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广西地方标准《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等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2〕1903号)文,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宣贯。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蒋桂江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项目负责人梁树勇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任医师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王成龙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技术操作规范制定韦英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技术指导梁子茂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方案整理者滕红丽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研究员方案整理者曾翠琼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方案整理者韦明婵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助理研究员方案整理者马艳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方案整理者张译敏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师方案整理者周圆圆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方案整理者杨盛鑫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方案整理者杨小徽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查阅资料毛正奇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方案整理者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壮族人民从远古的布洛陀时代一路走来,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适合岭南地区人民需要的民族医药。随着壮医药学的逐步发展及其与祖国医学的进一步融会贯通,现代壮医药学得到了相应程度的发展,临床应用更加广范。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壮医独特有效的诊疗技法,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一批壮医药工作者在前人发掘整理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方法及手段,对壮医常用的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规范化研究,传承和创新并驱,使之从学术理论到临床运用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壮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医有关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并持续加大对壮瑶医药等民族医药的支持力度。2020年5月自治区医保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关于将部分民族医技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的通知》(桂医保桂〔2020〕1号),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17项民族医技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甲类项目管理,大力支持广西民族地区健康服务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民族医药诊疗服务“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满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为此,如何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原则,又能充分体现壮医特色,并且能够得到国内外同行所认可的壮医外治技术操作规范标准,是目前壮医临床发展亟需解决重大问题。壮医火针疗法是在壮医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民间火针点剌术总结出的一种筋结解结治疗方法,将针具的针尖在火上烧红,迅速刺入皮肤、穴位等,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该疗法在壮族民间应用广泛,疗效好,常做为保健治疗一种外治法,具有祛风毒、除湿毒、化瘀毒、散寒毒,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的功效。该疗法以其“简、便、廉、验、绿色安全”的特点,为壮族地区民众的疾病预防、治疗及健康保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尚未开展系统规范的研究,存在诊疗技术、操作方法不够规范,关键技术不明确,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临床疗效参差不齐,无法准确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此外,由于壮医火针疗法的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导致市场经济中各诊疗场所盲目性和自发性的开展壮医火针治疗,这也不利于该疗法的推广及发展。项目组将在广泛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发掘整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壮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系统整理壮医火针疗法理论和学术思想,对壮医火针疗法进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参照国家和有关部门所支持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标准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制定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丰富壮医药标准体系,为构建完整、科学、实用、可行的医药技术规范提供支持。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提出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壮医火针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此疗法的有关研究情况。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地方标准发布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培训,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标准形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把《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印刷成册,分发给各医院壮医科、治疗科室,加强标准的宣贯推广,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资料收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标准起草工作组深入区内涉及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有代表性的中医、民族医医院等调研学习,广泛征集临床医生意见;针对该操作进行分组实地调研学习讨论,征集专家组意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合理要求,汇总统计意见资料;再结合前期对壮医学和民族医学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挖掘该操作的相关资源。主要有:ISBN978-7-5132-3927-1壮医基础理论ISBN978-7-5132-3928-8壮医外治学ISBN978-7-5132-3732-1壮医针灸学ISBN978-7-5551-1427-7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ISBN978-7-80763-403-4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三)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功效、适用范围、禁忌症、操作要求、治疗时间及疗程,指出了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和健康指导。(四)调研及编制标准根据确定的标准框架,依据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信息数据收集整理,编制小组经过数次讨论修改,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制定标准的原则1.规范性原则标准的编写格式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2.一致性原则标准内容与现行的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保持一致。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标准文本内容准确与严谨,使标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二)制定标准的依据本标准的编制参考《壮医基础理论》《壮医外治学》《中国壮医针刺学》《壮医针灸学》《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中国壮医内科学》《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书籍,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交流学习等形式,广泛征求各地中医、民族医医院的意见,结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多年在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在临床应用的实际经验、试验总结而形成。(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经查阅,目前没有与本标准内容相关的国家标准,其它省市也未发现有本标准相关的地方标准。本标准内容未出现与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地方。本标准技术指标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本文件规定了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主要功效、适用范围、禁忌症、操作要求、治疗时间及疗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和健康指导。以下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一)范围本文件界定了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中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壮医火针疗法技术的主要功效、适用范围、禁忌症、操作要求、治疗时间及疗程,指出了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和健康指导。本文件适用于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工作。(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5/T1409,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三)术语和定义壮医火针疗法的术语和定义、主要功效、适用范围、禁忌症主要参照《壮医外治学》(林辰,吕琳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壮医基础理论》(章增加,王柏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钟鸣,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壮瑶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岳桂华,黄国东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10)相关内容拟定。(四)操作要求本章根据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确定。参考了《壮医外治学》《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壮医针灸学》《壮瑶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壮医特色技法操作规范》。(五)治疗时间及疗程本章根据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确定。参考了《壮医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