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四:美国》复习资料_第1页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四:美国》复习资料_第2页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四:美国》复习资料_第3页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四:美国》复习资料_第4页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四:美国》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1775-1783)a: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第二届大陆会议《独立宣言》发表(1776)萨拉托加大捷(1777)北美英军投降(1781)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4、推翻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为发展奠定基础双1、1787年宪法2、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4、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也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利C、局限: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实行种族歧视1787年华盛顿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①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华盛顿参加反英,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②1775年,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③1776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⑤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1)第一届任期内:(2)第二届任期内:①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对美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③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领土扩张(18C末-19C中)3、影响: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美国内战(1861-1865)1、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奴隶制的存废)2、导火索: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4、过程:1861(内战开始)1862(林肯颁布文件)1863(葛底斯堡战役)1865(南方军队投降)5、胜利原因:经济基础雄厚;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法令调动了积极性等6、意义: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障碍向帝国主义过渡(19末-20初)1、经济发展五因素:资源丰富、西部开发(市场)2、政治状况:两党轮流执政、门户开放政策(美西战争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3、工人运动: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美国社会主义工2、战中:1917年参加协约国作战3、战后:A、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战前:经济危机冲击、罗斯福新政、对法西斯实行纵容(中立政策)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背景是日本扩张损英美、战略制裁打击重、突然袭击争主动)和影响(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争取美国参战、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改中立、宪章、宣言、意义),中途岛海战,四大国际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原子弹,日本投降。等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3)影响:(1)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兴、救济、改革三个方面:(2)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①二战后至70年代初②70年代③80年代里根④90年代克林顿(1)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建立标志: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②《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三个文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①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②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③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是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表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4)影响: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②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一)经济概况及特点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中、南),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独立战争推动经济发展。②18C末至19C中期:美国完成工业革命。③19C中期:美国成为世界第四号工业国。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速。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重工业主导⑤一战后:经济实力大增,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⑥1929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美国;“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⑧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一方面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一方面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经济稳定发展。⑨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遇到挑战。日本和欧共体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70年代经济危机结束后,进入“滞⑩80年代加快同加拿大、墨西哥的谈判。1992年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经济发展特点①具有发展经济有利的客观环境: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积极吸引人才,科②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速发展。③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④从两次大战中受益,为经济发展和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提供了契机⑤利用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经济①1607-1733英国建立了13块殖民地②美利坚民族形成③1775~1783年独立战争,赢得独立,确立三权分立和共和政体、联邦共和制。④1861~1865年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⑥1933年罗斯福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和自由企业制度⑦中立政策(30年代)→参加反法西斯战争①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三权分立、共和制、联邦制、两党制)。(三)美国的对外政策①加紧对外扩张(19世纪末):门户开放②中立政策(一战前期)③《中立法》(30年代)纵容侵略⑤战后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冷战、热战)⑥美苏争霸(60年代)(四)美英关系美国追随英国对中国进行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美国夺取俄勒冈(1846)①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而来。19世纪,英国的势力优于美国,美国一方面追随英国对优势,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占居优势。英国的霸地位下降,由于国家利益和共同的社会制度,英国(五)美日关系①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853)②日俄战争(1904-1905)美国支持日本⑤二战中美国于1940年对日本禁运,扶蒋抗日⑥二战中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爆发太平洋战争(1941)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逐渐掌握主⑧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⑩7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进行反控制斗争,80年代,与美国建立(六)中美关系①门户开放前,追随英国充当配角《中美望夏条约》1844《天津条约》1858,60年代入侵台湾,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