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南京市鼓楼区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同学们,大家好!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岳飞满腔热忱血洒战场;是_________;是邓稼先“两弹”功勋福泽人间:是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构筑防疫屏zhàng;是北京奥运世界喝cǎi,彰显文化自信……也是每一个平凡的“我”,坚守初心,保持本色,抵御生活中的浊流。(1)给加点字注音。①功勋()②浊流()(2)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屏zhàng()②喝cǎi()(3)请在语段横线处补充一个爱国人物事例。【答案】1.①.xūn②.zhuó2.①.障②.彩3.示例:文天祥赤子丹心光照汗青/闻一多巨人言行彪炳史册【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①功勋:gōngxūn,意思是指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重大贡献。②浊流:zhuóliú,浑浊的水流。比喻品格卑污的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屏zhàng: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障”不要写成“嶂”。②喝cǎi:喝彩,大声叫好。“彩”右边有三撇,不要写成“采”。【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补写爱国人物事例。要仿照示例补充爱国人物事迹,采用人名加事迹的形式。示例:文天祥丹心一片视死如归/钱学森冲破阻挠建设祖国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第(1)(2)题还需填写诗名和作者。(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王维《_____》)(2)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4)韩愈的《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赋予花草树木以情思个性,读来饶有趣味。“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答案】①.明月来相照②.竹里馆③.谁家玉笛暗飞声④.李白⑤.双袖龙钟泪不干⑥.惟解漫天作雪飞⑦.示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馆、笛、袖、惟、漫”等字的正确书写。第(4)小题填写赋予花草树木以情思的语句即可。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3.下面是《骆驼祥子》不同的封面设计。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一:我喜欢版本一,因为它聚集了样子在第一次丢了车之后牵着骆驼从天国走到天亮的情景,他想到用骆驼可以换钱,忘记了困苦危险和疼痛,心中充满了希望,越走越光明。这是故事最为关键的开始。示例二:我喜欢版本二,因为它突出了祥子和他的车,不仅点出了祥子车夫的身份,而且整部小说就是以“车”为线索,串联起祥子人生“三起三落”的经历。示例三:我喜欢版本三,因为它用骆驼和祥子相互依存的图片,不仅呼应了小说题目“骆驼祥子”,也暗示了祥子像骆驼一样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吃苦耐劳,坚忍敦厚,凸显小说主题,寓意深刻。【解析】【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骆驼祥子》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随着农村日益凋敝的发展,他来到了北平开始新的生活,最终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他的希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故事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作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封面图片,再结合小说内容,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亮明观点并加以分析。示例一,版本一上画有一队负重行走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物,骆驼跟小说的情节有关,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祥子因它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了祥子不堪生活重压;示例二,版本二是一个人力车夫拉着车,车上坐着颐指气使的客人。祥子来到北平生活,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靠拉车谋生,画面与小说的故事情节相关,车夫埋头拉车,客人颐指气使,象征着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之中;示例三,版本三展示的是人与骆驼相互依存的图片,不但与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紧密相关,而且祥子希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与骆驼一般在艰苦的环境中挣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柳絮[唐]雍裕之□风才到地,□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选自《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辽宁人民出版社)4.依次填入诗中方格处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无 B.无有C.暖寒 D.寒暖5.这首诗写出了柳絮哪些特点?【答案】4.B5.纤细轻盈、洁白【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句中重点词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本诗前两句写柳絮本身非常轻,没有风它落到地上,有风了它会被风刮到空中,所以依次填入方格处的字应为“无”和“有”。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即可。“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描写了柳絮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哪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由此可知柳絮具有纤细轻盈的特点。“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写柳絮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突出了柳絮的轻盈洁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选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乙】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名木兰,亳之谯①人也。时方征辽募兵,孝烈痛父耄羸②,弟妹皆幼。慨然代行。服甲胄③,鞬橐④操戈,跃马而往。阅⑤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谯,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咸⑥谓自有生死以来,盖未之见也。遂以事闻于朝,及赴阙,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纳诸宫中,对曰:臣无媲⑦君之礼。”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选自《涌幢小品》,朱国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改)[注释]①亳(bó)谯(qiáo):州县地名。②耄羸(màoléi):年老体弱。③甲胄(zhòu):铠甲和头盔。④鞬橐(jiàntuó):盛箭的器具。⑤阅:经过。⑥咸:都。⑦媲(pì):匹配6.理解文言词语时,小文想运用成语印证法。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帮助他完成。选句成语解释旦辞爷媳去(1)____旦:早晨愿驰千里足纵横驰骋(2)驰:____弟妹皆幼皆大欢喜(3)皆:____(4)_____充耳不闻闻:听到7.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__________(3)乙文中“及还谯,释其戎服,衣其旧裳”与《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所叙情景相似。8.甲乙两文塑造的“木兰”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6.①.通宵达旦(或枕戈待旦、危在旦夕、人有旦夕祸福等)②.骑马快跑③.都④.不闻爷娘唤女声(或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7.①.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②.经过了十多年战争,大家都没有认出木兰。后来(她)得胜归来了。③.脱我战时袍④.著我旧时裳8.两文都表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善战和孝顺。甲文通过奔赴战场途中思念亲人的情节,侧重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柔情,乙文通过皇帝逼婚木兰拒婚的情节,侧重表现木兰的“刚烈”。【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理解。(1)旦:早晨。与此相关成语有:通宵达旦、枕戈待旦、危在旦夕、人有旦夕祸福等。(2)愿驰千里足:希望能骑着千里马;纵横驰骋:横奔直冲,毫无阻挡。形容英勇善战,自由驰驱,所向无敌。可知,驰:骑马快跑。(3)弟妹皆幼:弟弟妹妹都年幼。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很高兴。可知,皆:都。(4)闻:听到。文中与此相关的语句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7题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要结合句意和语法关系来判断。句意:皇帝又吃惊又可惜,下令追授她为将军,谥号孝烈。“帝惊悯”主谓短语,单独断开。“追赠将军”动宾短语,单独断开。故断句为: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阅:经过。“有”同“又”,一共。莫:没有人。凯:胜利。还:回来。(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还谯,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句意:等她回到谯县,脱掉她的铠甲,穿她从前的衣裳。与《木兰诗》中“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所叙情景相似。【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甲]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以及[乙]文“服甲胄,鞬橐操戈,跃马而往”可知,两文都表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善战和孝顺。结合[甲]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以及[乙]文“ 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可知,两文都表现了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结合[甲]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可知,甲文通过奔赴战场途中思念亲人的情节,侧重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柔情。结合[乙]文“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尽”可知,乙文通过皇帝逼婚木兰拒婚的情节,侧重表现木兰的“刚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②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③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④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⑤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⑥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选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材料二:①11月25日前后,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鸭绿江开始封冻。过去9兵团在国内作战,多是丘陵地带,虽有一些山地作战经验,但是朝鲜北部的地形多是高山峻岭,山峰高过千米,甚至达到两千米,悬崖绝壁,而且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树茂林密,部队运动受地形狭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机动速度。而在国内,地形广阔,可以迂回包围,可以大范围地运动。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多是缴获国民党的,尽管国民党也有一些从美国得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但毕竟是缴获过来,无法跟美国相比,差距甚大。志愿军没有空军,而朝鲜上空的美军飞机几百架上千架盘旋轰炸;志愿军没有坦克也没有大炮,9兵团只有少量小炮,多是火箭筒、无坐力炮、迫击炮,大口径的火炮运不进去,机动力、火力与美军相比差得很远。②但是58师173团作战参谋朱文斌认为,志愿军有一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培养出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两军作战,勇者胜,再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尤其是9兵团的部队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善于近战、夜战。越是下雨下雪,越是要拉出去打,越是天黑,越是要拉出去打。如果用此优点与美军较量,美国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而志愿军的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③朱文斌随部队过江后,便看到蜂拥而来溃退下来的朝鲜人民军残兵和逃难的老百姓,他们是往中国安东逃。很多会说中国话的人民军战士觉得装备奇差的志愿军很难击败强大的美军,他们把香烟、手枪等物品送给往前赶的志愿军战士,嘴上还说:“你们上前方了,我们到后边去了,这些东西留着也没用。”(选自《血战长津湖(最寒冷的冬天Ⅲ)》,重庆出版社,有删改)9.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填空。无论是翻越老山界,还是横渡鸭绿江,我们的部队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红军战士翻越悬崖峭壁,战胜饥饿疲劳,躲避敌军追击;志愿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优秀的战斗作风。10.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越是下雨下雪,越是要拉出去打,越是天黑,越是要拉出去打。(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1.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第3段的作用。【答案】9.①.经受寒冷考验;(意近即可)②.适应地形差异;③.克服装备差距10.(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翻越过的雷公岩比作“矮子”,流露出对困难的蔑视,体现了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连用“越是”,形成反复,强调了志愿军战士不惧怕任何困难,英勇顽强,展现出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11.记录了朱文斌参谋的所见所闻,更具有真实性,突出了志愿军战士和美军装备差距之大,衬托了志愿军战士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同时引用朝鲜人民军战士的话,表达了他们对志愿军的支持。【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题干中“无论是翻越老山界,还是横渡鸭绿江,我们的部队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可知,①②③这三个空应该填写志愿军战士遇到的重重困难。根据上文“翻越悬崖峭壁,战胜饥饿疲劳,躲避敌军追击”可知,这里应该用一组动宾短语概括。根据材料二第①段“11月25日前后,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鸭绿江开始封冻”可知,志愿军战士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要“经受寒冷的很考验”。根据“过去9兵团在国内作战,多是丘陵地带,虽有一些山地作战经验,但是朝鲜北部的地形多是高山峻岭,山峰高过千米,甚至达到两千米,悬崖绝壁,而且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树茂林密,部队运动受地形狭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机动速度。而在国内,地形广阔,可以迂回包围,可以大范围地运动”可知,志愿军要“适应地形的差异”。根据“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多是缴获国民党的,尽管国民党也有一些从美国得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但毕竟是缴获过来,无法跟美国相比,差距甚大。志愿军没有空军,而朝鲜上空的美军飞机几百架上千架盘旋轰炸;志愿军没有坦克也没有大炮,9兵团只有少量小炮,多是火箭筒、无坐力炮、迫击炮,大口径的火炮运不进去,机动力、火力与美军相比差得很远”可知,志愿军要“克服武器装备的差距”。【1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首先要找出是什么修辞,然后分析其作用。小山都成了“矮子”,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小山比作“矮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士居高临下俯瞰群山的视觉感受,表现出红军战士面对困难勇敢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2)本题要求赏析加点的字“越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本句中一连用了四个“越是”,从修辞上看,形成了一种反复,起了强调的作用。强调红军战士不畏惧任何困难,不管是雨雪还是天黑,都阻止不了他们的脚步,因为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用用顽强的革命精神,所以才会藐视一切困难。【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第③段写了朱文斌参谋在朝鲜的亲眼所见,很有画面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另外,朝鲜的军队和中国的志愿军,一个后退一个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反衬了志愿军战士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通过朝鲜人民军士兵的看法,更让人感到美国士兵装备精良,而我方装备落后,跟敌人相比,差距很大。但我志愿军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同时,朝鲜人民军送东西的行为,也表达的了他们对志愿军的敬佩及支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亲林贤治①一个大小半尺的原木相框摆放在书桌的上端。十五年了。由于居室靠近阳台,灰尘很大,每隔一段时日都得扯一块棉花擦拭一次;不然,里面的面影和衣衫很快就给弄模糊了。②这是朋友为晚年的父亲拍的一帧侧身照。③父亲身后的院子,那砖墙,小铁桶,孩子种的花草,一切都是我所熟悉的。如果说院子是一个小小王国,那么父亲就是那里的英明的君王。他以天生的仁爱赢得儿女们的尊敬,以他的勤勉和能力,给王国带来了稳定、丰足与和平。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他对外施行仁义而非“输出革命”,所以,邻居和乡人也会常常前来作客,对父亲的那份敬重,颇有“朝觐”的味道。我最爱看傍晚时分,忙完一天活计,他一个人端坐在大竹椅上那副自满自足的样子。但是,自从院子的土墙换成了砖墙以后,他就迅速衰老了,目光里仿佛也有了一种呆滞、茫然的神色。只是照片里的父亲很好。④父亲是乡下少有的那种爱体面的人,而他也确乎能够维持相当长一段体面的日子。自从六十年代末,他被撤销了大队卫生站医生的职务,还曾一度被剥夺了行医资格,整个人就变得很委顿了。这个打击是沉重的。⑤由于命运的戏弄,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做起了医生,辗转以至终于代替了父亲的位置。这种叫做“子承父业”的情况,应当令父亲感到宽慰的了;但我发觉,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老屋行将倾塌,七十年代初,我通过多方借贷,重新建造了一座青砖大瓦房。建造期间,父亲是兴奋的,忙碌的;他总喜欢包揽或干预一些事情,譬如给人计算砖瓦账之类,但当见到我走近,有时竟会中途突然停下来。我总觉得那神色有点异样,但是形容不出来,也无法猜度那意思。他总该不至于嫉妒起自己的儿子来了罢?大约在这种场合,他觉得他的存在有点多余,或者自觉已经失去了干预的能力。无论如何,属于他的王国是被摧毁了。在父亲看来,像建屋这样的大事业,是只配他一个人来撑持的。他是唯一的顶梁柱。他应当把巢筑好以后来安顿他的儿女,让儿女在他的羽翼之下获得永远的庇护;而今,事实证明了他不但无力保护,反而成了被安顿的对象了。他不愿意这样。⑥然而,时光同世事一样无情。这是我们无法抵御的。⑦后来我到了省城做事。每次回家,都看到父亲明显地一次比一次衰老。终于有一天,父亲一病不起了。⑧父亲中风卧病半年,我不能请长假照顾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匆匆回去看望。最苦的是父亲不能言语,只能呆呆地望着床沿上的我;有时,我能看到他眼里的闪烁的泪花。一天,大家都说父亲不行了,要我请理发师傅给他理发。在乡下,老人临终前,理发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仪式。我不愿承认父亲的大限已到,更不愿父亲承受这样的折磨。为了这件事,我足足犹豫了几天。周围的人们都来劝说我,说理发是为父亲好。我同意了。⑨我把村中的理发师傅请来,亲自将父亲强扶起来,又叫了两个人帮忙抱住他坐好。当剪刀刚刚落到他的头上,他的身子猛的一抖,父亲一切都明白了!我的眼泪忍不住刷地流了下来……⑩此后,每当想起父亲,虽然相框摆在桌边,也常常有着不愿重睹的时候。(选自《孤独的异邦人》,江苏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2.作者主要回忆了父亲哪几件事?1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下面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内容?但我发觉,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2)说说下面句中“王国”的不同含义。①如果说院子是一个小小王国,那么父亲就是那里的英明的君王。②他以天生的仁爱赢得儿女们的尊敬,以他的勤勉和能力,给王国带来了稳定、丰足与和平。③无论如何,属于他的王国是被摧毁了。14.选文结尾处说,“此后,每当想起父亲,虽然相框摆在桌边,也常常有着不愿重睹的时候。”作者“想起父亲”却又“不愿重睹”,情感上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15.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以“相框”开头,引出父亲,又以“相框”结尾,抒发情感,首尾呼应。B.第③段画线句中“最爱”一词,表达了“我”看到父亲这样的神态后内心的欢喜和满足。C.选文记叙中饱含深情,第⑥段还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D.选文和李森祥的《台阶》均刻画了一位勤劳肯干、低眉顺眼、为子女着想的父亲形象。【答案】12.父亲身为乡村医生,对乡邻施行仁义:家里重新建造瓦房,父亲想帮忙却发现无能为力:父亲临终前,“我”找人帮他理发。13.(1)“这样”指“我”觉得自己“子承父业”做医生,可以令父亲感到宽慰。
(2)①“王国”是指砖墙,有小铁桶,有花草的美好的院子。②“王国”是指父亲用自己的勤劳建造起稳定又丰足的家。③“王国”既指父亲创造的家,又指父亲一直把自己当作家庭唯一的顶梁柱的精神支撑。14.不矛盾。“想起父亲”说明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不愿重睹”是对父亲临终的痛苦感到万分愧疚和怕忆起有关父亲的回忆时的心痛。15.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第③段“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他对外施行仁义而非‘输出革命’,所以,邻居和乡人也会常常前来作客,对父亲的那份敬重,颇有‘朝觐’的味道”可概括为:父亲身为乡村医生,对乡邻施行仁义;结合第⑤段“建造期间,父亲是兴奋的,忙碌的;他总喜欢包揽或干预一些事情,譬如给人计算砖瓦账之类,但当见到我走近,有时竟会中途突然停下来。我总觉得那神色有点异样,但是形容不出来,也无法猜度那意思。他总该不至于嫉妒起自己的儿子来了罢?大约在这种场合,他觉得他的存在有点多余,或者自觉已经失去了干预的能力”可概括为:家里重新建造瓦房,父亲想帮忙却发现无能为力;结合第⑨段“我把村中的理发师傅请来,亲自将父亲强扶起来,又叫了两个人帮忙抱住他坐好。当剪刀刚刚落到他的头上,他的身子猛的一抖,父亲一切都明白了!我的眼泪忍不住刷地流了下来……”可概括为:父亲临终前,我找人帮他理发。【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根据第⑤段“由于命运的戏弄,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做起了医生,辗转以至终于代替了父亲的位置。这种叫做‘子承父业’的情况,应当令父亲感到宽慰的了;但我发觉,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可知,“这样”指代的是作者觉得自己当医生,可以让父亲感到宽慰。(2)第一个“王国”:结合第③段“父亲身后的院子,那砖墙,小铁桶,孩子种的花草,一切都是我所熟悉的”可分析出,这里“王国”的意思是:指砖墙,有小铁桶,有花草的美好的院子。第二个“王国”:结合第③段“他以天生的仁爱赢得儿女们的尊敬,以他的勤勉和能力,给王国带来了稳定、丰足与和平”可分析出:这里“王国”的意思是:指父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B族维生素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报废机动车拆解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申请格式范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2024后勤部门工作总结范文(30篇)
- 中国微波功率晶体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饮用水处理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电信器材零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双层复合锭带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74205
- 《复合材料电缆沟盖板》团体标准
- 2025年中国中车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初中《音乐》第二单元《黄河两岸的歌(2)》课件
- 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指南
- GB/T 44963-2024储粮保水技术规范
- 复工复产前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全套课件
- 呛咳患者的护理
- 凉山州西昌市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中国古代舞蹈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