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2/0E/wKhkGWewAPqAGzCJAAJDcanzE7c458.jpg)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2/0E/wKhkGWewAPqAGzCJAAJDcanzE7c4582.jpg)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2/0E/wKhkGWewAPqAGzCJAAJDcanzE7c4583.jpg)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2/0E/wKhkGWewAPqAGzCJAAJDcanzE7c4584.jpg)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2/0E/wKhkGWewAPqAGzCJAAJDcanzE7c4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一、(2020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巳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10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禹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停
姆推,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总锦鳞游冰,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隼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
B.朝年夕阴晖旧光。
C.橘建楫摧倾:倒下。
D.宠辱偕忘偕:和谐。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D.而或长烟一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淇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
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富表现九写出了洞庭湖水气
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
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卜3题。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
口:“非夫子所知也。吾学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愈子不以我为性知我之欲有
所明闻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凡知我之不遇明君也;
葩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②衽(佗n):衣襟。③负贩:背货贩卖。④明:证
明。⑤说(shui):劝说,说服。⑥不肖:不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吾学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尝:
⑵鲍子不以我为性怯: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3.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二、(2020湖南常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若心志涝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吁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排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于吠亩之中每假借干藏书之家
B.百里奚举于小愿为中鞍马
C.必先苦若心志募喜洋洋者矣
D.征于色天山共色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广画两处)
然后知生丁忧患而死丁安乐也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③乎?”平公
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③炳烛:点烛,
一说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④孰与昧行乎:点亮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
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1.填空。
⑴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他觉得“吾年
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⑵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噜”理解成了,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
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炳烛之喻。
2.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2019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原稍之供,父母岑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
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节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学余,撰长书
次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杓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夺际遇之
盎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樨余谒:拜见。
D.言邳而色夷和:谦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聘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勤年
C.自谓少时用少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渺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
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
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这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
虬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冬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⑨场上,呼吏痛
杖一百,喝使信令。亟⑥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
m:“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
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耐任苏州太守朋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
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文卷悉烬悉:
⑵喝使归畲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飞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内容具体分析。
四、(2019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层石壁,五色东殍。青林翠竹,
里号俱备。晓雾将娄,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地,为岩。青树军宴蒙络摇缀,
参奉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伸然不动多个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砥(h»B.沉鳞竞跖(妨0)
C.参季披拂(CDD.你然不动(怕i)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五色登尊交辉:
⑵四时俱备四时:
⑶青树学蔓翠蔓:
(4)眼与远逝俶尔: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五、(2018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卜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唯育之中,传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住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涝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吁岁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普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牛国之中吠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住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地喻:告诉。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上①岁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日:“人
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赚③抵'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
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日'人有好忘者,徒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
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口:、、然。朕与公辈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出胡:胡商。③豚(qi。):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上谓侍臣曰谓:
⑵富戮力相辅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六、(2018江苏淮安)阅读下面两部分文字,完成第1~5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丹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泰许。中轩敞者为舱,碧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石青掺之。
(节选自魏学湃《核舟记》)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聿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
海令如蟀翼,上镂人物、花鸟网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
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
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阀叫间饰龙凤,以云
母石为麟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
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竣,烟际现月宫,姮娥⑸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扇上立牛
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
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滕⑦,珠帘垂
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妥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
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节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
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
⑥茂才:秀才。⑦麟:田展。⑧殖:独揽,独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谈停顿。(只标一处)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为宫室为:
(2)罔不因势象形因:
(3)母六角或:
(4)高可三四丈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尝贻余核舟一•<>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⑶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七、(2018安徽)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卜4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用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人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日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广担牲玉帛沸敢加也,必以停。”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冬对
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又何闻焉间:
⑵必以信信:
⑶必以情断之之:
(4)智虽弗及及: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文在写作手
法上还使用了0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c
(乙・•—e-----•模拟预测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源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将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戋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辕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沙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茶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泮然若神
人;余则缁袍熟衣处其间涔.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媵人持汤沃灌汤:
⑵同舍生皆侬绮绣被:
⑶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敝:
(4)略无慕艳意略无: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卜5题。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那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晔长堤
一痕、沏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匕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位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可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力•于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心/亭一点
B.有两人/铺毡/对坐
C.拉余/同饮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重衣炉火(裹、围)
B.帙长堤一痕(唯一)
C.余强饮三大白顾别(连词,就)
D.用子喃喃曰(船夫)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
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雾淞沆砺……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二粒而已”
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只是为了表现亭中游人的热情好
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
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卜3题。
记承天寺夜游①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然於起行。令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冰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欣然起行欣然:
♦♦
⑵图无与为乐者念: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究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日广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落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邛月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邀第而自视,又弗如远
io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乎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至,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白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L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眼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砂我也私:偏爱。
2.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回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臭”的结论。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卜4题。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冷,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日终
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麻甄支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
神凝:里过兰椒,味过辱醴咒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遇。士气和,
亡礼厉久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⑹居,不君不臣;男女杂
游,不媒不聘;举水而居,不耕不稼;士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大不病。其民孳阜其亡
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慎•则饮神漫,力志和平。过
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漫,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情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节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
注①甑甑(danzhui):盛水的陶器。②滇(能n):泉水。③醪醴伯oli):美酒。④埒(伯):山上
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茹:共同,一起。⑦孳(zT)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同
“富”,繁盛。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迷而失游谬之一国涂
⑵县过兰椒,味过醪醴臭
⑶缘水而居,不耕不稼缘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过则醉,经旬乃醒。
⑵既反周室,慕其国,悄然自失。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
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
酸焉。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③然,不可以不史也,故史之为愚溪。
••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瓦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
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
也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
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抵石,
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
可也。
注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断断(yinyi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
见……十: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灌水之阳,有溪焉f而名莫能定
BD.
I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I名之者谁
[故更之为愚溪D[大舟不可入也
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潭中鱼可百许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
本加以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淳于髡①者,齐之黄婿■也。长不满七尺/骨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
喜隐③,仔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
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
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
人⑤,赏一人,洋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淳于髡(kM):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
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好:
⑵诳一人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⑵左右莫敢谏。
3.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4.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俾;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
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
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
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
国吾事之,小国吾根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
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丰。既尽,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日:“凡得时者昌,
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
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俳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
无怪容,日广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
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羡/施氏之有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D.遂/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抚:
(2)反:
(3)愠: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⑵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课内外比较阅读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肯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可'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甘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
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令问,其奚①
决焉?
(节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奚:怎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不知其号也旨.
⑵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君子之学必知问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含问,其奚决焉舍:
2.请用“尸给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网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募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
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尊,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可幔亭峰’后崖也。岩前
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
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沿潮阻绝溯:
⑵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_______
⑶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宜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
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余幼时即带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本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c合有士寇②,自练乡兵与之
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康。州官使试于一
村,沟淞①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
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唬《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经年:很长的时间。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浙1(x0):沟渠。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
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O
工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余幼时即喀学嗜:
(2)串送之走:___________________
⑶自谓可将兵十万将:
•
(4)会有土寇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目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拶其上。有泉幽幽张其鸣乍大乍细。渠
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c堂: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
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各鱼°又北曲行纾
余,睨若无穷然卒人于渴。卷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麻力焉。风摇其巅,韵
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理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196-1-112:2025 EN 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 - Part 1-112: Electrical test methods - Test for return loss and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 工程项目分包合同
- 绿色能源项目投资风险防控协议书
- 现代商业房屋买卖合同
- 产品供货合同范本(32篇)
- 离婚房产协议书
- 纯人工劳务分包合同
- 环保设备销售安装维修服务合同
- 合伙人股份转让协议书
- 居间合同服务协议书
- 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王晶)
- GB/T 26189.2-2024工作场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全部课件(共7课时)
- 盐城江苏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直属事业单位市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中心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教学秘书培训
- 2025江苏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事业单位招聘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教室卫生管理
- 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说课稿
- 体育科学急救知识
- 工程项目建设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