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28/wKhkGWeuzcKAEUWIAAK_X35zfXA306.jpg)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28/wKhkGWeuzcKAEUWIAAK_X35zfXA3062.jpg)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28/wKhkGWeuzcKAEUWIAAK_X35zfXA3063.jpg)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28/wKhkGWeuzcKAEUWIAAK_X35zfXA3064.jpg)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C/28/wKhkGWeuzcKAEUWIAAK_X35zfXA3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TOC\o"1-2"\h\u1076第一章风险评估概述 3232951.1风险评估的定义与意义 380881.1.1风险评估的定义 3162711.1.2风险评估的意义 3318321.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3322911.2.1风险评估的方法 3260461.2.2风险评估的步骤 326535第二章风险识别 4308912.1风险识别的原则 4324072.2风险识别的流程 426522.3风险识别的工具与技术 529982第三章风险分析 557783.1风险分析的方法 5105543.2风险分析的关键要素 6306323.3风险分析的结果应用 630433第四章风险评估 71504.1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7144694.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740994.2.1风险评估方法 7205734.2.2风险评估流程 8114594.3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 810595第五章风险应对策略 8326375.1风险应对的基本原则 8217435.2风险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9231175.2.1风险规避 9210595.2.2风险降低 9180745.2.3风险转移 9142355.2.4风险承担 947305.3风险应对的实施步骤 10287805.3.1风险识别 10251755.3.2风险评估 1089605.3.3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10124755.3.4风险应对措施制定 1080815.3.5风险应对实施与监控 10136725.3.6风险应对评价与改进 103467第六章风险控制 10138526.1风险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10285826.1.1风险控制的目标 1058286.1.2风险控制的原则 1176606.2风险控制的手段与措施 11276156.2.1风险识别与评估 1133146.2.2风险应对策略 11132546.2.3风险控制措施 1165006.3风险控制的效果评估 1211876第七章风险监测与预警 12249027.1风险监测的原则与方法 12267957.1.1风险监测的原则 12208137.1.2风险监测的方法 12159147.2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2229697.2.1风险预警系统的目标 1274957.2.2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 1366237.3风险监测与预警的实施 13288007.3.1组织保障 13247897.3.2流程实施 1326331第八章风险沟通与报告 13298668.1风险沟通的原则与内容 13155588.1.1风险沟通原则 13236248.1.2风险沟通内容 14289108.2风险报告的编制与发布 1424128.2.1风险报告编制 14278628.2.2风险报告发布 14274818.3风险沟通与报告的有效性评估 15100478.3.1评估指标 15307718.3.2评估方法 1513972第九章风险管理组织与责任 15271749.1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5153579.1.1风险管理决策层 1558269.1.2风险管理部门 1550639.1.3业务部门 16148969.2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 16241229.2.1董事会职责与权限 1674789.2.2监事会职责与权限 16194959.2.3高级管理层职责与权限 16297229.3风险管理责任追究与奖惩 16134709.3.1责任追究 1715139.3.2奖惩 1726038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合规 172628610.1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72876010.1.1概述 17936710.1.2改进方法 172850010.2风险管理的合规要求 18182510.2.1概述 18316210.2.2合规内容 181452710.2.3合规措施 182292610.3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与审核 181397610.3.1概述 18327010.3.2评价与审核方法 183258810.3.3评价与审核内容 19第一章风险评估概述1.1风险评估的定义与意义1.1.1风险评估的定义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监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依据。1.1.2风险评估的意义(1)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通过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全面了解各类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2)保障企业安全发展: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保证企业安全稳定发展。(3)优化资源配置: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关键业务和重要环节得到充分保障。(4)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风险评估,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提升竞争力。1.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1.2.1风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判断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计算,确定风险的概率和损失程度。(3)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1.2.2风险评估的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企业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企业风险进行跟踪和评估,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5)风险应对: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应对措施。(6)风险沟通:加强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透明度。(7)风险报告:定期向企业高层报告风险评估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第二章风险识别2.1风险识别的原则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其原则包括:(1)客观性原则: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保证识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全面性原则:风险识别应涵盖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包括财务、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保证无遗漏。(3)动态性原则: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4)系统性原则:风险识别应遵循系统性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风险,保证识别结果的系统性。2.2风险识别的流程风险识别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风险识别范围: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范围,明确风险识别的领域和范围。(2)收集风险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各类信息,如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企业内部数据等。(3)分析风险因素: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4)评估风险可能性与影响: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5)形成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风险因素整理成风险清单,明确各风险的具体内容。(6)风险识别成果的验证与更新:对风险识别成果进行验证,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更新。2.3风险识别的工具与技术风险识别的工具与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针对性的问卷,收集企业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价。(2)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风险的看法和建议。(3)SWOT分析: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4)头脑风暴: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挖掘潜在的风险因素。(5)流程图:绘制企业运营流程图,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6)模拟分析:通过构建风险模型,模拟不同风险情景下的企业运营状况,识别潜在风险。(7)实证研究:通过收集企业历史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与企业运营相关的风险因素。(8)风险评估软件:利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对企业风险进行自动化识别和评估。第三章风险分析3.1风险分析的方法风险分析是识别和评估企业风险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企业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专家评估、历史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价。(2)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将风险事件分解为基本事件,分析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识别风险源和风险传播路径。(3)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事件树,分析风险事件的可能发展过程和结果,从而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4)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变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风险因素,为企业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5)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是通过构建一系列可能的风险情景,分析企业在不同情景下的风险状况,为企业应对风险提供决策依据。3.2风险分析的关键要素风险分析的关键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识别: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及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2)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来源和影响程度,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类,以便于分析和管理。(3)风险概率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4)风险影响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对企业经营、财务、声誉等方面的影响程度。(5)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对企业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为企业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6)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优先级和企业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承担等。3.3风险分析的结果应用风险分析结果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1)为企业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风险状况,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2)指导企业资源分配: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合理分配资源,优先应对高风险事项,保证企业运营安全。(3)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和应对,企业可以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4)促进企业内部沟通与协作:风险分析结果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5)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风险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第四章风险评估4.1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企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是衡量风险程度的关键因素。该体系应涵盖各类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具体指标应包括:(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出现的概率。(2)风险影响程度:评估风险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声誉、业务等方面的影响程度。(3)风险暴露程度:评估企业面临风险的程度,包括风险敞口和风险承受能力。(4)风险应对能力:评估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恢复能力。(5)风险控制成本:评估为降低风险所需投入的成本。4.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流程4.2.1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估主要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定量评估则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进行。以下为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1)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风险事件的原因和后果,评估风险程度。(2)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系统分析企业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3)敏感性分析:评估风险因素对企业关键指标的影响程度。(4)预期损失模型:预测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4.2.2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风险识别:梳理企业各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风险类型、概率、影响程度等。(3)风险排序: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关注高风险事项。(4)风险评估: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5)风险应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4.3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风险评估结果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应用如下:(1)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企业风险进行预警,提醒管理层关注潜在风险。(2)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3)资源配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证资源投入到风险控制领域。(4)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5)内部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内部审计,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6)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第五章风险应对策略5.1风险应对的基本原则企业风险应对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全面性原则:企业在应对风险时,应全面考虑各类风险因素,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2)前瞻性原则:企业应关注风险变化的趋势,提前预测和预警潜在风险,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前瞻性和预见性。(3)动态调整原则:企业在应对风险过程中,应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和方法。(4)协同性原则:企业在应对风险时,应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风险。(5)合规性原则:企业在应对风险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合规性。5.2风险应对的方法与策略5.2.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企业通过避免风险源或风险行为,以消除或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方法。具体策略包括:(1)放弃或暂停高风险项目;(2)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风险暴露;(3)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沟通,共同应对风险。5.2.2风险降低风险降低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减轻风险损失的方法。具体策略包括:(1)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风险的速度和效果;(3)引入保险、担保等风险转移机制。5.2.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以减轻自身风险负担的方法。具体策略包括:(1)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2)签订合同,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合作伙伴;(3)采用外包、租赁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5.2.4风险承担风险承担是指企业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自愿承担风险损失的方法。具体策略包括:(1)建立风险准备金,用于应对风险损失;(2)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如加强资金储备、优化资产结构等;(3)制定风险补偿措施,如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市场份额等。5.3风险应对的实施步骤5.3.1风险识别企业首先应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通过风险识别,企业可以明确风险类型、风险来源和风险影响。5.3.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损失程度和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了解风险的真实状况,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5.3.3风险应对策略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应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或风险承担。5.3.4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企业应根据选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优化、制度完善等。5.3.5风险应对实施与监控企业应将风险应对措施付诸实践,并持续监控风险应对效果。如发觉风险应对措施不力或风险变化,应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和措施。5.3.6风险应对评价与改进企业应对风险应对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风险应对体系。同时企业还应关注风险应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改进风险应对策略和方法。第六章风险控制6.1风险控制的目标与原则6.1.1风险控制的目标风险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能够识别、评估、监控并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以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财务状况和声誉的负面影响,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保证企业合规性,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的风险。(2)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降低风险事件对企业的影响。(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4)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竞争力。6.1.2风险控制的原则风险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应涵盖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环节,保证风险管理的完整性。(2)动态性原则:风险控制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3)科学性原则:风险控制应依据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保证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的合理性。(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保证风险控制效果。6.2风险控制的手段与措施6.2.1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包括以下措施:(1)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梳理企业各业务领域的潜在风险。(2)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6.2.2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以下措施:(1)风险规避: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减轻:降低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3)风险承担:接受风险并承担相应的损失。(4)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6.2.3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各项业务合规运作。(2)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3)优化企业运营流程,降低操作风险。(4)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及时发觉并处理风险事件。6.3风险控制的效果评估企业应定期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以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下为风险控制效果评估的主要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指标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结合专家意见、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价。(3)综合评估:将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通过风险控制效果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觉风险控制措施的不足,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策略,保证企业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七章风险监测与预警7.1风险监测的原则与方法7.1.1风险监测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风险监测应全面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各个部门,保证无遗漏。(2)动态性原则:风险监测应实时关注风险变化,及时调整监测策略。(3)可靠性原则:风险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4)实用性原则:风险监测应关注实际应用,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支持。7.1.2风险监测的方法(1)定性方法: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考察等手段,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方法: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等数学工具,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3)指标法:设定一系列风险指标,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4)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历史风险案例,总结风险规律,为风险监测提供参考。7.2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7.2.1风险预警系统的目标(1)提前发觉潜在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预警信息。(2)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3)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7.2.2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1)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整合。(2)风险识别与评估:运用风险监测方法,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3)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为企业风险预警提供依据。(4)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预警评估结果,发布风险预警信息。(5)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风险预警信息,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7.3风险监测与预警的实施7.3.1组织保障(1)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2)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3)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7.3.2流程实施(1)制定风险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标、方法、周期等。(2)开展风险监测,定期收集、分析风险数据。(3)进行风险预警评估,发布预警信息。(4)根据预警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和建议。(5)跟踪风险应对效果,调整预警策略。(6)定期对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通过以上实施措施,企业能够及时发觉并应对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第八章风险沟通与报告8.1风险沟通的原则与内容8.1.1风险沟通原则风险沟通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风险沟通的基本原则:(1)及时性原则:风险沟通应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以便相关决策者及时了解风险信息。(2)准确性原则:风险沟通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3)客观性原则:风险沟通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影响风险信息的传递。(4)可理解性原则:风险沟通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保证信息接收者能够正确理解风险信息。8.1.2风险沟通内容风险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识别: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减轻和风险转移等措施。(4)风险监控: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5)风险报告:定期向相关决策者报告风险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8.2风险报告的编制与发布8.2.1风险报告编制风险报告的编制应遵循以下步骤:(1)收集风险信息: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2)整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形成风险报告的初稿。(3)分析风险信息:对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4)编制风险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制风险报告,包括风险概述、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内容。8.2.2风险报告发布风险报告的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时发布: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及时发布风险报告。(2)保证信息安全:保证风险报告在发布过程中信息安全,避免泄露敏感信息。(3)便于决策:风险报告应便于相关决策者阅读和理解,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8.3风险沟通与报告的有效性评估8.3.1评估指标评估风险沟通与报告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包括:(1)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评估风险信息是否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决策者。(2)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评估风险信息是否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相关决策者。(3)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评估风险信息是否全面、完整地传递给相关决策者。(4)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降低风险。8.3.2评估方法评估风险沟通与报告有效性的方法主要包括:(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风险沟通与报告的实际情况。(2)定量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风险沟通与报告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3)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风险沟通与报告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第九章风险管理组织与责任9.1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保证企业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管理组织设置、职责划分和协作机制。9.1.1风险管理决策层风险管理决策层主要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监督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协调和执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9.1.2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主要负责企业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日常工作。风险管理部门应具备独立性,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汇报工作。9.1.3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是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识别、评估和应对本部门的风险。业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保证风险管理要求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落实。9.2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企业应明确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9.2.1董事会职责与权限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进行监督。其主要职责与权限包括: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审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审批企业风险管理报告;监督企业风险管理实施情况。9.2.2监事会职责与权限监事会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进行监督。其主要职责与权限包括:对董事会风险管理决策进行监督;对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进行监督。9.2.3高级管理层职责与权限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协调和执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其主要职责与权限包括:组织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组织企业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工作;审批企业风险管理报告;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9.3风险管理责任追究与奖惩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9.3.1责任追究对于违反风险管理规定、导致企业发生重大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经济处罚;降职、撤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9.3.2奖惩对于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企业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奖励方式包括:荣誉称号;物质奖励;职业晋升等。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企业可以激发员工风险管理积极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合规10.1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钢材供应与销售合同样本
- 2025年办公室内部装修合作协议
- 2025年商务中心开发用地协议
- 2025年工程人才支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服装设计师岗位申请协议书
- 2025年信用借款协议书官方标准文本
- 2025年乙方提供职业培训甲方购买课程协议
- 工伤劳动者权益维护2025年补偿协议
- 2025年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合作活动框架协议
- 2025版大学食堂冷链食材配送服务合同模板3篇
- 《中医体重管理临床指南》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7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的宗教》课件
- 2025年山东鲁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型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
- 课题申报书:个体衰老差异视角下社区交往空间特征识别与优化
- 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防盗门销售合同范本
- 综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
- 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物理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