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指导书TOC\o"1-2"\h\u2754第一章三农村三产融合概述 311941.1三农村三产融合的定义与意义 3143731.1.1定义 332141.1.2意义 329331.2三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 3791.3三农村三产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4233671.3.1挑战 4131141.3.2机遇 428796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410836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法 495072.1.1调整原则 410562.1.2调整方法 5244762.2农业产业优化方向与路径 5286082.2.1优化方向 5296242.2.2优化路径 5138452.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4832.3.1农业与文化融合发展 5114512.3.2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5278072.3.3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6271632.3.4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6324752.3.5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62800第三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规划 6291563.1国家层面政策梳理 673953.2地方政策实践 714340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 77989第四章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8228044.1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 8208804.1.1产业链前端延伸 8226574.1.2产业链中端延伸 826704.1.3产业链后端延伸 862954.2农业产业链拓展的策略与方法 8229744.2.1政策引导 833464.2.2产业协同 886224.2.3市场驱动 8243844.2.4品牌建设 9242594.3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 9307864.3.1某地农业产业链延伸案例 9249924.3.2某地农业产业链拓展案例 9189794.3.3某地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案例 94148第五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 914050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类型 9125825.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流程 10114315.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运营管理 107084第六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 1122296.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11141436.1.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1179006.1.2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 11209366.1.3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 11290376.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11184786.2.1创新信贷产品 11179346.2.2发展农业保险产品 1172866.2.3创新投资理财产品 12260706.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风险管理 12117376.3.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1229706.3.2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12108646.3.3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1222866第七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支撑 12203357.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2138247.2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13296997.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激励机制 1316261第八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境保护 13318218.1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1362028.1.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3320218.1.2农村环境问题 14220978.1.3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14240998.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 14192768.2.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环保要求 14308228.2.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措施 14194618.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保政策与措施 14220988.3.1政策制定与实施 1497578.3.2政策宣传与培训 15123108.3.3政策监督与评估 155585第九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参与 15190979.1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5265019.1.1社会力量参与的主体 15223769.1.2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 1526869.1.3社会力量参与的意义 1594579.2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5180879.2.1社会资本投资的特点 16106939.2.2社会资本投资的挑战 1654679.2.3社会资本投资的策略 1627419.3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6239379.3.1社会组织的类型 16314929.3.2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 1654999.3.3社会组织参与的意义 173846第十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监测与评估 17864110.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监测体系构建 17740010.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估方法与指标 171564510.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监测与评估实证研究 18第一章三农村三产融合概述1.1三农村三产融合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三农村三产融合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以农村为主体,将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种融合旨在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2意义三农村三产融合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附加值:通过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拓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优化产业结构:三产融合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效益。(3)拓宽就业渠道:三产融合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产融合有助于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利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2三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我国三农村三产融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2)产业融合模式不断创新: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多种三产融合模式,如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3)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农村三产融合推动了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4)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产融合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民增收。1.3三农村三产融合的挑战与机遇1.3.1挑战(1)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尽管我国三农村三产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产业融合程度仍有待提高。(2)政策支持不足:部分地方对三产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3)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了三产融合的推进。(4)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较低,限制了三产融合的深度发展。1.3.2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市场需求扩大:居民消费升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4)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为农村三产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法2.1.1调整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区域特色原则: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化发展。(4)科技创新原则: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2.1.2调整方法(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市场调控: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农产品价格和供需关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规划布局:根据区域特色,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优化产业布局。(4)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2农业产业优化方向与路径2.2.1优化方向(1)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2)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3)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2.2.2优化路径(1)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业产业优化创造良好环境。(2)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4)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2.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2.3.1农业与文化融合发展通过挖掘农业文化资源,发展农业文化旅游、创意农业等产业,实现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2.3.2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2.3.3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农业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发展农业物流、农业金融服务等产业,推动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2.3.4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智能农业等新型业态,推动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2.3.5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第三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规划3.1国家层面政策梳理国家层面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下为相关政策梳理:(1)农业现代化战略国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明确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等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明确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3)财政支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优化税收政策等,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4)金融支持政策国家层面推动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3.2地方政策实践地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实践,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制定地方性政策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如发展规划、产业扶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优化产业布局地方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转型,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本地实际,明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指标。(2)分析发展现状对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产业结构、产业链条、政策环境等方面。(3)确定发展重点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4)制定政策措施根据发展目标、现状和重点,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5)规划实施与监测明确规划实施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监测指标,保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第四章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4.1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产业链前端延伸前端延伸主要指农业生产环节的拓展,包括种子种苗研发、农业种植技术、农业设施设备等。前端延伸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安全性,为产业链后端提供优质原料。4.1.2产业链中端延伸中端延伸主要涉及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通过中端延伸,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1.3产业链后端延伸后端延伸主要指农产品的销售、物流、品牌建设等环节。后端延伸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4.2农业产业链拓展的策略与方法农业产业链拓展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策略与方法:4.2.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链拓展。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4.2.2产业协同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实现产业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推动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实现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4.2.3市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如发展订单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期货等。4.2.4品牌建设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企业品牌等。4.3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以下为几个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4.3.1某地农业产业链延伸案例某地以种植优质水果为主,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水果产量和品质。在此基础上,该地积极发展水果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同时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期货等销售渠道,拓宽了农产品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4.3.2某地农业产业链拓展案例某地以特色农产品为主,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协同、市场驱动等手段,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如发展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销售;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4.3.3某地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案例某地以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如打造农业主题公园,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发展特色民宿,提高农村住宿条件;举办农业节庆活动,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农业产业链,还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第五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农业生产服务平台:以农业生产为核心,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2)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平台:以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为核心,提供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服务。(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平台: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提供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家乐等服务。(4)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服务。(5)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以农业金融服务为核心,提供信贷、保险、担保等服务。5.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流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规划与论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规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2)项目申报与审批:按照规划,申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3)资金筹集与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顺利进行。(4)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规划,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休闲农业等基础设施。(5)技术引进与推广: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6)人才培养与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运营管理水平。5.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运营管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运营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2)企业主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3)政策扶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具体运营管理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2)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平台运营管理制度,保证平台运行规范、高效。(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熟悉农村产业发展的运营管理团队。(4)强化技术创新与推广:持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业水平,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5)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6)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知名度。第六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6.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高效与便捷,以下措施应当予以考虑:6.1.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金融网点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优化农村支付系统,提升支付便捷性;推进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效率。6.1.2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引导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参与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发展农村金融合作社,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6.1.3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资金投向;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保障农村金融安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6.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为满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6.2.1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产业特点,开发适合农村企业的信贷产品;摸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存货融资等新型信贷产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信贷服务效率。6.2.2发展农业保险产品丰富农业保险品种,满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风险保障需求;摸索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提升保险服务质量。6.2.3创新投资理财产品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产品,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摸索农村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强理财风险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理财意识。6.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风险管理是保障金融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以下措施应当予以重视:6.3.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防范风险;加强风险化解和处置,降低风险损失。6.3.2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严格信贷审批流程,防范信贷风险;加强对农村企业的信用评级,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摸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6.3.3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关注农村金融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策略;加强市场风险监测,防范市场风险;建立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第七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支撑7.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为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化的农村人才队伍,需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要求。(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注重选拔具有农村产业发展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3)加强人才培训。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4)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途径,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7.2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2)加强职业教育。发挥职业院校在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村人才培养质量。(3)推动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院校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4)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创新创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7.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激励机制为激发农村人才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积极性,以下为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措施:(1)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薪酬体系,提高农村人才的收入水平。(2)建立荣誉激励机制。对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升其荣誉感。(3)实施股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农村人才实施股权激励,让其在产业发展中享有一定的权益。(4)优化职业发展环境。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5)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农村人才的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第八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境保护8.1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8.1.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保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8.1.2农村环境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等。8.1.3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1)强化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制定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4)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8.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8.2.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环保要求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环保原则:(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产业间协同,实现产业链条延伸,提高附加值。8.2.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措施(1)制定环保型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村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2)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推广环保型生产工艺和技术。(3)建立健全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和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4)强化企业环保责任,实施绿色生产评价体系。8.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保政策与措施8.3.1政策制定与实施(1)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企业和农民的环保责任。(2)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保政策,引导产业绿色发展方向。(3)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8.3.2政策宣传与培训(1)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保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技能。(3)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8.3.3政策监督与评估(1)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保监督机制,保证政策落实到位。(2)定期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保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3)强化环保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第九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参与9.1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9.1.1社会力量参与的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这些主体在各自领域具有专业优势,能够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9.1.2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投资农村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技能;(3)举办农产品展销,拓宽销售渠道;(4)参与农村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建议;(5)开展公益活动,助力农村产业发展。9.1.3社会力量参与的意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9.2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9.2.1社会资本投资的特点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投资领域广泛,包括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2)投资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3)投资周期较长,需要持续关注农村产业发展动态;(4)投资回报相对稳定,具有较好的风险抵抗能力。9.2.2社会资本投资的挑战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1)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投资效益;(2)农村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弱,投资风险较大;(3)农村产业政策环境变化较快,投资不确定性增加。9.2.3社会资本投资的策略为应对挑战,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1)充分了解农村市场,合理规划投资方向;(2)加强与企业、农民的合作,共享资源;(3)注重风险管理,合理分散投资;(4)积极参与农村产业政策制定,提高投资效益。9.3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社会组织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9.3.1社会组织的类型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1)农业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政策等信息服务;(2)农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餐饮设备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钢制车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通信继电器市场供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涂料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臭氧治疗仪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酯多元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网络借贷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精制棉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眼视光行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供应链管理公司合作项目协议书
- 2025年度度假村景观设计及施工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如何规划养禽场》课件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物业公司行政人事部职责
- 医疗健康行业保密免责协议书
- 《设计思维与方法》课件
- 第一课走进人工智能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体检中心前台接待流程
- 2024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