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播州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高一地理学科(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2016年9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完成下面小题。1.如果发现类似地球上的地外文明,该天体的自身条件可能有()A.来自恒星的稳定光照B.真空的地理环境C.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D.安全的宇宙环境2.的选址考虑到当地的()A.年降水量少B.科技水平高C.人口密度大D.大窝凼地形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种距今约4700第1页/共7页代纪距今时间(亿年)第四纪0.026新生新近纪0.23代宙古近纪0.66白垩纪1.45中生侏罗纪2.01代三叠纪2.523.兔耳果化石形成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B.三叶虫出现C.铁等矿产形成D.形成联合古陆4.兔耳果生长年代古地理环境()A干热B.冷干C.湿热D.冷湿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2月06日02时44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岸近海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0000米,是当地近20年里最强地震。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A.是岩浆的发源地B.富含铁镍元素C.由固态岩石组成D.属于外部圈层6.地震发生时,受地震波直接影响加利福尼亚州海上作业的船舶会()A.上下颠簸B.先左右摇晃,再上下颠簸C左右摇晃D.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第2页/共7页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神舟十九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按照预设将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7.神舟十九号与空间站对接时所在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8.神舟十九号在发射过程中经过的大气状况是()A.气温先降低后升高B.密度由大到小C.气压先降低后升高D.水汽含量增大立冬之后,遵义市气温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表为遵义市12月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2月15日12月16日12月17日12月18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晴晴

阴阴5~9℃3~9℃0~℃0~13℃第3页/共7页9.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0.与前两日相比,后两日昼夜温差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②减弱③增强B.①增强③增强C.②增强④减弱D.①减弱④增强农民为了有效防止冻害,下列措施和原理正确的是()A.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B.排干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含水量C.点草烟熏,反射大气逆辐射D.建设塑料大棚,增强太阳辐射2024年10辆倾覆、农田村庄被淹。然而此次洪水之前西班牙连续两年遭遇严重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这也加剧了本次洪水。完成下面小题。12.此次洪水所属水循环节是()A.水分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13.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加剧洪水的原因是()A.下渗减少B.地表径流减少C.降水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柔鱼是暖水性鱼类,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在产卵场和索饵场之间季节性游动。图示意某海域柔鱼产卵场和索饵场位置。完成下面小题。14.推测月图中海域柔鱼的游动方向是()A.一直向北B.一直向南C.先向北再向南D.先向南再向北15.图中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第4页/共7页A.流经海域的盐度降低B.降低沿岸气温C.沿岸河流结冰期延长D.增加沿岸湿度遵义市播州区播雅湿地公园的湖泊中生长着大量的水杉,每年深秋的水杉树叶变红,宛如大自然打翻的颜料盘,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打卡,冬季水杉叶片会逐渐脱离树枝掉落。下图为播雅湿地公园水杉林和水杉叶。完成下面小题。16.水杉所属的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17.湿地公园水杉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消浪、增加光照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保持水土、减轻滑坡D.调节气候、涵养水源18.水杉对当地土壤的影响主要是()A.加速矿物质淋失B.提供矿物养分C.提供土壤有机质D.决定土壤质地下图示意我国某泥石流多发区等高线地形,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泥石流多发区域位于()A.①B.②C.③D.④20.对泥石流的移动范围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A.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5页/共7页C.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二、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共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纬度介于26°36′N至27°26′N之间,平均海拔约2200米,年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素有“阳光城”的美誉。近年来,威宁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造40万亩蔬菜基地。为了促进威宁县蔬菜产业发展,农业技术专家建议菜农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生长。图示意当地蔬菜大棚。(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威宁县素有“阳光城”的地理原因。(2)大棚工作门被打开的瞬间,工作门下半部分会有气流从门外进入大棚内,上半部分的气流却从大棚内流出,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3)分析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能促进蔬菜生长的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19年8月1070天后抵达南美洲。南美洲的亚马孙大潮、钱塘江大潮和恒河大潮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潮涌,亚马孙大潮是其中最壮观、最具有野性美,也是最神秘大潮。下图示意麦哲伦环球航行部分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第6页/共7页(1)简述人类利用潮汐的主要方式。(2)分别说出甲、乙两处洋流的性质,并指出乙洋流对麦哲伦船队此次航行可能产生的影响。(3)简述航段②的表层海水盐度从北向南降低的原因。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赣江位于江西省境内,为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流域冬春季节,东北风强劲,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在南昌市南侧28千米处的赣江西岸有宽阔的沙丘。图1示意沙丘区域位置,图2为沙丘景观图。(1)说出赣江西岸的沙丘沙粒来源,并分析原因。(2)指出沙丘缓坡的朝向,并说出理由。(3)描述赣江西岸沙丘的形成过程。第7页/共7页

播州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答案高一地理学科1.C2.D3.A4.C5.C6.A7.C8.B9.C10.DA12.C13.A14.B15.D16.C17.D18.C19.A20.A21.(1)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受海洋影响较小,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2)大棚内气温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棚上部气压高于大棚外侧的同水平高度,打开工作门时,气从工作门的上半部分流出大棚,棚内地面气压降低;室外气温低,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棚外地面大气从工作门下半部分流向棚内。(3)增温作用: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气体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22.(1)利用潮汐发电;发展旅游观光;发展潮间带养殖业;大型船只利用潮汐进出港口。(2)甲为暖流,乙为寒流。乙洋流和麦哲伦船队航向方向一致,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约时间;八月份正值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乙洋流为寒流,使得航行途中环境温度较凉爽。(3)航段②起点靠近副热带海域,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航段②终点为赤道附近海域,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低纬度陆地径流较多,海域有较多陆地径流注入稀释海水。23.(1)沙源:赣江河谷/河床河/漫滩/沙洲等。理由:赣江水位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