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D/15/wKhkGWexYwaASOqzAAG1EpEQsFg640.jpg)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D/15/wKhkGWexYwaASOqzAAG1EpEQsFg6402.jpg)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D/15/wKhkGWexYwaASOqzAAG1EpEQsFg6403.jpg)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D/15/wKhkGWexYwaASOqzAAG1EpEQsFg6404.jpg)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D/15/wKhkGWexYwaASOqzAAG1EpEQsFg6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24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共10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殷红(yān)
碾着(niǎn)
屏息凝神(bǐng)B.拯救(zhěn)
毋宁(wú)
妇孺皆知(rú)C.孱头(càn)
哺育(bǔ)
怏怏不乐(yàng)D.山涧(jiàn)
肚脐(qí)
忍俊不禁(jī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B.拯救——zhěng;故选B。2.(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B.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并以身作责,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是第一位。C.这位先生看上去心不在焉,只报歉地说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D.我不禁想起幽远的车铃,狐仙姑深夜的谰语,还有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荒辟——荒僻;B.以身作责——以身作则;C.报歉——抱歉;故选D。3.(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公众场合的言行细节是一个人素养的真实反映。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偶讲脏话的行为,有的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细节微不足道。殊不知,这样的言行真正令人深恶痛绝。所以,我们倡导同学们在公众场合注重雅言雅行,做文明懂礼的中学生。A.大庭广众 B.不以为然 C.微不足道 D.深恶痛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A.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本句用来形容公开场合,使用正确;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本句用来形容有的同学不认真对待讲脏话的行为,并不是认为讲脏话的行为正确,不符合语境,可改为“不以为意”;C.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本句用来形容对细节不重视,使用正确;D.深恶痛绝:极端地厌恶、痛恨。本句用来形容讲脏话的行为令人极其厌恶,使用正确;故选B。4.(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羊区围绕航空新城和天府文化公园两大示范片区分区施策,已开工重大项目20个。B.通过观看“非遗”儿童剧《苏东坡》,让观众对“巴蜀自古出文宗”的评价深刻有感。C.为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教育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效果。D.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在结束北京的传递活动和启动仪式后,将继续在其他五城进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让”;C否定不当。删去“不再”;D语序不当。“传递活动”和“启动仪式”调换位置;故选A。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印:印刷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和:混合C.瞬息可就
就:靠近D.至今宝藏
宝藏:珍藏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止印三二本
②关山度若飞B.①木格贮之
②何陋之有C.①以草火烧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D.①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A.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B.使用时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材质)特殊,不会被弄脏。C.使用时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D.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材质)特殊,不会被弄脏。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创新能力。B.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时,对相对简单的制字和排版,一带而过,而对程序相对复杂的印刷和拆版,则说明较为详细。C.文章第二段“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中的“烧”“炀”显示出用火烘烤的程度不同,表现出用词的准确。D.文章结尾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照应了文章第二段开头毕昇“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答案】5.C6.C7.A8.B【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C.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瞬息可就”句意: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故选C。6.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A.连词,如果/动词,像;B.代词,代排好的字模/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都是介词,拿、用;D.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替,给。故选C。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注意句中重点字词“讫(完),火(名作动,用火烘烤),令(使),以(用),殊(根本)要理解正确。因此翻译为: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故选A。8.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B.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时,对制字和排版,说明较为详细;而对印刷和拆版,则更为简略。故选B。三、默写(共6分)9.(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A.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B.,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C.苔痕上阶绿,。(《陋室铭》)(2)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和杜牧的《泊秦淮》两首诗中任意选一首默写。,。,。【答案】独怆然而涕下政入万山围子里草色入帘青示例一: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示例二: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怆、政、荡、鞭、涯、隔、庭。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乙】①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儿。②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③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光。10.比读甲乙选文,补全空格。(4分)(1)选文在行文思路方面有相似之处:在叙事顺序上,都按“现实——①——现实”的思路;在表情达意上,都由物及人,②。(2)选文在线索安排方面有不同之处:甲文以③为线索,一线贯穿;乙文以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为明线,以④为暗线,双线交织,展示事物发展过程。11.结合加点字,体会画线句的物我交融的妙处。(3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12.结合选文,比较整合,补全表格。(3分)景物景物的外在特点共同的内在品质寄托的情思紫藤萝曾经伶仃稀落,如今繁盛茂密②生命的价值永恒。我们应振奋精神,奋发向上。小桃树虽然①,却顽强地开了花③【答案】10.回忆;托物言志/物我交融/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紫藤萝(紫藤萝的命运变化);“我”的人生经历/我的成长11.示例:眼前紫藤萝与旧日藤萝的对比,引发作者对生命新的感悟(思考),并联想到自身的相似境遇,将“花”与“我”融为一体,共同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流向人的心底”使这样的感悟显得更形象,情感表达更充分(强烈)/使表情达意浑然一体(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2.纤细瘦弱/单薄弱小/历经风雨、磨难(意对均可)。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即使面对生活苦难或命运不公,也不要轻言放弃,要不懈追求。/或: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希望、目标),顽强不屈,拼搏奋斗。/或: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美好的未来【解析】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1)考查行文思路。《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睹物释怀,托物言志,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一棵小桃树》由窗外第一次开花的小桃树,联想到小桃树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故事,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叙事顺序上,两文都按“现实——回忆(联想)——现实”的思路;在表情达意上,都由物及人,托物言志。(2)考查线索安排。《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托物言志,一线贯穿。《一棵小桃树》明写小桃树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开花的故事;暗写“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后来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不幸——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表达了“我”对理想和幸福的坚定追求。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线索安排方面,甲文以“紫藤萝花”为线索,一线贯穿;乙文以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为明线,以“我”的人生经历为暗线,双线交织,展示事物发展过程。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把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把紫藤萝的枝干比作盘虬卧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紫藤萝花开的茂盛、壮丽,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流着,流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对生命产生新的感悟的过程;而“流向人的心底”写出作者由眼前的繁花联想到自身的相似境遇,将“花”与“我”融为一体,共同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流向人的心底”使这样的感悟显得更形象,情感表达更强烈。示例: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语感物,物我交融,既写出了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喜悦的心情;紫色的瀑布生机勃勃,带给我希望,让我明白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12.本题考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由【乙】文第①段“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第③段“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可知,①空填写“纤细瘦弱”或“历经风雨”等词语。由【甲】文第②段“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第③段“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可知,作者以对比手法刻画了紫藤花坚强不屈的、顽强的生命力。由【乙】文第③段“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可知,作者通过小桃树的顽强不屈,抒写了自己对理想和幸福的坚定追求。由以上分析可知,②空填写“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等词语。由【乙】文第①段“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第③段“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可知,作者通过在风雨中小桃树虽然被吹打,但是却挣扎着站起来,保留一个想要绽放的花苞,进而赞颂了小桃树坚强不屈、顽强的生命力,寄托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情思。五、作文(60分)13.(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不慕名利、献身国防事业的邓稼先,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为迅哥儿买回《山海经》的阿长,感动了鲁迅的心灵;身经劫难依然灿烂辉煌的紫藤萝,鼓舞了宗璞的心灵;驿路上梨树林边的小茅屋,温暖了路人的心灵……请先将题目“你_____了我的心灵”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例文:你触动了我的心灵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渐渐老了,他那硬朗的身体也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天比一天更加衰弱了。然而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压得父亲抬不起头。唉!70元,怎么办呢!说来难以置信,在别人眼里,也许70元微不足道,而对于我家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心事重重地往家走。因为我知道,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前天母亲看病还是给邻居家借的。怎么给父亲说呢?一进家,父亲就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父亲正斜着身子立在门旁,嘴角露出一片白烟,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我。“放学了。”“嗯?”“怎么,有心事,干吗闷闷不乐?”“没有……没有”,我支支吾吾地回答。“哈……”父亲爽快地笑了,用手轻轻抚摩着我的头:“傻孩子,快说。”我望了望父亲那张慈祥而温和的脸,许久,才开口:“老师说,中考报名费70元,今天就要交。”我刚说完,父亲一转身就走出了家门。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父亲能到什么地方去借钱呢?午饭过后,父亲一直没有回家。我失望地回到了学校。望着别的同学那大张的百元钞票,我的心里甭提有多伤心了。突然,窗外有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进我的耳畔,是父亲,我惊讶而又欢喜得像刚出笼的鸟儿。父亲双手把钱递到我手上。“爸!这钱……”“噢!我把那棵枣树砍了。”“砍了?”我的双眼顿时模糊了,那棵枣树是死去的奶奶在父亲出生时亲手栽的啊!“爸爸,你!”“孩子,快,回教室吧!别耽误了课堂。”望着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如果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我就永远离不开父亲。父亲是枣树,我是枣子;父亲是蓝天,我是白云;父亲是枝叶,我是花朵。在血浓于水的感情中,体验父爱的伟大,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解析】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将题目“你_____了我的心灵”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引导语中“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感动了鲁迅的心灵;……鼓舞了宗璞的心灵;……温暖了路人的心灵……”的内容可知,补充词语为:震撼、感动、鼓舞、温暖等等。“你”则是触动我心灵的对象。从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件或几件心灵被不经意间触动的事件来叙述即可。重点需表现自己产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影响。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感,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第二,构思选材。如以“你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可采用“追果溯因”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探索“前因”和“后果”。先看对“前因”的探索:①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人、物还是事?触动我的客观原因是什么?②我的心灵被触动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再看对“后果”的探索:①心灵被触动的结果,使我奋发、感动,还是有所感悟?受到启迪?②我对触动我的人或事持怎样的态度?颂扬还是贬斥(倾向于颂扬。)如此向前往后追索,思维很快就展开来了。然后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的心灵”的思想情感,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这样“触动”我的人或事就鲜明了,“触动”的过程就具体了。“你”可以是父母师长、山川树木、虫鱼鸟兽、社会现象及热点焦点等。如可写“母爱,触动我的心灵”,表现母爱的伟大。“老师,触动我的心灵”,讴歌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乡情,触动我的心灵”,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爱心,触动我的心灵”,歌颂社会新风尚等等。适合写记叙文,可以根据写作的文体要求,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胶山绝顶[清]安定半袭疏篱老树村,数声吠犬过柴门。逢人尽说禾田好,喜见农家笑语温。14.诗人选用“疏篱”“老树”“吠犬”等意象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2分)15.本诗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写到了农家丰收的情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作答。(2分)【答案】14.①突出了乡村环境的宁静。②烘托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15.同:都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异:陆诗还表达了对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赞美。【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半袭疏篱老树村,数声吠犬过柴门”意思是半截的篱笆围墙稀稀疏疏,几声狗叫声穿过了柴门。选用“疏篱”“老树”“吠犬”等意象渲染农家生活环境的幽静美好,其中“吠犬”声以声衬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烘托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1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陆游的《游山西村》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农家腊酒浑”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和谐民风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本诗“逢人尽说禾田好,喜见农家笑语温”中,也写到农家丰收,表达了农民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据此可知,相同点在于都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不同点在于陆诗还表达了对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赞美。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2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第五伦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说,拜会稽太守。永平五年,坐①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②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③,于是争赋④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然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有删改)【注】①坐:犯罪。②掾(yuàn)吏:辅佐官吏的通称。③曹任:官职。④赇(qiú):贿赂。1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说
说:同“悦”B.拜会稽太守
拜:授给官职C.以此见轻
轻:轻松D.或问伦曰
或:有人17.请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为现代汉语。(6分)①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18.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16.C17.①于是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暗中乘船离开。②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18.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表明他公私分明,公事讲原则;他坦言自己有私心,为人诚实,不会刻意修饰自己;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表明他为官清正廉洁。【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C.句意:因此而被人轻视。视:轻视。故选C。1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①重点词:乃,于是;伪,假装;阴,暗中;去,离开。②重点词:吾,我;疾,疾病;省视,探视;竟夕,一整夜。1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赋抑绝,文职修理”,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表明他为官清正廉洁。结合“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然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表明他公私分明,公事讲原则。结合“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然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他坦言自己有私心,可见他为人诚实,不会刻意修饰自己。参考译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九年,跟着淮阳王到京都去,随着官属得以见到皇帝。光武帝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永平五年,第五伦因触犯法令被征召,郡中的老少百姓攀住他的车子,拉着马,啼哭着跟随,每天只能走几里路,无法赶路。第五伦于是假装住在亭舍里,却暗中乘船离去了。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有时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哥哥的儿子有病,我一夜去看了十次,回来就安然入睡。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19.(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选出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该书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全书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情节安排错落有致,丝丝入扣。B.祥子的脸上有块疤,是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咬了一口。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后,曹先生扣了祥子半个月工钱。D.该书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答案】C【解析】C.祥子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后,曹先生并没责怪祥子,更没扣祥子的工钱。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请从孙侦探、老马和虎妞三个人物中选取其一,谈谈他(她)对小说《骆驼祥子》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答案】示例一:选择孙侦探。祥子被骗得一穷二白,生计成了问题,因而只好重新回去拉车。示例二:选择虎妞。虎妞的去世,使祥子买了自己的车给她办丧,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倒谷底。【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从孙侦探、老马和虎妞三个人物中选取其一,结合《骆驼祥子》中的内容谈谈其对祥子性格变化的影响即可。如:孙侦探骗走了祥子用来买黄包车的钱,使祥子改变人生的希望破灭,给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车夫老马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他的故事让祥子感到绝望无力,明白自己是“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明白自己的要强不能带来任何改变。虎妞的蛮横打破祥子对爱情的幻想,而她强行与祥子组建家庭,最终难产而死,使得祥子同时失去了孩子、妻子和家,因而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车,再一次使自己的人生希望破灭。(二)现代文阅读(18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江北的雪朱明东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②朵朵雪花在空中慢慢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一大早,祖父便出门了,等到我起床,祖父端着一盆我最爱吃的豆腐冒雪而归,推开房门,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祖父身上脸上都挂着晶莹而欢快的雪花。我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惊喜地发现: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暖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雪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我们在雪中飞奔。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有些害怕,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⑧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⑨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⑩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⑪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爱的思念,传递幸福的消息。(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文章有删改)21.本文叙写了作者孩提时在江北雪天里的哪三件事?请概括作答。(6分)2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23.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4.文章最后一段以雪花飘飞的景象结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3分)【答案】21.①“我”看着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②“我”在雪地里迎接母亲归来。③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坐雪爬犁赶集。22.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漫天的雪花比作弥漫的大雾、飘飞的柳絮和卷着浪花的海水,描绘出江北冬日的美丽雪景,生动地表现出雪花飘飞时的细密、声势浩大。2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童年时的雪和生活的回忆,开启下文回到故乡后看到江北今日发展的新变化和感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惦念与牵挂。24.①借雪花飘飞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童年、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赞美。②雪花飘飞的景象,照应了开头大雪来到,前后呼应,结构完整。③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象,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带给读者美的遐想。【解析】21.本题考查梳理并概括文章内容。根据第③段“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可概括出: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根据第④段“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第⑤段“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可概括出:“我”在雪地里迎接母亲归来;根据第⑥段“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可概括出: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坐雪爬犁赶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2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画线句中“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可知,把漫天的雪花比作大雾、柳絮和海水,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三组比喻用“像……像……更像……”三个相似的句子连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气势更强烈,节奏感更强,描绘江北冬日的美丽雪景,更好地突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美好景象,生动地表现出雪花飘飞的细密、声势浩大的特点,表达了孩子们对雪的热爱和向往。23.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句段的作用。文章第⑦段“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根据前文可知,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主要讲述了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母亲回娘家看姥姥说天晴就回来的故事,都是伴着雪花,发生在“我”的童年的故事。第⑥段“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可知,这段主要讲了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赶集的故事。接着时间一转,“过了几十年”,像“我”和“哥哥”这样离家多年的孩子再回到家乡时,虽然还是同样的雪景,但是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童年时承接上文对童年时的雪和生活的回忆。再根据第⑧段“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可知,引起下文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故乡的新变化和感想,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惦念与牵挂。24.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根据第②段“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可知,结尾“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与开头共同写雪花飘落的样子,相互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内容上,“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蝴蝶,赋予雪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象,表达出作者对对江北的雪的赞美之情,以及与雪紧密相关的童年、家长、亲人的思念之情。四、语言运用(共12分)25.(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为培养学习专注力,校学生会拟发布一期“专注力”学习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出资成立公司协议
- 沥青水稳运输合同协议书
- 办公桌椅购销合同协议
- 装修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书
- 建筑工程建设工程合同与索赔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3.3 多媒体信息处理
- 19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智能接地状态在线监测仪用在什么场所
- Unit5Fun clubs.SectionA1a-1d教学设计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排水沟维修及修理施工方案
- QC课题提高检查井周边压实
-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征兵)
- ACL磁致伸缩液位计说明书
-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实施细则
- 慈善祖师—太乙救苦天尊经文选集拼音版
- 3建筑工程规划放线、验线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
- JJF 1752-2019全自动封闭型发光免疫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
- GB 1886.300-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离子交换树脂(高清版)
-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释义
- 如何写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最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