望》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隐居生活的孤独和远离尘世的超然之感。杜甫的《野望》在战乱背景下,借“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更多的是身处乱世的无奈和悲伤。【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山岭披覆余晖:在《野望》[唐]王绩中,“山山唯落晖”描述了山岭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的景象。B.牛群返还家园:在《野望》[唐]王绩中,“牧人驱犊返”描述了赶着牛群回家的场景。C.西山白雪皑皑:在《野望》[唐]杜甫中,“西山白雪三城戍”描述了西山白雪覆盖的景象。D.兄弟久别重逢:两首诗中均未提及兄弟久别重逢的场景,杜甫的诗中有“海内风尘诸弟隔”,表达了兄弟久别未能团聚的情感。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赏析。王绩的诗抒发了早年仕途失意后归隐田园的落寞与孤独之情;杜甫的诗抒发了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绩《野望》:全诗通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描绘出诗人的孤独无依,外在环境虽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美丽和谐,但牧人和猎马分别归家与家人团聚,这更加衬托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寂寥,隐含着他对归隐生活的偏安与孤独,而“长歌怀采薇”暗指自己对古人隐士生活的向往,传达出淡泊名利后的落寞。杜甫《野望》:诗人通过“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表达了因战乱与亲人隔绝的悲戚。“惟将迟暮供多病”表达了年老多病的感叹和对国家贡献不足的内疚,“未有涓埃答圣朝”显示诗人对国家的愧疚之情。整体诗情调沉郁,结尾“不堪人事日萧条”更表现了对世事的无奈感叹,对国家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四、语言运用(共3道小题,15分)2025年春节将至,小语家计划举办春节家庭聚会,请你协助完成筹备工作。20.以下是小语和爸爸商量家庭聚会的一段对话,其中①—⑥的内容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小语:①爸爸,2025年的春节快到了,我们家能不能举办一场特别的家庭聚会呢?爸爸:②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小语,你能告诉我你这么想的原因吗?小语:③当然可以,爸爸。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它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④我觉得,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珍惜家人之间的相聚时光,家庭聚会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爸爸:⑤嗯,你说得太对了,小语。家庭聚会确实是一个增进亲情、传递温暖的好机会。小语:⑥那就这么定了,爸爸,我来负责这次聚会的策划安排,不允许有任何异议!21.为了使家庭聚会更加丰富多彩,小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家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所绘制的饼状图,请结合图表,帮助小语与爸爸共同策划,要求表达简明、连贯、通顺。图一:你最希望在聚会中安排什么活动?图二:你喜欢什么风格的聚会场地?爸爸,我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策划家庭聚会:在活动方面,首先,安排一些①________,让大家在欢乐中增进感情;②_____,还可以设置一些才艺展示的环节,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至于③____,我们可以以传统中式为主,适当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聚会既传统又不失新颖。爸爸,你觉得这样的策划怎么样呢?22.小语筹备春节家庭聚会,最合理的顺序是()A.①确定聚会主题②准备食材与饮品③规划活动流程④布置聚会场地⑤发送邀请并确认出席B.①确定聚会主题②规划活动流程③发送邀请并确认出席④准备食材与饮品⑤布置聚会场地C.①布置聚会场地②确定聚会主题③准备食材与饮品④规划活动流程⑤发送邀请并确认出席D.①准备食材与饮品②确定聚会主题③规划活动流程④发送邀请并确认出席⑤布置聚会场地【答案】20.(1)第③句,成分残缺,在“传统”后面加上“节日”。(2)第⑥句,措辞不当,将“不允许有任何异议!”改为“可以吗?”等礼貌用语即可。21.①.互动游戏②.其次③.聚会场地的风格22.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③句,“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成分残缺,可在“传统”后面加上“节日”。改为: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第⑥句,“不允许有任何异议!”措辞不当,带有命令语气,将“不允许有任何异议!”改为“可以吗?”等礼貌用语即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通过对“图一:你最希望在聚会中安排什么活动?图二:你喜欢什么风格的聚会场地?”数据“互动游戏52%”“才艺展示23%”“传统中式风格76%”的分析,可以看出家人们最希望在聚会中安排的活动是“互动游戏”,其次是“才艺展示”,在聚会场地风格上大多数人喜欢“传统中式风格”。因此,策划中要根据这些偏好安排相应的活动和场地布置。在活动方面,首先,安排一些互动游戏,让大家在欢乐中增进感情;其次,还可以设置一些才艺展示的环节,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至于聚会场地的布置,我们可以以传统中式风格为主,适当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聚会既传统又不失新颖。【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筹备聚会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聚会主题,为整场活动设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2151.39-202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39部分:建筑石膏生产企业
- 【正版授权】 IEC TR 63411:2025 EN Grid connection of offshore wind via VSC-HVDC systems
- 自卸车运输租赁合同
- 砌石方工程承包合同
- 企业建筑工程劳动合同范本(28篇)
- 5G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合同
- 小型维修劳务分包合同
- 建筑合同分哪几种合同
- 发寻求同行合作协议
- 跨境电商平台交易免责协议
- 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的分类
- 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培训
-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 工作交接表表格模板
- 论犯罪与刑罚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胡延华 第3、4章 物流目标客户选择、物流服务项目开发
- (完整版)洁净室工程师培训教材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矢量动态PPT模板(图文)
-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培训PPT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