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实验报告_第1页
温控实验报告_第2页
温控实验报告_第3页
温控实验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档篇一:温控电路实验报告温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1,了解自锁,互锁的概念;2,掌握电动机自锁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3,掌握交流接触器互锁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4,掌握用时间继电器使y-△联结互换;5,掌握交流接触器的常用触电和常关触点在电路中的作用。二材料工具继电器,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4148二极管,5.1伏二极管,热敏电阻,s9013三极管,1.2k欧电阻,20k欧电阻,1m欧电阻各一个;5k欧电阻,3k欧电阻,3.6k欧电阻各两个。四实习过程1,看懂温控电路原理图,合理规划电路板上的各元件布局,掌握色环电阻的数值读法,将所需的色环电阻找出;2,在电路板上安装各元器件,安装二极管时,注意它的正负极;3,将电烙铁连接电源,烙铁头加热到温度高于焊锡熔点后,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拿电烙铁,进行焊接;4,焊接完成后,认真,细致地检查焊接电路是否有误,检查无误后,将电路板接通12伏稳压直流电源,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正常工作,(红灯亮时,当调动可调电阻时,绿灯会亮也会熄灭),若发光二极管不正常工作,则用万用表检查各元件,找出故障原因,解决故障。5清理实验台,打扫卫生。五总结我做这个实验还是蛮顺利的,上了认真听老师讲,记录下细节,焊接之前我还特意把我画的电路原理图给老师看,确保无误后再开始耐心焊接,所以,这次实验我总结出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虽然事后自己可以专研出误区,但那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认真听老师说还是很有必要的。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跟正反转的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相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的接线和操作方法;(2)理解互锁与自锁的概念;(3)掌握电动机接触器的正反转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实物连接的要求;二实验器材三相异步电动机,万用表,空气开关,单相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组合按钮,导线若干,螺丝刀三实验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取决于磁场的旋转方向,而磁场的旋转方向取决于电源相序,所以电源的相序决定了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任意改变电源相序,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也随之改变。四实验内容(1)先熟悉各按钮开关,结构方式,动作原理及接线方法。(3)将电器摆放整齐,紧凑,并用螺丝刀安装好,紧固各元件时用力均匀;(4)按电路原理正确连接好线路;五总结在这周实验里,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仪器自己有很多不认识,都在组内讨论后才慢慢了解到,而且自己意识里认为正确的线路,其实是有很大误区的,特别是最后一个实验,我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在实验室人慢慢变少的过程中,我们组员沉着,冷静,终于完成实验,完美收尾,做事冷静,沉着,这是一种态度。篇二:14组温控实验报告作品作者:戴林龙吕咏徽硬件、文档:吕咏徽软件:戴林龙摘要本系统使用了mc9s12xs128作为主控制芯片,由4*4键盘作为设定温度的输入工具,lcd1602显示,以及lm35作为测温元件,通过运放op07得出温度。采用pid算法下的pwm波对水泥电阻和风扇进行控制,调节加热或降温的速度和幅度,实现了在设定温度误差1%的摄氏度下的温度控制。采用定时器中断进行计时并且显示相应加热时间。abstract概述任务:设计一个温度测控系统;(1)采用功率10w的水泥电阻对金属散热器(体积<100mm*100mm*30mm)进行加热;(2)加热器外用一风扇对之吹风进行随机扰动;(3)采用温度传感器lm35(模拟)测量环境温度。要求(1)能够设定被加热的金属散热器表面目标温度(环境温度向上增0-100℃);(2)控制金属散热器表面温度(控制误差<1%);(3)动态响应速度<30sec;(4)动态显示当前设定温度、实测温度。一、硬件的设计与实现1,lm35测温电路电容用于滤去可能产生的交流电。p6接受模拟信号lm35是nationalsemiconductor所生产的温度传感器,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lm35比按绝对温标校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优越行较好。因而,从使用角度来说,lm35无需外部校准或微调,可以提供±1/4℃的常用温度精度。1)工作电压:直流4~30v;2)工作电流:小于133μa;3)输出电压:-1.0~+6v;4)输出阻抗:1ma负载时0.1ω;5)精度:0.5℃精度(在+25℃时);6)漏泄电流:低功耗,小于60μa;7)比例因数:线性+10.0mv/℃;8)非线性值:±1/4℃;9)校准方式:直接用摄氏温度校准;10)封装:密封to-46晶体管封装或塑料t0~92晶体管封装;11)使用温度范围:-55~+150℃额定范围。lm35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标呈线性关系,转换公式如式,0时输出为0v,每升高1’c,输出电压增加10mv,v(t)=10mv/’c*t’c。2.加热降温电路给in部分保持电压的输送,用en部分给予使能控制电阻和电机。3.显示部分电路使用1602的led灯来显示。4.键盘电路通过4*4键盘,采用反转法,即给单片机的端口赋值两次,分别使键盘的行和列为低电平,最后得出所按键的值。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pid算法因为温度控制要求精度较高,所以本系统中采用了pid算法。pid算法分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是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没有明确的数学关系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由于加热的速度需要有保证,因此前期进行快速加热,在接近设定温度时候再进入pid,本系统选择在接近设定温度5’c时进入pid算法,同时控制风扇起转,二者同时控制温度。pid算法的出来的数据转换为对应的占空比送给快速pwm波,通过l298使能水泥电阻,改变电阻的有效电流改变其功率。pid的整个思想及流程图如下:直接计算公式:pout(t)=kp*e(t)+ki*σe(t)+kd(e(t)-e(t-1))上一次计算的值:pout(t-1)=kp*e(t-1)+ki*σe(t-1)+kd(e(t-1)-e(t-2))两式相减得到的增量计算公式:pdlt=kp*(e(t)-e(t-1))+ki*e(t)+kd*(e(t)-2*e(t-1)+e(t-2))2、软件流程图本系统采用lcd显示设定温度和当前温度,并显示加热到设定温度的时间。键盘输入部分采用一只扫描的方案,如果扫描不到输入按键,那么系统就会执行下去,而不会暂时停下来去接收键盘的字符。键盘输入设定温度,控制加热关闭键,风扇全速降温键篇三:计算机温度控制实验报告1目录一、实验目的---------------------------------2二、预习与参考-------------------------------2三、实验(设计)的要求与数据-------------------2四、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2五、实验过程---------------------------------2(一)硬件的连接---------------------------------2(二)软件的设计与测试结果--------------------------3六、实验过程遇到问题与解决--------------------11七、实验心得--------------------------------12八、参考资料-------------------------------12一、实验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一个由工业控制机控制的温度测控系统。通过这个过程学习温度的采样方法,a/d变换方法以及数字滤波的方法。通过时间过程掌握温度的几种控制方式,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结构。二、预习与参考c语言、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三、实验(设计)的要求与数据温度控制指标:60~80℃之间任选;偏差:1℃。1.每组4~5同学,每个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及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出实际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温度控制测控系统。2.根据设备情况以及被控对象,选择1~2种合适的控制算法,编制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通过。四、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工业控制机、烘箱、温度变送器、直流电源、万用表、温度计等五、实验过程(一).硬件的连接图1硬件接线图1.按上述接线图接线。2.为了使温度变动不大,把烘箱的地线与直流电源的地线相连。3.为了更好的测到烘箱的温度,把温度计的检测点与温度变送器捆绑在一起。4.用万用表测试电磁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室温时应该差不多在1.5v左右,若不是,适当调整变阻器的阻值。最后,我们把27摄氏度时电磁继电器两端的电压调到1.95v.(二).软件的设计1.控制算法的选择:a.pid控制:pid控制算法可分为两种,位置型控制算法与增量型控制算法。为了减少程序的冗余量,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可选用增量型控制算法。不过,用它的话就要考虑多个变量的选取,t,td,ti三个周期的选取比较耗时间。b.趋近控制:基本思想是把控制分为许多个区间,在各个区间加不同的加热时间或者吹风时间,越接近设定值就分得越细。鉴于报告要求没有严谨的要求,而且在十分钟之内能达到设置温度即可,所以我们组在选择的时候选择了较为容易实现的b方法,趋近控制。2.实际温度与数字量的转换通过测算初步确定温度和数字量的对应关系。a.测算结果如下表:6065781817做出其散点图如下:708507589480920在实验控制过程显示器显示温度控制图像如下:计算机温度测算图b.加温测试:通过加温测算,取得以下列表,温度与变换后的数字量的数据比较如下表。c.干扰测试:在温度稳定的情况下突然给烘箱降温干扰后的实验温度数据:做出控制过程温度时间趋势曲线如下所示:3.程序思路图4.程序#include<stdi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