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一全册教案_第1页
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一全册教案_第2页
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一全册教案_第3页
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一全册教案_第4页
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一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数据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开篇章节,是学习本教科书的基础,是学生们开始高中信息技术学

科学习的起点。旨在让学生通过通过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

会分析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激发起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

息素养。

(二)本节对应的课标要求

1、知道数据的概念;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

的特征;掌握基本的进制转换运算方法。(知识技能要点)

2、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自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

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针对给定的任务进

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学业质量水平与学科核心

素养水平)

*教学重点:

具体感知数据,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能列举体现数据基本特征的实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一年级新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浓厚兴趣,有基本的

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项目式学

习。基本了解数据与信息各自的定义,对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与区别则

比较模糊,对数据特征也缺乏系统认知。

三、工具与方法

*教法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机房广播演示系统,校园网学科学习平台。

*课前准备:班级分组(46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利用多媒体广播演示系统播放热点新闻视频《张家界疫情》来引

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具体感知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不同数据形

式。

二、任务驱动与知识讲授。(30分钟)

*任务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数据实例并试着总结数

据的定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口头分享生活中的数据实例。

教师活动:引导学七在理解生活中的数据与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后,

试着进一步自己总结数据的定义,初步厘清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拓展延伸:教师向学生展示大数据应用实例,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

同学可以课后上校园网学科平台继续学习大数据的相关知识。(教师

已将相关资料上传至平台)

*知识讲授: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不同进制的特征以及彼此相互转换的

运算方法。(本部分知识较难,课前已安排学生预习,由教师讲授新

知后分配任务)

任务二:所有同学拿出纸和笔计算教师给出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比

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2

(26)10=(

(101101)2=()10

)16

(206)10=(

(10110010)2=()16

)2

(8F)16=(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算完的小组交换核对答案,决出优胜小组。

教师活动:巡视同学们的运算进度,适时按需对个别提供帮助。

拓展延伸: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课后上校园网学科平台继续了解计

算机存储与处理数据的原理。(教师已将相关资料上传至平台)

*知识讲授:教师向学生介绍数据的几大基本特征,列举部分实例帮助学生

理解数据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兼难点,本部分由教师先行讲授并给出

少量实例,让学生参照后进一步自行查阅、列举更多的体现数据特征的实例。)

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举例说明还有哪些能体现数据基本特征的例

子,同时讨论数据是否还有其他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口头分享。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查阅资料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给出数据

的其他特征,如时效性、随机性等等。

三、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完善。

*板书设计:

1.1数据及其特征

一、数据定义

二、不同进制相互转换一一乘权相加法、除以N倒取余数法等

二进制

语义性

三、数据特征

分散性

多样性与感知性

*课后思考: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网学科平台已上传的相关资料预习下一节数据编码

的内容,思考数据的记录方式以及常见的数据编码方式。

课程题目:1.2数据编码

一、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小节内容是在已经1.1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学生理解将数据进行

抽象、编码的原因及过程,并学习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

•结构分析:本小节既是感知“数据”的基础上知识的延伸,去学习数据的抽象、数据

化的过程,又能够帮助学生由“数据”过渡到“信息”的特征与意义,衔接下一节内

容。

•课程案例调整: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数据进行抽象、编码的原因,结合学生知识水平,

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太极八卦阵的由来、敌军攻城烽火狼烟、魔术解密等案例。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知识情况:初步感知“数据”的多样性,少部分同学了解“二进制”,但大部分学

生对数据编码的原因及过程缺乏系统的理解。

•学生综合情况: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能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勇

于挑战。

三、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据抽象、编码的原因,加强对数据及编码的敏感程

度。

计算思维:在将数据的抽象及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中,体会数据编码的思维,将知识建

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将数据进行抽象、编码的原因,认识二进制。

*过程与方法:学习数据编码的抽象及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数据编码的好奇心,在数字化学习中体验抽象数字

化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编码的抽象及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学习二进制;

•教学难点:将数据进行抽象、编码的原因:

五、教法及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学思结合、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过程~学生主体行为~设计理由

1.温故知新:数据的多样

性与感知性,并提出问题:1.思考数据的基本

人去感知世界事物的过程是特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

怎样的?2.思考人去感知世题,引出课题。

界事物的过程,抽象

创设情境

2.展示案例1:“太极八卦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

引出课题

阵”中的数据,引导学生思3.分析“太极生两如何信息传递的问

(35分钟)

考古人的智慧,并提出问仪、两仪生四象、四题,引导学生发现问

题:太极的八卦是如何推导项生八卦”的推理原题,引起学习兴趣。

出来的。理。

1.师生共同分析八卦阵的

推导过程;

小结:世界上有“10”种

1.师生共同分析八

人,1种是懂二进制的,11.将数据进行抽象

卦阵的推导过程;

种是不懂二进制的。与排列组合,可产生

(1、2、4、8..…)

更多种可能,突出学

2.进一步理解两个相

2.观看短视频,进一步理习中的,对数据的编

—-、对事物,编码后的可

解计算机是如何使用二进制码的好处。

初步体验能性会增多。

工作的。

揭示原理

2.在“八卦阵”推导

(1015分3.学生思考问题,2

3.在此基础上,展示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

钟)人一组,小组合作,

2:古代信息技术“烽火狼“烽火台”进行符号

分析解决问题方式,

烟”化、抽象化;尝试数

并表达思想。

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现据编码的过程,循序

有6路敌军攻城,但目前只渐进。

有4个烽火台,士兵如何将

信息进行远距离传递,让盟

友感知此事件?

1.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信息

中发现关键问题,当“烽火

台”不足,传递的数据量过

1.学生在教师引导

多,将现象抽象并符号化去

下对不同烽火台的信

解决问题。

息进行描述与数字化

■、表达,思考这样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从“烽火学习数据编码的抽象

感知逻辑的优点。

台”个数1、2、3、4到每及数字化的基本过

应用探究2.学习二进制与十

一个烽火台的点亮与熄灭程,突出重点,突破

(1520分进制转换的原理与方

(体会符号化编码的过程)难点。

钟)式。

3.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这4

3.学生体验魔术,

个烽火台进行编码:

并思考和二进制编码

(115种可能性的二进制表

的联系

达)

4.魔术展示(老师告诉学

生纸牌的位置,学生猜测纸

牌)。

1.魔术揭秘,不同图片放

四、置的位置为上和下,可以模

学生进一步思考,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

反思拓展拟为0、1,进一步编码。

据计算机工作原理思思考,衔接接下来的

总结延伸2.提出问题:计算机中,

考问题。课程内容。

(35分钟)如何对图像、视频进行数据

编码呢?

七、板书设计

1.2数据编码:

一、八卦阵

二、烽火狼烟

三、魔术揭秘

八、教学反思

•将数据编码的原理、过程、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完成目标。

•案例丰富,将学生的思维用案例联系在一起,层层深入推进。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

(必修1)第一章的第3节,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

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

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

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构分析:本小节既是初中阶段知识的延伸,又是高中阶段信息学习的开篇。引导学

生全面的了解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课程案例调整:为了促进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引入学

生感兴趣的游戏:我做你猜。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知识情况:初步了解“信息”的定义,少部分同学了解“信息的特征”,但大部分

学生对“信息及其特征”缺乏系统的理解。

•学生幺宗合情况:对信息技术理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能够主动思考,乐于探

究。

三、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实际问题中理解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计算思维:体会信息的特征,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信息技术核心素

养之中0

♦:・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活动中,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

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

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

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教学难点:信息的具体含义;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法及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过程~学生主体行为~设计理由

3.你做我猜:信息的定

义。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

呢?4.信息的定义;题,引出课题。

创设海境5.思考信息的定

4.展示案例1:信息的传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

引出课题

播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6.分析信息的传播如何信息传递的问

(35分钟)

传播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过程。题,引导学生发现问

信息传播的过程有哪些?题,引起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分析信

息的传播过程;

(共分儿步、传播载

4.师生共同分析信息传播

体)

的过程;

二、2.进一步理解信息传5.突出对信息传播

案例学习播的过程。的过程。

小结:师引导。

揭示定义

(1015分3.学生思考问题,102.进一步对载体、介

5.观看短视频,进一步理

钟)人一组,小组合作,质的了解。

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分析解决问题方式,

并表达思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

4.学生在教师引导

感看需征现关键问题:信息有哪些特

下信息的特征进行总

征?学习信息的特征,突

应用探究结。

出重点,突破难点。

(1520分5.在实际生活中辨

6.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案

钟)别信息的特征。

例中总结信息的特征。

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

试真题链接,进一步突显学

四、学生进一步思考,根

业要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

反思拓展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

4.人物介绍:香农与信息思考,衔接接下来的

总结延伸性考试真题链接思考

论;课程内容。

(35分钟)5.’辩论赛:过时信息的利问题。

与弊

七、板书设计

1.2信息及其特征:

四、什么是信息?

二、信息的传播过程。

三、信息的特征。

辩论赛:过时信息的利与弊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及其信息的特征,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

素养达成,完成目标,

•以“你猜我做”、“即兴复述”,将学生的思维用案例联系在一起,层层深入推进。

2.1知识与智慧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就是知识

B.知识等价于信息

C.知识就是智慧

D.知识是可以由人们通过加工、分析和处理信息转化而来。

2.以下关于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8000和10000这样的数值是数据

B.8000米是飞机飞行的最大高度,是一种信息。

C.飞机无法飞越这座高山,这是通过加工飞机飞行的最大高度之后,通过判断处理得出的

知识。

D.关于飞机的飞行高度与现实的飞行实践的行为预测,飞行员无法将知识转变为智慧。

3.下列平台主要用于线上大学课程学习的是()

A.中国大学MOOCB.百度脑图C.XmindD.坚果云

4.在教科书中利用Python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里,除了可以通过书中的

JupyterNotebook外,处理数据还可以通过下列()工具实现。

A.PythonIDLEB.XmindC.网络画板D.几何画板

5.在教科书中利用Python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的“5,10,15,586,291,198……”等数字表示的是一系列数据

B.实验中的U=2905.6760734lmV表示的是一个具体信息

C.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I=U/R这一知识

D.经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出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例关系,这是智慧

6.以下关于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知识是固有不变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

B.人类的智慧是生命的体征结构,不需要积累

C.知识是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智慧是知识的抽象与升华

D.智慧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答案;l.D2.D3.A4.A5.D6.D

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2.1知识与智慧

一、项目简介

项目主题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学科知识

高中生热爱网络,喜欢互联网带给学习和生活的便利。除了课堂上的学习

外,他们还利用一些资源和工具,展开个性化学习。很多同学在英语、语文、

项目背景科学实验上面能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同学

们能够真实的感知学习的过程,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内涵,体会其转换

的过程,从而提升在数据、信息加工、知况获取方面的能力。

PPT课件《2.1知识与智慧》、教学设计、试题

教学资源

mp4视频《2.1知识与智慧》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1课时,线下

对应教材课时安排

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第一节活动不计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投影仪、数字化学习工具

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1.本节课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

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

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本章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教科书《数据与计算》的第二章,将带学生学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内

容,也是学习其他章节与模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本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

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数据、信息、

知识与智慧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学科知识”项目范例,让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

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过程,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利用线下学习,课上评估

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转化过程,感知数字化学习工具在信息加工

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目标分析

L项目目标

本节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学科知识”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能够描述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

和资源的优势,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本章对应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2.学业目标

(1)能够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2)能够利用一定的工具,进行知识的探究;

(3)能够在团队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4)能够评估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工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

(5)能够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工具,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令重点:

(1)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难点:

(1)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逐层转化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对数据、信息的概念和特性有足够的了解,对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过

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理性二认识了计算机与人信息沟通的基础。但学生对于计算机作为学

习工具、学习伙伴,在提高人的信息加工效率,提升人的认知能力上的认识还不足,在意识

形态和运用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组织同学进行课下的项目活动,在小组协作中开展项目学习,将知识探究的过程融

入到项目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学会评估、反思,学会寻找、利用数字化学习了具。

五、项目活动流程

项H选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

项目主题运用数字化工具,保究学科知识

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何形成团队?了解几个关于团队异质组合、目标取向

教建设的重要问题

学“头脑风暴如何进从工具应用和思维研究头脑风暴的方法和

引行”方式上解决问题工具

导你从哪里找到适合研了解工具的寻找,需要进行多次测试。

问究相关学科的工具需要群体和网络的共同

题智慧

设数据、信息、知识与了解知识的几个层结合实例,说明逐层转

计智慧如何转换次化的关系,利用项目活动理

解数字化学习工具在促成知

识层级转换中的作用。

[说明]学生在课下完成项目活动的探究,课上老师重点评估项目活动的关键问题,

新课授课时间1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吸引同学关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

2.利用游泳比拟:说明在信息的海洋中生存的方式

3.学生展示项目报告

二、教学内容

1.项目活动的过程?

设问:小组团队的建设要注意什么?

教学生讨论,老师点评

学2.“头脑风暴”的思维方式和可利用的工具是什么?

过通过小组的分析展示,让学生回答利用什么工具,老师提示可用思维导图记录和

程整理。

设3.同学们都应用了什么方法去查找、选择和评价探究工具?

计结合小组分享的过程,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估,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各项目评估。

4.当面对一个未知的问题,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设置情景:对王阳羽、爱迪生、疫苗研发的相关的故事进行展开。

重点提醒。

5.进行一场探究活动案例

活动:带领学生利用虚拟实验室及python工具,探究欧姆定律

实验1: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即保持

电压不变,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或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我

们运用Python工具,利用控制变量法采集实验数据,研究当导体电压保持不变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的规律。

(1)收集实验数据

①连接电路图如右图所示。连接电路时注意:接线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最大阻值处。

②把电阻RI(记下阻值)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

U=3V,记录电流表示数II。

③把电阻R1换成电阻R2(记下阻值),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

示数U=3V,记录电流表示数12。

④如此类推,把电阻R9换成电阻R10,再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U=3V,

记录电流表不数H0,

所得到实验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数据

电咫1/〃。5101520253035404550

电流〃nA5862911981431019872685955

(2)分析数据,建立模型

运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绘制图像。

①绘制散点图。把表22中的数据输入Python绘制散点图程序(程序如图中所

示)中,执行程序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电流,与电阻"关系数据散点图,

FrfeEdrtViewInsertCenKernelWidgetsHelp

Qcc<x

♦x®的♦*H"*

““执行”按钮

Ir[3]:iaportnuapyasnp

iApaxtaatplotlib.pyplotaspit实验数据

fromtcipyxaportoptiaixt

xO=[5,10,15720,25/30,35,40,45,501I3Hl入电眼的实验依据

yO=(586,平,呼M3,101,98,72,68,59,55"入电瓶的实验数据

pit.title("test3

plt.xlabelCR/Q*)

plt-ylabelCl/BA,)|

pit.scatter(«0(:],yOl:)>5>"red*,linevidth5?)8窿制效点用

pit.shovO

②在“绘制散点图”程序中加上指令apit.plot(xO,yO)”,执行程序后,

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电流/与电阻〃关系数据曲线图。

FiteEditViewInsertCellKernelWidgetsHeip

a+»«J15**M«Ccode■0

In[1]:iaportnu>pyasnp

i»partaatplotlib.pyplotaspit

fxonscipyiapcnrtoptiaize

x0■15,10,15,20,25,30,35,40,46,60]8输入电眼的实险日修

/>=(586,291,198,143,101,98,72,68,59,55)*谕入电痴的实验垃据

pit.title

plt.xlabel(,R/Q,)

plt.ylabelCl/aA,)

pit,scattex(xO[:卜yO[:]»5,"red*,line<idth=3)8伞制if点图

p]t.p,ot(x0,y0\]—物曲金国

pit.show。

③实验验证模型

观察电流/与电阻々关系数据曲线图后,猜想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反

比例关系,于是按/=UFR的关系对数据作曲线拟合。利用曲线拟合程序,执行

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电流T与电阻"关系数据曲线拟合图。其中,

^2905.67607341mV与电压表的示数基本吻合,即:

/=2905.67+R

In(1]:uapartnuapyasnp

i>partaitplotlib.pyplotaspit

fratscipyi»p«toptiaize

8立又反比例的我

<Wf

returnUAc

«0-(5,10,15,20,25,30,35»40,45,60]/l

>0■(66Q,291>配16101>989?2t<8»电66】

pit.

plt.xlab«lCR/Q,)

plt.ylabeiri/BA*)

pit.scatter(x0[:]#yO(:J,5,lxne<xdth=3)/检制/f点SB

pit.plot(x0,yO,'bls")Sit蚪曲畿图

UI=optiBixe.cuxve_fxO,yO)(0)

xl■np・axw(5.60.01,0.01)

yl=Ul/xl

pit.plot(xl,yl,*ormce*),於台曲&留

pit.shovO

print(*V=\UI)

国(2905.67607341]

经过推理和实验验证,电流,与电阻"反比例关系成立,即

=II:RI=Uc

R

6.知识探究的路径如何?

建立模型生成知识

举例说明知识转化的过程

7.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是如何转化的?

教师通过金字塔模型阐述四者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并解析他们的区别

8.通过现实世界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

的转化中我们的学习遇到了什么问题?

思考,我们在数字化学习时代应该如何学习,学什么?

七、结语

本节通过“运用数字化二具探究学科知识”项目,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同学

们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

优势,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

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2.2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教粤教版新教材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第2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

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不同

功能类型的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实践体会信息系统在信息社会中的作

用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

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树立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咨询、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分析实际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功能

2.理解不同功能类型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3.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4.树立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咨询、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不同功能类型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使用信息系统进行咨询、决策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中国日新月异的引发学生对身边信息

信息化发展给人们生活带系统的关注,引导学

来的变化。生理解信息系统的基

情境导本功能。

展示学生们每天使用同学生们讨论

或间接接触的信息系统。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信

息系统有哪些功能?

1、输入功能

观看各种各种

的输入形式,

以我们常用的

微信输入为例

学生能举例说出信息

系统的基本功能,助

2、处理功能举例微信

于更加深刻理解。

基APP处理数据

本功能

3、存储功能举例微信

总结

存储功能观看

视频数据存储

安全

4、输出功能举例微信

APP输出结果

5、控制功能

数据挖掘,

任务一利用校园一卡通系统

分析自己,改进学习,生

活动1:用学生熟悉的校园一

活策略。结合教材知识,

卡通激发体验事务处

体验信总结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理的过程。帮助学生

学生讨论

息系统及工作原理

更好地了解其概念、

的事物

功能和工作原理。

处理与

管理信

息系统

的功能

交流共享单车扫码借通过课后探究,

还、支付等功能,根据实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

巩固提学生课后

际应用分析数据的输入、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素

高完成探究内容

存储、处理、结果、输出

等具体流程。

信息系统的功能学案

1、课堂活动一分析具体的信息系统

请同学们参考QQ音乐信息系统,分析下面几个信息系统的功能,输

入数据、输出数据和处理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

举例功能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处理方式

QQ音乐

微信运动

购物网站

购票网站

2、课堂活动二分析个人用户信息

在“微信APP”中,这些个人用户数据信息有哪些格式规范要求?

栏目数据类型格式要求

用户名

用户密码

头像

昵称

微信号

性别

地区

个性签名

3、课堂任务

根据使用,谈谈校园一卡通使用感受和需求

功能举例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处理方式

提醒、备忘、转闹钟图书号、学生响铃时间判断

交证号、借阅日

记录、分析、查存储、查询、

询统计

咨询、判断数据分析问题、量表

诊断、翻译逻辑推理

4、课堂练习

1.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是指把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收集并记录

下来,需要有统一的()o

A.规范格式B.任务需求

C.项目目标D.结构体系

2.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使用的所有的

()定义的集合。

A.信息B.数据元素

C.资源D.系统结构

3.用户身份认证是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网上售慕系统的一个

重要功能模块。小明通过电脑登录售票系统想购买一张高铁票,输

入账号密码时,第一次不小心输错密码,系统提示“账户或密码错

误”;当他重新输入了正确的密码后,系统提示“登录成功:请间

这种情况是基于信息系统的()功能。

A.输入B.处理C.存储D.控制

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2.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一、章节简介

章节主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高中生热爱网络,喜欢互联网带给学习和生活的便利。除了课堂上的学习

外,他们还利用一些资源和工具,展开个性化学习。很多同学在英语、语文、

教学背景科学实验上面能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同学

们能够真实的感知学习的过程,感知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的特点,以及在此

过程中建设终身学习所赖以生存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PPT课件《2.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设计、试题

教学资源

mp4视频《2.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1课时,线下

对应教材课时安排

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第二节活动不计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投影仪、数字化学习工具

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1.本节课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

(1)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2)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建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2.本节的作用

本节是教科书《数据与计算》的第二章的第二节,本节以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的认识、

应用和整合为目标。通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结合平时的学习实践,让同学们在交流讨论的

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二)目标分析

1.学业目标

(1)能够理解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的特点;

(2)学会查找和选择相应的学习工具;

(3)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建设自己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令重点:

(1)认识并应用多样化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

令难点:

(1)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中对一些学科工具有所了解,知道了一些比较流行的工具和软件。但由于

时间和精力有限,网络上的二具和资源层出不穷,所以同学们对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的选

择与使用上还存在很多盲点。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组织同学进行课堂内的共同建设及小组分享活动,在小组协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