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_第1页
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_第2页
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_第3页
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_第4页
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伏灸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艾灸调理身体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施以艾灸,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说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如果说艾灸有副作用,主要是错误的判断了自己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了身体的不适。所以尽量要有专业人士指导施灸以保证效果。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根据调理疾病不同,所需要的艾灸时间周期不同,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按专业人士指导调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借三伏之势,祛人体之寒~寒湿淤堵,久之成瘤,恶化成癌——治寒防癌,必用火;伏前灸·通经络——6月6日~6月17日,共12天1、经络不通,寒湿没出路2、气血不足,寒湿行不动初伏·搜湿——2019年7月16日~2019年7月25日,共10天在伏前灸的基础上,承前启后,整理脏腑湿气,为后续化湿、排湿做准备;中伏·化湿——2019年7月26日~2019年8月14日,共20天阳气不升,则湿气不化;末伏·排湿——2019年8月15日~2019年8月24日,共10天集中排湿气,祛寒气;伏后·固本——经历搜湿、化湿、排湿的过程,身体需要适当调整,所以伏后灸一定要巩固一个月。作用原理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要有耐心坚持调理。适应证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三伏灸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二、寒湿、气郁、血瘀、肥胖等体质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艾灸方法温和灸:调理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距离穴位2-3CM,以皮肤充血红晕为度雀啄灸:调理常见急性病艾灸时间1、突发性、偶发性疾病:只需要艾灸一两次即可,不用限制时间和次数,以情况好转为宜。2、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之后隔一天灸一次可持续半年。3、养生灸:每月灸三次或者五次,可以长期使用。注意事项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忌生冷、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适宜艾灸。颜面五官部位和有大量血管部位不艾灸。空腹、过饱、极度疲劳者不宜艾灸。5、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60度左右为宜,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6、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用热水,高于体温的,40~50度左右即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艾灸后4个小时之内不不要接触冷水7、艾灸时需要我们保持情绪稳定,太过于高兴或悲伤都不利于艾灸,在这种情况下施灸,效果会大打折扣。8、灸后保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唯食素净最适宜。艾灸后出现反应代表什么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或涌泉穴时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2、红白相间斑点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4、出现皮疹,发痒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艾灸后出现水泡水泡是透明无色的,说明是体内寒湿重水泡是黄色的,说明体内是郁热水泡是血水样的,说明体内湿毒很盛出现水泡后不用担心,小水泡可以自行吸收,大的可以用针刺破,然后用罐将里面的脓水尽量排出。九毒日不管你愿不愿意,进入农历五月,全国都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全国各地“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变化大”这种情况成为家常便饭。终日温热多雨,成为百病泛滥、人体最易生病的时间,堪称名副其实的“五毒月”!中国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关于“毒五月”之说,至少在先秦时代就开始流行。人们认为这个月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灵伤身,在古代自然科学不是很发达,医疗条件很落后的前提下,这个月因为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特别多,古人对这个月特别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而五月中的九天被称为九毒日,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因此在这一天会有很多风俗习惯,这一天有喝雄黄酒、带香囊、带五色线手环、脚环、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无论是哪一种都代表了人们想要驱赶病邪,保持健康的心愿,同时也都寓有古代人民智慧经验的传承。五毒月”指的是农历五月,也叫午月,因为此时属于五行中的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气最盛,雨水逐渐增多,除了时间在农历五月,更重要是因为五月是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等民间盛传的“五大毒物”(简称五毒)出没的时期,所以有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由于气候的特点同时五月也是寒毒,水毒,湿毒,痰毒,血毒,瘀毒为害人体的季节,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五月多做养生调理,从而使身体更加免受邪气侵扰引发疾病。2020年九毒日:前3天:农历五月初五~初七连续三天(6月25~27日)中3天:农历五月十五~十七连续三天(7月5~7日)后3天:农历五月二十五~二十七连续三天(7月15~17日)“毒五月”究竟“毒”在哪?1)第一毒:水分散失导致梗塞解毒之道:常静心多饮水农历五月常常包含夏至,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时节,高温的天气不仅会导致人们心情烦躁,还会导致人体因大量出汗水液的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时间一久可能会形成中医所讲的津液亏损,很容易使气血运行瘀滞致使心梗,脑梗的多发,尤其是一直有高血脂和高血压的人群非常容易中招要格外注意。人们一般会认为心梗、脑梗多发于冬季,而夏季天气炎热,血管扩张,不会发生脑梗塞。其实不然,一项调查发现,约七成心梗猝死病人与天气有关,夏季心梗猝死患者要比其他季节至少多出一倍以上。夏季天气炎热,人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汗的蒸发来达到散热目的,每天出汗多,而中老年人体内的水分本来就相对少,所以容易体内缺水,同时又因为补水不及时等情况,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趋缓,出现凝血,血压随之升高,导致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从而诱发脑梗塞。另外,夏季人们爱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使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产生障碍而发生脑梗塞。心梗、脑梗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平时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和作息习惯,尽量避免人体津液的散失。首先,有意识地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喝两杯温开水,至关重要。其次,要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因为熬夜本身就是伤害阴津的行为。第二毒:脾胃虚弱导致腹泻解毒之道:吃温热,不碰凉脾胃虚弱是人们在五月里的普遍状态,夏至前后人体阳气在体表,人体的血液也在大都在体表运行,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加之天气炎热,人们会采用吃一些生冷食物或是冰冻食物降温祛火,这就容易造成人体脾胃的虚寒从而引发多种有于中焦脾胃虚寒或者着凉引起的腹泻问题。脾胃一旦虚弱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肠胃感冒,没有食欲等多种问题。所以在毒五月,我们一定要多加重视脾胃的养护和照顾,其中饮食非常重要,尽量避免过于生冷的食物直接食用,或者饮用过多的冷饮。脾胃将凉食冷饮温煦后才能更好的消化和转化,而这个过程就是耗伤阳气的过程。除此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五月由于温度较高,食物如果放置不当非常容易变质腐败,所以我们也尽量避免食用剩菜剩饭。3)第三毒:肠中积热导致便秘解毒之道:多吃菜少吃肉毒五月的时候很多人还会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上火和便秘的问题。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肠道积热所引起的便秘。一到夏季很多人喜欢在夜晚吃烧烤或者烤肉以及火锅等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过量的热性的肥腻的食物在夜间存于肠道内,肠道不能够很好地消化排出,运化无力久而久之会形成便秘的情况,就像有一部分人一到五月就会有上火和便秘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长痘痘,口腔溃疡,有口气,口苦,失眠等。这些都是由于肠道积热导致,在饮食上除了避免饮食过量过于热性的辛辣的食物,还要多吃一些蔬菜和含水分较多的瓜果如西瓜,黄瓜,梨等水果,补充水分,濡润肠道,以防便秘。4)第四毒:纵欲无度耗伤精元解毒之道:节欲望,免消耗由于天气炎热,人体自身的消耗就很大,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应该避免额外的消耗。因此农历五月,尤其是在夏至前后,要尽量节制房事,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一些心脏功能不好的会引发一些心血管事件,多半是在房事的时候使心脏的压力增大导致的。古语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因此在古代,古人主张妻子在农历五月回家,现在看来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但是凡事也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但是对年龄偏大的人群,以及有心脏问题的要多加注意。5)第五毒:湿热过度损伤肝胆九毒日排毒方式以及话术:九毒日用泡浴和艾灸相结合,可以排寒毒,水毒,湿毒,痰毒,血毒,瘀毒。①通过泡浴打开皮肤汗毛孔借助阳气蒸腾的作用,使药物快速渗透至体内脏腑,将积滞于五脏六腑的湿寒化解成水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寒湿排出了,身体的阳气就会升腾起来,所以泡药浴能起到补充阳气,祛湿排毒的功效。②通过艾灸可以振奋全身阳气,以达到驱邪扶阳、改变体质的功效。艾灸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暖子宫,调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强壮元阳,温经通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t"/item/%E8%89%BE%E7%81%B8%E7%96%97%E6%B3%95/_blank"回阳救逆五毒月解毒方法一、泡浴方法初五:6排肌酸+6排湿寒+6增强免疫力初六初七:3排肌酸+3排湿寒+3增强免疫力十五—十七:3排肌酸+6排湿寒+3增强免疫力二十五-二十七:3排肌酸+6排湿寒+3增强免疫力艾灸1、排水毒、痰毒之穴阴陵泉(具有排渗水湿、消水肿之效)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调理内分泌失调三高均有一定效果)丰隆(可调理咳嗽痰多等痰饮之症,祛湿化痰,按摩可消除胃胀)复溜(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当人体的某一个部分肿了,就跟复溜穴有关系,当水液痰湿停滞,按摩复溜穴可以让水液再次循环起来)2、排血毒、淤毒之穴血海(运化脾血,排出血毒之效)委中穴(去除膀胱经之水湿,清血凉血之效)升阳气排寒毒大椎命门至阳(是督脉的腧穴之一,具有温阳扶正之功,并且通达全身上下,使得正气充足,抵抗力强,适应能力灵敏,自然不惧“流感”外邪!)艾灸也可在屋子中点燃,艾烟有很好地祛湿,除虫的作用吗,也可将整束艾叶悬挂在门前,防蚊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