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构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7/23/wKhkGWetaWKABAkFAAB7e4ElwdA939.jpg)
![2025年春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构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7/23/wKhkGWetaWKABAkFAAB7e4ElwdA9392.jpg)
![2025年春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构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7/23/wKhkGWetaWKABAkFAAB7e4ElwdA9393.jpg)
![2025年春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构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7/23/wKhkGWetaWKABAkFAAB7e4ElwdA9394.jpg)
![2025年春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构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7/23/wKhkGWetaWKABAkFAAB7e4ElwdA9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生态系统第1节生态系统的构成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一、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水、_____、空气、光等。(1)水。①水是所有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②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等生命活动,也都离不开水的参与。(2)温度: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大多数生物通常生活在_____℃的环境中。温度0~45(3)空气。①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它们需要吸收_____,才能分解有机物,利用其中贮存的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还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②有的生物(如肉毒杆菌)完全不依赖氧气生存,它们可以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③有的生物(如酵母菌)既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也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4)光。①光为生物创造了适于生存的温度条件。②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_____。植物只有利用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利用。氧气能量二、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1.生态因素。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的因素分类①_______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等②生物因素:同一环境中能够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_________生活和分布非生物其他生物2.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是什么?作出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可能是水。制订计划以___为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图示过程记录静置3min后打开盖板,分别记录解剖盘左右两侧土壤上的鼠妇数量。重新盖上盖板,之后每隔2min记录一次,共记录5次水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___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的环境中实验后鼠妇处理___________环境鼠妇数量/只3min5min7min9min11min干燥的土壤65310潮湿的土壤1415171920水潮湿放回大自然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选一选)。①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状,能减少水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能贮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②生活在土壤环境中的蚯蚓,体表的刚毛能帮助爬行,体表的黏液有助于保持湿润、吸收氧气。③莲有发达的气道,能将氧气输送到植株的各部分。④沙漠中的仙人掌能防风固沙,改善沙漠环境。⑤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⑥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甚至气候干旱。⑦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⑧挺水植物能减小风浪扰动,对水中的氮、磷污染有净化作用。上述事例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有:_______,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有:____________。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有机整体。2.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类别作用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吸收光能并将能量贮存在_______中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_______为食,获得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的_____,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回归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循环利用有机物生产者遗体4.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___________的关系。(2)寄生关系:一种生物_____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以吸取营养物质的寄生与被寄生的关系。5.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系统中,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还是它们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__________、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因此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___________构成的有机整体。取食与被食相互依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非生物环境寄生【辨一辨】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方法(1)因为环境的影响,生物发生变化→环境影响生物。(2)因为生物的活动,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影响环境。(3)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现象→生物适应环境。课堂探究典例微课【经典母题】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不能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实验偶然性太大(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求_______。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做完实验后,要将鼠妇放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平均值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适合鼠妇生活的自然环境【点迷津】1.本实验应当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光不同,其他的条件都应当相同且适宜。2.对表格中的5次数据进行计算,求平均值,发现明亮处的平均值为1只,阴暗处的平均值为9只。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2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B.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C.将纸盒放在寒冷的环境中
D.2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B【解析】该生物兴趣小组所要探究的是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水,就要设置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除水不同外,温度等都应一致。所以正确的是选项B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目的是保持变量唯一。1.民勤县盛产蜜瓜,其肉嫩汁多、含糖量高,深受人们喜爱。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水
B.杂草
C.其他蜜瓜
D.以上都是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杂草”“其他蜜瓜”是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生物因素;而“阳光、水”是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非生物因素。2.(2024•深圳期中)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黑腹沙鸡雌鸟通体为淡沙黄色,和周围戈壁的颜色非常接近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C.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黑腹沙鸡雌鸟通体为淡沙黄色,和周围戈壁的颜色非常接近,这属于保护色,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3.央视《人与自然》节目中曾记录过以下场景,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B.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C.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D.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定义。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环境,因此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不属于生态系统;从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也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没有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课后提升1.《礼记•月令》中的“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
B.水
C.空气
D.土壤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立夏季节,温度升高,影响各种动植物的活动和生长,所以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2.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字形式,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下列谚语中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B.万物生长靠太阳C.草尽兔狐愁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C【解析】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万物生长靠太阳、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分别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光、水对生物的影响。兔吃草,狐吃兔,草没有了,影响兔和狐的生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位于“中国温泉之乡”重庆巴南区的东温泉风景区内不仅有木耳山等奇山异峰,还有由南向北流经其间的五布河和富甲渝州的山泉、温泉。由于受中心地区丰富的温泉地热的调节,该景区呈明显的冬暖夏凉气候,自然植被多为松、柏、杉、竹、蕨类。请你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五布河里的所有鱼
B.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C.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 D.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B【解析】五布河里的所有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包括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属于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成分中的部分生产者,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只包括了部分消费者,没有其他生物成分,也没有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4.(2024·连云港)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 D.分解者、生产者A【解析】斑马鱼属于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斑马鱼属于消费者;金鱼藻属于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定太阳能,因此金鱼藻属于生产者。5.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如图所示,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A【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图中包含了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环境(阳光和水等),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生产者(植物)。6.(2024·聊城)蚯蚓能疏松土壤,产生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下列与之相同的是()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C.野兔随季节换毛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D【解析】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能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野兔随季节换毛,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7.植物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发现树叶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被鸟类吃了;有时候还看到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钻出一两条蚯蚓,特别是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却能引来一群蚂蚁把蚯蚓搬走;校园里的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1)上述资料描述了植物间存在_____关系,动物间存在_____关系。(2)影响植物园里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3)蚯蚓生活在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环境;蚯蚓的活动过程又使得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环境。(4)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说明此时土壤中蚯蚓周围的_____不足,影响了其正常_____。竞争捕食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适应影响氧气呼吸【解析】(1)杂草和小树相互争夺阳光、水、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材料中“小毛毛虫往往被鸟类吃了”体现了动物间的捕食关系。(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3)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空隙增多,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说明此时土壤中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影响了其正常呼吸。8.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C.生物因素是指同一环境中能够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其他生物D.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草等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因素的定义。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A正确;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B正确;生物因素是指同一环境中能够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其他生物,C正确;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等,而草属于生物因素,D错误。9.下列实例中主要与光照因素有关的是()A.春天开始播种
B.4℃以上雪藻死亡C.菊花通常在秋天开放 D.秋天青蛙潜入泥中C【解析】春天开始播种、4℃以上雪藻死亡、秋天青蛙潜入泥中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放,与秋天的短日照有直接关系,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10.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温度
⑤水A.⑤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① D.⑤①②③④D【解析】给蔬菜浇水,说明其生长需要⑤水,施肥是提供①营养物质,松土使土壤疏松,利于②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说明生物生存需要③阳光和④温度,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说明其需要适宜的④温度,D正确。11.鼠妇常见于阴暗潮湿的环境。如表为小明探究温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够严谨,下列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鼠妇光照温度泥土纸盒左半侧10只阴暗15℃湿土纸盒右半侧10只明亮30℃湿土A.左右两侧都应放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应不同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湿度、光照等都应相同,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12.(2024·滨州)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A【解析】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是植物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符合题意;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C不符合题意;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13.一个瓶子可能就是一个生命世界。下列装置中稳定存在时间最长的生态系统是()D【解析】D瓶包括生物成分(草、鱼、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水、河泥等),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稳定存在的时间最长。14.李萌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下列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A.甲——环境
B.乙——生态C.丙——适应
D.丁——影响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因此,图中甲因素为生物因素,乙因素为生态因素。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因此,丙指的是环境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即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丁是指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15.柽(chēnɡ)柳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最广的植物(如图)。为了吸收地下水,它的根系非常发达,纵向生长可达10多米,防风固沙能力很强,有“固沙卫士”的美誉。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柽柳能适应沙漠环境B.柽柳受环境因素水的影响C.柽柳会影响沙漠环境D.柽柳不受其他生态因素影响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柽柳和沙漠环境之间的关系。柽柳生活在沙漠中,为了吸收地下水,它的根系非常发达,纵向生长可达10多米,说明柽柳的生存受环境因素水的影响,同时体现了柽柳能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A、B正确。柽柳的根系非常发达,其防风固沙能力很强,有“固沙卫士”的美誉,说明柽柳会影响沙漠环境,C正确。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柽柳的生存除了受到水的影响,还会受其他生态因素影响,D错误。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2是消费者B.图中的3是营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图中的1D.图中的1、2、3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解析】图中的2以1植物为食,不能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A正确。图中的3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B正确。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图中的1植物,属于生产者,C正确。图中1属于生产者,2属于消费者,3属于分解者,但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环境,D错误。17.如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是___________,树、鸟等是_________。(2)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阳光等。(3)若荷塘中水的温度过高,则鱼会死亡;如果湖中出现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湖中鱼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生存受_____因素和_______因素的影响。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水温度(合理即可)生物非生物【解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是非生物因素,树、鸟等是生物因素。(2)在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水、温度、阳光、土壤等因素。(3)若荷塘中水的温度过高,则鱼会死亡,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如果湖中出现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湖中鱼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因此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生存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18.《小猫种鱼》的故事里的小猫看到农民伯伯把玉米、花生种在土里继而丰收,就把鱼种在土里希望能长出好多好多鱼。可是到了丰收的时节,鱼儿死了,连骨头都腐烂了。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埋在地里的鱼,通过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分解为③__________和水、无机盐。这种现象说明④对自然界的_________有着重要作用。(2)在光照下,图中的①和③被植物利用通过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进一步被动物利用。细菌、真菌(二者缺一不得分)(或分解者)二氧化碳物质循环光合(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污水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污水处理的原理就是利用某些细菌分解污水中的________。(4)有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列举出与图中④的生活方式相同的有益细菌或真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有机物蘑菇(或木耳、灵芝等腐生生活的有益细菌或真菌)【解析】(1)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技术开发合同样本
- 2025年星级酒店策划共同投资协议范本
- 2025年新鲜水果运输合同范例
- 2025年住宅买卖交易安全保障协议
- 2025年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合同成果
- 2025年兼职教师能力培训合同范例
- 2025年钢铁材料供应与配送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全球合作国际航空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聘请工程师合同范例
- 2025年世代安息地订购协议
- 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公需科目答案(第5套)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 工伤保险代理委托书
- JT-T-945-2014公路工程环氧涂层钢筋
- 《飞向太空的航程》基础字词梳理
- 追觅入职测评题库
- 口腔门诊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课件unit1
- 新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全册)
- 公司员工健康与安全手册
-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