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中医护理_第1页
小儿常见病中医护理_第2页
小儿常见病中医护理_第3页
小儿常见病中医护理_第4页
小儿常见病中医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一.概述

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常继发于上呼吸道

感染后,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咳嗽的范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内因,病变部位在肺,

常涉及肺,机制为肺失宣萧。

三.临床表现

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感症状。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热高低不一,咳

嗽开始为刺激性干咳,咳嗽逐渐消失。部分患儿可有全身症状。婴幼儿可发生一种

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除上述支气管炎症状外,还有类似

哮喘的症状。

四.治疗耍点主耍是对症治疗和控制感染。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保持口腔

清洁。

2.降温低热不需特殊处理,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高

热惊厥的发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经常更换体位,拍背,提高病室湿

度,保持在60%左右,也可采用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及时清除痰液。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及呼吸变化,若有呼吸困难、发绡,应予

以吸氧,协助医生积极处理。

5.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口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咳

必清不能常规用,只有咳嗽影响小儿休息时方可用。

六.辩证施护

1.风寒咳嗽

(1)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给米粥、面条、青菜、豆腐等。

(2)中药汤剂应热服,曾加衣被,使微汗出。

(3)多饮热水或姜糖茶等,趁热服下。

(4)针刺天突、曲池、内关、肺俞,每天取一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

2.风热咳嗽

(1)禁用辛辣食物,防止特殊气体刺激,可服清凉饮品。

(2)鸭梨一个去核,杏仁9克,冰糖15克,水煎服。用于咳嗽痰粘着。

3,痰热咳嗽

(1)多饮清热解毒及生津之品,如鲜孽养、甘蔗汁。忌食煎炸油腻食品。

(2)大生梨一个,切去盖,挖去核,加入川贝母3克,加梨盖,蒸一小时,喝汤吃梨,

每日一个°用于痰多黏稠难咳者。

⑶可针刺泄热,取商阳、内廷、关冲。

4.痰湿咳嗽

(1)病程多较长,服中药应坚持到病情得到控制。燥湿化痰药易耗津伤液,运用

要注意,防止出现伤阴干咳。

(2)饮食调养,不宜过于滋补,少食油腻、甜食,

(3)食疗可用橘皮少许,小米煮粥经常服用。

5.气虚咳嗽

(1)饮食调养是重要环节,防止饮食不当而腹泻、呕吐,增强患儿消化能力,必

要时可用中药调补,经常服用山药粥。

⑵针灸:天突、内关、曲池、丰隆,针后加灸,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6.阴虚咳嗽

(1)饮食应清润,可用罗汉果止咳糖浆,梨汁等调护。忌用辛辣、炙燃之品,多

食甲鱼、银耳、蜂蜜、冰糖等C

(2)有咳血患儿可用白茅根煎水代茶饮。

病毒性心肌炎

一.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

病。发病年龄以3—10岁居多c本病属于中医学“风湿”、“心悸”、“怔忡”、

“猝死”等范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素体正气亏虚实发病之内因,湿热邪毒侵袭是发病之外因。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淤血、痰浊为病变过程的病理产物,

疾病耗气伤阴为主要病理变化,病理中或邪实正虚,或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症状少,常不被重视,体检时发现。典型病例在起床前

常有发热、周身不适、咽痛、矶痛、腹泻和皮疹等前驱症状。心肌受累的患儿常诉

疲乏、气促、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或腹痛

°体检发现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安静时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低钝。出现奔马

律或心包摩擦音,甚至血压下降,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四,护理诊断

(1)心悸、胸闷

与心肌炎症、损伤有关。

(2)活力无奈力

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3)港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五.护理措施

⑴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

紧急措施,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持续心电监护。

(2)减轻心脏负担,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恢

复期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卧床1/2T年。有心力

衰竭者严格卧床休息,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

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3)有胸闷、气促、心悸症状者,应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

(4)因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者要遵医嘱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同时要了

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5)并发症的护理,心肌炎常伴有传导阻滞或早搏存在,如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和严重心律失常存在,应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进行紧

急处理。

六.辩证施护

1.风热犯心

(1)卧床休息,一般需休息3-6周。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高热者可给流质。

2.湿热侵心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辛辣和生热助火的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果汁等。

3.气阴亏虚

饮食宜富于营养,忌辛辣、生热动火的食品Q

4.心阳虚热

(1)饮食宜低盐,营养丰富宜消化,少量多餐。忌食过于肥甘厚腻或辛辣之品,

不饮浓茶。

(2)服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热服。

(2)胸痛者,可针刺止痛,也可服用三七粉等°

小儿泄泻

一,概述

小儿腹泻也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

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多见。其只要病变在

脾胃。

三,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

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恶心、

呕吐或溢乳。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一天大便可达10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

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不多,常见白色

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一般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⑵重型腹泻

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较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脱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中毒症状。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热服。

五.辩证施护

1.湿热泻

(1)兼有发热,口渴欲饮,可给予淡茶、淡盐汤、橘子水,频频饮服。

(2)推拿疗法:清补脾士,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

2.风寒泻

(1)汤药应趁热服,服后覆被静卧,并取微汗。

(2)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醋调成糊状,敷贴

脐部。每日1次。

(3)艾灸:中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神阙。

(4)推拿疗法:揉外劳宫,挂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

3.伤食泻

(1)伤于乳者用麦芽,伤于肉食用焦山楂,伤于麦面用于炒莱瓶子,伤于谷食用

神曲,脾胃薄弱夹积用谷芽,取单味中药煎汤代茶。

(2)腹胀明显,可用皮硝30g,装入纱布扎于腹部。

(3)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天肠,补脾士,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6

4.脾虚泻

(1)食物、药物宜热饮服用,少量多次。忌食油腻、生冷、不易消化之物。

(2)芋芳粥: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5-7天。

(3)健脾八珍糕,每次2块,开水调成糊状吃,每日2-3次。

(4)推拿疗法:推三关,补天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5.脾肾阳虚泻灸法取足三里、中皖、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

次。中成药可给附子理中丸、良附丸。

6.气阴两伤泻大便次数多,尿少,烦躁,口渴而无呕吐者,可给与生姜1份,食盐

2份,绿茶3份,煎水500毫升,口服,或给予口服补液盐。

7.阴竭阳脱泻本证是危重证候,及时给与液体疗法。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

救准备工作。

肺炎喘嗽

一.概述小儿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上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以冬春

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本病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

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转变而来;内因责

之与小儿形气未允,肺脏娇嫩,卫外不固。病变主要在肺,亦可累及心、肝、脾。

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低出生体重和营

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时病情严重,容易迁延不愈,病死率

也较高。四季发病,北方以冬春季多见,南方以夏秋季为多。

(1)轻症:大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发热的热型不一,

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有痰,呼吸急促,可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唇周法钳。

典型病例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肺底和脊柱旁为多。

(2)重症: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

躁不安和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校内高压的表现;消化系统表现为纳差,吐泻,腹胀等,

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表现为严重腹胀,加重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时可图咖啡渣样物,

大便潜血实验阳性或柏油样便c可并发脓胸,脓气胸、和大疱,还可发生肺脓肿、化

脓性心包炎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

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除,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喘、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

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6

⑶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

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四.情志护理

(1)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七.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活动,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

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病,教会家长呼吸道感

染的处理方法。

辩证施护

一.风寒闭肺

(1)中药煎剂要趁热服用,服用后以微汗出为佳。或用葱、姜汤以助汗。

⑵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俞,可控制呼吸急促。

二.风热闭肺

(1)高热时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如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Q保持呼吸

道通畅,及时吸痰。

(2)煎剂宜稍凉服。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三.痰热闭肺

(1)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煎炸食品。

(2)针刺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