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六北师大版一、课题名称本节课的课题是《练习六》,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解决问题。3.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计算器3.教学挂图4.学生活动记录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谁知道这个方法是什么?2.新课讲授(1)出示例题:32×5=?(2)引导学生分析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3.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4.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七、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八、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1)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难不难?2.提问问答步骤(1)提问:谁能给我举个例子,说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有什么优点?九、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计算:25×4=?(2)计算:36×7=?2.答案(1)25×4=100(2)36×7=252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2.拓展延伸(1)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鼓励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其他计算方法。(3)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既能覆盖知识目标,也能涵盖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2.教学难点的把握:准确识别教学难点,并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3.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确保教具与学具的适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5.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确保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6.互动交流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要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总是力求它们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具有挑战性。例如,在本节课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还包括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些目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2.教学难点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个计算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交流中共同成长;情境教学法则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4.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我准备了计算器、教学挂图和学生活动记录单等教具和学具。这些教具和学具既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5.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讲授: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互动交流的设计:(1)讨论环节:让学生就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2)提问问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7.作业设计:(1)计算:25×4=?(2)计算:36×7=?这些作业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时,我也关注作业的难度,确保它们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一、课题名称《分数的意义》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和比较简单的分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3.合作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分数卡片3.比较分数的数字卡片4.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2.新课讲授(1)课本原文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2)具体分析: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图片,提问:这个图形被分成了几份?每份表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一步解释分数的意义,强调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3.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出示一组分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分数表示,哪些是错误的。(2)具体分析: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分享过程中,我强调正确的分数表示应该符合分数的定义。4.课堂小结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分数的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打下基础。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八、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分数吗?能举例说明吗?)2.提问问答步骤(1)提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分数要分成若干份?(3)提问: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整体可以是任何形状、大小的物体吗?九、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写出下列物体的分数表示:一个苹果被分成4份,吃了2份。(2)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frac{1}{3}$$,$$\frac{2}{5}$$,$$\frac{3}{7}$$。2.答案(1)一个苹果被分成4份,吃了2份,表示为$$\frac{2}{4}$$。(2)比较结果:$$\frac{3}{7}$$>$$\frac{2}{5}$$>$$\frac{1}{3}$$。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氛围。2.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并在课堂上分享。(2)设计分数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我深知教学目标对于整节课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确保它们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挑战性。对于《分数的意义》这一课题,我设定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2.教学难点的把握: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对于《分数的意义》这一课题,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分数。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我结合了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4.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对于学生的直观理解和操作至关重要。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我准备了分数卡片、比较分数的数字卡片等教具,这些教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还能让他们通过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5.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我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课本原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接着,我设计了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6.互动交流的设计: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讨论环节和提问问答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识别和比较简单的分数。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2.教学难点的把握:使用直观教具,如分数卡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分数。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数,降低学习难度。提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分数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3.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分数。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分数卡片:用于展示分数,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比较分数的数字卡片:用于学生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过程。5.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原文内容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6.互动交流的设计:讨论环节: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分数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提问问答环节:通过提问“为什么分数要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数的分割和表示。一、课题名称《分数的加减法》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重点: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2.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知识。3.合作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分数加减法练习纸3.彩色小棒4.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的加减法吗?)2.新课讲授(1)课本原文内容: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具体分析:我通过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例如,$$\frac{1}{3}$$+$$\frac{2}{3}$$=$$\frac{3}{3}$$=1。3.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加减法练习,然后小组讨论答案。(2)具体分析: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4.课堂小结七、教材分析《分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八、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分数的加减法难不难?为什么?)2.提问问答步骤(1)提问:谁能告诉我,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提问:如果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我们应该怎么做?九、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计算:$$\frac{2}{5}$$+$$\frac{3}{5}$$=?(2)计算:$$\frac{1}{3}$$$$\frac{1}{6}$$=?2.答案(1)$$\frac{2}{5}$$+$$\frac{3}{5}$$=$$\frac{5}{5}$$=1(2)$$\frac{1}{3}$$$$\frac{1}{6}$$=$$\frac{2}{6}$$$$\frac{1}{6}$$=$$\frac{1}{6}$$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氛围。2.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的实例,并在课堂上分享。(2)设计分数加减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2.教学难点的把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我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的原理。例如,我会展示$$\frac{1}{3}$$+$$\frac{2}{3}$$=$$\frac{3}{3}$$=1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彩色小棒来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我引导学生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原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共分母。例如,我会展示$$\frac{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权债务转让三方协议
- 建筑工地施工安全责任与材料供应方免责合同
- 铁力市工程砌砖清包简单合同(3篇)
- 终止购销合作协议书
- 混凝土工作总结
- 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合同
- 专业马戏团演出合同
- 建设项目担保协议书
- 厂房钢结构工程承包施工合同
- 机械设备租赁合同书
- 2024年广西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框架借款协议书(2篇)
- 物业防恐防暴演练课件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
- 销售人员岗位职责培训
- 助理医师医院协议书(2篇)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检测试卷(1-4单元)
- 父亲归来那一天(2022年四川广元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奥数应用题100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