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母题13体温调整和水盐平衡调整【母题来源一】2024年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卷)【母题原题】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更是A.血浆渗透压上升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D.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上升,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上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使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增加,D错误。【母题来源二】2024年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母题原题】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整的相关学问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整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在燥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整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命题意图】通过建立体温调整、水盐调整模型,培育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柔水盐调整,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看法。【命题规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①运用水盐调整学问说明生命现象;②以水盐的平衡创设情境,预料机体发生的相应的生理变更。【得分要点】一、体温调整1.相关结构的位置名称位置体温调整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产热部位宁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2.体温调整的原理:通过神经—体液调整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4.燥热环境下的体温调整(完善如下图解)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整(完善如下图解)6.人体的体温调整7.明辨体温调整的六个易误点(1)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整方式既有神经调整,也有体液调整;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整方式主要是神经调整。(3)温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更,而非肯定温度。(4)寒冷环境中比燥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5)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肯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上升,假如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6)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二、水盐调整1.相关学问总结名称位置水平衡的调整中枢下丘脑产生渴感的中枢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来源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2.调整过程(1)神经调整途径(完善如下图解)(2)神经—体液调整途径(完善如下图解)1.某成年人处于高温燥热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C.下丘脑感受到体温变更,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D.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答案】D【解析】人处于高温燥热的环境中,会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正确;体温正常时,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整中枢,能感受到体温变更,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整体温的相对稳定,C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错误。2.下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更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若饮入的是清水,则人体血浆渗透压变更的曲线是cB.若饮入的是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则尿量会削减C.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更时,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加【答案】B【解析】血浆渗透压相当于0.9%NaCl溶液的渗透压,可以保持相对稳定,饮入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短时间内会降低,饮入高浓度液体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短时间内上升,但一段时间后,通过机体的调整作用,血浆渗透压均会复原正常。依据分析可知,若饮入的是清水,则人体血浆渗透压变更的曲线是c,A正确;若饮入的是高浓度葡萄糖溶液,部分葡萄糖可能会进入原尿,原尿渗透压上升,肾小管等重汲取削减,尿量增多,B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C正确;水平衡是在神经调整和激素调整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调整过程中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加,D正确。3.在“冰桶挑战赛”中,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削减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C.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体温下降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整,也有体液调整【答案】C【解析】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削减,以削减散热量,A项正确;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通过分级调整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促进产热,B项正确;寒冷刺激下,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但二者仍保持相对平衡,体温基本不变,C项错误;毛细血管收缩属于神经调整,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属于激素调整,D项正确。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的部分调整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高→甲→乙抗利尿激素→丙→尿量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的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等因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汲取水分,从而削减尿液的生成量,B错误;抗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的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说明体内水分不足,此时增加饮水量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5.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上升B.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C.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作用减弱D.渗透压感受器不会受到刺激【答案】C【解析】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实力下降,B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实力下降,尿量增多,C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D错误。6.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调整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感觉中枢在下丘脑 B.甲的含义中有毛细血管收缩C.乙、丙的含义均是指相关激素的作用 D.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抑制【答案】B【解析】寒冷条件下与燥热条件下的体温调整过程示意图:依据题图分析,图中甲表示血管收缩、血流量削减、汗腺分泌削减等;乙、丙分别表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战栗。体温调整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甲的含义包括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削减,B正确;乙、丙当中只有一个代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促进,D错误。7.下列有关人体调整水盐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整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猛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环境进入0℃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尿量增加【答案】C【解析】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汗液分泌削减,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尿量增加。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8.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整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入寒冷环境后,散热量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D.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答案】D【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削减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据图分析,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进入寒冷环境后,散热量增加,所以机体通过增加产热量和削减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A正确;骨骼肌受神经系统干脆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C正确;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D错误。9.人体体温调整的“调定点”学说指出:调定点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正常人此点温度定为37℃。人体感染细菌导致发热,长时间处于高烧不退的状态,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变更,调定点上移(如38℃),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如38℃)达到平衡。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B.当体温上升时,机体散热的途径可能有汗腺分泌,皮肤血管舒张C.正常状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产热过程持续加强D.假如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复原到正常水平【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正常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7℃,是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当人高烧不退时,调定点上移,体温高于37℃,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A正确;当体温上升时,机体的散热增加,主要的散热途径有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B正确;正常状况下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温敏神经元活动增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C错误;假如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以使高烧患者体温复原到正常水平,D正确。10.“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动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这与人体体温调整亲密相关,假如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春捂”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体温上升;“秋冻”的感觉是在________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_______两种方式调整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加,产热增加。(2)春秋季感冒多发,感冒引起的体温上升、持续发热均会使体液削减,出现口渴等缺水症状,此时我们就会有主动饮水的行为,该过程中有多种信息分子参加人体水平衡的调整,例如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等。但对康的机体而言,稍微的缺水状态下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浓度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当人体饮水不足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会_______,但由于存在___________调整机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依旧能保持相对稳定。【答案】(1)不会大脑皮层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神经递质上升反馈(或负反馈)【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整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增加→尿量削减,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削减→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削减→尿量增加。(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处于动态平衡,故“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上升;“秋冻”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两种方式调整以维持体温恒定,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加,产热增加。(2)水平衡的调整过程中,有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球对水的重汲取等。人体饮水不足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会上升,但由于存在反馈调整机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依旧能保持相对稳定。11.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更状况。请据图回答:(1)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表示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2)图中曲线a快速上升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mmol/L,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肯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缘由是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肯定值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者“不变”)【答案】(1)b生理盐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