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1页
2.2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2页
2.2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3页
2.2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4页
2.2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o"2.2汽化和液化"2汽化和液化(解析版)考点直击考点直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汽化和汽化的方式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1)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2)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典例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她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刚好被吹干。这一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不变【答案】B。【解答】解: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气球上有酒精,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气球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故选:B。【典例2】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此过程吸热(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答案】汽化;吸热。【解答】解: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汽化;吸热。【变式训练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变式训练2】在手臂上擦点酒精,酒精一会儿就不见了,而且擦酒精处感到凉。酒精一会儿不见了,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蒸发)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擦酒精处感到凉爽,说明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汽化(蒸发);吸热。【解答】解:用酒精棉球在皮肤上消毒时,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所以会有凉爽的感觉。故答案为:汽化(蒸发);吸热。考点2沸腾和沸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2)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1)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2)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典例3】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下面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答案】C。【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中,加水后水的温度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图象中水的沸点与原来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图象中有加水后降温的过程(比较短暂),也有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沸点的升温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且水的沸点不变,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4】小明观看了“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它们互不相溶,处于底层是醋(油/醋),当温度达到60℃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不会(会/不会)升高,于是就可以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答案】醋;60;不会。【解答】解:油锅的下面是醋,上面是一层与醋不相互溶解的油,醋在油的下方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油的大;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故答案为:醋;60;不会。【变式训练1】在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物质沸点酒精78℃水100℃煤油150℃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答案】A。【解答】解:甲容器内盛有水,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最高是100℃,要使乙容器中的液体沸腾,乙容器中只能盛有比水沸点低的液体,才能沸腾,所以乙容器中盛有酒精,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小华用烧瓶装水加热至沸腾后,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选填“继续”或“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瓶内气压变小,水的沸点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所以水又再次沸腾了。【答案】停止;液化;小;降低。【解答】解:小华用烧瓶装水加热至沸腾后,从火焰上拿开,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瓶内的气压减小,所以瓶内水的沸点降低,水再次沸腾。故答案为:停止;液化;小;降低。考点3蒸发及其影响因素1、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2、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典例5】如图干湿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包住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吸水后蒸发吸热,所以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小 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小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越小 D.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答案】B。【解答】解: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此温度计(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小于放在空气中的温度计,也就是干球温度计的示数,故A正确;BC、空气越干燥,湿度越小,水蒸发越快,湿球温度计的示数越小,干球温度计与湿球温度计示数相差越大。所以空气湿度越大,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空气湿度越小,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大,故B错误、C正确;D、夏天,空气湿度大时,身体表面的水分不易蒸发,所以感觉特别闷热,故D正确。故选:B。【典例6】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吸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答案】液体的表面积;吸热。【解答】解: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的叶子的表面积比较小,这是通过减少液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减少蒸发,以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南方的热带的树木叶子比较宽大,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以适应高温的环境。故答案为:液体的表面积;吸热。【变式训练1】对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C.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答案】C。【解答】解: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2】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答案】D。【解答】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C、用地膜覆盖农田,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C不合题意;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4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秒表)。实验步骤: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步骤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步骤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步骤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典例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1234水的沸点/℃98.298.998.598.6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表格中的数据均有效【答案】D。【解答】解: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故选:D。【典例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酒精灯火焰大小一样的实验器材,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1)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7℃。(2)三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图象(如图3),不计能量损耗,则三烧杯中的水的质量:ma<mb;mb>mc.由图象还可以判断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三空选填“>”、“=”或“<”)。(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质量为200g的水从30℃加热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4J。【答案】(1)47;(2)<;>;<;(3)4.2×104。【解答】解:(1)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50”在“4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47℃。(2)由图2可以看出,a、b、c的沸点相同,其中a、b初温相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则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初温相同,b的加热时间比a的长,故b的质量大与a的质量;a、c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平行的,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的质量等于c的质量,所以可得:ma=mc<mb;由图象还可以得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0.2kg×(80℃﹣30℃)=4.2×104J。故答案为:(1)47;(2)<;>;<;(3)4.2×104。【变式训练1】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甲。(1)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过程如图乙、丙,则图乙(选填“乙”或“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如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5969798989896989898…①第6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②由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中a曲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应是图2中c(选填“a“b”“c”或“d”)。(4)如图3,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1)乙;(2)①6;98;②吸;不变;(3)c;(4)不会。【解答】解:(1)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乙图中的情境符合;(2)①沸腾时温度不变,此时水的沸点为98℃,水在3min时已经沸腾,但表格中6min时的数据为96℃,故此数据错误;②沸腾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达到沸腾所需时间会增长,沸腾时温度不变,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应是图2中c;(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故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乙;(2)①6;98;②吸;不变;(3)c;(4)不会。【变式训练2】小李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的合理顺序为自下而上(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96℃;(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3所示,则图A(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4)图4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B组水的质量较大(写出一种即可)。(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5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你认为小刘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1)自下而上;(2)96;(3)A;(4)小于;(5)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6)不正确。【解答】解:(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为96℃;(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4)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说明当地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实验时B组水的质量大;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5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这是不正确的,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的装置和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不同,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无法完成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3)A;(4)小于;(5)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6)不正确。考点5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式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1)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2)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3)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典例9】夏天小玲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D。【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典例10】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二氧化碳液体又会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此过程需要吸热(“吸热”或“放热”)。【答案】压缩体积;吸热。【解答】解: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装入其中;当打开阀门,二氧化碳液体又会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过程中吸热。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吸热。【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答案】B。【解答】解:A.冰镇饮料一般放置于冰箱的冷藏室或冰水混合物中,而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5℃左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冰镇饮料的温度与它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同。故A错误。B.饮料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水蒸气液化成水珠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D.饮料瓶上的水珠消失是因为水珠吸收热量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B。【变式训练2】雪糕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如图所示,雪糕冒出的“白气”是向下(上/下)的。【答案】液化;下。【解答】解: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白气”向下运动。故答案为:液化;下。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2021•福建)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答案】B。【解答】解:A、铁的导热能力更强,不利用罐内温度的保持,不合题意;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有足够的水进行蒸发,符合题意;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抑制了空气流通,不利于水的蒸发,不合题意;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空气潮湿、闷热,不利于水的蒸发,不合题意。故选:B。2.(2021秋•宝应县校级期中)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答案】C。【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液态氮气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不容易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故选:C。3.(2021•十堰)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答案】C。【解答】解: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风吸收人体的热量,在室内,风也不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故只有C说法正确。故选:C。4.(2021秋•宝应县期中)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答案】C。【解答】解:观察图丙可知,a升温快、b升温慢,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甲组水的质量小于乙组水的质量。A.图线a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故A错误;B.图线b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故B错误;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C正确;D.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故D错误。故选:C。5.(2021•广东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 B.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之液化的 C.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100℃的水烫伤是一样严重的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要放热【答案】B。【解答】解:AB、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液化石油气都是在常温下使用,即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故A错误,B正确;C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水要放热,而不是水变成水蒸气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6.(2022•日照一模)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答案】C。【解答】解:“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是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内表面,故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7.(2021秋•大丰区校级期中)在织布厂里,常有干湿泡湿度计,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构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吸热,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示数低,干泡温度计示数为15℃时,表示当时的气温=(>/=/<)15℃.在相同室温的条件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室内空气越干燥(填“干燥”或“潮湿”)。【答案】水蒸发吸热;低;=;干燥。【解答】解: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干泡温度计示数为15℃时,表示当时的气温=15℃;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低;=;干燥。8.(2021•南海区模拟)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b所示(选填“a”或“b”),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