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_第1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_第2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_第3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_第4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本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第二课,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防灾避险意识,掌握自救自护能力,了解国家和政府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的担当,感悟中华民族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明白减少生产生活中的不合理行为可以减轻自然灾害。本课有三个话题:“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灾害”“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三个话题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属于“知”,“防御自然灾害”也属于“知”,“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是“行”,所以本单元依然坚持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第一个话题“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教材第36页《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展现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区域、特点等;教材第37页的文字、图片及“活动园”中的数据说明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教材第38页“活动园”指出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第二个话题“防御自然灾害”。对于如何防御自然灾害,本话题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进行了说明。从个人层面来说,首先要有防灾避险的意识,其次要掌握科学的自救自护能力,当然还应该在困境中保持顽强的信念和意志;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来说,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需要建立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加强科技力量,提高防灾能力,最后还需要国家制定法律来约束人的不合理行为。第三个话题“发扬抗震救灾精神”。通过再现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中抗震救灾的画面(国家层面),讲述志愿者为抗灾贡献自己力量的感人故事(个人层面),体现中华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愿望,但对自然灾害的了解还很肤浅,仅仅对雪灾、地震、水灾、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有碎片化的认知,对于其他灾害了解得太少,更不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及其危害。大多数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经历过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所以不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验,也对如何预防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自护等知识了解得不够。在讲授本课内容时,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视角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了解自然灾害,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教学目标1.政冶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特点。2.增强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能力,树立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难点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沉着、冷静、机智地面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国家设立应急管理部的主要目的。2.了解近年来我国有关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数据。学生准备:1、了解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2、结合(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简要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数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多媒体出示:应急管理部发布2023年5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5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干早灾害为主,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地质灾害、沙尘暴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8.4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6人,紧急转移安置4.2万人次;倒塌房屋500余间,严重损坏3000余间,一般损坏4.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19.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4.5亿元。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23年5月我国发生了多种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课时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权威部门的数字统计,帮助学生真实感受我国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实现与课时学习内容无缝对接。】二、讲授新课1.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的《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师:地图的左下方是不同自然灾害的图例,大家看看有哪些图例呢?生: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风灾等。师:在《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上,尤其是我国的东部地区,布满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图例,这说明了什么呢?生: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师:仔细观察《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生1:图中有大面积的绿色,洪涝灾害影响范围较广。生2:图中有大面积的褐色,旱灾的影响范围也较广。师:在我们的居住地,主要受哪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根据居住地实际情况回答。师: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2.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多媒体出示:早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师:从《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看,旱灾是影响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大家能说说它的危害吗?生1: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生2:造成河流断流,影响河道运输。生3:造成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生4:干早还会影响到草原和牧民生活。多媒体出示:2020年,全国25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干早,作物受早面积15268.44千公顷,是2010-2019年平均值的72%,为2010年以来最少。西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发生区域性干早。过渡:从《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看,洪涝灾害是影响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多媒体出示: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师:大家能说说洪涝灾害的危害吗?生1:能淹没农作物,造成农作物减产和绝收。生2:能冲毁农田、房屋、公路、铁路。生3:洪水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还可能造成疾病流行。多媒体出示。2020年,全国因洪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69.8亿元,较上年增加747.1亿元,同比增长38.86%,占当年GDP的0.26%;其中安徽省直接经济损失600.7亿元,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425.2亿元,江西省直接经济损失344.5亿元。师: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3.人为的自然灾害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活动园”的内容,了解森林被破坏会造成和加剧的自然灾害。师:破坏森林会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被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引发灾害。多媒体出示:破坏森林可能会引发的自然灾害洪水:森林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备和调节器,砍伐和破坏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使得发生洪灾的频率及程度增加。干旱:森林对于维持水循环也十分关键,它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排出到大气层中,森林被破坏会使得水分的蒸发量降低,导致干旱的发生。滑坡:很多根植于斜坡上的树木具有稳定坡地的作用,砍伐森林会减少这些“支撑点”的数量,使得土层趋向松弛,最终导致滑坡的发生。师:人类还有哪些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加剧和发生呢?生1:草原上过度放养牲畜,或者把草原改成耕地。生2:采矿破坏山体的植被,造成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生3:工厂大量排放有毒气体会形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和腐蚀建筑物。小结:除了自然的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4.认识自然灾害小活动师:请大家说说图片中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灾害,并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情况。提示:图1一干旱;图2-火山喷发;图3-地震;图4-洪涝;图5-泥石流。三、课堂小结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了解我国防御日然灾害的有关法律.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学生准备:1、观察、了解本地的防灾减灾工程。2.通过手机、电视等丁解某地一周内的天气情况。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师: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全民具有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设计章图:开门见山地切入学习主题,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主题,便于集中注意力。】二、讲授新课1.具有避险意识师:生命是宝贵的,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具有避险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4幅图片呈现了遇到洪水灾害时的几种做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图1图2图3图4师: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每学期都会进行各种安全演练。假如遇到地震灾害,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选择在坚固的物品下躲避找衣柜躲藏选择有承重墙的墙角躲避住高楼,伺机下跳生:讨论交流。2.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过渡: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师:在生活中,你注意到天气变化了吗?会时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吗?天气预报能帮助我们应对哪些自然灾害呢?生:天气预报能帮助我们应对台风、干旱、洪涝、霜冻、暴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师:卫星遥感等技术应用到天气预报上,使我们更及时准确地了解了天气变化,在预报气象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阅读角”,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师: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生活中的气象站、水文观测站、海洋观测站、地震监测站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设施。3.防灾减灾的措施过渡: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多媒体出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技术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同期国际水平。凭借最新搭载的快速成像仪,“风云四号”B星可以实现对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次的成像,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具备更强的监测能力。针对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雾、沙尘、霾等灾害性和高影响天气,“风云四号”双星在轨联合观测,结合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可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师:及时监测和准确预报气象灾害,为人们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提供了科学支撑。但是,面对自然灾害,人们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应对。比如人们为了应对自然灾害,还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大家能说说你了解的工程措施吗?生1:市区中心有应急避难和疏散场所。生2:各地建设的水库也是防洪抗旱工程。生3:房屋建筑用框架结构,能提高抗震能力。师: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三、课堂小结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第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大禹治水”的视频、图片及“嘉靖地震”的资料;搜集重大自然灾害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搜集援灾志愿者的事迹;设计教学PPT课件。学生准备:具体了解身边的自然灾害;搜集抗震救灾的事例。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图片,导入新课1.播放“大禹治水”片段(《中华治水故事》第三集《大禹治水》)2.简介“嘉靖地震”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半夜子时),在陕西的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成了古今中外地震史上有记载的最惨重的灾难。遭受这次地震破坏有文字记载的共计101个县,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等省区,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很广,有文字记载的有11个省区的227个县,北到山西北部,南达江西、湖南,西至甘肃,东抵山东、安徽,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关于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在世界地震史上绝无仅有。据明史《嘉靖实录》记载“二千里人烟几绝”,“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师:从视频和材料中,大家了解了“大禹治水”和“嘉靖地震”。一个发生在五帝时代,距今4000多年;一个发生在明朝,距今400多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有人说,人类的成长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时“不屈的抗灾精神”,来感受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设计意图:播放“大禹治水”片段,展示“嘉靖地震”资料,让学生明白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但历朝历代,中国人坚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取得了很多经验教训。】二、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国家、政府、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震救灾。1.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文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一批批投灾物贵、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伞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解放军战士满腔热血驱收了冰天雪地的瑟瑟寒意。2.想一想:上面这些图片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议一议: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这些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三、讲述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过渡语:自然无情,人间有爱。每次自然灾害,除了各级政府在组织抗震救灾外,还有大量的志愿者活跃在灾区内外,也有大量的受灾者自救救人。让我们来讲述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吧。1.教师讲一例,学生补充讲述志愿者或受灾者的故事。教师讲述:唐山13位志愿者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学生甲:四川“最美教师”袁文婷食文婷,四川什邡市人,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遭到严重破坏,楼房瞬间坍塌。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孩子们的伤亡,她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教学楼轰然倒塌,她的青春水远定格在25岁。当人们发现她时,她的身体被砸成两截,她的双臂下还抱着两个学生······学生乙:甘肃14岁少年抢在教室墙壁倒塌前救出7孩童5月12日汶州地震发生时,甘肃省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北面围墙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而墙根下还站着十几个小孩子。这惊险的一幕让童世强立刻冲过去帮老师转移孩童。他冲到一直摇晃的北墙底下,抱起一个小孩就往院子中间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抱第二个。从北墙到院子中间这短短的一点距离,童世强仿佛冲刺一般拼尽全力。一个,两个,三个······童世强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个14岁的孩子,身上的力气早已用尽,可他还是在坚持,坚持着救一个,再救一个,7个孩童被他抱出。“我只想把小弟弟、小妹妹们救出来,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当他刚刚把最后一个小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北墙轰然倒塌,激起的灰尘蒙了童世强一身。而此时,童世强已经全身无力,连站都站不稳了。学生丙:南京乞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