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C卷》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C卷》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C卷》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C卷》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C卷》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25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B卷》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统治者残暴 B.实现了统一 C.繁荣而短暂 D.大运河开通【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618年隋朝灭亡。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虽然时间短暂但繁荣,C项正确;隋文帝时期出现开皇之治,隋炀帝统治残暴,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D项都是隋朝的史实包含在隋朝的繁荣中,排除。故选C项。2.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

)A.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D.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可知,其诗大意为: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你看)大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倘若不是因为隋炀帝乘坐浩大的龙船巡幸南游,他的功劳比起大禹来也不会低多少。据此可知,皮日休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弊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然造成了当时民生的艰难、社会的动乱,以至于隋朝因“河”而亡,但是大运河至今仍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提到农业生产,也没有涉及对唐朝的影响,排除BD项;C项与题干“尽道隋亡为此河”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3.六月二十一日16时30分,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欢呼雀跃,武汉市2021年中考顺利收官。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开创于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A.隋朝;九品中正制 B.隋朝;科举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唐朝;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用人制度,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政治制度,与考试选拔人才无关,排除C项;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发展,而不是创立,排除D项。故选B项。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材料反映唐太宗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任人唯贤,虚心纳谏C.去奢省费,精简机构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可知,这是在强调明君要纳谏,B项正确;“受谏诤即可”,这是在强调纳谏,不是法律、奢费、徭赋,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项正确;武则天是政治家,从国家、政治、社会的角度评价她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妇女社会地位的角度不是应该采取的角度,排除A项;李世民(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李隆基(唐玄宗)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排除BD两项。故选C项。6.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答案】C【解析】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是对安史之乱影响的认识或评判,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项是关于李渊建立唐朝的历史事实,B项是关于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度的历史事实,D项是关于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事实,因此都属于客观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7.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辟了丝绸之路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答案】C【解析】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不属于唐朝内部边疆管理,天竺、日本不属于唐朝疆域,排除AD项;西汉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B项。故选C项。8.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陶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南北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最有名,“三彩陶器”是指唐三彩,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发明的,所以可以判断这座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社会在唐朝,B项正确;南北朝、隋朝没有唐三彩,排除AD项;以上物品都是宋朝之前就存在的,因此宋朝不是最早可能生活的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9.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

)A.李白、关汉卿、苏轼、罗贯中B.李白、苏轼、关汉卿、罗贯中C.苏轼、李白、罗贯中、关汉卿D.苏轼、罗贯中、李白、关汉卿【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唐诗的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词人苏轼,元曲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有罗贯中(代表作《三国演义》),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五代时期武人得势,士卒可以拥立帝王,视文人“初等职官”。宋朝初年,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

)A.民族关系发展 B.摆脱统治危机C.实现富国强兵 D.重文轻武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文人“初等职官——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可知,对文人从不重视到非常重视,这体现的宋朝的国策是重文轻武政策,D项正确;材料是说,对文人态度的变化,不是说民族关系、统治危机、富国强兵,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1.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16年辽建立,1125年金联合北宋灭辽;960年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1038年西夏建立,1227年蒙古灭西夏;1115年金建立,1234年蒙古灭金;1127年南宋建立,1276年南宋灭亡。因此,五代十国与辽并立;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演变顺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故选D项。12.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出身于河南汤阴的农家,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卫青北击匈奴,排除A项;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排除C项;戚继光抗倭,是指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排除D项。故选B项。13.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 B.广州 C.景德镇 D.东京【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C项正确;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4.南宋时,有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中书省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在对外港口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所以这位外国商人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市舶司办理手续,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5.在古代城市里,人们合法地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摆摊,不分昼夜出售沙糖菉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等冰凉美食。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朝长安 B.隋朝洛阳 C.明朝北京 D.宋朝东京【答案】D【解析】根据“人们合法地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摆摊,不分昼夜出售沙糖菉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等冰凉美食”可知,做生意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宋代开始,坊市界限被打破,可以随处随时设市,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宋朝东京,选项D符合题意;汉朝长安、隋朝洛阳、明朝北京均不符合题意,选项ABC排除。16.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世祖 D.成吉思汗【答案】D【解析】依据“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所以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D项正确;耶律阿保机是辽的建立者,排除A项;阿骨打是金的建立者,排除B项;元世祖是元朝的建立者,排除C项。故选D项。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加强统治,元朝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北庭都元帅府【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三国时叫夷州,隋朝时叫流求),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B项正确,排除D项;西域都护府汉代设立,排除A项;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排除C项。故选B项。18.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A.中央集权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元朝时在全国设立了10个行省。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D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开始于秦朝,排除A项;禅让制与尧舜禹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开始于隋朝,排除C项。故选D项。19.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使用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宋朝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②③④正确;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不是宋代的,①错误;根据分析可知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20.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以官修正史、史料为基础,并对众多史料考证,反复研究。这体现了该书(

)A.历史评价公允 B.坚守求真原则 C.创立编年体裁 D.借鉴历代经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官修正史、史料为基础,并对众多史料考证,反复研究”可知,北宋司马迁在编纂《资政通鉴》时注意采用史料的真实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对历史的评价,A项排除;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资治通鉴》是编年体裁但是跟材料无关,C项排除;材料是讲选取历史材料而不是借鉴历代经验,D项排除。故B项正确。21.元朝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创作《窦娥冤》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表现主义 D.浪漫主义【答案】D【解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悲剧《窦娥冤》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浪漫主义。关汉卿的《窦娥冤》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22.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一直在不断摩擦和调整之中。明太祖解决这关系的措施是(

)A.废行省,设立三司 B.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C.废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一直在不断摩擦和调整之中。明太祖解决这一关系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C项正确;废行省,设立三司是明朝为加强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也是明朝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锦衣卫是专门对皇帝负责的特务机构,不受任何部门约束,为皇帝刺探情报,监督百官的言行举止,排除D项。故选C项。2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答案】A【解析】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A项正确,排除D项;试题类型繁多是明朝以前的科举题型,排除B项;唐朝时科举以诗词为主要内容,排除C项。故选A项。24.明朝时,童谣唱道:“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抗。”此童谣称赞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抗”,并结合所学可知,童谣称赞的是戚继光抗倭。明初,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构成威胁,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并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平息了倭患,C项正确;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均发生在南宋,排除A、B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25.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以后,将在遥远东方的中国视为主要的航向目标。16世纪来到中国并搜取了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西欧国家是(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荷兰【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来到东方,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中国并攫取了广东澳门的居住权,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26.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A.设立南书房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中书省【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军机处负责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强化了君权,C项正确;ABD项都是在雍正帝上台之前设立,排除ABD项。故选C项。27.康熙皇帝在位61年(1661-1722),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假如你是《康熙大帝》剧本的作者,剧本中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①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④武力统一台湾并设立台湾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了加强与西藏的关系,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②康熙帝时期,准噶尔部噶尔丹发动叛乱,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三次征伐噶尔丹,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③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④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改变策略,以战逼和,命施琅统兵进攻澎湖,一举攻占了澎湖列岛,歼灭了郑氏集团的军事力量,进而展开政治攻势,促使郑氏集团接受招抚条件,最终实现了台湾的和平统一。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第二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而ABC概括不全,排除ABC项。故选D项。28.煮玉米是我们现在比较喜欢的食品之一,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最有可能先吃到玉米A.隋朝李春 B.唐朝魏征 C.宋朝张择端 D.明朝李自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玉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于明朝中后期引入中国的,所以李自成有可能吃到玉米,李春、魏征和张择端都不会吃到玉米,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9.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当时的人喜欢集中生产 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C.清朝前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答案】B【解析】根据“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工场规模大,经营得当,说明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人们的喜好,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30.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A.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乾隆皇帝通过提高关税、关闭港口来阻止洋商来华贸易,这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通,排除A项;乾隆皇帝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说明当时清朝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贸易,排除B项;宋朝时期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而非清朝,排除C项。故选D项。3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以来,历代不断修整。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2.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剪刀”历史悠久,曾享誉海内外,它的制造工艺早在我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就有详细的介绍。该书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C.《马可·波罗行纪》 D.《梦溪笔谈》【答案】B【解析】根据“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B项正确;《齐民要术》、《马可·波罗行纪》和《梦溪笔谈》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描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3.在某一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相声节目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内容都有所提及。上述古典文学名著的作者分别是(

)A.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B.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C.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 D.罗贯中,汤显祖,吴承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明代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因此《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34.“该戏曲艺术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后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剧种。它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揉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该“剧种”是(

)A.京剧 B.昆曲 C.秦腔 D.汉调【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后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剧种”“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揉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说明该剧种是昆曲,B项正确;京剧是博采其剧种的优点,又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戏曲,排除A项;秦腔源于陕西、甘肃,排除C项;汉调源于湖北,排除D项。故选B项。35.“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是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的诗句,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A.昆曲 B.徽调 C.京剧 D.黄梅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C项正确;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走向衰落,排除A项;徽调,是徽剧的旧称,亦指徽剧所用的腔调,排除B项;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36.阅读下列材料:“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以成绩定取舍等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请回答:(1)科举制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2)贞观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的是什么?。(3)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的是哪位皇帝?(4)明朝科举考试有严格的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于什么?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和段落划分也有严格的规定被称作什么?【答案】(1)隋炀帝(2)进士科(3)武则天(4)“四书”“五经”,“八股文”【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隋朝隋文帝时期开始实行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2)依据所学知识,唐太宗贞观时期发展科举制度,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3)依据所学知识,女皇武则天时期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创立武举和殿试制度。(4)依据所学知识,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于“四书”“五经”,不允许考生有独到见解;考试答卷的文体文章结构可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部分,被称作八股文。37.民族友好,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政要》材料二: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材料四:2014年3月1日昆明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恐怖分子有组织、有预谋,统一着装,蒙面持刀,滥杀无辜,丧心病狂。此后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希望国际社会认清以“东伊运”为代表的“东突”分裂势力的恐怖主义本质和严重危害,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反恐政策立场。——《新华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句话中的“朕”指谁?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故被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与藏族的友好关系,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并指出唐蕃和亲有何意义?(3)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举例说明。(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看法。【答案】(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2)文成公主入藏或金成公主和亲;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3)行省制度;影响: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和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举例: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答2点即可)(4)历代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才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我们应该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出自《贞观政要》,贞观唐太宗年号,所以这句话中的“朕”指唐太宗;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朕独爱之如一”表明唐太宗对待各民族都是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的,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正是因为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比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2)根据材料可知,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在此之前,还有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这些和亲政策一方面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地方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第二小问,对于元朝来说,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和国家统一;对后世来说,影响深远,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4)根据材料四可知,针对以“东伊运”为代表的“东突”分裂势力的恐怖主义,我们应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针对恐怖主义活动应加强国际合作,使恐怖主义分子无处遁形,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等,言之成理即可。38.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南

方北

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三

图一图二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图一是北宋发行的世界上最早纸币,请问它是什么纸币?图二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该画名称是?(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5)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答案】(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③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2点即可)(3)交子,《清明上河图》(4)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草市;沿街设立店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5)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不断上升,到北宋时已占全国人口的62.9%,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南方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苏州、湖州地区成为主要粮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南方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包括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局面,自然环境、劳动力、生产技术、统治者政策等。(3)根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交子;图二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的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开放汴河沿岸商业贸易繁荣的景象。(4)根据材料可知,“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体现在商业贸易发达,尤其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比如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国内商业发展体现在出现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沿街设立店铺;还出现了纸币、票据;在市民文化生活方面,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5)根据材料三、四可知,宋代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丰富了市民物质文化生活。39.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中外交往》示意图材料: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三:中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力量,也有利于周边。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毫不含糊,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希望,不论是域内国家还是域外国家,都能多做有利于地区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否则对谁都不利。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